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最大投资项目是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使56万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和18万平方公里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变成绿洲、牧场和千里沃野,在新疆创造1.2亿个就业岗位,使中国3200万个贫困家庭脱贫,实现中国西部经济崛起。
藏水入疆工程方案:
新大西线藏水入疆工程方案通过人工坝洞渠联通中国西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尔木河、那仁郭勒河、铁木里克河和米兰河流域的水资源形成水网,借助人工智能化智慧和互联网思维科学调度和配置水网水资源。
在缓解东南亚和南亚次区域洪灾(或旱灾)发生,整合亚洲次区域生存纽带和经济版图的同时,可综合利用水网水源资源开发柴达木盆地和(与法国面积相当的)塔里木盆地的国土资源。雅鲁藏布江至米兰河水网枢纽主干工程(不含自然河道利用)。
人工水渠和引水隧道总长约1300KM,可引藏水入疆约1000亿M3,在香日德河、格尔木河和米兰河形成约3.5个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的引水发电站群,可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国西部发展和人口增长与亚洲次区域生存需求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是亚投行最大股东。
中国主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西部崛起。让西方国家都加入,把世界各国资金通过亚投行投资到中国,服务于“中国崛起”战略目标,并且,用亚投行把中国和亚洲及西方各国利益绑在一块,让各国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投资和共同收益的局面,减少中国崛起过程中出现的外部压力和不必要的麻烦,把美国的压力化解于无形。
2015年5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是57个,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奥地利、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
中国所以发起组建亚投行这个专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项目量身打造的基础设施开发性机构,主要是从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考虑的,这也是亚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理由,但是,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入股亚投行的西方国家的第一选择,在亚投行最具有竞争力。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之所以用本国纳税人的钱入股亚投行,主要就是为了赚钱,给本国人民发福利,以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在他们眼里最好赚钱的基础设施项目就是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首先,中国是给全球提供新的增长点,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把钱放投资在中国基础设施能增值;其次,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有钱还贷款,不像美国,政府发工资的钱都没有,美国政府每年都要关门半个多月;再次,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不像希腊、斯里兰卡等西方选举制度国家,换了一个政党上台就可以推翻上届政府签的合同,说不还款就不还款,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工期短,还款周期也短,是债主的最爱。总之,一句话,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安全有保证来钱快是入股亚投行的西方国家的第一选择。
“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基础性工程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之后,中国会像主导成立亚投行一样,按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模式,成立亚欧大陆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专门为链接亚洲和欧洲之间互联互通工程的基础设施量身打造一个国际融资机构,从战略上再向推进一步;但是,在战术上中国会推动亚投行后退两步,第一步不在亚洲之外开展业务,第二步尽量减少亚洲业务量,主要服务于中国“一带一路”沿岸亚洲国家和中国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是亚投行最大股东,中国在亚投行有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想在亚投行为中国做项目融资困难不大。中国完全可以用世界各国资金投资到中国西部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再造一个新中国,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就是这样一个项目,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处于亚欧腹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间点上,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基础性工程。
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是世统派智库策划的中国政府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交的一个中国融资项目,藏水入塔综合基础工程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将为中国创造1.2亿个就业岗位,在未来三十年将会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集调水、治沙、灌溉、水电站、农林牧、脱贫、城镇化、交通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工程。首先工程每年从西藏调1300亿立方米水用于改造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把面积56万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变成千里沃野和耕地良田,18万平方公里准噶尔盆地变成肥美的牧场,创造1.2亿人口就业岗位,使3200千万个贫困家庭脱贫;在80万平方公里沙漠盆地上空用混凝土和钢筋建立铁路公路一体的高架桥自动水渠灌溉系统,就地解决1.2亿人口住房和生活,进行城市化建设,能消化钢铁、水泥和能源等中国过剩产能的95%以上,以带动东部企业向西部转移,作为开发大西部的基础;在工程主干道上建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20座左右大型水电站,发电量是长江三峡水电站的4倍,提供西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能;工程另一部分是建立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向西通过拉萨市和塔里木盆地到乌鲁木齐的西南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作为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将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多提高3%。
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东西长1400千米,南北宽约550千米,面积56万平方千米,大体呈菱形,为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东西绵延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面积相当于9个多台湾省的大小,达33.76万平千米,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3%,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七大沙漠之一,是仅次于西亚鲁卜哈里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沙漠内部沙丘连绵起伏,一般高70-80米,最高可达250米,沙漠内部植被稀少,多为流动沙丘。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盆地中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1100-1300米,地势由西高东低,并稍微向北斜,地势的最低点是位于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海拔781米。边界受东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成为不规则的菱形,并在东部以70千米宽的通道与河西走廊相接。塔里木盆地居亚洲大陆中心,气候干燥,雨量特少,如若羌1957年全年降水量3.9毫米,民丰安迪尔1966年降水量5.0毫米,蒸发量却很大,若羌达2952毫米,故以风力作用为主,风速常在5米/秒以上,石蘑菇和风城地貌发育。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天山、昆仑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进入,降水量小,气候变化大。夏季炎热少雨,光脚不能在沙漠中站立一分钟,因为沙面温度高达70-80℃。冬季气候又变得异常的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20℃至零下25℃,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春季多风,平均每月大风4-5次,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声音凄厉可怕。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一般在50-70毫米,南部一般在15-30毫米,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十分干燥,风沙危害始终威胁着盆地周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沙漠东部盛行东北风,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动,塔克拉玛干流动沙丘总的移动方向是自北向南。故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不断向南扩张,向着昆仑山麓推进。2000多年来沙丘平均向南移动了100千米左右,使丝绸之路南道的绝大部分的古城被风沙湮没。
现在,整个新疆和西部沙漠化都很严重,水力资源普遍短缺,严重威胁着西部的经济发展,必须从西藏调水和土方到塔里木盆地,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千亩肥沃良田,让水再变成水蒸汽进入甘肃、内蒙、准噶尔盆地等西北沙漠地区,改善整个西部和西北部生态环境,为西部和西北部经济崛起解决基础问题。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为新疆带来年径流总量1300亿立方米水。工程主干道东南起西藏雅鲁藏布江与其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北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处进入塔里木盆地,中间链接江爱藏布江、波仓藏布江、扎加藏布江、拉萨河、尼洋河等等多条河流。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流出国境年径流总量是1600亿立方米,在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年径流总量是1200亿立方米,藏水入疆工程在1200亿立方米中取其1000亿立方米,引入到新疆,加上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经过的其它河流年径流总量绝对会在1300亿立方米以上,目前整个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才429亿立方米,每年1300亿立方米水完全可以把塔里木盆地变成良田,其余的水改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2800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之间落差相差1000米,中间地平面平均海拔是5000米。从西藏调水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走的不是明渠,全部是走隧道的暗渠。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分为十段,每一段都有水源,工程建成每一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引水工程。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路线是: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尼洋河的八一镇--拉萨河的拉萨市--格仁错湖--扎加藏布江的吴如错湖--波仓藏布江的达侧错湖--江爱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三河并流的戈木错湖--拉雄错湖--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主干道分为十段:第一段是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到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第二段是从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到拉雄错湖;第三段是从拉雄错湖到三河并流的戈木错湖;第四段是从三河并流的戈木错湖到江爱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第五段从江爱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到波仓藏布江的达侧错湖;第六段是从波仓藏布江的达侧错湖到扎加藏布江的吴如错湖;第七段扎加藏布江的吴如错湖到格仁错湖;第八段是从格仁错湖到拉萨河的拉萨市;第九段是从拉萨河的拉萨市到尼洋河的八一镇;第十段是从尼洋河的八一镇到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从第一段新疆莫勒且河到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建设工程完成以后就可以把牙代苏拉卡河和羊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完成第二段把拉雄错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一直到把第十段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引入到新疆,每一段工程在地面上都有自己的水源,每竣工一段就是了一个完整的引水工程。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中间三大水源。第一大水源是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海拔2900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达八一镇是海拔2700米,在八一镇地面上建立水渠,把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90%的水引到八一镇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二大水源是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海拔是3500米左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达拉萨市的海拔是2600米,把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水引到拉萨市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三大水源是以达侧错湖为中心的地面湖泊河流群,把这些湖泊河流通过地面水渠或者冻土层下面隧道连接起来引到达侧错湖进入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例如,达侧错湖西南昂孜错、当惹雍错、许如错、扎日南木错、塔若错、扎布耶茶卡、仁青休布错、昂拉仁错湖等等,达侧错湖东北色林错、扎加藏布江、其香错、兹格塘错、玛错湖等等。
在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上建立二十座左右水电站,完全满足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需求。从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向东南开始建设第一段,以后每建设一段海拔就要平均向上抬高100米左右,这样到达取水河口正好海拔是2800米,其实,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是2800米以上。这样每段两边的落差都在100米左右,从西北东南2800米向西北每段100米逐步递减,在地下可建立十座水电站。每段地面上都有自然形成的河流和湖泊,这个落差更大,与工程水渠之间的落差3000米左右,在河流和湖水进入藏水入疆主干道的地面上可以再建十座左右的水电站。其中,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蕴藏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峡谷围绕着南边巴瓦峰拐了个马蹄形大拐弯,大拐弯入口海拔2900多米的派区至海拔680米墨脱背崩河段长度约250公里,落差达2200多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可兴建装机容量达500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年发电量可以超过3000亿千瓦时,2014年长江三峡水电站2014年全年发电才988亿千瓦时,是长江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的好几倍,完全可以满足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需求。发电得到的收入可用于还修建藏水入疆工程贷款资金,更加可以提升西藏经济收入,以后西藏财政不但不需要中央和其他地方政府补贴,还可以用于西藏的投资和建设,造富西藏人民。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不但是一个引水项目,还是一个集发电、运输和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工程。藏水入疆主干道是暗渠也就是地下河流,是我们通常说的隧道,在隧道、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技术是世界一流的,决定没有问题。现在,我们就是要挖隧道,挖一个大隧道,在这个大隧道里面要建设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用来拉隧道里面的土方和车辆行走,从西北下游向东南上游施工,第一段主干道竣工以后,在铁路和公路外面修建三层透明的玻璃钢,把铁路和公路包起来,第一段主干道地面上水源的水从玻璃钢上面和左右通过,我们再向前对第二段工程施工,第二段工程产生的土方通过竣工第一段工程的透明玻璃钢里面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到塔里木盆地,这样一段一段的施工,即不耽误正常引水,又不耽误继续施工,在水电站落闸停水后,我们还可以对隧道进行扩建和维修。在主干道全部竣工后,隧道里面的铁路和公路就会成为西南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通过拉萨市到乌鲁木齐市最近的运输大通道,可以收取运输和过路费。我们站在透明的玻璃钢里面向上和左右看就像在海底世界公园一样,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再为西藏增添一个经济增长点,并且,多增加一个隧道维修费的来源。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两边同时向中间施工,产生的土方可以分为两部分。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尼洋河八一镇的海拔是2700米,八一镇本身海拔是2980米,也就是说工程隧道与地面之间距离只有280米,可以在八一镇向东西两边同时施工,向东到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取水处,向西到塔里木盆地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方向,在八一镇施工产生的土方由尼洋河水带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后,到达印度洋,在八一镇施工产生的土方也可以用来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电站。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塔里木盆地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产生的土方用于覆盖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上面铺路、修渠、建桥和植树种田。用这些土方在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建立扇形三角洲,同时以扇形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逐渐覆盖,在上面建水渠、铺路、植树种田、发展农业。
准噶尔盆地南引北调水利工程
准噶尔盆地南引北调水利工程是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南北宽450公里,东西长700公里,面积18万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米左右,东高(约1000米)西低。盆地腹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占盆地总面积的36.9%。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
盆地内平原可分为北部平原、南部平原和中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三部分。北部平原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平原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中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南部平原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农业区,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优势,流动沙丘仅占3%。沙漠区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约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约20%。丘间洼地生长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场,现已定点打井,夏季亦可放牧。艾比湖东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风移动沙丘,阻塞交通,危害农田。额尔齐斯河谷亦有沙丘多处,冬季风大,不能形成稳定积雪,春季作物难以生存。
在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动灌溉系统。乌东河、乌西河、准噶尔河和五条扇形主干高架水渠已经互联互通,再以县市为单位建立多条高架支渠,链接自己境内主干高架水渠把水引到地面沙漠,支渠高度要低于主干高架水渠,主干渠和支渠两边都有自动喷水设备,把水喷向两边深处沙漠,以高架水渠为中心在两边植树造林、灌溉农田和发展畜牧业等,使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变成中国粮食和畜牧业基地。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和支高架水渠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动灌溉系统。
藏水入疆工程就是西部和西南部基础性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基础性交通运输网络把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塔里木盆地、拉萨市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连接起来,成为西部和西南部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网络。
看完此文,大家都默默的转了!
-
今晚全印度都炸窝了!亚投行最大投资项目"藏水入疆"工程雷霆启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最大投资项目是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使56万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和18万平方公里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变成绿洲、牧场和千里沃野,在新疆创造1.2亿个就业岗位,使中国3200万个贫困家庭脱贫,实现中国西部经济崛起。
藏水入疆工程方案:
新大西线藏水入疆工程方案通过人工坝洞渠联通中国西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尔木河、那仁郭勒河、铁木里克河和米兰河流域的水资源形成水网,借助人工智能化智慧和互联网思维科学调度和配置水网水资源。
在缓解东南亚和南亚次区域洪灾(或旱灾)发生,整合亚洲次区域生存纽带和经济版图的同时,可综合利用水网水源资源开发柴达木盆地和(与法国面积相当的)塔里木盆地的国土资源。雅鲁藏布江至米兰河水网枢纽主干工程(不含自然河道利用)。
人工水渠和引水隧道总长约1300KM,可引藏水入疆约1000亿M3,在香日德河、格尔木河和米兰河形成约3.5个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的引水发电站群,可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国西部发展和人口增长与亚洲次区域生存需求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是亚投行最大股东。
中国主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西部崛起。让西方国家都加入,把世界各国资金通过亚投行投资到中国,服务于“中国崛起”战略目标,并且,用亚投行把中国和亚洲及西方各国利益绑在一块,让各国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投资和共同收益的局面,减少中国崛起过程中出现的外部压力和不必要的麻烦,把美国的压力化解于无形。
2015年5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是57个,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奥地利、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
中国所以发起组建亚投行这个专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项目量身打造的基础设施开发性机构,主要是从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考虑的,这也是亚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理由,但是,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入股亚投行的西方国家的第一选择,在亚投行最具有竞争力。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之所以用本国纳税人的钱入股亚投行,主要就是为了赚钱,给本国人民发福利,以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在他们眼里最好赚钱的基础设施项目就是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首先,中国是给全球提供新的增长点,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把钱放投资在中国基础设施能增值;其次,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有钱还贷款,不像美国,政府发工资的钱都没有,美国政府每年都要关门半个多月;再次,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不像希腊、斯里兰卡等西方选举制度国家,换了一个政党上台就可以推翻上届政府签的合同,说不还款就不还款,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工期短,还款周期也短,是债主的最爱。总之,一句话,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安全有保证来钱快是入股亚投行的西方国家的第一选择。
“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基础性工程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之后,中国会像主导成立亚投行一样,按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模式,成立亚欧大陆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专门为链接亚洲和欧洲之间互联互通工程的基础设施量身打造一个国际融资机构,从战略上再向推进一步;但是,在战术上中国会推动亚投行后退两步,第一步不在亚洲之外开展业务,第二步尽量减少亚洲业务量,主要服务于中国“一带一路”沿岸亚洲国家和中国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是亚投行最大股东,中国在亚投行有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想在亚投行为中国做项目融资困难不大。中国完全可以用世界各国资金投资到中国西部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再造一个新中国,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就是这样一个项目,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处于亚欧腹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间点上,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基础性工程。
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是世统派智库策划的中国政府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交的一个中国融资项目,藏水入塔综合基础工程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将为中国创造1.2亿个就业岗位,在未来三十年将会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集调水、治沙、灌溉、水电站、农林牧、脱贫、城镇化、交通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工程。首先工程每年从西藏调1300亿立方米水用于改造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把面积56万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变成千里沃野和耕地良田,18万平方公里准噶尔盆地变成肥美的牧场,创造1.2亿人口就业岗位,使3200千万个贫困家庭脱贫;在80万平方公里沙漠盆地上空用混凝土和钢筋建立铁路公路一体的高架桥自动水渠灌溉系统,就地解决1.2亿人口住房和生活,进行城市化建设,能消化钢铁、水泥和能源等中国过剩产能的95%以上,以带动东部企业向西部转移,作为开发大西部的基础;在工程主干道上建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20座左右大型水电站,发电量是长江三峡水电站的4倍,提供西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能;工程另一部分是建立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向西通过拉萨市和塔里木盆地到乌鲁木齐的西南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作为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将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多提高3%。
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东西长1400千米,南北宽约550千米,面积56万平方千米,大体呈菱形,为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东西绵延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面积相当于9个多台湾省的大小,达33.76万平千米,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3%,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七大沙漠之一,是仅次于西亚鲁卜哈里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沙漠内部沙丘连绵起伏,一般高70-80米,最高可达250米,沙漠内部植被稀少,多为流动沙丘。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盆地中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1100-1300米,地势由西高东低,并稍微向北斜,地势的最低点是位于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海拔781米。边界受东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成为不规则的菱形,并在东部以70千米宽的通道与河西走廊相接。塔里木盆地居亚洲大陆中心,气候干燥,雨量特少,如若羌1957年全年降水量3.9毫米,民丰安迪尔1966年降水量5.0毫米,蒸发量却很大,若羌达2952毫米,故以风力作用为主,风速常在5米/秒以上,石蘑菇和风城地貌发育。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天山、昆仑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进入,降水量小,气候变化大。夏季炎热少雨,光脚不能在沙漠中站立一分钟,因为沙面温度高达70-80℃。冬季气候又变得异常的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20℃至零下25℃,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春季多风,平均每月大风4-5次,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声音凄厉可怕。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一般在50-70毫米,南部一般在15-30毫米,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十分干燥,风沙危害始终威胁着盆地周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沙漠东部盛行东北风,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动,塔克拉玛干流动沙丘总的移动方向是自北向南。故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不断向南扩张,向着昆仑山麓推进。2000多年来沙丘平均向南移动了100千米左右,使丝绸之路南道的绝大部分的古城被风沙湮没。
现在,整个新疆和西部沙漠化都很严重,水力资源普遍短缺,严重威胁着西部的经济发展,必须从西藏调水和土方到塔里木盆地,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千亩肥沃良田,让水再变成水蒸汽进入甘肃、内蒙、准噶尔盆地等西北沙漠地区,改善整个西部和西北部生态环境,为西部和西北部经济崛起解决基础问题。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为新疆带来年径流总量1300亿立方米水。工程主干道东南起西藏雅鲁藏布江与其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北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处进入塔里木盆地,中间链接江爱藏布江、波仓藏布江、扎加藏布江、拉萨河、尼洋河等等多条河流。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流出国境年径流总量是1600亿立方米,在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年径流总量是1200亿立方米,藏水入疆工程在1200亿立方米中取其1000亿立方米,引入到新疆,加上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经过的其它河流年径流总量绝对会在1300亿立方米以上,目前整个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才429亿立方米,每年1300亿立方米水完全可以把塔里木盆地变成良田,其余的水改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2800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之间落差相差1000米,中间地平面平均海拔是5000米。从西藏调水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走的不是明渠,全部是走隧道的暗渠。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分为十段,每一段都有水源,工程建成每一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引水工程。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路线是: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尼洋河的八一镇--拉萨河的拉萨市--格仁错湖--扎加藏布江的吴如错湖--波仓藏布江的达侧错湖--江爱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三河并流的戈木错湖--拉雄错湖--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主干道分为十段:第一段是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到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第二段是从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到拉雄错湖;第三段是从拉雄错湖到三河并流的戈木错湖;第四段是从三河并流的戈木错湖到江爱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第五段从江爱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到波仓藏布江的达侧错湖;第六段是从波仓藏布江的达侧错湖到扎加藏布江的吴如错湖;第七段扎加藏布江的吴如错湖到格仁错湖;第八段是从格仁错湖到拉萨河的拉萨市;第九段是从拉萨河的拉萨市到尼洋河的八一镇;第十段是从尼洋河的八一镇到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从第一段新疆莫勒且河到牙代苏拉卡河的羊湖建设工程完成以后就可以把牙代苏拉卡河和羊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完成第二段把拉雄错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一直到把第十段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引入到新疆,每一段工程在地面上都有自己的水源,每竣工一段就是了一个完整的引水工程。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中间三大水源。第一大水源是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海拔2900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达八一镇是海拔2700米,在八一镇地面上建立水渠,把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90%的水引到八一镇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二大水源是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海拔是3500米左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达拉萨市的海拔是2600米,把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水引到拉萨市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三大水源是以达侧错湖为中心的地面湖泊河流群,把这些湖泊河流通过地面水渠或者冻土层下面隧道连接起来引到达侧错湖进入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例如,达侧错湖西南昂孜错、当惹雍错、许如错、扎日南木错、塔若错、扎布耶茶卡、仁青休布错、昂拉仁错湖等等,达侧错湖东北色林错、扎加藏布江、其香错、兹格塘错、玛错湖等等。
在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上建立二十座左右水电站,完全满足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需求。从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向东南开始建设第一段,以后每建设一段海拔就要平均向上抬高100米左右,这样到达取水河口正好海拔是2800米,其实,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是2800米以上。这样每段两边的落差都在100米左右,从西北东南2800米向西北每段100米逐步递减,在地下可建立十座水电站。每段地面上都有自然形成的河流和湖泊,这个落差更大,与工程水渠之间的落差3000米左右,在河流和湖水进入藏水入疆主干道的地面上可以再建十座左右的水电站。其中,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蕴藏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峡谷围绕着南边巴瓦峰拐了个马蹄形大拐弯,大拐弯入口海拔2900多米的派区至海拔680米墨脱背崩河段长度约250公里,落差达2200多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可兴建装机容量达500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年发电量可以超过3000亿千瓦时,2014年长江三峡水电站2014年全年发电才988亿千瓦时,是长江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的好几倍,完全可以满足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需求。发电得到的收入可用于还修建藏水入疆工程贷款资金,更加可以提升西藏经济收入,以后西藏财政不但不需要中央和其他地方政府补贴,还可以用于西藏的投资和建设,造富西藏人民。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不但是一个引水项目,还是一个集发电、运输和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工程。藏水入疆主干道是暗渠也就是地下河流,是我们通常说的隧道,在隧道、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技术是世界一流的,决定没有问题。现在,我们就是要挖隧道,挖一个大隧道,在这个大隧道里面要建设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用来拉隧道里面的土方和车辆行走,从西北下游向东南上游施工,第一段主干道竣工以后,在铁路和公路外面修建三层透明的玻璃钢,把铁路和公路包起来,第一段主干道地面上水源的水从玻璃钢上面和左右通过,我们再向前对第二段工程施工,第二段工程产生的土方通过竣工第一段工程的透明玻璃钢里面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到塔里木盆地,这样一段一段的施工,即不耽误正常引水,又不耽误继续施工,在水电站落闸停水后,我们还可以对隧道进行扩建和维修。在主干道全部竣工后,隧道里面的铁路和公路就会成为西南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通过拉萨市到乌鲁木齐市最近的运输大通道,可以收取运输和过路费。我们站在透明的玻璃钢里面向上和左右看就像在海底世界公园一样,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再为西藏增添一个经济增长点,并且,多增加一个隧道维修费的来源。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两边同时向中间施工,产生的土方可以分为两部分。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尼洋河八一镇的海拔是2700米,八一镇本身海拔是2980米,也就是说工程隧道与地面之间距离只有280米,可以在八一镇向东西两边同时施工,向东到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取水处,向西到塔里木盆地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莫勒且河方向,在八一镇施工产生的土方由尼洋河水带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后,到达印度洋,在八一镇施工产生的土方也可以用来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电站。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塔里木盆地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产生的土方用于覆盖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上面铺路、修渠、建桥和植树种田。用这些土方在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建立扇形三角洲,同时以扇形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逐渐覆盖,在上面建水渠、铺路、植树种田、发展农业。
准噶尔盆地南引北调水利工程
准噶尔盆地南引北调水利工程是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南北宽450公里,东西长700公里,面积18万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米左右,东高(约1000米)西低。盆地腹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占盆地总面积的36.9%。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
盆地内平原可分为北部平原、南部平原和中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三部分。北部平原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平原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中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南部平原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农业区,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优势,流动沙丘仅占3%。沙漠区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约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约20%。丘间洼地生长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场,现已定点打井,夏季亦可放牧。艾比湖东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风移动沙丘,阻塞交通,危害农田。额尔齐斯河谷亦有沙丘多处,冬季风大,不能形成稳定积雪,春季作物难以生存。
在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动灌溉系统。乌东河、乌西河、准噶尔河和五条扇形主干高架水渠已经互联互通,再以县市为单位建立多条高架支渠,链接自己境内主干高架水渠把水引到地面沙漠,支渠高度要低于主干高架水渠,主干渠和支渠两边都有自动喷水设备,把水喷向两边深处沙漠,以高架水渠为中心在两边植树造林、灌溉农田和发展畜牧业等,使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变成中国粮食和畜牧业基地。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和支高架水渠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动灌溉系统。
藏水入疆工程就是西部和西南部基础性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基础性交通运输网络把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塔里木盆地、拉萨市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连接起来,成为西部和西南部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网络。
看完此文,大家都默默的转了!
16年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迟迟不动工 已活久忘
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至今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有开工时间表。崔荃从来没有想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展会如此缓慢。这位1987年就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负责西线工程的老专家至今仍在为此劳碌奔走。
“都研究60多年了,可以建了。”崔荃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尽快把西线工程的建设提上日程,尤其是在东线和中线工程相继通水后。同样着急的还有崔荃的继任者、现任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的杨立彬以及宁夏、内蒙古、甘肃、陕西在内的多个黄河上游省区,它们将西线工程当作救命稻草,希望借此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问题。不过,西线工程到底何时能破土动工,崔荃、杨立彬们都不知道,“只能等着”。他们甚至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忘了还有这个工程。
16年后重提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再次被提起,已是16年后。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一年后,水利部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南水北调至此正式由内部想法落实到政策执行上。
为加快推进南水北调的前期调研工作,南水北调办公室做了详细的部门分工:黄委会负责西线工程、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中线工程、淮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东线工程。 此后,黄委会重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勘察工作,在1978~1985的8年间又组织了4次考察活动,在梳理总结以往多次西线调研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更深一步规划西线调水方案。
“此时的调水线路研究范围大大缩小,放弃了以往提出的远距离调水,改由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等3条距离黄河比较近的长江支流调水,每条河流研究一条调水方案。”崔荃说。
考察结束后,黄委会最终提出了从上述3条河流到黄河调水的条规划线路,但这4条线路不是自流方案,均是落差500米左右的抽水方案,“自流方案的线路会比较长,为了降低坝高,减少长度才设置了抽水方案”。在黄委会结束此次调查的两年后,当时的国家计委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规划研究项目,要求“八五”期间继续推进,并要求黄委会在1995年(后延至1996年)完成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
彼时,按照国家计委的要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点放在论证上述几条调水工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上,不再是此前多次重复的前期基本资料调查。国家计委为此还特别要求地矿部等四部委以及黄河中上游6省区积极协助调查。
也是在这一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黄河水资源分配的“八七”分水方案,确定了黄河实行水资源定额分配的原则,这是国内最早,也是目前仅有的大江大河分水方案。“
分水方案的出台代表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出现,且分水方案未能满足沿岸各省区的用水需求,因此很多省区转而将希望寄托在西线工程上,希望借由西线调水来缓解用水紧张。”崔荃说。
此后,青海、山西、宁夏等沿黄省份曾数次向国务院请求加快西线工程规划工作,直接推动了西线工程的规划研究进度。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20世纪
5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122亿立方米,到9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径流量已达307亿立方米(其中流域外耗用106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入海水量480亿立方米,90年代仅120亿立方米。严重缺水,造成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黄河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过流能力减少,防洪负担加重。
1999年对黄河干流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断流的现象虽有缓解,但黄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流域未来缺水的形势更为严峻。据预测,黄河流域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下游流域外供水按国务院分水指标控制,正常来水年份2010年流域缺水4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亿立方米,中等枯水年份缺水更多。
四川学者“上书”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九大问题拷问“人工天河”
它时而隐显在崇山峻岭间,时而漂浮在漫漫草原中,时而游走于戈壁黄沙,经过贯通巴颜喀拉山的总计长达490公里的输水隧洞后,再横跨雅砻江、大渡河,最后呼啸至黄河。
按照规划,西线工程主要目标是将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支流和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之水调至黄河上游,解决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区)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作为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启动的又一项世界级工程,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是将长江水分东线、中线、西线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东线、中线工程已于2002年底开工;西线工程计划于2010年开工,分三期实施,调水规模总计约为170亿立方米。
根据规划,40年间西线工程将完成投资3040亿元(2000年估价),也有人估算实际可能超过5000亿,虽然,西线工程调水量仅占南水北调总调水量的37.9%,但工程投资额却超过了60%。与东线、中线工程相比,西线工程要复杂艰巨得多、影响深远得多。
停滞的项目
5年后,经过多轮专家论证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报告)出炉。和5年前的研究报告相比,规划报告改动较大。
规划报告共规划了12条引水线路,包括4条通天河引水线路、5条雅砻江引水线路、3条大渡河引水线路,比研究报告多出3条引水线路,其中9条自流线路、3条抽水线路。
除上述提到的3条推荐线路外,其余9条规划引水线路皆为重新设计,与之前的研究报告完全不同。
即便是上述提到的3条推荐线路,引水量的设计也更为保守。比如“雅砻江长须-黄河恰给弄”此前设计的可调水量是40亿立方米,新版的改为35亿立方米;大渡河此前设计的可调水量是50亿立方米,新版改为40亿立方米。
规划报告最终给出了5个备选方案,形成了两种调水组合,调水量分别为160亿立方米和170亿立方米,“这基本能够缓解黄河流域2050年以前的缺水情况。”
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将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其中通天河55亿~80亿立方米,雅砻江35亿~40亿立方米,大渡河30亿~50亿立方米,规划年均调水120亿~170亿立方米。
但这并没让崔荃和杨立彬兴奋太久。此后,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但西线工程却始终留在规划阶段。
直到14年后的今天,南水北调的东、中线工程都已建成通水,西线工程还未起步。
“这中间很多人提了意见,包括调水线路和调水量,我们一直在不停地调整方案。”杨立彬告诉本刊记者,黄委会甚至还邀请专业机构评估调水可能给水生物带来的影响,“尽一切努力去完善方案。”
他认为,导致西线工程进展缓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调水区域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宗教问题复杂;一是工程区内的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高,投资大。
当然,西线工程也引发了一些省份的疑虑,比如四川。因为目前确定的调水线路基本上都位于四川境内,由于担心调水会影响其下游水电站的发电,四川一直并不积极,甚至激烈反对。
西线工程目前处于停滞状态的现实,短期内颇难改变。
“西线工程的建设方案至今仍停留在黄委会层级,尚未送达国务院审核。”杨立彬说,至于何时能够进入建设阶段,他也不知道。而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完善西线方案。 来源: 中国建筑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李津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应快开展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应尽快启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南水北调原副主任李津成在政协小组会上表示。
南水北调是我国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根据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
“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相继建成通水,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但西线前期工程前期工程进展缓慢。”李津成表示。
据李津成介绍,西线工程将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调水,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实施西线调水对保持黄河生态基流,保护母亲河安全重大,可以增加黄河清水水量,减少上中游泥沙淤积,补偿多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水生态的伤害。”李津成说。
在李津成看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的相继通水为实施西线工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应尽快启动西线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
来源:人民政协网 黄河网
我的黄河故事丨难忘的南水北调西线查勘夜
文/崔荃
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工作至今,我已到青藏高原查勘有30余次,风雨交加,雷电冰雹的天气并不少见,但再没有像1988年在青藏高原经历的那次暴风雨那样,能让我如此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了。
那年的7月29日,我们骑马来到位于青藏川西高原的雅砻江源流,考察长须调水坝址。傍晚查勘队驻扎在雅砻江畔,白色的马庵帐篷、绿色的充气帐篷和彩色的旅游帐篷一字排开,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不失时机地在万物轮廓上镶着金边,山的阴影渐渐吞噬着明媚的空间,炊烟飘荡四散,牦牛马匹悠闲地啃着青草,高原显现出它的恬静温柔,让我暂时忘记了难受的高原反应,身心沉浸在美丽的高原风光中。
不久,西南生出一团乌云,泼墨般扩展着,渐渐弥漫了整个天际,刚才还斜阳夕照的高原变得漆黑一团,狂风夹着雷鸣电闪裹着冰雹冻雨铺天盖地而来,仿佛要荡涤一切罪孽,净化大千世界,高原展现出它的威严壮烈,使人对大自然顿感敬畏。雷电像是在头顶暴闪,肆虐的狂风任性地摧残帐篷,像是要把帐篷扯成碎片,或将帐篷吹得气球般送上天空。队友有的按紧帐篷底边,防止风将帐篷吹走;有的手撑钢架,以防帐篷倒塌。这时,大家忽感撑钢架的手疼痛冰冷,原来寒雨夹冰雹而下,钢管变得冰冷冻手,大家只好手持饭盒支撑钢架。但是风越来越大,狂风突然拔起帐篷一角的木桩,固定木桩的绳索像鞭子一样抽打着草地,门字形的钢管也发生了扭曲,帐篷坡面的排水功能几近丧失,里面下起小雨,淋湿了被褥行李。我们只好转移到尚且安全的旅游帐篷内,平常住三个人的帐篷挤进了8个人。忙碌过后,大家不顾拥挤与被褥潮湿,倒头便睡。
终于熬到了天亮,走出帐篷,我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只见风消雨停,云开雾散,红日喷薄而出,蓝天彩云间划出一道彩虹。被冲洗后的山坡草地更加青葱翠绿,山顶白雪皑皑,江水闪闪发光,高原如此庄严辉煌。我仿佛置身于灵山圣境,心胸豁然开朗,神思顷刻升华,大自然以它的万千变化启迪着我的灵魂。调水乃为福泽众生的善事,但风雨过后,方见彩虹,须经历千难万险,才能至善若水,功成德满。暴风雨的洗礼更增强了我们将查勘进行到底的信心,大家抖擞精神,穿着被雨水淋湿的衣服,骑上骏马,继续长须坝址的查勘。
那一夜距今已有28年,我参与西线前期工作也近30年,回顾前期工作的起伏跌宕,从规划论证的中东线大战,西线无战事的祥和静谧,到项目建议书期间有关西线的争论、异议、叫停的暴风疾雨,30年的工作历程和查勘风雨夜的经历何等相似。但自然法则早有定论,成功常在风雨后,风雨过后必见彩虹。(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 黄河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增订版)
本书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行了再研究,收录了全国著名水利专家学者钱正英、赵业安、周学文、郭树言、魏廷琤等同志的论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关系国家全局、子孙万代的大事,其工程的不可知、不可预见、不可逆的因素很多,青藏高原无论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等哪一个方面,都是应该保护的地方。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依据科学发展观,谨慎决策。
内容节选自: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增订版)
ISBN 978-7-5141-5962-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又启动的一项世界级巨大调水工程。主要目标是根据科学配置我国水资源的原则,将较为丰富的长江水,分东线、中线、西线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静态总投资约5000亿元。东线、中线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同时开工,西线工程计划于2010年开始实施。
“南水北调”的设想是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视察黄河时提出的。之后,历届政府部门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论证,最后确定分东、中、西三线分别向北方调水的方案。南水北调整个工程建成之后,将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连接的“四横三纵”水网格局,达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到2050年,调水总量将达到448亿立方米,相当于在黄淮海平原和西北部地区增加一条黄河的水量,可基本改变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将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支流和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之水调至黄河上游,解决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6省(区)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根据6省(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对水的需求,西线工程总体规划纲要规定,调水规模为多年平均为170亿立方米,其中,从大渡河上游支流调水25亿立方米,从雅砻江上游调水65立方米,从金沙江上游通天河调水80亿立方米。三个调水区年均径流量为256亿立方米,调水比例为65%~70%。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从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期从雅砻江干流调水50亿立方米,第三期从通天河调水80亿立方米,全部工程拟于2050年完成。总投资为3040亿元(2000年价)。
调水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东起四川松潘草地,西至通天河上游楚玛尔河口,南临川西高原,北抵青海阿尼玛卿山。调水工程区的主要特点:一是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呈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二是地形北高南低,调水区比受水区低80~500米,除建高坝蓄水、修渠输水外,还必须开凿长达490公里(一期工程为260公里)的隧洞把巴颜喀拉山打通;三是工程区海拔3500米左右,气候寒冷、含氧量低、气压低,施工时间短、困难大;四是生态环境脆弱,淹没草原、耕地面积大,形成干热河谷面积大,工程弃渣数量大,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影响;五是人烟稀少(每平方公里2.4人),交通不便,经济、社会、文化处于落后状态,施工用道路、电力、通信、机械、材料、劳动力、食品等均须由内地调入;六是地处少数民族藏族聚居区,居民笃信宗教,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崇拜神山、神水和喇嘛寺庙,移民搬迁工作量很大。
由于西线工程有上述特点,因而科研难度、勘察难度、施工技术难度等都很大。虽然调水总量仅为南水北调总调水量的37.9%,而工程投资却占到整个南水北调投资总量的60.8%,说明西线工程比东中线工程都要艰巨得多。
来源 : 经济科学出版社
这个女孩的演讲,值得全世界的人深思!你是否也感到可怕?
这个女孩的演讲,值得全世界的人深思!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人人有责,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为子孙后代!
强烈推荐。
来源:冷眼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