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四年一小步,规划成“鬼话”
来源:广东建设报
污泥伴随着污水处理过程而产生,成为了当下的又一个环境难题。按照《“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现在“十二五”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了,而我国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仅为20%多点。
据了解,截至2013年,中国的城镇污水厂数达到3500个,年产污泥就有3000万吨—3500万吨,预计到2020年,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万吨。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如此庞大的污泥量对环境意味着重大考验,对污泥处理市场也意味着巨大商机,然而污泥处置现状却没那么乐观。
重水轻泥是普遍现象
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重水轻泥”,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据统计,约80%污水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但仍然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在日前的水处理创新交流会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表示,未经稳定化处理的污泥有很多危害,例如有机物的腐败、臭味等二次污染的风险,另外,原水中40%—50%的COD会污染水体环境,这会使得减排目标会大打折扣。
污泥处理是共同难题
污泥处理问题是一个普遍难题,各大城市都在寻找解决之道。在9月20日的2014中国水管理、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技术交流会上,江苏省住建厅城建处处长何伶俊表示,江苏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内都建有污泥处理设施,剩余污泥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内经脱水后外运处置。据统计,在2013年,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约270万吨。
“这些产生的污泥,有10.7%用于堆肥,11.8%用于卫生填埋,13.2%用于制造建材,62.9%用于焚烧,但焚烧并不是一种最佳处理方式。”何伶俊说道。
据了解,目前我国约有一半的污泥采用填埋处置,而符合卫生填埋的约有30%,这明显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除此之外,污泥焚烧也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办法,焚烧污泥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恶英、二氧化硫、盐酸等,受国内焚烧技术的限制,二恶英污染问题尚未很好解决,重金属烟雾与燃烧灰烬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由此可见,要想把污泥处理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