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收藏本页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未来海绵城市“主动脉”可形成循环系统[图] 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0  浏览次数:101
核心提示:未来海绵城市“主动脉”可形成循环系统[图] 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原标题:未来海绵城市“主动脉”可形成循环系统[图]

域·览胜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治疗雾霾、水患、热岛效应等城市病,“海绵城市”成为解决方案之一,即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海绵城市中,城市动脉“道路”需有“吸纳”功能,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路面拥有高透水性,可与空气循环对流的路面,形成天然大地“循环系统”。路面之下的土壤、空气与水形成微生物活跃的地下湿地生态系统。路面可吸附60%—85%的空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并通过地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其转化为营养成分,该路面已在北京等地使用。图为2015年12月25日北京户外大屏幕显示晴空下的房屋效果图。文/崔鹏燕 图/新华社发

(来源:科技日报)
 

未来海绵城市“主动脉”可形成循环系统[图]

 

 

2016年01月07日  来源:科技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