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日本注重雨水调蓄设施的多功能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8  浏览次数:144
核心提示: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日本注重雨水调蓄设施的多功能应用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2016年08月08日 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会芝
 推荐

  当前我国城市水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城市内涝与雨水低效利用并存,三分之二的中型城市夏天遭遇“逢雨必涝,雨后干旱”的困境,内涝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建立海绵城市的重要性。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为解决城市水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实现“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遇雨时,城市能够将雨水就地消纳,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目的,逢旱时,可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最大限度保持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末端治理式的城市治水模式,是一种统筹内涝防治、雨水综合利用以及水生态修复的新型治水理念。

  国际“海绵城市”建设

  德国建立多级雨水利用系统。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降雨进行统筹规划和管制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海绵城市建设法律规章、技术指南和政策措施。德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建立屋面雨水存蓄系统,铺设绿色屋顶,将屋面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用于家庭非饮用水、工业用水等领域。二是建立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通过雨水排涝系统将雨水排入下水管道并汇入蓄水池,或者采用渗透性地砖,加速雨水渗透。三是建立公园社区雨水利用系统,扩大湿地和绿地的面积,修建可供雨水渗透的社区专用通道,雨水径流的同时下渗部分雨水。四是加强宣传普及,设立下水道博物馆,向公众展示雨水排涝系统,提高公众环保理念。

  日本注重雨水调蓄设施的多功能应用。日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第一,日本在雨水收集及综合利用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技术和管理体系,日本早在1980年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并修建地下蓄水系统应对暴雨天气。第二,日本重视蓄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且设计标准较高、规模较大,城市下水道系统和清污技术都比较发达,如东京年降水量超过1400毫米,是世界平均降水量的两倍,但从未遭受过城市内涝,主要是因为东京采用多功能地下蓄水池系统和下水道系统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东京的外围排水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蓄水系统。第三,日本不断改进雨水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建设渗水井、修建分洪道路、降低地面高程、铺设渗水路面等方式进行雨水收集利用。

  新加坡兼顾水系统规划的多重效益。新加坡提出了“源头—过程—末端”的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源头控制主要从绿色屋顶、渗水路面、公园湿地等方面消纳雨水;过程控制主要从蓄水排水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包括扩大下水管道,修建蓄水池等;末端控制主要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实现防洪排洪、收集淡水等功能。此外,新加坡修建雨水蓄水池,不仅作为新加坡重要水源地和内涝防治水库工程,也为新加坡公众提供了“自然景观和休闲场所”,从而实现了水系统规划的多重效益。

 

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探索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过多等问题,导致下垫面硬化,破坏了地表的渗水功能,影响城市蓄水和节水利用。此外,我国城市排水压力不断增加,现有的排水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排涝系统不完善,雨水外排能力亟待提高,管道排水理念和设计方式有待提升。

  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海绵城市”并不意味着破旧立新,应注重保护城市本身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城市本身的自然生态环境,即城市的天然“海绵体”,对绿地、河流、湿地等景观进行修复和整治。三是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各项规划中,将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规划实施的前置条件,推广海绵型建筑与社区,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公园的建设,推动城市蓄水设施的建设。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