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污泥处理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污泥的卫生填埋
这种处置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污泥又不需要高度脱水,适应性强。但是污泥填埋也存在一些问题,尤指填埋渗滤液和气体的形成。渗滤液是一种被严重污染的液体,如果填埋场选址或运行不当会污染地下水环境。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若不采取适当措施会引起爆炸和燃烧。
污泥的直接土地利用
污泥土地直接利用因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有机部分可转化成土壤改良剂成分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处置方式,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减少污泥带来的负面效应。林地和市政绿化的利用因不易造成食物链的污染而成为污泥土地利用的有效方式。污泥用于严重扰动的土地(如矿场土地、森林采伐场、垃圾填埋场、地表严重破坏区等需要复垦的土地)的修复与重建,减少了污泥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威胁,既处置了污泥又恢复了生态环境。
污泥的焚烧
湿污泥干化后再直接焚烧应用得较为普遍,没有经过干化的污泥直接进行焚烧不仅十分困难,而且在能耗上也是极不经济的。
以焚烧为核心的污泥处理方法是最彻底的污泥处理方法之一,它能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但是其缺点在于处理设施投资大,处理费用高,设备维护成本高,而且产生强致癌物质二恶英。
污泥处理新技术
免费处理处置
该技术创新采用污泥洗涤工艺,首先洗出污泥中有机物质,分离无机物质污泥土,再将有机污泥浓缩进行高温厌氧消化处理。
沉淀污泥经过洗涤洗出污泥中一半固体无机污泥土,减少了一半生物处理量,节省工程投资和处理费用;
单独处理有机污泥,去除了无机污泥土在反应器中的沉淀,减少了设备磨损和反应器的维护;
沉淀污泥经过洗涤洗出污泥中大部分容易沉淀的重金属和无机污泥土,提高了有机肥的品质;洗涤出的污泥土还可生产路面彩砖、透水砖。
其他创新工艺:超高温厌氧消化、多级厌氧消化、沼渣漂浮等,污泥生物处理速度提高了几倍和沼气产量提高20%以上。
沉淀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工程设计创新采用地埋式、紧密型、多级消化反应器设计,几个独立的厌氧消化反应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节省建筑材料,采用混凝土结构造价低廉。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厌氧消化反应器普遍采用地上式结构,地上式结构能使配备设备便于维护和有利沼渣排放预防沼渣沉淀。
该生物处理系统工程设计很好地解决了配套设备的维护和沼渣沉淀,系统配备设备少,只需要几台水泵,就是水泵坏了更换一台用不完20分钟,保证设备检修不停产;沉淀污泥经过洗涤去除了容易沉淀的无机污泥土,有机污泥经吹浮系统作用全部漂浮不会沉淀。地埋式厌氧消化反应器不仅投资少、不占用土地,而且还能防地震、防雷击和使用寿命长、减少消化系统的热量损失。
以设计一个日处理600吨含水量80%的沉淀污泥洗涤、生物处理厂 为例,处理能力、污泥含水量与大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厂(2010年全国示范工程第一名)完全相同,与其相比仅需要20%投资。
处理厂日常运营费用较低,处理污泥产生的副产品沼气发电创收,沼渣制成有机肥料创收,污泥土生产路面彩砖、透水砖创收,生物处理沉淀污泥不要政府补贴资金和污水处理厂支出污泥浓缩费、运输费,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处理厂日常营运费用较低与大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厂相比,处理一吨含水量80%的沉淀污泥节省政府补贴资金135元(全国最低价)和污水处理厂支出的污泥浓缩费、运输费总计在200元以上。沉淀污泥洗涤、生物处理厂占用土地面积少,筹建在污水处理厂中,适合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较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可添加当地餐厨垃圾、化粪池垃圾、市政下水道污泥及周边企业、村镇小型污水厂污泥一起处理,增大处理规模实现盈利。
目前国内外现有污泥处理技术还没有能够达到免费处理、处置污泥的水平。
石灰投加技术
脱水后的污泥进入料斗,料斗中加入石灰和氨基璜酸,石灰投量为湿泥量的10%一15%,氨基璜酸的投量约为石灰投量的1%。由于氨基璜酸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氨气,增强了整个工艺的杀菌效果,降低了反应温度。
污泥、生石灰和氨基璜酸在料斗中搅拌后,由双螺旋进料机推入柱塞泵进料口,通过柱塞泵送入反应器,在70℃下停留30 min,输出的产品可达到美国EPA PART503 CLASS A标准。反应后的污泥泵送至料仓,密封容器中产生的气体经洗涤塔处理后排放。
该工艺的特点:
pH>12,延续时间长,杀菌彻底;高pH使大部分金属离子沉淀,降低了其可溶性和活跃程度;
污泥的含固率可提高至30%;去除了污泥中的臭气,系统全密封,无环境污染;
系统全自动,操作维护简单:加入少量氨基璜酸,减少了石灰用量和反应时间,降低了运行成本。
污泥碳化技术
所谓污泥碳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污泥中的水分释放出来,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污泥中的碳值,使最终产物中的碳含量大幅提高的过程(Sludge Carbonization o在世界范围内,污泥碳化主要分为3种。
(1)高温碳化。
碳化时不加压,温度为649—982℃。先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约30%,然后进入碳化炉高温碳化造粒。碳化颗粒可以作为低级燃料使用,其热值约为8 360—12 540 kJ/kg(日本或美国)。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公司包括日本的荏原、三菱重工、巴工业以及美国的IES等。该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但由于其技术复杂,运行成本高,产品中的热值含量低,目前尚未有大规模地应用,最大规模的为30删湿污泥。
(2)中温碳化。
碳化时不加压,温度为426—537℃。先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约90%,然后进入碳化炉分解。工艺中产生油、反应水(蒸汽冷凝水)、沼气(未冷凝的空气)和固体碳化物。该技术的代表为澳大利亚ESI公司。该公司在澳洲建设了1座100t/d的处理厂。该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但由于污泥最终的产物过于多样化,利用十分困难。另外,该技术是在干化后对污泥实行碳化,其经济效益不明显,除澳洲一家处理厂外,目前尚无其他潜在的用户。
(3)低温碳化。
碳化前无需干化,碳化时加压至6—8 MPa,碳化温度为315℃,碳化后的污泥成液态,脱水后的含水率50%以下,经干化造粒后可作为低级燃料使用,其热值约为15 048~20 482 kJ/kg(美国)。
该技术通过加温加压使得污泥中的生物质全部裂解,仅通过机械方法即可将污泥中75%的水分脱除,极大地节省了运行中的能源消耗。污泥全部裂解保证了污泥的彻底稳定。污泥碳化过程中保留了绝大部分污泥中热值,为裂解后的能源再利用创造了条件14t。
污泥水解热干化技术污泥水热干化技术通过将污泥加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污泥中的粘性有机物水解,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可以同时改善脱水性能和厌氧消化性能。
随水热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增加,颗粒碰撞增大,颗粒间的碰撞导致了胶体结构的破坏,使束缚水和固体颗粒分离。
经过水热处理的污泥在不添加絮凝剂的情况下机械脱水的含水率大幅度降低。
污泥的水解宏观上表现为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减少和COD、BOD以及氨氮等浓度增加。水热干化技术采用浆化反应器,通过闪蒸乏汽返混预热浆化、蒸汽与机械协同搅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在水热反应器中,采用蒸汽逆向流直接混合加热的方式,强化了传质传热过程,可以避免局部过热结焦碳化:在连续闪蒸反应器中,实现了系统能量的有效回收。
微生物水解干化蛋白提取
污泥微生物通过水解破壁处理后,其胞内蛋白质和水分得以释放,再经过固液分离后,可到含水率35-45%(减量70%以上)、有机物消减40-50%的污泥残渣和可资源化利用的含蛋白液体。目前天津裕川环境在该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
微生物蛋白提取流程图
污泥经水解处理后,其含蛋白液体经浓缩后可作为蛋白发泡剂和有机肥等利用,污泥残渣可用做覆土、绿化土、土壤改良剂和建筑材料等。
微生物蛋白提取后端处置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提取工艺中保证了重金属不会进入蛋白质,而蛋白可以用于工业制品,也可以进入农业,但这些也都要企业自身完成产业链整合的工作。目前裕川环境的污泥蛋白质提取工艺已成功运用,后期有望通过产业链上企业间的有机协调,打通蛋白进入农业的后端产业链。
热水解+厌氧消化
热水解预处理技术是以含固率15%~20%的脱水污泥为对象进行的厌氧消化技术。
具体而言,该工艺是通过高温高压热水解预处理,以高含固的脱水污泥(含固率15%~20%)为对象的厌氧消化技术。
工艺采用高温(155℃~170℃)、高压(6bar)对污泥进行热水解与闪蒸处理,使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发生水解、并破解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壁,强化物料的可生化性能,改善物料的流动性,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容积利用率、厌氧消化的有机物降解率和产气量,同时能通过高温高压预处理,改善污泥的卫生性能及沼渣的脱水性能、进一步降低沼渣的含水率,有利于厌氧消化后沼渣的资源化利用。此工艺已在欧洲国家得到规模化工程应用。
与传统消化相比,该工艺具备以下特色:
(1)有机物转化率高
(2)无害化水平提高,完全杀灭病原菌,泥饼达到A级;
(3)PH略高,可降低沼气中的H2S和CO2浓度,使CH4含量提高;
(4)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稳定性。
污泥处理已势不可挡 行业内主流污泥处理技术怎能不学
小七
导读
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建391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67亿立方米/日。作为污水的衍生品,我国每年产生3000万吨~4000 万吨市政污泥(含水率在80%)。”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日前举办的“2016污泥高峰论坛(第三届)”上表示,预计到2020 年,我国的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 万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污泥处置行业发展。其中,妥善处置污泥、有效利用污泥中的资源、提高处置效率和降低处置成本等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污泥处理的定义及分类
1.污泥的定义
污泥处理(suldge treatment):对污泌泥进行浓缩、调治、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
2.污泥的分类
污泥处理前,首先要了解污泥的分类,才能确定污泥处理的方法:
污泥处理步骤
首先,原污泥通过污泥泵由二沉池打到另一个池子中从而和上清液分离。因为原污泥的含水率通常能达到99.5%,所以污泥必须浓缩,有多种可行的方法用于减少污泥的体积。
例如真空过滤和离心等机械处理的方法通常用于将污泥以半固体形式处置之前。通常这些方法是污泥焚烧处理的准备工作。如果计划采用生物处理,则多数才用重力沉降或者是气浮的方法进行浓缩。这两种情况所对应的污泥仍然是流态的。
重力浓缩池的设计和运行类似于污水处理中的二沉池。浓缩功能是主要的设计参数,为了满足更大的浓缩能力,浓缩池基本上比二沉池要深。一个设计正确,运行良好的重力浓缩池至少能提高两倍的污泥含泥量。
也就是说,污泥的含水率可以有99.5%减少到98%,或者更少。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重力浓缩池的的设计要尽量基于中式结果的分析,因为合适的污泥负荷率与污泥的属性的有很大关系的。
如果采用溶气气浮浓缩,需要有一小部分的水,通常是二沉池出水,在400kPa的压力下充气。这种过饱和的液体通入罐底,而污泥在大气压下通过。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和污泥中的固体颗粒黏附,或则是被包围,从而带动固体颗粒上浮到表面。浓缩了的污泥的上部被除去,而液体由底部流回溶气罐充气。
2降解消化
体积减少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在处置之前需要将之转化为惰性成分。最常用的方法是生物降解稳定。因为这个过程目的在于将物质转化为最终无菌产物,所以常应用消化的方法。污泥消化既能进一步的减少污泥体积也能使所含固体转化为惰性物质并且大体的上没有病菌。通过厌氧消化或好养消化都能达到污泥消化目的。
污泥含有多种有机物,因此需要多种微生物来分解。有关资料将厌氧消化中的微生物分为两类:产酸菌和甲烷菌。所以,我们也能把厌氧消化分为两步。
第一步,由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组成的产酸菌通过水解作用溶解有机固体。接着溶解质由发酵作用转化为酒精和低分子量分子。
第二步,有严格厌氧菌组成的甲烷菌将乙酸、酒精、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因为两种菌群只能在无氧的环境下存活,所以厌氧消化的反应器必须是密闭的。设计容器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另外的一些因素,例如:温度、pH值和混合物搅拌。
污泥也可以通过好氧消化稳定。这种消化基本上只能用于可生化污泥而不能用于初沉池污泥,伴随着二沉池和污泥浓缩池中污泥体积的减少,这个工艺需要不断的鼓气。好氧消化多应用于深度曝气系统。再者,好氧消化对环境条件不敏感,也不局限有流行变化。
3处置
污泥消化以后,污泥中的有机物能被去除并且能进一步的减少污泥体积。接下来,污泥需要处置。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有效的处置污泥。其中包括焚烧、卫生填埋和用作化肥以及土壤改良剂。原污泥可以用来焚烧,可以有效地减少含水率。添加燃料可以用来引起和维持燃烧,城市垃圾也可能用来达到这个目标。原污泥和消化污泥也可以用卫生填埋来处置。
污泥的土地应用实践了好几年,而现在只限于处理消化污泥。污泥的营养成分有利于植物成长,而其颗粒特性可用于土地改良。这些应用局限有饲料作物和非人类消费,而运用于支持可食用植物的可能性正在研究中。污泥土地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植物富集金属毒性和水体富营养污染。污泥的应用可通过在流态时由喷淋器喷淋、沟渠导流或直接注入土壤。去水污泥可以由传统农用机械铺设在土地之上在和培养土壤。
几种污泥处理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这种处置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污泥又不需要高度脱水,适应性强。但是污泥填埋也存在一些问题,尤指填埋渗滤液和气体的形成。渗滤液是一种被严重污染的液体,如果填埋场选址或运行不当会污染地下水环境。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若不采取适当措施会引起爆炸和燃烧。
2污泥的直接土地利用
污泥土地直接利用因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有机部分可转化成土壤改良剂成分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处置方式,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减少污泥带来的负面效应。林地和市政绿化的利用因不易造成食物链的污染而成为污泥土地利用的有效方式。污泥用于严重扰动的土地(如矿场土地、森林采伐场、垃圾填埋场、地表严重破坏区等需要复垦的土地)的修复与重建,减少了污泥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威胁,既处置了污泥又恢复了生态环境。
3污泥的焚烧
湿污泥干化后再直接焚烧应用得较为普遍,没有经过干化的污泥直接进行焚烧不仅十分困难,而且在能耗上也是极不经济的。
以焚烧为核心的污泥处理方法是最彻底的污泥处理方法之一,它能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但是其缺点在于处理设施投资大,处理费用高,设备维护成本高,而且产生强致癌物质二恶英。
污泥处理新技术
1免费处理处置
该技术创新采用污泥洗涤工艺,首先洗出污泥中有机物质,分离无机物质污泥土,再将有机污泥浓缩进行高温厌氧消化处理。
沉淀污泥经过洗涤洗出污泥中一半固体无机污泥土,减少了一半生物处理量,节省工程投资和处理费用;
单独处理有机污泥,去除了无机污泥土在反应器中的沉淀,减少了设备磨损和反应器的维护;
沉淀污泥经过洗涤洗出污泥中大部分容易沉淀的重金属和无机污泥土,提高了有机肥的品质;洗涤出的污泥土还可生产路面彩砖、透水砖。
其他创新工艺:超高温厌氧消化、多级厌氧消化、沼渣漂浮等,污泥生物处理速度提高了几倍和沼气产量提高20%以上。
沉淀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工程设计创新采用地埋式、紧密型、多级消化反应器设计,几个独立的厌氧消化反应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节省建筑材料,采用混凝土结构造价低廉。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厌氧消化反应器普遍采用地上式结构,地上式结构能使配备设备便于维护和有利沼渣排放预防沼渣沉淀。
该生物处理系统工程设计很好地解决了配套设备的维护和沼渣沉淀,系统配备设备少,只需要几台水泵,就是水泵坏了更换一台用不完20分钟,保证设备检修不停产;沉淀污泥经过洗涤去除了容易沉淀的无机污泥土,有机污泥经吹浮系统作用全部漂浮不会沉淀。地埋式厌氧消化反应器不仅投资少、不占用土地,而且还能防地震、防雷击和使用寿命长、减少消化系统的热量损失。
以设计一个日处理600吨含水量80%的沉淀污泥洗涤、生物处理厂 为例,处理能力、污泥含水量与大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厂(2010年全国示范工程第一名)完全相同,与其相比仅需要20%投资。
处理厂日常运营费用较低,处理污泥产生的副产品沼气发电创收,沼渣制成有机肥料创收,污泥土生产路面彩砖、透水砖创收,生物处理沉淀污泥不要政府补贴资金和污水处理厂支出污泥浓缩费、运输费,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处理厂日常营运费用较低与大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厂相比,处理一吨含水量80%的沉淀污泥节省政府补贴资金135元(全国最低价)和污水处理厂支出的污泥浓缩费、运输费总计在200元以上。沉淀污泥洗涤、生物处理厂占用土地面积少,筹建在污水处理厂中,适合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较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可添加当地餐厨垃圾、化粪池垃圾、市政下水道污泥及周边企业、村镇小型污水厂污泥一起处理,增大处理规模实现盈利。
目前国内外现有污泥处理技术还没有能够达到免费处理、处置污泥的水平。
2石灰投加技术
脱水后的污泥进入料斗,料斗中加入石灰和氨基璜酸,石灰投量为湿泥量的10%一15%,氨基璜酸的投量约为石灰投量的1%。由于氨基璜酸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氨气,增强了整个工艺的杀菌效果,降低了反应温度。
污泥、生石灰和氨基璜酸在料斗中搅拌后,由双螺旋进料机推入柱塞泵进料口,通过柱塞泵送入反应器,在70℃下停留30 min,输出的产品可达到美国EPA PART503 CLASS A标准。反应后的污泥泵送至料仓,密封容器中产生的气体经洗涤塔处理后排放。
该工艺的特点:
pH>12,延续时间长,杀菌彻底;高pH使大部分金属离子沉淀,降低了其可溶性和活跃程度;
污泥的含固率可提高至30%;去除了污泥中的臭气,系统全密封,无环境污染;
系统全自动,操作维护简单:加入少量氨基璜酸,减少了石灰用量和反应时间,降低了运行成本。
3污泥碳化技术
所谓污泥碳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污泥中的水分释放出来,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污泥中的碳值,使最终产物中的碳含量大幅提高的过程(Sludge Carbonization o在世界范围内,污泥碳化主要分为3种。
(1)高温碳化。
碳化时不加压,温度为649—982℃。先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约30%,然后进入碳化炉高温碳化造粒。碳化颗粒可以作为低级燃料使用,其热值约为8 360—12 540 kJ/kg(日本或美国)。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公司包括日本的荏原、三菱重工、巴工业以及美国的IES等。该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但由于其技术复杂,运行成本高,产品中的热值含量低,目前尚未有大规模地应用,最大规模的为30删湿污泥。
(2)中温碳化。
碳化时不加压,温度为426—537℃。先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约90%,然后进入碳化炉分解。工艺中产生油、反应水(蒸汽冷凝水)、沼气(未冷凝的空气)和固体碳化物。该技术的代表为澳大利亚ESI公司。该公司在澳洲建设了1座100t/d的处理厂。该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但由于污泥最终的产物过于多样化,利用十分困难。另外,该技术是在干化后对污泥实行碳化,其经济效益不明显,除澳洲一家处理厂外,目前尚无其他潜在的用户。
(3)低温碳化。
碳化前无需干化,碳化时加压至6—8 MPa,碳化温度为315℃,碳化后的污泥成液态,脱水后的含水率50%以下,经干化造粒后可作为低级燃料使用,其热值约为15 048~20 482 kJ/kg(美国)。
该技术通过加温加压使得污泥中的生物质全部裂解,仅通过机械方法即可将污泥中75%的水分脱除,极大地节省了运行中的能源消耗。污泥全部裂解保证了污泥的彻底稳定。污泥碳化过程中保留了绝大部分污泥中热值,为裂解后的能源再利用创造了条件14t。
污泥水解热干化技术污泥水热干化技术通过将污泥加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污泥中的粘性有机物水解,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可以同时改善脱水性能和厌氧消化性能。
随水热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增加,颗粒碰撞增大,颗粒间的碰撞导致了胶体结构的破坏,使束缚水和固体颗粒分离。
经过水热处理的污泥在不添加絮凝剂的情况下机械脱水的含水率大幅度降低。
污泥的水解宏观上表现为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减少和COD、BOD以及氨氮等浓度增加。水热干化技术采用浆化反应器,通过闪蒸乏汽返混预热浆化、蒸汽与机械协同搅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在水热反应器中,采用蒸汽逆向流直接混合加热的方式,强化了传质传热过程,可以避免局部过热结焦碳化:在连续闪蒸反应器中,实现了系统能量的有效回收。
4微生物水解干化蛋白提取
污泥微生物通过水解破壁处理后,其胞内蛋白质和水分得以释放,再经过固液分离后,可到含水率35-45%(减量70%以上)、有机物消减40-50%的污泥残渣和可资源化利用的含蛋白液体。目前天津裕川环境在该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
微生物蛋白提取流程图
污泥经水解处理后,其含蛋白液体经浓缩后可作为蛋白发泡剂和有机肥等利用,污泥残渣可用做覆土、绿化土、土壤改良剂和建筑材料等。
微生物蛋白提取后端处置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提取工艺中保证了重金属不会进入蛋白质,而蛋白可以用于工业制品,也可以进入农业,但这些也都要企业自身完成产业链整合的工作。目前裕川环境的污泥蛋白质提取工艺已成功运用,后期有望通过产业链上企业间的有机协调,打通蛋白进入农业的后端产业链。
5热水解+厌氧消化
热水解预处理技术是以含固率15%~20%的脱水污泥为对象进行的厌氧消化技术。
具体而言,该工艺是通过高温高压热水解预处理,以高含固的脱水污泥(含固率15%~20%)为对象的厌氧消化技术。
工艺采用高温(155℃~170℃)、高压(6bar)对污泥进行热水解与闪蒸处理,使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发生水解、并破解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壁,强化物料的可生化性能,改善物料的流动性,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容积利用率、厌氧消化的有机物降解率和产气量,同时能通过高温高压预处理,改善污泥的卫生性能及沼渣的脱水性能、进一步降低沼渣的含水率,有利于厌氧消化后沼渣的资源化利用。此工艺已在欧洲国家得到规模化工程应用。
与传统消化相比,该工艺具备以下特色:
(1)有机物转化率高
(2)无害化水平提高,完全杀灭病原菌,泥饼达到A级;
(3)PH略高,可降低沼气中的H2S和CO2浓度,使CH4含量提高;
(4)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稳定性。
来源:化工707
全套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动画,看完了解得透透的!
小7:7友们大家好!污水污泥处理是保证城市环境的必要措施,其中污泥处理包括浓缩、消化等工艺流程。本期小7给您介绍的就是污泥的处理方法,内容有:输送设备、浓缩、消化、沼气利用、自然干化、机械脱水、干燥、焚烧、处置与利用和污泥处理实物照片。在此,感谢北京东方仿真的全力支持!
输送设备
轴流泵
混流泵
螺杆泵
G型系列单螺杆泵
隔膜泵
隔膜泵工作状态
螺旋泵
三叶泵
浓缩包括:重力浓缩、气浮浓缩、污泥水分
重力浓缩
重力浓缩原理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
气浮浓缩
气浮浓缩原理
圆形气浮池
矩形气浮池
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流程
部分溶气气浮工艺流程
全溶气气浮工艺流程
污泥水分
污泥水分
消化
沼气搅拌消化池
机械搅拌设备
消化池水力循环
施工后的消化池及污泥浓缩池
消化池顶俯视
沼气利用
沼气发电热量回收流程
自然干化
人工滤层干化场
机械脱水
机械脱水包括:原理、预处理、压滤脱水、离心脱水、真空过滤脱水
原理
过滤原理
比阻测定装置
预处理
高温加压热处理流程
污泥的冷冻处理原理
压滤脱水
带式压滤机
带式压滤机静图
厢式压滤机
板框式压滤机
滚压带式脱水机
水平滚压带式脱水机
离心脱水
离心脱水机静图
离心脱水机
真空过滤脱水
转鼓真空过滤机工艺流程
链带式转鼓真空过滤机
转鼓真空过滤机
干燥
带式干燥器
回转圆筒干燥器干燥流程
平行流动式喷雾干燥器
污泥干化场
三种喷雾干燥器离心转筒形式
焚烧
流化床焚烧炉
回转焚烧炉
立式多段焚烧炉
湿式燃烧工艺流程
处置与利用
污泥最终处置与利用缩图
污泥堆肥一般工艺流程
混合堆肥工艺流程
发酵仓
污泥高温干馏裂解工艺流程
污泥实物处理照片
水处理-污泥处理
水处理-污泥处理2
水处理-污泥处理厂1
水处理-污泥处理厂2
水处理-污泥处理设备1
水处理-污泥处理设备3
水处理-污泥堆放
水处理-污泥运输
好东西不仅要收藏,更不能忘记分享朋友圈!
污泥资源化有望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处理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存在处置率低等问题,多地已有循环利用成功案例
“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建391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67亿立方米/日。作为污水的衍生品,我国每年产生3000万吨~4000 万吨市政污泥(含水率在80%)。”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日前举办的“2016污泥高峰论坛(第三届)”上表示,预计到2020 年,我国的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 万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污泥处置行业发展。其中,妥善处置污泥、有效利用污泥中的资源、提高处置效率和降低处置成本等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1
政策加严,但处理处置现状差距明显
规划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目前仍存在处置率低、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有些地方污泥处理费用无着落
去年发布的“水十条”规定: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2016年5月发布的“土十条”提出,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污泥处理行业将会获得政府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激发巨大污泥处理市场潜力。
然而,尽管污泥处置推进多年,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重水轻泥、处置率低、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比如,去年年初,住建部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制造建材、焚烧、制肥、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置率达到56%,采用临时处置手段的污泥占总量的1/3,还有超过10%的污泥不明去向;有的污水处理厂作为事业单位,是为政府义务服务的附属实施机构,无法独立承担责任。
同时,我国污泥处置也面临着经济、技术、政策方面的挑战。比如,有些地方污泥处理费用无着落,影响污泥处理处置的进展;很多国外技术在中国并不适用,我国污泥的含砂量很高、有机质也很多,需要进一步研发相关适应技术;政府对污泥监管严重缺位,缺少系统规划,相关标准也缺乏科学性。
2
可优先考虑污泥土地利用处置方式
在达到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完善污泥处置技术标准体系、政策以及补贴鼓励机制,促进行业产业化、市场化健康发展
“结合国际污泥处理形势及前沿技术,‘十三五’期间,我国可以通过完善污泥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及政策,推广循环经济、重视污泥资源化处置理念,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技术等手段促进行业发展。”侯立安认为。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水务处处长曹燕进认为,“可以考虑把土地利用作为市政污泥的优先处置方式;对于污泥的焚烧,鼓励采用协同焚烧的方式。总体而言,污泥处置路径需要在达到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
随着行业发展,未来污泥的资源化有望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其中,推进污泥的生物质能源利用,对于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有重要意义。对此,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会长张悦建议,需要完善和加强污泥处理补贴的鼓励机制,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的优惠税收政策。
此外,有业内人士建议,在继续加强政府资金扶持的同时,应加快完善其他有关激励政策,健全收费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促进污泥处置产业化、市场化健康发展。
3
多地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
开展多项技术研发和运营模式探索;污泥好氧发酵的智能化工艺和装备研发进展顺利
“近年来,我国污泥资源化与处置处理技术工艺得到迅猛发展,为解决污泥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国内不少地方已经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和运营模式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副理事长陈同斌介绍,目前,污泥好氧发酵的智能化工艺和装备研发进展顺利。在上海松江和武汉汉西两地,污泥好氧发酵工程通过采用翻机翻抛、移行机器人、自动升降探头等智能化设备,有效降低能耗,减少人工参与,提高了污泥处置效率。
而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化利用是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理想路线。在河南郑州,好氧发酵堆肥工艺成为解决当地污泥问题行之有效的出路。河南省首座污泥处理厂——郑州八岗污泥处置厂就采用了这一工艺,设计日处理污泥600吨,通过优化生产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实际处理量可达到950吨/日。
运营八岗污泥处置厂的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刚介绍说,他们正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土地利用试验基地,积极探索污泥农业利用的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技术规范;同时,推动污泥应用于移动森林试验及土壤改良。
另外,北京市小红门污泥处理中心实现了全部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及200吨/日的外部污泥均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并且循环利用的目标。其中,污泥消化液经过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回用到水厂;产生的沼气大约60%用于满足热水解需求,其余用于沼气拖动鼓风机;沼渣则经深度脱水后,用于林地抚育、土壤改良、矿山修复及肥料加工等。
相关新闻
激活污泥处置市场需过几重关?
行业面临运营风险加大、邻避、低价等问题
中国环境报综合报道 “水十条”发布后,污水、污泥处理市场迎来了发展新时期。“十三五”的到来,也让行业对市场充满期待。“据预测,‘十三五’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市场投资空间超1000亿元,污泥工程建设市场投资空间约350亿元。”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近日举办的2016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表示。
■无害化处理率较低,污泥市场待开发
随着污水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污泥无害化处置也呈现了加速发展势头。E20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为172万吨/年, 2015年为520万吨/年。
但这和污泥处理快速增长需求还是严重不匹配。E20研究院调查统计显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值仅为32%左右。“实际上,还有68%的污泥处理市场有待开发。”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污泥处置工程建设整个市场投资空间将达到350亿元。
“以河北和浙江为例,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都还有一定差距。在浙江全省各大城市中,杭州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市场空间最大。”薛涛表示。
■行业面临运营风险加大等问题
污水、污泥处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问题。
首先,排放监管趋严,运营风险加大。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更严格的环境监管政策措施,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包括污水、污泥处理企业在内的环保企业也在被通报、被约谈之列,有的被罚款。
同时需要重视的还有邻避问题。近年来,周边居民对污泥处理厂投诉也屡见不鲜,给行业发展带来了类似垃圾焚烧行业一样的选址困扰。
除此之外,低价问题仍然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从2011年到2015年,污水处理费调价迟缓,有些地方的污泥处理费无处落实。
相关行业研究表明,目前较为合理的污泥焚烧BOT价格约为500元/吨。但据E20研究院调查,目前我国污泥干化焚烧均价在284元/吨左右,价格依然偏低。
不过这一现象已经开始有所改善。“水十条”规定,将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纳入污水处理价格。
来源:中国环境网 water8848
通知: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八届)已开始征集论文和协办赞助单位 王领全 137522750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