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袁隆平在青岛研发海水稻 市民明年可尝鲜)
10月12日上午,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
青岛新闻网消息,海水里也能产稻米?没错!10月12日上午,随着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在3年之内,研发出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种,明年秋天收获,让青岛市民代表明年秋天就可以品尝上海水稻。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个月时间在青岛做海水稻研究。
为啥选青岛?30亩荒滩变良田
“青岛有50万亩盐碱地,又环拥胶州湾,很适合研究和推广海水稻。”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介绍,此次在胶州湾北部设立的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研制成功后,可将这些盐碱地全部变为良田。
“近期,我们还需要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浇灌,全部实现海水灌溉还需要几年过渡期。”张国栋这样描述海水稻的生长目标。
袁隆平赴田间考察。
海水稻咸吗?袁隆平:不咸!
海水稻是咸的吗?对于市民的疑问。袁隆平院士很肯定地回答:海水稻不咸!
所谓耐盐碱高产水稻(简称“海水稻”),就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
袁隆平介绍,研发中心将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超级杂交稻和高光效应用三个方向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力求3年内,让耐盐碱盐碱高产水稻亩产量达到300公斤。
海水稻营养如何?矿物质含量较高!
那么,海水稻和普通稻的营养价值相比如何呢?
张国栋介绍,由于海水稻是在滩涂生长,海水的微量元素较高,所以海水稻的矿物质含量是比普通稻的含量要高的,加上海水稻在恶劣的野生条件下生长,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其抗病性较强,加上其盐碱度和耐盐基因,所以,海水稻的“体质”是相对不错的。
啥时候能吃?明年秋天就能吃上海水稻
那么,市民啥时候能吃上海水稻呢?
“我们计划是明年4月播种,秋季收割!”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说,在明年秋天,将会收获第一批海水稻研发成果,届时会邀请市民代表前去品尝,并恳请市民提出口感意见。
为啥要种海水稻?多养活2亿人!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设立于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16号楼,在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项目启动资金1亿元。目前来看,我国内陆尚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转载]袁隆平青岛“追梦”,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
|||
袁隆平青岛“追梦”,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
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
海水里也能产稻米?没错!10月12日上午,随着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
关键词:陆海统筹,海水西调,罗布泊,黄旗海,风电光电,海水农业
要 闻 016.10.13 星期四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华
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rb/20161013/qdrb1034785.html
袁隆平曾经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 “禾下乘凉梦”。
昨天,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为此,记者采访了袁隆平院士,这位有着“禾下乘凉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讲述了他与团队关于“海水稻”的梦想。
研发总部落户青岛三大任务意义非凡
记者:此次海水稻研发中心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后,将开展哪些方面的研发?
袁隆平:这个研发中心主要有三个研发方向:一是,耐盐碱高产水稻(简称“海水稻”),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二是,超高产超级杂交稻,研发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研发目标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亩产在1000公斤/亩以上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三是,高光效应用研究,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目标是提高C3作物光能利用率、较大幅度增加作物的生物学产能。
对超级杂交稻的研发而言,可以在目前杂交稻平均产量500公斤/亩的基础上提高100公斤/亩,以目前我国2.4亿亩杂交稻种植面积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240亿公斤;对C4植物高光效基因导入C3作物技术研发而言,可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较大幅度增加C3作物的生物学产能。这是世界级农作物产业革命,攻克它就是摘取了世界农业科技领域的皇冠,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通过高光效利用的研究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两亿亩盐碱地种植潜力巨大增产500亿公斤多养活两亿人
记者:“海水稻”研发的初衷与目标是什么?
袁隆平:这个研发中心要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梦想。
之所以要研发“海水稻”,主要考虑到我国耕地资源不多,却有不少盐碱地。目前,我国内陆海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我国咸水湖泊储水总量超过淡水湖,“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考虑,我们不仅要在亩产上提高产量,还要开发新的可利用土地,所以,考虑试验种植“海水稻”,将那些不能生产粮食的盐碱地利用起来。
这个研发中心建成以后,将选育出在我国2000万亩沿海盐碱地推广的海水稻品种,每年按1000万亩推广增产200万吨粮食。
另外,还可以开展面向全球的海水稻品种输出,仅东南亚就有3亿亩的盐碱地,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整合专家团队力量打造天然有机食品
记者:“海水稻”是怎么发现的?袁隆平:前些年,像陈日胜等国内一些专家最开始在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淡水、海水的混合区域发现了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产量不高,推广性不强。成立这个研发中心,就是要整合包括“海水稻”发现者陈日胜等全国专家,利用对遗传性状迅速进行改良,用基因测序技术把抗盐、抗碱基因选出来,通过分子育种学的技术,跟常规的水稻杂交,改造成适合全国各地推广的品种,比如说,有的适合海边滩涂种,有的适合在西部盐碱地种,等等。一步一步地试验,最终实现“海水稻”推广种植的梦想。
记者:“海水稻”吃起来会觉得咸吗?
袁隆平:不会咸的。“海水稻”和普通水稻一样,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海水稻”也是水稻的一种,我们所做的研发主要是将自然界优胜劣汰演化出来的抗碱、抗盐基因找出来,通过杂交的方式,引到农田里种植出来。从经验来看,碱性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水稻口感会好一些,因为“海水稻”不生病虫害,不需要打农药,用的化肥少,是在滩涂状态下自然生长,一定是天然的有机食品。
“一带一路——世界粮仓”计划青岛研发中心将唱主角
记者:听说,您在湄公河-澜沧江合作领导人会议上特别介绍了袁策生物研发的耐盐碱水稻?
袁隆平:今年3月23日,在三亚举办的湄公河-澜沧江合作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向五国领导人赠送了袁策生物在山东示范种植的超级杂交稻大米,袁策生物研发的耐盐碱水稻获得五国领导人特别是越南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响应李总理提出的 “一带一路——世界粮仓”倡议,在未来的世界粮仓计划中,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作为核心承担单位,落实品种研发、品种输出和产业化海外推广等重要职能,将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杂交稻品种的主要输出单位,每年可为东南亚国家增产水稻2000万吨。
■昨日,袁隆平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并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张 华 摄
@@@@@@@@@@@@@@@@@@@@@@@@@@@@@@@@@@@@@@@@@@@@@@@@@@@@@@
袁隆平青岛研发海水稻:稻米不咸 可养活2亿人
2016-10-14 19:37:46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http://tech.163.com/16/1014/19/C3C4420500097U81.html
青岛新闻网消息,海水里也能产稻米?没错!10月12日上午,随着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在3年之内,研发出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种,明年秋天收获,让青岛市民代表明年秋天就可以品尝上海水稻。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个月时间在青岛做海水稻研究。
为啥选青岛?30亩荒滩变良田
“青岛有50万亩盐碱地,又环拥胶州湾,很适合研究和推广海水稻。”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介绍,此次在胶州湾北部设立的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研制成功后,可将这些盐碱地全部变为良田。
“近期,我们还需要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浇灌,全部实现海水灌溉还需要几年过渡期。”张国栋这样描述海水稻的生长目标。
海水稻咸吗?袁隆平:不咸!
海水稻是咸的吗?对于市民的疑问。袁隆平院士很肯定地回答:海水稻不咸!
所谓耐盐碱高产水稻(简称“海水稻”),就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
袁隆平介绍,研发中心将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超级杂交稻和高光效应用三个方向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力求3年内,让耐盐碱盐碱高产水稻亩产量达到300公斤。
海水稻营养如何?矿物质含量较高!
那么,海水稻和普通稻的营养价值相比如何呢?
张国栋介绍,由于海水稻是在滩涂生长,海水的微量元素较高,所以海水稻的矿物质含量是比普通稻的含量要高的,加上海水稻在恶劣的野生条件下生长,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其抗病性较强,加上其盐碱度和耐盐基因,所以,海水稻的“体质”是相对不错的。
啥时候能吃?明年秋天就能吃上海水稻
那么,市民啥时候能吃上海水稻呢?
“我们计划是明年4月播种,秋季收割!”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说,在明年秋天,将会收获第一批海水稻研发成果,届时会邀请市民代表前去品尝,并恳请市民提出口感意见。
为啥要种海水稻?多养活2亿人!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设立于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16号楼,在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项目启动资金1亿元。目前来看,我国内陆尚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
调查与思考
[0]关于恢复黄旗海改善京张(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与大气质量的建议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88044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957391
http://www.gqdzs.com/read/7253.html
[1]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738002.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XK201401002.html
http://www.gqdzs.com/read/7253.html
[2]以色列死海旅游业与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0037.html
[3]消失的新疆虎与消失的罗布泊生态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0609.html
[4]罗布泊特大型钾盐矿与盐湖沉积聚矿作用:罗布泊究竟是福还是祸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1172.html
[5]斯文•赫定、陈宗器考察罗布泊与新疆大头鱼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1716.html
[6]海水西调发展海水灌溉农业与绿化北方沙漠
http://blog.gmw.cn/blog-5777-108676.html
[7]郑绵平院士提出的盐湖农业与海水西调
http://blog.gmw.cn/blog-5777-571557.html
[8]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33609
http://blog.gmw.cn/blog-5777-341158.html
[9]罗布泊地区的风向与“引渤入疆”增雨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92121.html
[10]走近罗布泊(导语)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81151.html
[11]走近罗布泊(“导语”续补)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83787.html
[12]关于张学文先生《引海水入新疆有必要吗》一文的若干质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328
[13]“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07027.html
[14]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及海水西调
http://blog.gmw.cn/blog-5777-282485.html
[15]搁置争议:调鸭绿江水以解华北平原水危机之困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16]就“引渤入疆”答院士、专家、网友问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40670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06705
http://forum.home.news.cn/post/viewPost.do?ver=1&id=80835420&pg=1
[17]沙漠人造海不会像咸海消失那样带来可怕的生态灾难
http://blog.gmw.cn/blog-5777-287232.html
[18]海水西调与绿化沙漠之“去盐碱化作用”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5777-do-blog-id-335676.html
[19]海水西调“内线”与“外线”两种方案的工程利弊分析
http://blog.gmw.cn/blog-5777-101103.html
[20]消失的居延海、罗布泊与当代中国沙尘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748514.html
[21]罗布泊“粘土或淤泥沉积层”与引渤入疆
http://bbs.gmw.cn/thread-194529-1-1.html
[22]罗布泊、艾比湖干涸湖区沙尘暴的成因与造成的危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749127.html
[2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与陆海统筹、海水西调
http://blog.gmw.cn/blog-5777-745141.html
[24]贺兰山地区的山盆地貌与“高山冷凝系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892892
http://blog.gmw.cn/blog-5777-745434.html
[25]疏勒河中下游故道与陆海统筹、海水西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899326
http://blog.gmw.cn/blog-5777-751507.html
[26]阿奇克谷地的地理概貌与陆海统筹、恢复罗布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900644
http://blog.gmw.cn/blog-5777-752662.html
[27]罗布泊地区的植物资源与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905544.html
http://blog.gmw.cn/blog-5777-75681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1009024.html
袁隆平青岛研发海水稻:稻米不咸 可养活2亿人
袁隆平青岛“追梦” | |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 华 | |
![]() 袁隆平曾经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 “禾下乘凉梦”。
昨天,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为此,记者采访了袁隆平院士,这位有着“禾下乘凉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讲述了他与团队关于“海水稻”的梦想。 研发总部落户青岛三大任务意义非凡 记者:此次海水稻研发中心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后,将开展哪些方面的研发? 袁隆平:这个研发中心主要有三个研发方向:一是,耐盐碱高产水稻(简称“海水稻”),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二是,超高产超级杂交稻,研发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研发目标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亩产在1000公斤/亩以上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三是,高光效应用研究,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目标是提高C3作物光能利用率、较大幅度增加作物的生物学产能。 对超级杂交稻的研发而言,可以在目前杂交稻平均产量500公斤/亩的基础上提高100公斤/亩,以目前我国2.4亿亩杂交稻种植面积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240亿公斤;对C4植物高光效基因导入C3作物技术研发而言,可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较大幅度增加C3作物的生物学产能。这是世界级农作物产业革命,攻克它就是摘取了世界农业科技领域的皇冠,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通过高光效利用的研究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两亿亩盐碱地种植潜力巨大增产500亿公斤多养活两亿人 记者:“海水稻”研发的初衷与目标是什么? 袁隆平:这个研发中心要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梦想。 之所以要研发“海水稻”,主要考虑到我国耕地资源不多,却有不少盐碱地。目前,我国内陆海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我国咸水湖泊储水总量超过淡水湖,“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考虑,我们不仅要在亩产上提高产量,还要开发新的可利用土地,所以,考虑试验种植“海水稻”,将那些不能生产粮食的盐碱地利用起来。 这个研发中心建成以后,将选育出在我国2000万亩沿海盐碱地推广的海水稻品种,每年按1000万亩推广增产200万吨粮食。 另外,还可以开展面向全球的海水稻品种输出,仅东南亚就有3亿亩的盐碱地,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整合专家团队力量打造天然有机食品 记者:“海水稻”是怎么发现的?袁隆平:前些年,像陈日胜等国内一些专家最开始在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淡水、海水的混合区域发现了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产量不高,推广性不强。成立这个研发中心,就是要整合包括“海水稻”发现者陈日胜等全国专家,利用对遗传性状迅速进行改良,用基因测序技术把抗盐、抗碱基因选出来,通过分子育种学的技术,跟常规的水稻杂交,改造成适合全国各地推广的品种,比如说,有的适合海边滩涂种,有的适合在西部盐碱地种,等等。一步一步地试验,最终实现“海水稻”推广种植的梦想。 记者:“海水稻”吃起来会觉得咸吗? 袁隆平:不会咸的。“海水稻”和普通水稻一样,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海水稻”也是水稻的一种,我们所做的研发主要是将自然界优胜劣汰演化出来的抗碱、抗盐基因找出来,通过杂交的方式,引到农田里种植出来。从经验来看,碱性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水稻口感会好一些,因为“海水稻”不生病虫害,不需要打农药,用的化肥少,是在滩涂状态下自然生长,一定是天然的有机食品。 “一带一路——世界粮仓”计划青岛研发中心将唱主角 记者:听说,您在湄公河-澜沧江合作领导人会议上特别介绍了袁策生物研发的耐盐碱水稻? 袁隆平:今年3月23日,在三亚举办的湄公河-澜沧江合作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向五国领导人赠送了袁策生物在山东示范种植的超级杂交稻大米,袁策生物研发的耐盐碱水稻获得五国领导人特别是越南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响应李总理提出的 “一带一路——世界粮仓”倡议,在未来的世界粮仓计划中,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作为核心承担单位,落实品种研发、品种输出和产业化海外推广等重要职能,将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杂交稻品种的主要输出单位,每年可为东南亚国家增产水稻2000万吨。 ■昨日,袁隆平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并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张 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