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大海淘金——关于海水淡化产业的思考 2015年我国海淡产能达到2,200,000吨/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4  浏览次数:174
核心提示:大海淘金关于海水淡化产业的思考2014-05-04范利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来源:第12期《环保产业》海水淡化产业历史沿革海水淡化起源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大海淘金——关于海水淡化产业的思考

2014-05-04 范利 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来源:第12期《环保产业》


海水淡化产业历史沿革

 

海水淡化起源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16世纪颁布的一道命令:“谁能发明一种价格低廉的方法,把苦涩腥咸的海水淡化成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谁就可以得到一万英镑的奖金”。此前,欧洲探险家在漫长的航海旅行中就曾用船上的火炉煮沸海水制造淡水。加热海水产生水蒸气,冷却凝结就可得到纯水,从此开启了海水淡化技术的探索。而海水淡化形成产业,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据统计,世界上共有70多个国家从事海水淡化工作。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 多种,包括超滤、微滤、纳滤预处理技术、反渗透膜法、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

 

我国对于海水淡化事业的探索源于1981年西沙群岛海水淡化装置的投入运行,自此,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已历经了30余年的探索。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

 

根据2013年12月23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2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5个,日产淡化水总规模达到77.4万吨。 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日产20万吨,淡化水广泛应用于沿海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及海岛生产生活用水。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每吨产水平均成本6元~8元。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大生活用海水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达841亿吨,海水循环冷却最大单机循环量已达每小时10万吨。

 

当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海淡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成本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首要核心问题是成本, 由于海水淡化系统工艺复杂、规模大、进口工艺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导致运行能耗高,造成了整体的造水成本偏高。

 

应用地域及领域受限

根据《报告》显示,海水淡化工程项目集中在天津、浙江、辽宁、山东等沿海9个省市的城市及海岛。2012年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产水的终端用户主要为包括首钢京唐港、天津大港新泉等海水淡化工程的工业用水领域以及海南、浙江等省市的民用供水领域。可见,我国的海水淡化应用规模不管是在地域,还是在服务对象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局限,尤其是将海水淡化应用到民用领域时,存在着造水成本与民用供水水价的价差问题,造成海水淡化并入市政供水领域时的衔接瓶颈。

 

海淡产业面临困境原因及对策分析:

◎国内自主研发海水淡化工艺技术、设备应用不足

由于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不多,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海水

淡化工程市场基本被外国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所占领,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海水淡化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实践,还造成了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投资大、耗能高、淡水成本高等问题。

 

◎原材料依赖进口,产业规模不足

海水淡化核心新工艺的自主研发,能够有效地减少投资、降低能耗、对于降低海水淡化生产成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整体规模较小,有实力与品牌影响力的海水淡化企业不多,国际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还不完备,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企业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但大部分原材料仍需要进口,对国外依赖性较强,无法形成自主创新品牌竞争力;第二,由于我国整体海水淡化工艺设备制造和工程成套生产的企业规模及经验不足,造成部分海水淡化技术成果转化及市场化受限,阻碍了我国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第三,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力量不足,国际竞争力薄弱。

 

海水淡化作为政策驱动产业,极其需要政策的扶持。但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却并不完善,政策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能反映海水淡化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尤其由于海水淡化造水成本与市政供水水价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而这个差额需要国家相关配套产业政策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海水淡化产品更加“亲民”。

 

赛诺水务在双膜法海水淡化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探索

 

赛诺水务是国内进入海水淡化领域较早的企业之一,尤其是将双膜法引入了海水淡化领域。 从2002至今,公司在国内建设了许多大型膜法水处理项目,既拥有丰富的膜法海水淡化工程经验,又有热法海水淡化工程业绩。中国海水淡化领域的第一个千吨级、第一个万吨级、第一个采用PX220高效能量回收装置、第一个采用超滤膜做为海水淡化预处理等示范性的海水淡化项目,均为赛诺水务建设完成。

 

为了更好地突破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障碍,赛诺水务近期主要进行了以下创新实践:

 

◎海水淡化核心技术装备:能量回收装置的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膜法海水淡化包括海水加压、能量回收和反渗透三项核心技术,而目前中国海水淡化存在两大核心制约问题是关键核心设备被国外垄断以及造水成本高。赛诺水务与朱荣辉博士及团队合作 研发的“膜法海淡加压与能量回收一体化装置”,用液压加压代替离心加压,用一对海水缸同时完成加压与能量回收,突破了其中两项核心技术。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可大幅度降低膜法海淡造水成本。该技术在中关村新能源海水淡化示范项目中已获得实际应用和验证,能够有效降低海淡成本30%,替代国外进口产品,可用于解决我国大面积水资源匮乏并被列入“十二五国家海水淡化规划”的关键技术◎膜产品制造工艺的自主创新

 

赛诺水务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将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国家863重点专利技术“热致相法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了转化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膜产品专门针对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研制开发的超微滤膜产品,可作为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热致相法”超滤膜的性价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本降低30%,突破国际产品垄断地位。目前,该产品已在一些大型系统中进行了使用,并成功地替代了进口产品。

 

◎成立中关村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北京中关村在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实力。目前,我国虽然建成了一批大中型海水淡化工厂,但其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如膜及组件、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海水泵等,全部从国外进口。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中关村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加强研发,力求通过实现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从而达到减少项目投资、降低系统运行能耗、降低海水淡化生产成本的目的,现已取得突破并开始产业化。

 

 

未来海水淡化产业的期待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2013-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已建和即将建成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60万吨/日,可见,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和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地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已具备条件。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我国海淡产能达到2,200,000吨/日”,表明我国政府从国家战略层面已经给予了海水淡化高度的重视,而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海水淡化也是与会代表提案关注的焦点之一,社会各界对于海水淡化的认识和期待在不断的加强。

 

赛诺水务作为中关村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单位,将以工程投资和建设运营企业为龙头、带动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原材料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与业界优秀的同业一起,凝聚智慧,为形成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合力,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宏伟蓝图实现贡献力量。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