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通过应用新技术,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实现了产能和资源回收。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以下简称概念厂)的合理设计和成功运行来讲至关重要。
概念厂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组织的广泛关注。概念厂关注能够提高生态环境,水质,能效和资源回收的创新科技,将改变中国污水处理的发展范式,引导全新的发展路线图。
为了满足概念厂对科技和管理创新的需求,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行业专家和技术权威,旨在共同探讨污水处理之道。本次论坛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水协会杰出会士曲久辉院士担任,同时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国际水协会主席Helmut Kroiss;国际水协会前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Glen T。 Daigger;苏伊士集团副总裁Carlos Campos;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John Crittenden;挪威技术大学教授 Hallvard Ødegaard;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 清华大学教授余刚;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俞汉青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工业代表、设计人员及政府官员。



在本次论坛上午的城市污水处理全球趋势和经验分享环节里,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分别从“能源在污水处理效率和成本中的作用”、“分散式水/污水处理对减少城市能源和水资源使用的作用”、“未来水和资源回收设施的重要因素:灵活性和可适应性”、“未来污水处理的紧凑型科技”分享了各自的观点,来自苏伊士环境集团的副总裁Carlos Campos先生也分享了对“未来的污水处理厂”的畅想。

下午的环节主要围绕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2030路线图展开,国内的院士专家分别谈到了对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的期望以及就“原位污泥减量技术”、“出水标准”、“工艺选择”等方面的一些建议。

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概念厂在技术创新与落地方面,合理的方式与步骤”、“欧洲与美国污水处理标准发展的经验,对中国未来污水处理标准的借鉴意义”、“中国的污水处理磷回收的侧重点”、“概念厂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次高端论坛致力于推出面向未来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与装备,推进概念厂建设,可以期待的是,未来通过概念厂的建设和运行,指引方向,树立标杆,服务未来,这也将是一次富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尝试。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事业终将促进产业升级,从而带动中国水处理事业由跟踪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链接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专家委员会
2014年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凯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洪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工程教授俞汉青这六位国内知名专家联合提出了《建设面向未来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座(批)面向2030-2040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这座污水概念厂将扎实践行低碳绿色的国际先进理念,集中应用与展示已经和即将工程化的全球先进技术,充分满足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并成为国际水处理界的最新标杆。该概念厂将成为国际水处理工程技术考察、观摩学习的重要项目,并标志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开始走向领先,引领中国水处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过前期的工作开展,概念厂专家委员会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全面剖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汇聚中外有识之士,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明晰了概念厂的具体内涵和建设形式,并计划在年内完成概念厂的厂址选择,针对有代表性的城市和服务区域,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全面启动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