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丁德文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主任。著名海洋生态环境学家、寒区环境与工程学家,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1  浏览次数:239
核心提示:丁德文,男,1941年2月生,辽宁辽阳人, 196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主任。著名海洋生态环境学家、寒区环境与工程学家,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丁德文院士介绍
 
 
发布人:人事处  发布时间:2017-07-14    

丁德文,男,1941年2月生,辽宁辽阳人, 196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主任。著名海洋生态环境学家、寒区环境与工程学家,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5-1992年,主要从事寒区环境与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我国冻土热力学学科创始人和冻土工程热工科学技术奠基者之一。
    1992-2000年,主要从事海洋污染环境机理和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工作。开辟了我国工程海冰学方向,筹建了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管理中心”,建立了“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技术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九五”科技支撑(攻关)项目——“海岸带资源环境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大比例尺功能区划的示范工作”,渤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发起者之一。
    2000-今,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筹建了“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第147次香山科学论坛——“中国典型河口陆海相互作用”发起者与主题报告人之一。
    “十五”期间承担和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担任“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陆海相互作用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建议人、专家组成员,“入海污染物生态环境效应” 课题负责人;“863”项目-“渤海典型海岸带环境修复技术”技术组成员,生物修复技术课题负责人;国家重点基金项目-“渤海污染负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容量”负责人之一;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海洋灾害预报及业务化”赤潮灾害预报课题负责人。目前正在承担的项目包括: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示范(200705029)”、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与决策技术集成及示范研究(200805080)”等。
    2005年以来,组建了“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创新学科研究团队,以“海岸带系统复杂性和人海关系调控技术”为核心开展自然科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和综合研究。
    丁德文院士先后参加或主持省部级以上基础和技术科学研究及重大工程实施项目等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编、译)7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内蒙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丁德文院士是辽宁省政府参事,辽宁省科协副主席,天津市人民政府海洋科学顾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高级顾问,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海洋学会理事、海冰学学会理事长。丁德文院士是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国家海洋监测中心暨国家海洋环保所主任暨所长、大连市政协副主席、大连市科协主席、中国极地考察顾问委员会主任。

  

发展海洋经济不能忽视海洋生态环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
中国海洋报记者 蒲 朋 2007-03-22
中国工程院院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丁德文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的海洋经济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丁德文代表还认为,海洋经济能够为我国的GDP做出巨大贡 献的基础是通过高新科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来自辽宁省代表团的全国人大表丁德文院士认为,海洋具有其特殊的属性。海洋经济和产业由于其特殊性,很有可能在它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就由于其中生产力水平的落后,生产结构的非集约化,生产方式里的粗放,造成海洋还没有发挥出真正应有的潜力时,海洋环境就已经遭到破坏和污染,并导致其不能为国民经济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如果现在不是通过结构调整上台阶,技术发展,那么海洋经济、海洋产业还没有成为朝阳产业就夕阳西下了。

十五期间把近海污染问题、赤潮问题和渤海综合整治问题都列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第四篇人口、资源和环境"中"第十五章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中在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中提到"加强近岸水域的水质保护,研究预防、控制 和治理赤潮,抓好渤海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但是仅仅在这个档次上不够。在国家的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到生态建设问题时没有提海洋,丁德文代表认为这一点上是不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第四篇人口、资源和环境"中"第十五章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中在加强生态建设部分,没有提到海洋。其实海洋同样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比如与《纲要(草案)》中的退耕还林相适应的海洋中不能过分地围海造地,与矿山生态恢复相对应的海洋生态恢复问题,在 实施陆上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保护我国的红树林。如果不加强海洋的生态建设,试想一下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奥运会的水上项目在青岛进行时,渤海突发的 赤潮会带给全世界什么样的影响?保护治理环境不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去考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丁德文代表认为,没有海洋生态环境这个词,光局限于海洋污染环境这个概念来讲,没有前途。不从生态角度去解决问题,就污染治污染,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环境。这里就不会再有一个可持续的问题,海洋就不可能再发展了。

                              从冻土到海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科星灿烂)
                                本报记者白剑峰 《人民日报》(1 9 9 8 0 7 2 7 五版)
    风趣幽默,谦虚豁达,富于哲辩思维,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冻土热学与海洋环境科
学专家,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冰山、冻土和海洋。
     1 9 6 5 年,丁德文从原大连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后,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一干就是2 7 年。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丁德文在学术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他创立了冻土热学学科,开拓了寒区工程冻土技术领域,成为我国寒区工程热学奠基人。他创造性地解决了高原冻土路基稳定性、超深人工冻结法凿井冻土工艺、冻土区埋地管线优化工艺和合理埋深等问题,许多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选择的课题,都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青藏铁路公路建设、青藏高原油管铺设等。
    “当你站在6 0 0 0 米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自己的事业,丁德文充满深情。高寒地区的冻土计量观测,一般都在海拔3 0 0 0 米以上进行,高原反应很折磨人。在这里,他们看不到春花秋叶,只能看到太阳和冰雪。饿了,就拣几块牛粪烤馒头;渴了,就往嘴里捧几口积雪。晚上露宿,就找一个没有雪崩危险的地方,在零下2 0 摄氏度的寒夜里支起帐篷,把梦留在茫茫雪原。丁德文说:“干这一行,就该拿到准确的资料和数据。这在我们眼中比生命更重要。”
    提起这些历险的往事,丁德文只是淡淡一笑。他说:“这样的经历比梦还多,根本记不清。”然而,冰雪留给他的并不是可怕的回忆,而是愉快的时光。在那里,他博览群书,无拘无束。凡是与他学科有关的知识,他都涉猎,如哲学、天文学、逻辑学等。而他最偏爱哲学。他认为,任何理论框架的建立,都是以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在研究中,他欣赏从综合分析到系统分析的思维方法,他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1 9 9 2 年金秋时节,丁德文被调回海滨城市大连,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工作。从冰川到海洋,这本是一个巨大的跨度。可他在一年后就提出了“工程海冰学”这一新概念。工程海冰学是从工程的角度,以海冰为主体,来研究海冰工程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以克服海冰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困难。这是丁德文从实际出发,针对辽河油田海上石油工程的现状提出来的,也是他跻身于海洋科研的切入口。
  辽河油田的盖州海区是我国冬季冰情最严重的海区之一。海区水浅,潮差大,距岸远,而海冰的生消、漂流规律,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的资料很少,这给海洋工程的设计施工带来极大困难。1 9 9 4 年,丁德文带研究所同事在人工岛上开展了工程海冰学环境的原位监测课题研究。一年后,取得可喜成果,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使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更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海洋环保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在国内尚未形成系统,但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为此,他构建了海洋保产业发展规划框架,先后搞了海面溢油消油剂系列产品开发、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开发、环境管理软件产品开发、海洋工程勘查设计等项目,并与一些企业联合组建经济实体,逐步将高新技术推向产业化。其中,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扩展到对啤酒、制革、电镀、印染等废水的处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在辽河油田应用。
超前和创新,是丁德文从事科学研究的信条。他认为,我国陆域资源正日趋减少,而辽阔的海域还有巨大的潜能,应该开发、利用和保护好蓝色海洋。为此,他提出了海岸带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新学科方向,主持完成了陆源排污入海总量控制研究、海洋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突发性污损灾害预测评估研究等重大课题。尤其是他在国内首次提出“海洋要建立纳污区”的观点,即在海洋中科学规划出一定的水域进行排污,充分利用海洋自身的自净能力,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又在进行陆源污水适度集中处理后离岸排放的关键技术研究,这将对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来源 :http://rsrc.shou.edu.cn/2017/0714/c9209a209494/page.htm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