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陈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有机废物的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22  浏览次数:475
核心提示:陈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有机废物的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陈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勇,男,1957年6月13日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1981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1993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工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科学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学士委员会主任,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勇是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有机废物的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致力于“城镇矿山”开发事业,根据有机废物的营养元素(C/N/P)和能量元素(C/H/O)设计利用路径,以降解差异性开发热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提出了可燃固体废物热化学转化、污染物迁移与控制的新机制和以热解方法为主的可燃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技术途径。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将可燃固体废物转化为热、气、电等多用途和高值化的能源产品,为难降解固废综合利用工艺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提升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主持欧盟框架计划、国家攻关、国家973、科技奥运等项目近50项。发表论文260多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0件、授权15件。主编著作5种,参编著作7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陈勇,1957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 [1]
1981年陈勇从南京化工学院毕业 [2];1988年获得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后进入江苏化工学院工作;1993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3];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任期至2006年);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任期至2012年);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期至2006年);200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担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4]
陈勇长期从事环境与能源交叉学科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5]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共56个词条 3.3万阅读
万钢
万钢,男,汉族,1952年8月生,上海市人,致公党成员,1969年4月参加工作,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曾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暨南大学董事长。
包为民
包为民,1960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国共产党党员,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某型号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部主任。包为民于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历任航天部一院十二所副主任、副所长、控制系统主任副总设计师,一院十所第一任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作为中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制系统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殊荣,是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1年5月30日当选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向巧
向巧,女,苗族,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航空发动机技术及工程管理专家,中央军委确定的军队科技领军人才,“两机”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科技委副主任。向巧于1983年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航空工业部国营第3207厂工作;1986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技术处副处长、技术处处长、副厂长;2003年获得四川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至2015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厂长;2010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被聘任为南昌航空大学名誉校长。2021年5月,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向巧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技术和工程管理研究。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巴桑旺堆
巴桑旺堆,男,藏族,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工作单位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担任西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金牦牛科技工程”“科技富民强县稳边专项”“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首席专家。现任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共126个词条 9.8万阅读
蔡美峰
蔡美峰,男,1943年5月18日出生,江苏如东人,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美峰于196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68年任国防科委第710研究所专业组长;1981年获北京钢铁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矿山岩石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任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副系主任;1994年至2005年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长期从事地应力测量与科学采矿方向研究。
陈勇
陈勇,1957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1981年陈勇从南京化工学院毕业;1988年获得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后进入江苏化工学院工作;1993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任期至2006年);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任期至2012年);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期至2006年);200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担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长期从事环境与能源交叉学科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程杰成
程杰成,男,汉族,1962年9月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市,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主任,中石油三次采油先导试验基地主任。1983年,程杰成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化学系;1983年开始,在大庆油田工作,担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200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杰成一直在油田致力于化学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
邓建军
邓建军,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江西吉安市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强流脉冲加速器专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生导师。1981年,邓建军进入北京工业学院工程光学系军用夜视仪器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1988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加速器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11月—1998年6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物理及应用研究室主任;1998年6月—2007年6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获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技术及应用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6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总工程师。邓建军长期从事脉冲功率技术、高功率加速器研制等国防研究。
2012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得主
共3个词条 2708阅读
张永明
张永明,祖籍河南安阳,1960年4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山东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获2012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长期从事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研究,
包信和
包信和,195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无党派人士,物理化学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1978年9月,包信和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10月,从复旦大学化学系硕博连读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8月,前往德国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15年7月,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7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
陈勇
陈勇,1957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1981年陈勇从南京化工学院毕业;1988年获得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后进入江苏化工学院工作;1993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任期至2006年);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任期至2012年);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期至2006年);200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担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长期从事环境与能源交叉学科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2013年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当选院士
共7个词条 2162阅读
蔡美峰
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
陈勇
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
郭剑波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专家
李阳
油气田开发地质专家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第十届常委会成员
共15个词条 1.2万阅读
苏义脑
学部主任
欧阳晓平
副主任
刘吉臻
副主任
顾大钊
副主任
 
 
 
中文名
陈勇
外文名
Yong Chen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
1957年06月13日
毕业院校
名古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固体废弃物能利用技术》
主要成就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    仰
共产主义
籍    贯
浙江省宁波市
所属党派
中国共产党
性    别
学位/学历
工学博士 [1]

目录

  1. 1人物经历
  2. 2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1. 人才培养
  2. 荣誉表彰
  3. 3社会任职
  1. 4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57年6月13日,陈勇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浙江省宁波市。
1978年9月,恢复高考后,考入南京化工学院(2001年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
陈勇(11张)
 
1981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
1983年7月,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至1983年11月) [6]
1985年4月,前往日本爱知工业大学应化系化学工程专业学习。
1988年3月,获得日本爱知工业大学应化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4月进入江苏化工学院工作(至1989年3月)。
1989年4月,前往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工系,攻读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3年3月,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工作(至1996年9月)。
1995年5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3]
1996年10月,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室主任(至1998年3月)。
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万千人才工程”。
1998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至2006年7月)。
2001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至2012年7月) [7]
2003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至2006年5月)。
200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8]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能源新技术) [5]
2017年4月,陈勇与浙江金锅锅炉有限公司在金东区政府签约,达成合作意向。
2018年9月29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陈勇当选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4]
2021年2月3日,受聘华南农业大学。 [22]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陈勇主要从事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以热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化转化的系列技术和集成技术,实现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业废物的能源化与资源化高值利用。在长期的研究积累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矿山”和“城乡矿山云”的理念,建立了“农村代谢共生产业”新模式,创建了“副产物控制的清洁生产机制”和“基于能量流、物质流、环境流、经济流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4F-LCA)”。参与能源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咨询研究 [5]
主要的科研成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方面
固体热解是物质在反应器内、一定条件下受热发生分解的反应过程,是热物理过程、化学反应与反应设备高度耦合且可控的工艺过程。研究固体热解理论对于固废的能源化利用至关重要。
1、提出可燃固废两段式热解燃烧新机制和模型。研究发现:复杂的垃圾可燃物可主要分为纤维类物质与聚合物类物质。分析发现:在热解燃烧时,长链大分子纤维类物质首先于873K-973K热解为分子量更小的CO\H2\CH4等可燃气和残碳,通过残碳的燃烧为热解过程提供热源,继而于973K以上发生纤维类物质中的可燃气的气相燃烧、聚合物类物质热解及气相燃烧,并在燃烧炉上部达到1200 K。以此建立了相应的两段式热解燃烧模型。由于气相燃烧(均相燃烧)比固体燃烧(非均相燃烧)容易控制、燃烧充分,从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分解有害气体。此研究结果为改变传统垃圾直接燃烧方式,开发两段式热解燃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出含氯有害气体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发现:有机氯释放温度低、速度快,大部分在气相中转化为腐蚀性的氯化氢和二噁英前驱体等含氯有害气体,而无机氯难以分解,并很少存于可燃物内,因此,得出有机氯是产生含氯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的结论。同时发现:氢氧化钙具有良好的脱氯效果,脱氯的最佳温度为873K-973K,脱氯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可用收缩核模型来描述。因此,采取炉内添加钙化合物及两段式热解燃烧的方式,可以促进除氯反应,抑制含氯有害气体(二噁英)的生成。
3、提出富氧热解制气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在不同温度下富氧热解,可使混合固废转化为多用途、高值化的CO\H2\CH4等气体,为固废能源化利用开辟新途径。富氧热解可提高气体有效成分浓度,减少储气、分离、用气的负担;另外,氧当量比的选择不仅可控制气体产物热值,还可定向控制产物组分,因此,在一定当量比范围内,增加氧浓度有利于提高气体产物品位。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富氧热解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技术创新方面(包括技术集成创新)
以上述热解理论和控污机制研究为基础,开发了相关技术。
1、开发了两段式可燃固废热解燃烧技术。主持开发了由热解室和气相燃烧室构成的固废两段式热解焚烧技术。在热解室与气相燃烧室之间具有一锥形缩颈和环形气室,环形气室通过多排喷风管向缩颈内腔喷入切向风,与热解室产生的燃气进行扰动混合,被设置于缩颈口的内置旋风燃烧器点燃形成旋风燃烧。热解燃烧与直接燃烧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炉排温度(热解气化段温度)低(873K-973K),可延长炉排寿命;炉排鼓风量大大减少,可减少粉尘夹带;可燃气在973K-1200K以上进行气相燃烧,加之炉内脱氯,可以抑制腐蚀性气体和二噁英前驱体的生成。
2、开发了可燃固废热解制气和低热值气发电技术。参与开发出可燃固废的热解制气技术,将不同比重和大小的固废高效地转化为清洁的可燃气。通过热解气化炉内结构的设计,使上部加料的固废自动向下移动,并通过物料的自重将热解气下压至底部排出。排出的气体经过焦油裂解、除尘、水洗、电捕焦等过程,使气体达到清洁和燃气发电设备的要求。由于常规柴油机只适用于柴油发电,所以必须加以改进,即在进气口加装一个专门设计的气体混合装置,以同时保证气体充分混合和燃烧。
三、工程示范和工程化应用方面
在上述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上,陈勇领导组织研究团队,制订工程示范和应用方案,进行设备和工程设计,积极将该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1、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上的应用。将城市生活垃圾两段式热解燃烧、气化发电技术与分选、堆肥、水气渣净化、污泥制沼气等多项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主持开发了“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资源化综合成套设备”,使城市生活固废综合利用程度达到85%,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了新的、符合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要求的处理模式,已建成3座、总处理量950吨/日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建成2座废弃物发酵产沼工程(古巴、坦桑尼亚)。为30多个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行性报告及方案设计,其中7座、总处理量1500吨/日的垃圾处理厂已建成投产。
2、在城市难处理固废治理及能源化利用上的应用。针对难处理固废(医疗垃圾、城市家居固废)成分复杂、形状不一、含水、含氯率高,且含金属、玻璃及化学物质等难点问题,主持开发了城市家居固废热解燃烧锅炉,已推广应用20多套,累计生产蒸汽约300万吨。按每年利用固废约26万吨,相当于节油约9万吨 [8]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陈勇主编《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三卷)、《固体废弃物能利用技术》、《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路线图》(中、英文版)、《天然气水合物丛书》等著作5部;参与编著《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二十一世纪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等著作7部 [8];发表论文260多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0件、授权15件。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2年
《固体废弃物能源利用》
陈勇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3卷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陈勇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陈勇
科学出版社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陈勇主持欧盟框架计划、国家攻关、国家973、科技奥运等项目近50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7]
2022年1月15日,参与的《复杂长链有机固废热化解构与提质重构响应机制》项目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拟奖项目公示名单。 [18]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2004年
广东博罗200吨/日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示范工程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
农业废弃物气化燃烧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装置 [9]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吴创之,马隆龙,陈 勇,李海滨,阴秀丽,陈 坚,赵增立,周肇秋,蔡建渝 [17]
2008年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1年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利用系列技术及应用 [1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陈 勇,李国学,刘晓风,李海滨,周顺桂,韩日畴,廖银章,吴珍芳,王德汉,袁浩然 [16]

人才培养

2017年3月,陈勇作为第一课开讲人,为广东实验中学高一和高二南山格致班8个班级约400多名中学生作了《创新改变世界,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人生》的报告。陈勇从四个方面诠释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就在身边,人才实施创新驱动,创新改变能源、改善环境。他从直线思维和开环思维可能带来影响创新的问题讲起,鼓励大家积极学习环形思维和闭环思维的方法,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发展循环经济。他以牙签、房卡套、网兜等例子指出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有无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创新平台,要敢于挑战未知,从事有难度和挑战的工作,勇攀科学高峰。他指出,驱动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人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才能成才,并以许多励志的古诗、名句、名言与大家分享。最后,陈勇结合自身科研背景,进行了“绿色能源”“城乡矿山”科学知识普及,介绍了“城乡矿山”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开发现状与存在的瓶颈问题,指出发展绿色能源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11]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02年
第四届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
2006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1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广东省劳动模范 [5]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01年07月至2006年10月
国家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
2008年03月至2013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
2009年至2012年
广东省副秘书长
2016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常委
2017年5月27日
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2018年9月29日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顾问
 
广东省能源学会副理事长
 
湛江市人民政府科技决策高级顾问
 
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弃物专委会委员
 
国家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
 
国家清洁煤利用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特聘专家
 
科技部国际合作专家委员会专家
 
“十五”国家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共享院士 [14]
 
常州大学教授,常州大学城乡矿山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15]
2021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20]
2024年1月
广东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主席 [21]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陈勇为挖掘以废弃物为基本物质的“城镇矿山”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应用成果 [8](何梁何利基金评)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张)
 
陈勇(11张)
 
 
参考资料
  • 1
    专家人才库 陈勇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引用日期2018-10-4]
  • 2
    我校陈勇校友当选工程院院士 主攻国际清洁能源  .常州大学.2014-03-11 [引用日期2018-10-5]
  • 3
    陈勇:“百人计划”成就我的回归梦 .中国科学院 [引用日期2018-10-4]
  • 4
    广东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 工程院院士陈勇当选主席 .金羊网 [引用日期2018-10-1]
  • 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陈勇 .中国工程院 [引用日期2018-10-2]
  • 6
    能动系举办校友职业发展座谈会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引用日期2018-10-2]
  • 7
    院士风采>陈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引用日期2018-10-4]
  • 8
    陈勇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工程专家 .何梁何利基金 [引用日期2018-10-4]
  • 9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9年01月09日 [引用日期2018-10-5]
  • 10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2年02月14日 [引用日期2018-10-5]
展开全部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 None.  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攀枝花成立.钢铁钒钛2019
  • 李利新,陈勇,黄海涛等.  利用MARKAL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研究.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发展"工程科技论坛2003
  • 陈勇.  姜文汉:"苦"出来的"自适应光学".科技中国2017
  • 黄晓艳.  开发"城乡矿山"——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
  • 本刊编辑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藏分院揭牌——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座谈会在拉萨举行.地球学报"973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专辑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