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自来水检出致癌物,应当给个明白话

邓辉林
各方专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非但无法消除公众的疑惧,还会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人故意混淆视听。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制定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站出来说话
这些天,“自来水中检出致癌物”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
先是10月14日《科技日报》报道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发布的一项报告。报告称,近3年来,课题组从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155个点位采集了164个水样,包括出厂水、用户龙头水和水源水;测试结果显示,多个城市的水中含有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课题组成员称,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硝胺与中国某些区域的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随后,有专家表示,亚硝胺是否致癌与摄入剂量有关,而水中亚硝胺含量非常低,因此公众不必恐慌。还有专家提出,自来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而不消毒的危害可能更大。
哪一方的说法更可信,公众很难判断。公众并不掌握“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相关专业知识,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自来水里竟然含有这样一种致癌物,因此在面对不同的说法时只能是疑虑重重。
除了疑虑,还有担忧。尽管那一类可被统称为“亚硝胺”的致癌物在自来水中的含量较低,但终身饮用结果如何,恐怕还是未解之谜。众所周知,国外一些地方已经将亚硝胺含量纳入自来水检测标准,理由是因为饮用水涉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考虑到儿童、孕妇和免疫缺陷者等敏感人群。谁都不是“小白鼠”,谁都不愿拿性命去进行水质测试,对于我国自来水水质标准不涉及亚硝胺含量的后果自然会产生担忧。
各方专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非但无法消除公众的疑惧,还会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人故意混淆视听。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制定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站出来说话。对于亚硝胺在我国饮用水中的含量到底有多高、健康风险到底有多大、为何不纳入饮用水检测标准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在组织专家进行严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向公众给出完整、清晰、通俗的解释。
无论现在我国是否需要将亚硝胺含量纳入饮用水检测标准,但即使根据常理也能断定,它终将成为饮用水检测的一个指标。毫无疑问,检测标准得到完善,推动水质提高,这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不可能说,明明知道饮用水中含有致癌物,国家相关部门却一直不对此采取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公众对大气、水等环境公共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关注,以致空气和饮用水净化设备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家居产品。在这样的情势下,公众的关切终将得到决策体系的重视,并最终转化为增进公众利益的公共决策。
可以说,就像PM2.5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一样,亚硝胺含量被纳入饮用水检测标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既然如此,负责饮用水卫生的国家相关部门就应当对我国饮用水标准升级的方法、投入、时间表等组织研究。而清华大学相关课题组发布报告,无疑是这项研究活动展开的一个契机。
44城自来水检出致癌物?专家:实属耸人听闻
央视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丁香医生
近日有媒体以《44城自来水检出消毒副产物,或致消化道癌》为题刊登报道,报道援引清华大学的一项课题研究:
历时 3 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全国 23 个省、44 个城市和城镇、155 个点位采集了 164 个水样。水样涵盖水厂出厂水、家庭自来水和水源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调研。
研究人员检测了自来水样中当前已知的全部 9 种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其中 NDMA(亚硝基二甲胺)是亚硝胺类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
该报道在网上引起“喝自来水会不会致癌”的争议,一时间引起了恐慌。对此,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贾卫列表示,某些媒体过度解读,“自来水致癌”属耸人听闻。含亚硝胺的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对健康无明显影响,公众无需为“喝自来水会不会致癌”担心。
1 自来水中为什么会有亚硝胺?
亚硝胺类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判定为 2A 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证据明确,但人类致癌证据不充分”。此外,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硝胺类化合物与消化系统癌症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听起来有点吓人的样子,那为什么自来水中会有亚硝胺类物质呢?
亚硝胺是自来水消毒的副产物。自来水厂消毒通常会使用含氯消毒剂,在氯的作用下水中的少量污染物会变成消毒副产物,其中部分有机氮化物可以变为亚硝胺类物质。
氯是最廉价且相对安全的消毒手段,多年来始终找不到它的替代品,因此亚硝胺等微量消毒副产物也无可避免,世界各国无一例外。
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包括亚硝胺在内的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并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如果不消毒,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WHO(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指南也持同样观点。

2 水中的亚硝胺危险吗?既然目前的自来水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亚硝胺类物质,那么我们就来关注一下剂量。
本次清华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自来水中 NDMA 的平均浓度大约是 11 ng/L
华东、华南地区,家庭自来水中的 NDMA 平均浓度大约在 18 ng/L 左右
长三角地区的家庭自来水中 NDMA 的平均浓度为 28 ng/L 左右
(注:1 ng/L,万亿分之一,即 0.0000000000001)
那么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呢?说明这些自来水都不能喝了吗?
虽然自来水中的亚硝胺是一个研究热点,但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针对它制定了标准。比如美国加州制定了一个特别严苛的标准(10 ng/L),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自来水有 1 / 4 左右超标。
但是看看别的标准:
加拿大卫生部的指导值是 40 ng/L
澳大利亚的指导值是 100 ng/L
WHO 的指导值也是 100 ng/L
如果用这些标准衡量,本次清华大学的调查中仅有极个别样本超过澳大利亚或世卫组织的标准,而超过加拿大标准的只占 7% 左右。
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这次检验中绝大多数水是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亚硝胺的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相反,不消毒给人带来的危害更大。
3 长三角地区样本为何含量最高?
清华的研究人员在长三角某县城的龙头水中检出了全国 NDMA 的最高浓度,是 44 个城市中唯一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100ng/L 标准的。
这归根结底,是源头污染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自来水中的亚硝胺确实有一部分是消毒的副产物,但只要严格按标准来,这是可控的。而这次的研究发现,自来水厂如果以河流作为取水源,则 NDMA 浓度明显大于取自水库或湖泊水源的。这是由于湖泊和水库的水系相对封闭,不易受上游污染物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处于长江干流的末端,上游的污染物不断积累并汇聚于此,加上本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污染排放多,最终导致了这一地区自来水中亚硝胺类物质偏多。
4我国的自来水安全吗?
我国现行饮用水标准为2007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项目和指标值的选择,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和欧美、日本等国饮用水标准。这套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前列。
尽管与发达国家的自来水供应存在差距,但我国自来水的水质是有保障的。在实际操作层面,自来水厂严格依据《标准》规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水厂会停止出水;一旦水厂不能保证出水符合国家标准,会停止出水。可以负责任地说,目前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是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的。
当然,水厂出水一般符合标准,但输水管网、二次送水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无法回避。自来水水质距离直接饮用仍有较大距离,自来水中出现铁锈、有味、颜色发黄发黑的情况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工业过快发展产生的污染有加重趋势,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非常严重,使可供人们使用的优质水源不断减少;自来水厂的现有工艺不能完全去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等,氯消毒又带来副作用。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贾卫列表示,彻底解决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从国家层面看,应加快治理水污染的力度,制订更为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从企业层面看,尽快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自来水厂和输水管网的改造,同时完善环境信息披露,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从公众层面看,应该重视安全的自身防线,如安装必要的净水设备、参与自来水供应的监督等。
【热点】23省44城自来水检出致癌物?你们这是在耍流氓!
“23省44城自来水检出疑似致癌物!华东华南最严重。”这两天,朋友圈被这一则消息刷屏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水也被检出了致癌物,一时间人心惶惶,难道我们真的连口安全的水也喝不上了么?
别着急,虽然新闻的标题看起来很惊悚,也有很多媒体转发,但最先发布的原文是这样的↓↓↓
其实这篇新闻的初始来源是《科技日报》的一篇名为“亚硝胺成致癌‘隐型杀手’,水质标准亟待出台”的报道。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报道中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一个由陈超副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三年的检测,从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共155个点位采集的164个水样发现:与美国环保局在2012年公开的一项大规模普查数据相比,亚硝胺在中国出厂水和龙头水中的检出率是美国的3.6倍。“鉴于饮用水中的亚硝胺问题有紧迫性,因此需要尽快研究和进行工程改造!”
简而言之,这份报道的重点其实是专家呼吁将一项致癌指标列入水质检测标准。不过文中提到的亚硝胺检出率是美国的3.6倍的确是一个让人无法放心的存在。
既然目前的自来水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亚硝胺类物质,那么我们就来关注一下文中举例的剂量。本次清华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自来水中 NDMA 的平均浓度大约是 11 ng/L,水源水中的NDMA生成潜能平均为66ng/L。(ng:就是纳克,就是10的负9次方克,就是毫克的一百万分之一,也就是十亿分之一克,相当于一升水质量的一万亿分之一。)
华东、华南地区,家庭自来水中的 NDMA 平均浓度大约在 18 ng/L 左右,长三角地区的家庭自来水中 NDMA 的平均浓度为 28 ng/L 左右,相对于美国加州制定的一个特别严苛的标准(10 ng/L),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自来水有 1 / 4 左右超标。
从这些数据,有些媒体在转载新闻时,便有了华东华南“ 最严重”的依据。那么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呢?说明这些自来水都不能喝了吗?下面我们再看看别的标准:
加拿大卫生部的指导值是 40 ng/L
澳大利亚的指导值是 100 ng/L
WHO 的指导值也是 100 ng/L
如果用这些标准衡量,本次清华大学的调查中超过加拿大标准的只占 7% 左右。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在2008年提出的100ng/L的指导值,或者澳大利亚的指导值,中国的自来水都达标好多呢。
而且从上面这些标准也可以看出,亚硝胺这个消毒副产物不是只有中国的自来水才有,全世界的自来水里都有。
“那么,致癌几率究竟有多大?”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文中说到的亚硝胺致癌的问题,报道中原文是这样描述的——根据毒理学试验结果,NDMA终生饮用的百万分之一致癌风险浓度是0.7 ng/L。
这也就是说,根据中国的平均检出含量,如果你终生饮用的自来水中的NDMA的浓度有10 ng/L左右,那你患癌的风险将会增加几万分之一。按照媒体报道的数据推算,即使你一辈子喝长三角的水,因为亚硝胺得消化道癌症的概率也只有十万分之几。
而且,自来水更不是亚硝胺的唯一来源。亚硝酸盐作为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人体平常也会摄入一定量的的亚硝酸盐,其主要危害就是转化为致癌的亚硝胺。
比如,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约为4mg/kg,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7mg/kg以上,而豆粉中平均含量可达10mg/kg。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量都是以毫克计的,本身就已经是纳克的一百万倍。
其中,人体摄入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会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只有一小部分亚硝酸盐会在胃中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以及微生物条件下转化成亚硝胺。也就是说,就算是百分之一的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也比自来水里的多了几十、上百倍。
相对而言,其他来源的亚硝胺更值得关注。
1、腌腊食品
腌腊制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内蒙巴盟河套地区的调查显示,当地饮用水和食物中亚硝胺、亚硝酸盐的摄入量与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均呈正相关。
其中,当地腌肉和酸菜中的亚硝胺含量可达 80000 ng/kg,是水中亚硝胺平均浓度的几千倍。另一项研究中,在火腿中检测出了多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到 8500 ng/kg。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中式咸鱼定为 1 类致癌物。研究数据显示,咸鱼及其制品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普遍在 3000 ng/kg 以上。 这当然不是说不能吃腌腊制品了,而是要适量。
2、烟草
烟草也是亚硝胺的重要来源之一,一根烤烟的亚硝胺含量可以达到 200 ng 以上。而一根混合型香烟的亚硝胺可以超过 3000 ng,相当于在长三角地区喝三个月的水。
如果将一手烟、二手烟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因为烟草导致的亚硝胺暴露量也是很惊人的,绝对远超来自饮水的亚硝胺。
与其担心担心自来水致癌问题,我觉得大家还是去多担心担心其它的事情吧!
根据上述说法,可简要总结如下:
“
1. 亚硝胺等消毒副产物是自来水中普遍存在的,不是中国特有。
2. 氯消毒廉价且相对安全,暂时无可替代。
3. 本次测的数据多数符合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标准,绝大多数符合国际标准。
4. 中国水体污染状况不容乐观,但亚硝胺主要来自食物、吸烟等途径。
5. 制定水的亚硝胺限量不可盲目攀比,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低。
另外,小编查了一下有关信息,发现2014年的十大生活谣言中,《自来水中的氯可致癌》就被证实了是谣言。
如今,通揽《科技日报》发布的“亚硝胺成致癌‘隐型杀手’,水质标准亟待出台”报道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其报道的实质其实就是小编最先提到的专家呼吁将亚硝胺列入水质检测标准。作为学术探索还是很有价值的,清华的研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却被有些媒体转载时将标题改成了《23省44城自来水检出疑似致癌物!华东华南最严重》,似乎这样就制造出了一种全国都有问题的感觉,关注该文章的人自然就多了!
其实,那些媒体完全也可以拟出另外一个标题,《23省44城自来水水质超过多数欧美国家》,但是这样的文章,当然就不会有人看了,但却更应该接近真相。
作为广大读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担心喝水会致癌,或者去骂骂咧咧,而是在仔细地通读一遍新闻全文,别再被有些“标题党”给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