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不仅指土壤
张鹤清介绍,了解污染场地需要避免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污染场地等于污染土壤?张鹤清对此持否定态度,她介绍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对污染场地定义做了清晰的界定,场地不光指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还包括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二调查与修复孰轻孰重?有人认为修复更重要,“但我们觉得如果做好一个修复案例,要基于前期对这个场地的污染情况做一个清晰的界定,不能重修复轻调查;而且场地调查与修复涉及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岩土工程、机械化工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在每个案例里交叉合作。”张鹤清解释。
谈及污染场地的特点,张鹤清说,由于污染物主要在地下,第一个特点就是隐蔽性;污染场地的地质介质条件不同,污染具有非均质性;此外任何场地情况均不相同,受场地历史使用状况影响显著;同时污染情况通常是错综复杂的。
大型修复工程有待启动
资料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铬盐生产国家,2006年占全球40%。铬渣指有钙煅烧工艺生产铬盐过程中产生的含六价铬的废渣,具有强碱性、强氧化性、难释放性和致癌性等特点。
我国先后有70余家企业生产过铬盐,历史上主要采用有钙焙烧工艺,目前现有的铬盐厂大多已经完成有钙焙烧淘汰工作,采用无钙焙烧工艺。
张鹤清表示,铬渣解毒工作完成了,但铬渣中的六价铬迁移性强,往往对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如果不对铬渣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则仍不能彻底消除铬渣所造成的环境风险。当前,铬渣污染场地治理也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重视。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正在组织编写《铬渣污染场地风险防控和治理修复规划》。中国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修复公司也已经在多个场地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和试验工作。
铬渣污染场地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化学和生物稳定化/固化、淋洗、热处理、抽出-处理、可渗透反应墙和电动修复等。张鹤清分别介绍了各修复技术的工艺原理、适用性、技术难点及其解决方案,以及国外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了针对铬渣污染场地修复过程需关注的四个重要问题:“返黄”现象的工程控制手段、需建立长期稳定性的评估方法、处置后土壤的控制指标以及总铬的控制。
“污染场地修复比较完整的案例要分几步走,”张鹤清说,首先是技术筛选,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和药剂,通过小试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与药剂的适用性;在污染场地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中试,提炼修复技术的操作参数和监测参数,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此后在中试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的现场实施,最后对工程效果做评估。
最后,张鹤清表示,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旗下专业从事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的公司。身为中央企业,公司具备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技术为本、联合共赢”,公司将和业内人士一起致力于污染场地的修复和环境的改善。
中节能大地张鹤清:铬渣污染场地备受重视大型修复工程有待启动
时间:2014-06-23 来源:中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