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由来
正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北岸。东与新蔡、息县接壤,西与确山县毗邻,北靠汝南、平舆,南与罗山、信阳县隔淮相望。地处东经114º11´~114º53´,北纬32º16´~ 32º48´之间,南北长57km,东西宽64.5 km,总面积1903.46 km2,下辖7镇12乡。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正阳县城西南部,规划面积16.24平方公里,2005年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2008年被列为河南省首批确定的17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根据《正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规划要求,正阳县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为了完善下正阳县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推进全县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着正阳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但产业集聚区目前尚无独立的污水收集及污水处理系统。随着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的增多,大部分工业废水及区域内生活污水经简单预处理后或直接就近排入附近水体,严重的影响了周边环境及城市形象,并制约了产业集聚区及县城的发展。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号: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方案重点指出: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持续扩大基础设施覆盖范围,重点完善对外联系通道、环保设施、供电设施,加强质检、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推进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正阳县青蚨城镇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正阳县建设“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规模为2.0万m3/d。
1.2项目概况
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基本情况见表3.1-1。
表3.1-1  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一览表 
| 
             序号  
             | 
            
             项 目  
             | 
            
             基本情况  
             | 
        
| 
             1  
             | 
            
             工程名称  
             | 
            
             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  
             | 
        
| 
             2  
             | 
            
             工程内容  
             | 
            
             污水处理厂工程、截污干管工程(21.06km)和1座提升泵站 
             | 
        
| 
             3  
             | 
            
             建设单位  
             | 
            
             正阳县青蚨城镇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 
             4  
             | 
            
             工程性质  
             | 
            
             属新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一项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环保工程。  
             | 
        
| 
             5  
             | 
            
             处理规模  
             | 
            
             污水处理规模:2万m3/d  
             | 
        
| 
             6  
             | 
            
             处理工艺  
             | 
            
             采用“水解酸化+改良卡鲁塞尔氧化沟+混凝反应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 
             | 
        
| 
             7  
             | 
            
             工程投资  
             | 
            
             8139万元 
             | 
        
| 
             8  
             | 
            
             建设地址 
             |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中南部,南四环以南200m,西三环以东位置 
             | 
        
| 
             10  
             | 
            
             工程占地  
             | 
            
             约33340.23m2(合计50.1亩)  
             | 
        
| 
             11  
             | 
            
             服务范围和人口 
             | 
            
             正阳产业集聚区近期(2016年)发展区域的废水,总面积11.27km2 
             | 
        
| 
             12  
             | 
            
             出水标准  
             | 
            
             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  
             | 
        
| 
             13 
             | 
            
             排水去向  
             | 
            
             韦甲沟→清水河→淮河  
             | 
        
1.3主要建设内容
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2.0万m3/d,建设截污干管(21.06km)和1座提升泵站。
1.4相关法规及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可知,项目为废水的收集治理工程,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属于鼓励类中第38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18项“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拟建厂址规划污水处理厂用地,符合规划。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1.1区域环境敏感点情况
根据工程实地踏勘,距该项目较近距离主要的环境敏感点为罗店、杨楼以及张竹园等,项目厂址周围敏感点分布详见表2.1-1。
表2.1-1        工程厂址近距离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 
             序号 
             | 
            
             名称 
             | 
            
             与厂址相对方位 
             | 
            
             距离 
             | 
        
| 
             1 
             | 
            
             罗店 
             | 
            
             N 
             | 
            
             1300 
             | 
        
| 
             2 
             | 
            
             杨楼 
             | 
            
             S 
             | 
            
             620 
             | 
        
| 
             3 
             | 
            
             张竹园 
             | 
            
             SE 
             | 
            
             850 
             | 
        
2.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2.1.2.1 监测点位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规定“三级评价项目要求,并考虑到环境空气污染源的特点及评价等级,以及主导风向因素,结合评价区内保护对象和规划功能区要求以及评价区特点,在厂址评价区内布置4个大气监测点。监测点布设情况见表4.2-1。
表4.2-1                 大气监测点布设情况
| 
             监测点 
             | 
            
             测点名称 
             | 
            
             与场址相对方位 
             | 
            
             与场址相对距离(km) 
             | 
            
             风向关系 
             | 
        
| 
             1# 
             | 
            
             后刘庄 
             | 
            
             SSE 
             | 
            
             400m 
             | 
            
             常年主导上风向 
             | 
        
| 
             2# 
             | 
            
             北杨庄 
             | 
            
             SW 
             | 
            
             200m 
             | 
            
             常年主导侧风向 
             | 
        
| 
             3# 
             | 
            
             吴湾村 
             | 
            
             NW 
             | 
            
             420m 
             | 
            
             常年主导下风向 
             | 
        
| 
             4# 
             | 
            
             邓冲 
             | 
            
             NE 
             | 
            
             650m 
             | 
            
             常年主导侧风向 
             | 
        
本次监测由正阳县环境监测站监测,监测时间为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6日。
由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内各监测点位的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值及SO2、NO2小时平均浓度值均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标准指数均小于1,日均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小;NH3及H2S的一次值均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
由此可见,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环评监测共设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见表4.3-1及和附图。
表4.3-1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
| 
             编号 
             | 
            
             水体名称 
             | 
            
             断面名称 
             | 
            
             功能 
             | 
            
             断面位置 
             | 
        
| 
             1# 
             | 
            
             韦甲沟 
             | 
            
             韦甲沟 
             | 
            
             背景断面 
             |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 
            排污入口上游200m  
             | 
        
| 
             2# 
             | 
            
             清水河 
             | 
            
             清水河上游 
             | 
            
             对照断面 
             | 
            
             韦甲沟入清水河上游200m 
             | 
        
| 
             3# 
             | 
            
             清水河 
             | 
            
             清水河下游 
             | 
            
             混合断面 
             | 
            
             韦甲沟入清水河下游500m 
             | 
        
| 
             4# 
             | 
            
             清水河 
             | 
            
             清水河下游 
             | 
            
             削减断面 
             | 
            
             韦甲沟入清水河下游10km 
             | 
        
| 
             5# 
             | 
            
             清水河 
             | 
            
             清水河下游 
             | 
            
             削减断面 
             | 
            
             韦甲沟入清水河下游20km 
             | 
        
监测项目:选择水温、流量、pH、SS、COD、BOD5、氨氮、总氮、总磷等。
监测频次:本次监测于2012年12月10-12月12日进行,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
由监测结果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韦甲沟:为城市排污沟,参照地表水Ⅳ类进行评价,由于接纳了城市污水污染相对加重,韦甲沟排污入口上游200m断面水质除pH达标外,其它项目均超标(不考虑SS,以下均同),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COD1.8、BOD52.7、氨氮8.2、总氮1.0、总磷0.4。
②清水河:与评价引用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比较,废水入清水河上游200m监测断面水质超标;废水入下游500m处监测断面水质除pH达标外,其它项目均超标,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COD0.9、BOD50.9、氨氮4.6、总氮1.3、总磷0.3;废水入下游1000m处监测断面水质除pH达标外,其它项目均超标,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COD0.4、BOD50.9、氨氮4.3、总氮0.5、总磷0.2;废水入下游2000m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标。
③韦甲沟、清水河下游等地表水体由于接纳了城市污水,表现出了如下污染特征:除有机物污染相对明显外,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指标也表现的相对突出。其一、符合城市排污特点;二、本次拟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注重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三、区域环保治理决策方面,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地方政府应大力提倡无磷洗涤剂的使用,并进一步减少含磷废水的排放,从清水河水质现状监测数据可知,经过长距离的输送、削减,清水河下游水质逐渐变好。
2.3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按照环评现状监测计划要求并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周围实际情况,地下水监测分别在工程厂址上游、厂址附近和韦甲沟沿岸设置监测井,详见表4.4-1及附图四。
表4.4-1             地下水监测点布设一览表
| 
             序号 
             | 
            
             监测井点 
             | 
            
             功能 
             | 
            
             与工程厂址的相对位置及距离 
             | 
            
             与韦甲沟相对位置及距离 
             | 
        
| 
             1 
             | 
            
             北杨庄 
             | 
            
             监控井 
             | 
            
             SW,200m 
             | 
            
             韦甲沟东侧,50m 
             | 
        
| 
             2 
             | 
            
             邓冲 
             | 
            
             监控井 
             | 
            
             NW,650m 
             | 
            
             韦甲沟西侧,250m 
             | 
        
| 
             3 
             | 
            
             吴湾村 
             | 
            
             对照井 
             | 
            
             NE,420m 
             | 
            
             韦甲沟东侧,400m 
             | 
        
监测项目:地下水项目为井深、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
监测单位、监测时间及频率:本次监测单位为正阳县环境监测站,地下水监测时间为2012年12月12日、13日。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水质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功能正常。
2.4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目前,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拟建厂址区域为空地,为调查工程厂址及区域声环境现状,本次在厂址内部和北杨庄布设了2个监测点位,具体点位详见图四。
监测单位及监测时间
本次监测单位为正阳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时间为2012年12月10~11日,白天和夜间各测一次。
表2.4-1                    噪声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 
             监测点及监测时间 
             | 
            
             监测统计值 
             | 
            
             标准值 
             | 
        |||
| 
             昼间Ld 
             | 
            
             夜间Ln 
             | 
            
             昼间Ld 
             | 
            
             夜间Ln 
             | 
        ||
| 
             厂址中心 
             | 
            
             2012年12月10日 
             | 
            
             56.1 
             | 
            
             44.1 
             | 
            
             60 
             | 
            
             50 
             | 
        
| 
             2012年12月11日 
             | 
            
             56.3 
             | 
            
             44.2 
             | 
        |||
| 
             北杨庄 
             | 
            
             2012年12月10日 
             | 
            
             53.2 
             | 
            
             43.6 
             | 
            
             55 
             | 
            
             45 
             | 
        
| 
             2012年12月11日 
             | 
            
             53.2 
             | 
            
             43.5 
             | 
        |||
声环境现状评价
采用直接比较的方法评价建设地点的噪声现状值,由表4.5-1可知,昼、夜间各测点的等效声级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要求,说明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3.1.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施工期废气
建设项目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粉尘及扬尘。
在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将产生扬尘污染;
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
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
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扬尘)将会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根据相关资料,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5m/s,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当有围栏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当风速大于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TSP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当地较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空气湿润,降雨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扬尘的影响。但是伴随着建筑材料运输和原有建筑的改造等施工过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扬尘,将对附近的大气环境和居民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和各类车辆的运行,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噪声污染。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都是噪声的产生源。根据有关资料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状况列于表3.1-1。
表3.1-1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
| 
             施工设备名称 
             | 
            
             距设备10米处平均A声级 dB(A) 
             | 
        
| 
             挖掘机 
             | 
            
             82 
             | 
        
| 
             推土机 
             | 
            
             76 
             | 
        
| 
             混凝土搅拌机 
             | 
            
             84 
             | 
        
| 
             卡车 
             | 
            
             85 
             | 
        
由表3.1-1中可以看出,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很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各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迭加,噪声级将会更高,辐射面也会更大。
这些设备运行期间,对附近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时应采取建围墙等隔离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其施工噪声,使之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施工场界噪声要求。为了避免夜间施工噪声扰民,施工作业夜间应停止施工。由于施工期时间较短,并且周围最近的居民点在620m外,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不大,并且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随之结束。
5.1.3 废水
施工期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基开挖、地下管线开挖产生的水土流失,使地表水悬浮物增加,从而产生短期的局部的轻微影响。
施工期不进行有效管理,遇雨天,建筑材料及施工场地地面被雨水冲刷易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
5.1.4 生态影响
开挖管沟是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的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本工程截污干管总长21.06km,管道直径为500mm~1500mm,地表开挖宽度为1.1m~2.1m,管沟深度为2.0~4.5m,截污干管主要在产业集聚建成区铺设。管道铺设共产生弃土石方量约11万m3,回填量8.3万m3,剩余土方量约为2.7万m3。工程施工期间的剩余土方量主要是弃土和废渣石,这些废弃土渣石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工程采用分段施工方式,地表开挖面积及弃土石方量均不大,施工后及时回填土方,恢复地表地貌,因此,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较小,不会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影响。
本工程所在区域内目前主要覆盖为农田,属于半人工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处于人类开发活动的范围内。该区域仍处于城市建成区的边缘,属农业生态与城市生态的交接带,生物多样性不丰富,随着人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能量补加,整个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生态稳定性及功能性,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3.1.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污水处理厂在运营期间,恶臭气体主要集中在格栅、污水提升泵房、沉砂池、氧化沟、污泥均质池及污泥脱水机房等处理单元,主要是生物在厌氧、好氧发酵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氨、甲硫醇等气体。
恶臭气体成分复杂,难以对所有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有关资料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臭气进行分析的结果,浓度较高的污染物是H2S和NH3,所以本次评价主要对恶臭物质H2S和NH3进行预测评价。
本期工程建成运营期氨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最大,为9.87%,硫化氢次之,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为8.97%,说明本期工程建成运营期恶臭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不大,对区域环境影响不大,区域环境空气基本维持现状。
污水处理厂本期工程建成后恶臭污染物H2S的卫生防护距离为0m,氨的卫生防护距离为0m。但根据《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级差为200m。因此,确定本期工程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无组织恶臭气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m。据现场调查,污水处理厂50m范围内没有村庄或学校等敏感点。
(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韦甲沟全长3.6公里,是贯穿西城区南北走向的一条河流,上游无天然径流,属城市排污沟,以接纳区域工业和生活废水为主。本项目建成后,韦甲沟流域内工业及生活废水将全部进入拟建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不再直接排入韦甲沟。本项目建成后,韦甲沟以接纳拟建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后废水为主,根据现状监测和分析,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韦甲沟的水质将有明显改善,其水质将有以下变化:水质COD由现状的83.05mg/L减小至50mg/L;氨氮由现状的13.03mg/L减小至5.0mg/L;其他水质项目的浓度均将有相应的降低。
清水河:在项目建成后,废水入清水河下游500m处,COD降低12.5mg/L,废水入清水河下游10km处,COD降低5.1 mg/L。
氨氮在相应断面处降低0.6 mg/L、0.9 mg/L。
事故排放时:在污水处理厂发生停电事故或出现机械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全部或部分处理单元停运,导致全部或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时,4#断面水质COD和氨氮的预测结果分别为386.72mg/L和31.3mg/L,对于正常排放时水质分别上升了349.22mg/L、24.56mg/L。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主要来自曝气设备、泵类及污泥脱水设备等,噪声源强为70~95dB(A),项目设备噪声经车间墙体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以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与项目最近的北杨庄村相距有230m,因此,本项目运营后,对敏感点影响较小。
(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范围内的产业集聚区实行雨污分流制,各污水管网均为钢筋混凝土管道,污水处理厂厂区各建构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厂内和厂外的排污管网或各个建构筑物均为低渗透系数的设施,污水在其间流动或暂存,不会发生地下水污染事件。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污泥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水化产生的恶臭,影响人们呼吸系统,会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为减少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工程脱水污泥及时清运,在污泥脱水间外设置绿化隔离带。同时,在污泥的外运过程中亦应采取密封措施,应尽量减小在运输途中产生的污染影响。
②对水体及土壤的影响
污泥在临时堆放场的堆放过程中,若受到雨水的浸淋,其渗出液和滤沥液有可能对附近水体以及土壤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污泥的堆置棚及污泥转运场应采取防渗措施,以防止渗出液造成二次污染;污泥转运场应搭设棚盖,同时脱水污泥要及时清运,尽量避免堆存。
(6)景观影响分析
截污干管及污水处理厂施工期由于土方回填、车辆运输进出、污泥撒落地面将对城市景观产生短期的影响。
运营期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如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等体量较大,但高度2~3m左右,通过绿化遮掩后对城市影响影响不大。
本项目拟沿厂界设置25—30m宽的绿化隔离带,并在厂址南厂界与北杨庄之间设防护林带。在树种选择方面,应选择抗污染性强的树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并考虑树形、树高掩饰功能等因素,采用乔灌结合布局方式进行绿化,考虑到景观及环保功能,可选择构树(假杨梅)、夹竹桃、桑树、无花果、冬青等。
3.2 污染防治措施
3.2.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工程施工期主要有土石方、打桩、结构、装修等施工阶段,项目施工期间,各项施工活动、物料运输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气、粉尘、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结合本项目的特征和当地环境状况及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环评提出减少影响的措施和建议。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其主要对策有:
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应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放,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
开挖时,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
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尘,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施工现场要围栏或部分围栏,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
施工扬尘量主要随管理手段的提高而降低,如措施得当、监管到位,扬尘量将降低50~70%,大大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为了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注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工艺进行施工,基础打桩应采用静压桩。对本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从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以及加强管理等几个不同角度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采用上述措施后,可减少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自身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和施工阶段桩基、灌梁等环节产生的泥浆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其中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产生量很小,主要污染成分为水泥碎粒、沙土等,生活废水主要是洗漱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或者绿化,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根据固体废物不同的组成成分,项目的土建施工会产生一些泥土、灰渣、废砖渣等固体废物,一般采用铺路或垫地填埋等措施即可把固体废物妥善地处理掉,不会污染环境。在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污水处理厂施工场地四周应先设置围墙,这样即可减少扬尘散发,又可降低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②施工场地要合理布局,将易产生扬尘的原料如水泥、石灰放置在防雨、防风的专用库房内。施工场地保持整齐有序,材料不乱堆放,挖掘的土方应及时清运,地面定期洒水保持适当湿度,可有效减少扬尘的产生。
③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维护,使用性能良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以减轻施工噪声污染。
④运输物料的车辆应加盖蓬布,以减少沿途扬尘的散发。
⑤环评要求在管线走向方案设计和施工中,尽可能避开树木、草坪等绿化地段,路段旁侧(绿化带)的花草树木需做好移栽保护工作,不必全部破坏重新种植,而是暂移种,按原有的设计补植为好。施工过程应注意保护施工带相邻地块的树木绿地等植被。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在工程竣工后应尽快恢复,严格控制临时占地区域,竣工后应尽快恢复原状。
⑥污水管网与路段建设工程同时进行,管道铺设施工应与道路施工紧密结合,避免重复开挖,重复施工的情况。管路施工产生的剩余土方、建筑垃圾及时清理作为道路施工填方,同时做好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⑦施工时做好项目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临时弃土堆放点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堵塞排水管道。
⑧穿越道路(公路9次)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和不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厂区及管线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3.2.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治理污染、改善地表水水体环境质量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之一。但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其本身也将产生二次污染,主要为固体废物、恶臭气体、废水和噪声等。
(1)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根据各工序恶臭气体产生的特点和方式,主要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选用国内开发的高效先进设备,对曝气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调节手段,避免供气过多,以减少恶臭气体产生量。
■厂区布置按功能区进行相应划分,各构筑物之间设绿化隔离带,以减少恶臭气体的逸散。
■加强生产管理和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
■搞好厂区环境卫生,污泥应及时外运,尽量减少污泥在厂内临时堆场的堆存时间和堆存量。
■在污泥临时堆场、污泥处理间等主要恶臭气体产生处喷洒除臭剂,以降低恶臭气体浓度。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13201-91)的有关规定和计算,厂界四周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新建医院、学校、居民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点,可有效地减轻工程恶臭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经类比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认为,本工程在采用以上防治措施后,能够有效的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量,并使其对厂址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措施可行。
(2)水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正常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污水处理厂正常排放的废水主要是处理后的城区污水,排放量约为2万m3/d,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限值。污水处理厂自身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少量生活及生产污水,设计将这部分污水全部回流到厂内污水进水泵房,经提升后再送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不直接外排,措施可行。
2)废水事故性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的废水的情况:一是工艺发生故障或其它事故,未能达到设计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废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二是由于停电等重大原因造成污水处理厂全面停止运行,废水全部直接排放;三是违反操作规程,未达到处理效果。为了防止污水处理厂发生事故性废水排放,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严格规范化操作;
⑵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和自备电源供电;
⑶污水处理厂主要动力设备,如水泵、污泥泵等应设 1-2 台备用设备;
⑷做好对进厂水质的监测,根据进水的水质、水量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避免操作失误造成工艺系统的紊乱和破坏;
(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高噪声源主要为风机和各种泵类等,噪声值为70~95dB(A)。对噪声源设备进行以下处理措施:本工程在设备选型时选用低噪声节能水泵;在安装时每台水泵均加设隔振垫;在泵房外密植隔声、吸声性能优良的隔声林带。对风机等高噪声设备,除在设备底座设减震装置外,在进出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和柔性接头,并布置于风机房,泵置于泵房内,墙体、门窗使用吸音材料处理,以降低设备噪声。另外,合理设置厂区的平面布置,使噪声源与厂界留有足够的衰减距离,或尽量利用设施的隔声功能,以减轻噪声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经采取减震、隔声处理措施后,可有效的降低设备噪声对厂界噪声的影响,因此,工程所采取的降噪措施是可行的。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脱水污泥主要来为改良型卡鲁塞尔氧化沟的生化污泥,经辐流式沉淀池沉淀回用后的剩余污泥,污泥脱水后其含水率低于60%。根据上述情况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23号),结合国内污水处理厂建设经验,考虑到近期正阳县产业集聚区污水水质特征,污泥中有机成份含量较低,设置污泥厌氧消化作为污泥稳定无害化措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偏高,沼气利用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评价认为本工程不设厌氧消化池,污泥脱水后进行卫生填埋比较合理。
4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是实际环评程序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我国有关环境法规所规定和要求的内容,本次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有步骤、分层次、重点突出的进行公众参与工作。
4.1 公众参与目的与意义
公众参与过程将向公众介绍项目建设的内容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使公众了解所要采取的环保措施和预期治理效果,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了解公众对环保措施的满意程度,并将公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集中起来,对于后期修改和完善环境保护设计方案、使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更加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失误,从而使工程的建设和设计更加完善合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公众参与的对象、方式和过程
4.2.1参与对象
评价区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单位等;
4.2.2参与形式
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本次评价采用以下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1.本项目附近村庄张贴公告;
2.网上发布公示信息;
3.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和现场询问。
4.召开公众参与座谈会;
4.3 公众参与工作具体情况
公众参与调查形式和内容设计是否全面合理,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有效性、真实性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说服力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本次环评公众参与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第一次公示:次公示采用网上公示和现场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上公示于2013年1月12日在正阳县人民政府网站公示;现场公示主要在在北杨庄、吴湾村等受影响区域、人流量较大地方进行。公示信息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规模、选址等相关基本情况,环评单位、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提示公众可以在10日内通过电话、写信或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
2、第二次公示:二次公示采用现场公示。通过张贴二次公告、信息公示牌等方式公示,二次公示主要张贴在北杨庄、吴湾村等可能影响和涉及的区域。
3、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和现场询问
(1)调查时间对象
2012.12.20~12.23进行,在工程拟建厂址附近村庄发放21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有工人、农民、学生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调查方式和范围
本次调查采区问卷调查和口头征询等方式,随机调查受影响区有关部门和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建议、要求等。调查以周围居民为主。
(3)调查内容
评价单位首先先向调查对象介绍了工程概况、项目建设的意义、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及可能产生的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情况,发放了公众征询意见表,见表4.3-1。
4、召开公众参与座谈会
本次公众参与座谈会由建设单位于2013年1月11日在正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会议室召开。
表4.3-1     公众参与调查表
| 
             姓 名 
             | 
            
             | 
            
             性别 
             | 
            
             | 
            
             年龄 
             | 
            
             | 
            
             职务 
             | 
            
             | 
            
             电话 
             | 
            
             | 
        ||
| 
             文化程度 
             | 
            
             | 
            
             单位 
             | 
            
             | 
            
             住址 
             | 
            
             | 
        ||||||
| 
             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厂址位于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中南部,南四环以南200m,西三环以东位置,占地面积33340.23m2(约50.1亩)。项目规模为2.0万m3/d,项目总投资为8139万元。 
            本工程内容包括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和1座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改良卡鲁塞尔氧化沟+混凝反应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配套污水管网工程主要为建设路和南大街。 
            本项目实施后,正阳县产业集聚区近期(2016年,总面积为11.27km2)发展区域的废水将被纳入该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后再排入韦甲沟,能有效缓解正阳县产业集聚区近期的水污染问题,改善区域水环境现状。该项目在施工期、营运期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环境污染物,给附近的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这些污染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等办法使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充分发挥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职能,针对本项目开展公众调查活动,希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您的意见将为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环保措施提供有力和有效的依据,促进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下面调查内容里写下自己的意见。 
             | 
            |||||||||||
| 
             请您对以下问题进行选择,同意打“√” 
             | 
            |||||||||||
| 
             1、您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了解(  ) 略知(  ) 不了解(  ) 
             | 
            |||||||||||
| 
             2、您从何种渠道了解该项目的信息: 
            报纸(  ) 公示牌信息(  )民间信息(  ) 政府信息(  ) 
             | 
            |||||||||||
| 
             3、您认为目前项目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   噪声(  )生态破坏(   ) 
             | 
            |||||||||||
| 
             4、您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的有益影响表现在哪方面: 
            改善环境现状(   )  促进经济发展(   )  其它(  ) 
             | 
            |||||||||||
| 
             5、本项目建设、运行期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 )   水(    )   生态(   )   噪声(   )   废物(   ) 
             | 
            |||||||||||
| 
             6、您对本项目选址的看法 :合理( )  不太合理( )  无所谓(   ) 
             | 
            |||||||||||
| 
             7、你对本工程建设的总体态度:支持( )     反对( )      无所谓(   ) 
             | 
            |||||||||||
| 
             8、你对该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环境保护有何要求和建议? 
             | 
            |||||||||||
4.4 公众参与结果分析
4.4.1公众参与座谈会
时间:2013年1月11日11。参加座谈会的有冷庄组、邓冲组、谢庄组、宋庄组等村民代表、建设单位以及环评单位相关人员,共计17人。
会议由建设单位主持。首先由建设单位介绍了与项目有关的国家政策、项目背景及开座谈会的目的;然后环评单位负责人对项目的污染环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有效的环境保护距离等进行了介绍;最后建设单位负责人对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环保措施做了保证。
4.4.2公众参与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10份公众意见征询表,填写收回202份,回收率96.2%。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区域的公众,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公众参与基本情况见表4.4-1。
表4.4-1        公众参与基本情况表
| 
             项 目 
             | 
            
             调查对象情况 
             | 
            
             比例(%) 
             | 
        |
| 
             发放表格份数 
             | 
            
             210 
             | 
            
             100 
             | 
        |
| 
             回收表格份数 
             | 
            
             202 
             | 
            
             96.2 
             | 
        |
| 
             性别构成 
             | 
            
             男 
             | 
            
             152 
             | 
            
             75.2 
             | 
        
| 
             女 
             | 
            
             50 
             | 
            
             24.8 
             | 
        |
| 
             年龄构成 
             | 
            
             35岁以上 
             | 
            
             121 
             | 
            
             59.9 
             | 
        
| 
             35岁以下 
             | 
            
             81 
             | 
            
             40.1 
             | 
        |
| 
             文化程度构成 
             | 
            
             中专以上 
             | 
            
             109 
             | 
            
             54.0 
             | 
        
| 
             中专以下 
             | 
            
             93 
             | 
            
             46.0 
             | 
        |
| 
             区域位置构成 
             | 
            
             北杨庄 
             | 
            
             88 
             | 
            
             43. 6 
             | 
        
| 
             周围其它村庄敏感点 
             | 
            
             68 
             | 
            
             33.7 
             | 
        |
| 
             其它 
             | 
            
             46 
             | 
            
             22.7 
             | 
        |
公众参与结果统计
(1)管理部门意见
正阳县政府管理部门代表认为,污水处理厂工程属环保工程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项目建设能改善区域水环境现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选址符合正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在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各职能部门应当协调起来,尽快办理完善项目审批手续,使该工程尽早开工建设。
(2)公众意见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列于表4.4-2。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84.2%的接受调查人员表示从公示牌了解到该项目的信息;
85.1%的接受调查人员对项目的建设表示了解;
82.2%的接受调查人员认为当地主要环保问题是“水污染”,其次为“噪声污染”,占总被调查人员的12.9%;
81.7%的接受调查人员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改善环境现状,55.9%的接受调查人员同时认为能促进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运营期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水”,占72.3%,其次是“环境空气”,占25.7%,但关心“环境空气”的被调查者多数为北杨庄居民,建设单位应切实做好恶臭污染防治工作,以维持北杨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在对本期工程选址意见的调查中,85.1%的被调查者认为“合理”,13.9%的被调查者“无意见”。表明多数人对本工程拟选厂址持认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本工程建设总体持“支持”态度的达86.6%;持“无意见”占13.4%;被调查者中无持“反对”意见的。说明该项目的建设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表4.4-2           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 
             调查内容 
             | 
            
             统计结果 
             | 
        |||||||||||||
| 
             您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 
             | 
            
             了解 
             | 
            
             略知 
             | 
            
             不了解 
             | 
        |||||||||||
| 
             172人 
             | 
            
             30人 
             | 
            
             0人 
             | 
        ||||||||||||
| 
             85.1% 
             | 
            
             14.9% 
             | 
            
             0 
             | 
        ||||||||||||
| 
             您从何种渠道了解该项目的信息: 
             | 
            
             报纸公告 
             | 
            
             公示牌信息 
             | 
            
             民间信息 
             | 
            
             政府信息 
             | 
        ||||||||||
| 
             31人 
             | 
            
             170人 
             | 
            
             1人 
             | 
            
             0人 
             | 
        |||||||||||
| 
             15.3% 
             | 
            
             84.2% 
             | 
            
             0.5% 
             | 
            
             0 
             | 
        |||||||||||
| 
             您认为目前项目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 
            
             噪声 
             | 
            
             生态破坏 
             | 
        ||||||||||
| 
             22人 
             | 
            
             166人 
             | 
            
             26人 
             | 
            
             14人 
             | 
        |||||||||||
| 
             10.9% 
             | 
            
             82.2% 
             | 
            
             12.9% 
             | 
            
             6.9% 
             | 
        |||||||||||
| 
             您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的有益影响表现在哪方面: 
             | 
            
             改善环境现状 
             | 
            
             促进经济发展 
             | 
            
             其它 
             | 
        |||||||||||
| 
             165人 
             | 
            
             113人 
             | 
            
             0人 
             | 
        ||||||||||||
| 
             81.7% 
             | 
            
             55.9% 
             | 
            
             0 
             | 
        ||||||||||||
| 
             本项目建设、运行期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 
            
             环境空气 
             | 
            
             水 
             | 
            
             生态 
             | 
            
             噪声 
             | 
            
             废物 
             | 
        |||||||||
| 
             52人 
             | 
            
             146人 
             | 
            
             10人 
             | 
            
             16人 
             | 
            
             1人 
             | 
        ||||||||||
| 
             25.7% 
             | 
            
             72.3% 
             | 
            
             5.0% 
             | 
            
             7.9% 
             | 
            
             0.5% 
             | 
        ||||||||||
| 
             您对本项目选址的看法 : 
             | 
            
             合理 
             | 
            
             不太合理 
             | 
            
             无所谓 
             | 
        |||||||||||
| 
             172人 
             | 
            
             2人 
             | 
            
             28人 
             | 
        ||||||||||||
| 
             85.1% 
             | 
            
             1.0% 
             | 
            
             13.9% 
             | 
        ||||||||||||
| 
             你对本工程建设的总体态度: 
             | 
            
             支持 
             | 
            
             反对 
             | 
            
             无所谓 
             | 
        |||||||||||
| 
             175人 
             | 
            
             0人 
             | 
            
             27人 
             | 
        ||||||||||||
| 
             86.6% 
             | 
            
             0 
             | 
            
             13.4% 
             | 
        ||||||||||||
注:在调查表各调查内容的分选项中,有重复选项和未填选项,所以统计结果中各选项人数之和并非总调查人数
4.5调查结果反馈及建议
建设单位承诺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公众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自觉接受公众及社会的舆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提出的要求进行建设;加强与当地群众的沟通,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在项目施工和运行中严格执行环保相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自身环境管理能力,将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应搞好污染防治工作及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定期做好环境监测,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与周围村民的沟通,及时掌握和发现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避免对周围村民产生影响。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正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拟建厂址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厂址周围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拟定的环保措施基本可行可靠、有效,其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公众参与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人同意本项目的建设,也基本上做到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因此,只要本项目在下一步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补充措施和各项建议,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本报告书认为: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6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
名称:正阳县青蚨城镇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正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
邮编:463600
联系人:姚主任
联系方式:13513995619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名称: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莲花街10号
邮编:450001
联系人:张文圈
联系方式:0371-68323224
电子邮箱:yshb2009@163.com
| 正阳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 | |||||
| 建设性质 | 改扩建 | 所属省市 | 河南 | 地级市(区) | 驻马店市 | 
| 污水处理措施 | 污水处理厂 | 拟采工艺 | 改良型氧化沟 | 预算投资 | 6434.15万元 | 
| 计划开工时间 | 2014年建设 | 资金来源 | 暂未确定 | 资金落实 | 暂未确定 | 
| 项目地址 | 正阳县污水处理厂北侧,慎水河南支与污水处理厂北围墙之间 | 发布时间 | 2013年9月17日 | ||
| 项目进展 | 2013年9月17日项目进展情况备注:征地阶段,设计同步进行。 | ||||
| 项目简介 | 
             项目规模:总规模3万m3/d,扩建工程规模1万m3/d,改建工程规模2万m3/d,中水回用规模1万m3/d。  | 
        ||||
| 业主单位联系信息 | 
             单位名称:正阳县污水处理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