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陈勇 |
性 别:
|
男 |
职 务:
|
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职 称:
|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
邮政编码:
|
510640 |
电子邮件:
|
chenyong@ms.giec.ac.cn |
|
|
简历: |
|
陈勇,男,汉族,1957年6月出生,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于1993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工系工学博士学位,专攻能源与环境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当选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弃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国家清洁煤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特聘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自然科学研究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政府决策顾问,广东省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历任“十五”国家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
长期从事“城镇矿山”(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市政污泥、畜禽粪便、建筑垃圾等)能源化与资源化清洁利用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通过系列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创新,形成了多技术模块化组合工艺,使以废弃物为主体的“城镇矿山”转化为热、电、燃气、液体燃料、有机肥以及再生资源。在中科院重点、国家科技支撑、国际合作、广东省科技攻关及企业委托等项目支持下,创建了“城镇矿山”研发基地,逐步形成集关键技术、技术集成、工艺优化、工程咨询为一体的工程科技平台,为相关工程方案制定、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主持国际合作、国家攻关、国家支撑、科技奥运、973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等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254篇,获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21项;主编著作5部,参编著作7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4项,获得2012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指导培养博士生18名。
|
研究领域: |
|
“城镇矿山”能源化与资源化清洁利用、能源战略、洁净煤技术
|
|
|
|
陈勇
陈勇,1957年6月13日出生于南京,男,汉族,浙江宁波人,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1993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工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十五”国家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现任中国科协常委,中科院广州分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环保领域首席科学家,常州大学城乡矿山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兼任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有机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以热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化转化系列技术及集成为手段,实现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林废物的能源化与资源化高值利用。在长期研究积累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矿山”和“城乡矿山云”理念,建立了“农村代谢共生产业”新模式,创建了“副产物控制的清洁生产机制”和“基于能量流、物质流、环境流、经济流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4F-LCA)”。参与能源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咨询研究。主编《固体废弃物能源利用》、《中国至2050年能源发展路线图》等著作7部,参编著作11部。2008、2011年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勇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
陈勇,浙江宁波人,1957年出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国家“863”能源领域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 中文名
- 陈勇
- 出生地
- 浙江宁波
- 出生日期
- 1957年6月
- 职 业
- 技术开发
- 主要成就
- 各种煤中的氮在热分解过程中的行为
简介
1957年6月生,浙江宁波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保留正局级),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园)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国家“863”能源领域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劳动模范。
1993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工学博士。1993长期从事环境与能源交叉学科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开发了多组份粒子流化床半湿式燃煤烟气脱硫新技术和污泥型煤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从基础物性、污染物生成机理、垃圾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等进行系统性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的技术方案,并建成日处理垃圾200吨的综合处理示范工程。发表论文138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国家专利18件,鉴定成果12项。2002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
主要经历
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洁净煤燃烧项目;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万千人才工程”;1998.4-2006.5,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2001年-2012年,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2003-2006.5,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2009年-2012年,任广东省副秘书长;全国十届人大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顾问、湛江市人民政府科技决策高级顾问、中国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能源学会副理事长
研究成果
各种煤中的氮在热分解过程中的行为;流化床燃烧器的煤灰制多孔保温材料的研制;循环流化床内城市固体废物衍生燃料的燃烧特性;垃圾燃烧过程中加钙脱氯机理研究;多组分粒子流化床半湿烟气脱硫技术研究。[1]
我校(常州大学)陈勇校友当选工程院院士 主攻国际清洁能源 |
|
|
常州大学报 410期 2版 新闻现场 发布时间: 2014-03-11 |
|
|
本报讯 12月19日,据中国工程院网站消息,中国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选工作已顺利结束,通过科学、严谨的评审程序,共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我校工作15年的陈勇校友成功当选院士,他是继张全兴院士之后从我校走出的第二位院士。
新科院士陈勇一直与我校保持密切联系,近年来促成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常州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陈勇生于1957年6月,浙江宁波人,博士,研究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勇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文革中高中毕业。恢复高考后,考入南京化工学院。1981年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江苏化工学院(我校前身)工作,边任课边努力学习,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和领导器重。
学校推荐他参加省教委出国进修外语培训考试,他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公派出国深造。1985年,陈勇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日本爱知工业大学从事能源工程研究,两年后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学位。1989年,进入日本著名国立大学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环保与能源交叉领域的研究,专攻洁净煤技术和垃圾洁净燃烧技术,获博士学位。
在日本,陈勇凭借顽强的进取精神,在国际清洁能源领域功成名就。但他心系祖国,1995年中国科学院向国外公开招聘,陈勇顺利通过“百人计划”选拔。1996年,陈勇回国创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洁净燃烧研究室。多年来,作为研究员、学科带头人,陈勇带领团队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以及国际合作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取得大量创新性成果。
对于常大,陈勇深怀感恩之情。我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浦建民告诉记者,他曾是陈勇的学生,一直与陈勇保持紧密联系,此次当选院士,他和同事们都发短信表示祝贺。他说,陈勇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我校工作,从1981年一直工作到1996年,起初担任实验员和助教,是学校培养、造就了他,对此,陈勇深怀感恩,他基本上每年都回学校,促成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我校成立“联合研究院”,在碳排放方面展开项目合作。
尹芳华教授也是陈勇的学生,她告诉记者,陈勇对常大感情很深,对常大的工作很支持,曾回校给学生作过学术报告。近年学校筹备广州校友会他也很积极,并表示愿意担任校友会名誉会长。 (包海霞钱月航杨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