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发展,也在不断自我发展的套子湾污水处理厂,摆脱了臭气熏天的传统印象。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华丽转型,给了港城人民一片碧海蓝天,更在臭水污泥的治理中,算出了一笔经济账。
【烟台新闻】全省首座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折射烟台城市发展速度
伴随着城市发展,也在不断自我发展的套子湾污水处理厂,摆脱了臭气熏天的传统印象。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华丽转型,给了港城人民一片碧海蓝天,更在臭水污泥的治理中,算出了一笔经济账。
山东全省首座地下污水处理厂烟台建成投用(图)
来源:胶东在线 复制链接 2014-08-26
池中,锦鲤、花鲢等淡水鱼游弋嬉戏、好不自在;岸边,经过“再生水”灌溉的鲜花争奇斗艳、芬芳扑鼻……这是记者在全省首座全地下污水处理厂——烟台开发区古现污水处理厂生物指示池看到的生动一幕。
“随着古现二期扩建(地下建设部分)工程的建成试运行,加上一期提标工程,现在全厂的日处理能力为6万吨,平均日处理量约3.6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烟台开发区城管环保局公用事业管理处负责人刘永堂告诉记者。
现场:地上建景观公园地下是污水处理厂
沿着如地下车库入口的拱形通道驱车进入地下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地下“别有洞天”:巨大的柱子将地下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功能区间,曝气池、沉淀池、设备间等一应俱全,各类处理设备紧张运转。
“我们的处理工艺全国领先,所有除污工序均在地下进行。”古现污水处理厂技术员孙平俊介绍说,污水、臭气处理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生物除臭工艺,“在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变身''大胃王'',将污水中的污物和臭气统统''吃掉'',达到再生水的标准才从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
“除了水质达标外,整个处理过程全部实现''电子化''。”孙平俊告诉记者,整个系统全是电脑控制的,基本不用人工来打理,里面的一切都在中央控制室操作完成,平时安排巡查人员巡查即可。
“我们厂区实行日监测,区环境监测站是每周两三次的抽样监测,自月初试运行以来,出水水质均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孙平俊介绍,此类水可以用于养鱼、洗车、冲厕、园林绿化灌溉、城市景观用水等,从而大大减少自来水的消耗,促进节能减排。据悉,目前该处理厂的脱水机等设备用水、绿地灌溉和道路降尘均使用该水。”刘永堂说。
据悉,古现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古现、八角等街道居民的生活污水及附近富士康、大宇造船等企业的工业污水处理。
揭秘:建地下处理厂有啥亮点?
为何要把污水处理厂“隐藏”到地下?据了解,采用全地下模式处理污水,要比建设同等面积、规模的地上处理厂多投入1-2倍资金。
“虽然投资额大,施工负责困难,但其综合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刘永堂介绍,首先地下污水处理厂能有效防止噪音、臭气等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环境污染小,一改传统污水处理厂气味浓、环境差的弊病。同时,还可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出的地上空间,可规划建设海滨公园和拥有420个停车位的海滨停车场,既丰富了海滨景观,又方便了市民游玩,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在海边建地下处理厂,绝非简单事。据介绍,按照设计要求,古现处理厂二期挖到地下14.5米处,然后打上1米多厚的基础层,最后才是地下污水处理车间。“为有效防止检修设备时,周边海水位对池体上浮、偏移影响,我们深基坑支护施工最深处达14.1米,光抗拔锚杆就下注近2400根。”孙平俊告诉记者,“预处理区有地下2层,建筑面积在一万平米左右,将有足够的空间来处理污水。”
延伸:系全省首家采用BOT融资模式
古现污水处理厂除享有全省首例地下模式外,还是全省首家创新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即BOT融资模式。
所谓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是上世纪末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投资合作方式,通过政府授予私营资本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一定时期的特许经营权,以项目本身收益偿还贷款,回收投资并取得收益的一种方式。目前,开发区古现、大季家两所污水处理厂均采用BOT模式运营。
据介绍,古现污水处理厂由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设计和投资建设,由其控股公司烟台中联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古现办事处和八角办事处辖区的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该污水处理厂运营期限为23年。采用鼓风曝气式氧化沟生化处理(即氧化沟)工艺,设计规模为6万吨/天,首期建设规模为2万吨/天,投资约2500万元,二期工程即全地下模式,投资1.5亿元左右,处理规模为4万吨/天。
对于采用BOT融资模式建污水处理厂,烟台开发区城管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可有效纾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吸收民间资本为政府公用事业所用。“还可节约大量行政支出,让政府抽出更大精力做好监管职能。拿古现污水处理厂讲,公司一般30左右人就能很好运转,还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让专业人士做专业活。”(通讯员 马双军 郭传义 张凯莉)
探访青岛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18万吨
半岛网7月22日消息 记者今日青岛市环保局城阳分局了解到,目前,青岛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已具备通水试运行的条件。处理后的尾水将排入墨水河,设计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北方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青岛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鸟瞰图
青岛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是国内北方地区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18万吨/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完成18万吨/日的土建工程及9万吨/日的设备安装。7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双高路以南、祥茂河以东的滨海生态湿地。通过一段从地面通往地下的隧道,记者来到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的地下负一层,目前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土建工程已经全部完工。记者所在的负一层为操作检修层,距离地面6米左右,负二层为水工构筑物,涉及污水处理的相关步骤均在负二层进行,最深处距离地面13米左右。
据了解,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总占地面积110亩,除进出口通道、通风疏散口及综合办公楼以外,其余构筑物均位于地下,地上部分初步规划为休闲运动公园,与周围的自然湿地及辽阔海景融为一体。作为国内北方地区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的总规模为18万吨/日,分两期建设,一期完成18万吨/日的土建工程及9万吨/日的设备安装。处理后的尾水排入墨水河,设计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已具备通水试运行条件

青岛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箱体负一层效果图
“目前,该项目已具备通水试运行条件。”项目的负责人介绍,将污水处理厂采用全地下式布置方式,其占地面积仅为同等规模地上式污水厂的一半。能有效防止噪音、臭气等对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箱体内的臭气经生物除臭及离子除臭双重系统处理后,经通风塔高空排放。地上空间可规划建设为运动场、休闲公园等,既不会破坏自然景观及周围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也不会对周边土地的升值造成影响。
目前,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按计划于2012年年底完成污水厂一期及二期土建主体封顶。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箱体负一层填充墙砌筑完毕,综合楼主体封顶,箱体外防水完成,箱体顶部耐根穿刺层及找坡层完成,整个设备及管道安装完成98%。剩余的箱体结构装修、箱体顶层土方回填、综合楼装饰装修及自控设备安装调试等工程正在抓紧进行中。
配套建设再生水项目

青岛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箱体负二层效果图
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高新区污水厂积极配套建设再生水、污水源热泵等项目,建设再生水项目,设计总规模为9万吨/日,一期配套4.5万吨/日,计划3.3万吨/天作为祥茂河景观水系的补充水,1.2万吨/日用于城镇杂用水,主要为绿化、冲厕、洗车等。此外,建设污水源热泵项目,利用热泵技术周边建筑进行制冷供热,初期将实现对污水处理厂内综合办公楼的供暖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