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郭公庄水厂工艺流程特色及调试近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彻底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特大型外流域调水工程。郭公庄净配水厂工程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配套工程。水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50 万m3/d,预计2014 年建成通水。该工程的实施,将缓解北京南部地区供水压力,大大提高北京市城市供水的安全性,保障供水量并改善供水水质,同时可置换出大量的地下水自备井用水,对涵养严重匮乏的地下水具有重大意义,可为首都社会经济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位于丰台花乡桥南的郭公庄水厂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南水”进入北京后的首座水厂,也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以“南水”为水源的水厂,经过水厂的净化处理,“南水”被转化为京城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
1,源水水质特性
郭公庄水厂水源主要水质特征为:冬季低温低浊,夏季可能出现较高藻类、有机物、色嗅味;主要控制指标为浊度、 藻类、嗅味、微生物、消毒副产物、有机物,同时考虑管网的生物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潜在风险包括长距离输水,低微有机污染、微生物迁移的风险;突发性原水污染的可能(沿途700多座村庄及多处交通设施);水源切换为河北四库水时的低碱度、高硫酸盐问题。
2,工艺选择及确定
近十年在原水水质变化和新国标实施等因素驱动下,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得到迅速推广,有效解决了有机物污染和色嗅味问题。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运行中尚存在生物泄漏的风险,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炭池生物膜脱落导致出水浊度升高现象频出。因此,炭吸附池的形式及在水厂流程中的位置成为了郭公庄水厂工艺选择中的其中一项重要环节。 结合工程实际经验,郭公庄水厂可选择炭池前置于膜池的处理工艺流程,确保供水安全。为避免膜丝断裂形成生物泄漏,在超滤膜出水侧增加紫外消毒工艺,大大增加了供水安全性。
3,调试近况
从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获悉,郭公庄水厂建设工作全部完毕,近日正式投用前的联合调试工作已经启动,调试完成后将正式接纳“南水”,预计初期日供水10万立方米。
郭公庄水厂项目经理岳仁峰表示,26日起,水厂启动联合调试,“就是正式投用前的试水,测试各个流程的设备,完成调试后就可以接 南水 了。”岳仁峰表示,目前每天有4万立方米的水在设备内处理测试,接受格栅、机械加速澄清、碳砂滤池、紫外消毒等十几道工艺净化处理。
据了解,郭公庄水厂为2000年以来新建最大规模水厂,也是南城首座水厂,可以解决因水厂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南城水压不足问题。具体通水时间将根据国家相应部门安排。未来一期全部投用后日供水量达到50万立方米,考虑管网适应程度,初期日供水约10万立方米。
为保障水质正常,郭公庄水厂将在所有处理程序前设置预警鱼池,池内将养殖从南方引入的鱼种。当池内鱼出现大量死亡时,水厂将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避免受污染水质继续进入水厂处理。岳仁峰表示,鱼死亡有多种原因,并不一定是水质不合格,也可能是发生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的鱼类生长不适应,水厂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目前鱼池建设规模尚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