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这么重 技术这么多 究竟怎么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浏览次数:119
核心提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这么重 技术这么多 究竟怎么选?
2017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完成“水十条” 专家支招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6月13日讯 专家建议:推行应急合同环境服务、 通过PPP合作建立专业化公司

  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召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交流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城镇仍有约20%污水直排造成水体黑臭现象,治理措施不能等污水管网建设完工,还需要有短期措施快速行动。环能科技(300425,股吧)副总经理钟晓红建议,推行应急合同环境服务,同时,还过通过PPP合作建立专业化公司,推动应急措施与常规处理结合,弥补常规处理的20%遗漏,缓解黑臭河湖民生现阶段严重突发问题。

  按照“水十条”要求,2017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污水要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需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要得到消除。

  这也就意味着,根除黑臭水体行动仍任重道远。因为城市河湖较为普遍的黑臭现象,不仅时刻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破坏了整体已经取得的水污染控制成果,且一到天热就容易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有鉴于我国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我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必定会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环能科技副总经理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污染治理联合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钟晓红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城镇仍有约20%的污水直排和溢流,有充分理由认为,这是造成当前城市河湖黑臭的主要原因。标本兼治就是要制定系统规划,并分阶段实施,实现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游击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应急与常规相结合。

  所谓的“长期——阵地战”,是指将污水纳入城市管网收集系统,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污水作常规处理。而“短期——游击战”是指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初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保证出水水质透明,基本消除臭味。在常规管网和设施建好运行之后,可以撤掉应急设施。而撤掉的应急设施又可以为其他有应急需要的地方所用。经过分阶段实施后,实现河湖水生态健康的恢复。

  据悉,目前环保部在大力推行合同环境服务模式。该模式由环保企业提供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由其运营,而政府与企业签署合同购买环保服务。该合同以水质指标的质和量未合同标的。

  钟晓红建议,推行应急合同环境服务,针对1-5年环境改善问题,采取应急或者过渡性的措施,改善区域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对公民造成的伤害,缓和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冲突。同时,还过通过PPP合作建立专业化公司,推动应急措施与常规处理结合,弥补常规处理的20%遗漏,环节黑臭河湖民生现阶段严重突发问题。(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这么重 技术这么多 究竟怎么选?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

 

 
 

最近很多人都在咨询和关注黑臭底泥覆盖和投加生物菌剂等技术,认为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或阶段性地解决黑臭问题,但我个人对这些技术是持否定态度的。由于历史污染问题,我国很多城市河道的底泥问题非常突出,河道底泥覆盖技术将进一步阻断氧的传输,加速覆盖层下淤泥的厌氧程度,而且由于缺少混合搅拌等基本反应条件,底泥覆盖的均匀性差,在工程覆盖后的很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局部覆盖层破坏的现象;生物菌剂投加技术的实质是将城市水体演变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治理效果依赖于尽量少的外源污染物,以及足够多的生物量、停留时间和持续的曝气。另外,投加到水体中的生物菌剂会根据环境条件发生变异,因此所使用生物菌剂本身是环境友好,并不能作为治理技术安全性的评价依据。

 

水工业市场:黑臭水体治理和维持的资金需求量大,钱从哪儿来?

孙永利: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不是单一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水体整治不是“一次性”工程,“碧水蓝天”需要持续性投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的财政资金难以满足黑臭水体整治的需要,因此通过引入PPP模式,吸引有一定经济实力、具备专业技能的环保企业参与黑臭水体治理中,不仅有助于减轻城市政府的财政支付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治理工程的运行效率。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PPP模式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推广应用,部分城市也已经开始将PPP引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为PPP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水工业市场:我国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当前仍面临哪些难点与挑战?

孙永利:应该说为了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进程,国家和地方已经做了大量的努力。在国家层面,为了加强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公众参与,住建部和环保部先后联合开发了黑臭水体报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监管举报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国黑臭水体状况和治理工作进展;地方政府也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了辖区内黑臭水体的排查和识别工作,部分政府已经完成水体整治技术方案并开展了相关治理工作。

但是,由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业务领域和管理部门多,资金需求和社会影响大,现阶段仍面临着资金、技术、商业模式等多重难题与挑战。

首先是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难以总体推进,很多城市存在着合流制管网改造和沿河截污工程实施难度大、污水处理厂满负荷、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后无法处理的问题;所需清淤量大,河道底泥无最终处置途径;水体整治方案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就河论河”的现象较为普遍,重工程治理轻水质保持的问题突出。

其次,城市水体多数属于开放区域,其水质、水量受区域特征、环境条件、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维持难度;而且“黑臭”本身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因此很难通过水质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导致后期的监管和考核难度大,PPP模式按效付费的评估机制尚不健全,政府付费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