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工欲解黑臭必先治管道——《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解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13  浏览次数:168
核心提示:工欲解黑臭必先治管道——《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解读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工欲解黑臭必先治管道——《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解读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唐建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和工作要求,为指导各地准确把握当前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科学有效实施控源截污措施,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基础上,近期又组织编制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该技术指南发布的目的就是在技术层面深化和细化工作指南中的“控源截污”和“就地处理”两项重要任务;指导各地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抓住导致水体黒臭的关键点和核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有限目标。
1 技术指南内容侧重点的确定
    自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以来,各地人民政府迅速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各城市基本完成了黑臭水体的普查工作,有的已经完成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的编制,启动了相应工程建设。然而在当前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目标不合理、策略不清晰、措施不得当等问题。有些城市将主要资金都投入在水体本身上,甚至有些将调水冲污作为治理的主要对策;还有些城市将黑臭水体整治等同于流域的综合治理,提出了近期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些都不利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形象和深刻地道出了城市黒臭水体整治的核心和关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我国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存在三个十分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是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下的排水管道,由于各类结构性缺陷和排水口的不完善,导致大量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进入管道,加之河流等水体水从排水口倒灌进入管道,造成“清污不分”,清水“占了排水道”;二是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导致雨水管中有污水,污水管中有雨水,雨水、污水不能“各行其道”;三是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上的排水管道,污水外渗成为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因素之一。上述问题久而不治,就会以排水口“常流水”和水体发生黑臭来表现,也会以城市发生道路塌陷来“报复”。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消除导致水体黒臭的根源,所以技术指南将侧重点放在了排水口、管道和检查井的治理方面。要在强化排水管网建设的同时,更要强化对排水口、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各类问题的排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排水口进行治理,杜绝污水直排,治理水体水倒灌;对各类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进行修复和混接点改造,减少地下水等外来水进入排水系统,减少雨污混接。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体现“控源截污”的内涵,也才是完成其核心内容。
2 技术指南基本原则的确定
   “控源为本,截污优先”;“科学诊断,重在修复”;“建管并重,强化维护”和“综合施治,协同推进”四条原则体现了控源截污工作的系统性,明确了以现有设施为重点的治理对象,提出了多措并举的技术路线,强调了设施维护和与“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协同推进的的重要性。
    截污是减少进入水体污染物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面对已有排水口的“常流水”,一堵了之是行不通的,特别是雨水排水口、合流排水口堵不了,也不能堵。这就需要在调查和诊断,摸清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对排水口实施改造,解决污水直排和水体水倒灌问题的同时,修复导致地下水入渗、污水外渗的缺陷,解决混接问题,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常流水”。另外要让排水设施发挥好作用,一定要重视包括排水口在内的排水设施运行维护,其一则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则能够有效控制排水管道中因清通不及时,淤积物在雨天冲入水体。借力发力,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排水管道进入综合管廊,从源头管控雨水径流,有效减少溢流污染,促使排水系统质量的提升,减少排水管道各类缺陷产生更是避免水体黒臭的系统对策。
3 技术指南治理目标的确定
   技术指南以“控源截污”为水体黑臭整治的核心,提出了“消除旱天污水直排,削减雨天溢流”;“提升污水处理效益,减少污水外渗”和“降低系统运行水位,恢复截流倍数”三个治理目标。这三个目标是在综合分析和判断我国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存在的问题,合理考量相关技术对策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提出的,有较强的可达性。
    采取全面和系统的“控源截污”措施,不但能够消除旱天污水从排水口直排,减少排水口的雨天溢流,而且还会收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提升和减少污水外渗就是这些效果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居住小区污水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超过300~400 mg/L,但是众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却不足200 mg/L,甚至不足100 mg/L,最直接原因就是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雨水混接和水体水的倒灌。很多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以上,甚至超过百分之百,但是水体是黑的就足以说明,污水处理实际成效在50%以下,甚至更低。    “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升上去,水体污染物才能够降下来”形象表达了污水处理功效提升对水体黒臭治理的重要意义。技术指南提出治理后,高地下水位地区污水处 理厂的进水COD浓度不低于260 mg/L并不是苛刻和严格的治理目标。
    通过对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的问题、缺陷检测、治理和修复、混接分流及防倒灌改造后,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治污功效,也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道截污腾出了容量,还解决了排水管道和排水泵站高水位运行的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实现雨水、合流排水口旱天不出流、雨天少溢流。另外,对排水管道缺陷及时治理,还可以有效避免因排水管道沟槽塌陷引起的道路塌陷。
4 技术指南技术路线的确定
    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内容很多,调查和治理的工作量也很大,更需要抓核心、抓关键点、抓重点。为此,技术路线提出了四条路径:一是在查排水口旱天有无污水直排(包括雨水排水口有无污染水排放)的基础上,提出确定和强化各类排水口的治理、污水收集处理对策;二是在查排水口雨天有无溢流污染的基础上,制定管道及检查井缺陷(包括混接)的检查(调查)、调蓄和就地处理及设施维护的具体措施,治理排水口、控制合流溢流污染、防止倒灌;三是在查污水处理厂进水量的基础上,并结合地下水位情况和排水管道缺陷(包括混接)调查,解决污水外渗和地下水入渗、倒灌问题;四是在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的基础上,针对进水浓度异常偏低,采取措施解决排水口倒灌、管道及检查井的地下水入渗问题。
    从排水口表象入手,找原因;从管道及检查井问题症结为切入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以旱天污水不直排、雨天少溢流,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稳中有升、进水水质浓度明显提升为评判标准,理清了以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为重点的黒臭水体整治头绪。技术路线目标清晰,方法明确。
5 技术指南具体措施的确定
   技术指南可以用:“一个核心,七大措施,多项目标”来概括。即以“控源截污”为核心,通过“查、改、修、分、蓄、净、管”等措施,解决“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的问题;实现“一箭多雕”。
   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排水口调查与治理,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检测与评估,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截污调蓄与就地处理,排水管道、检查井及排水口维护管理等章节,“查、改、修、分、蓄、净、管”七大措施分别体现在各个章节中。
   “查”就是查清排水口存在问题,查清管道存在的缺陷、地下水等外渗水、污水外渗与雨污混接等情况,为后续治理措施提供支撑。技术指南第二章“排水口调查与治理”以查有无旱天污水直排、雨天有无溢流污染问题为导向,在细化排水口类别和问题描述的基础上,说明了排水口的调查方法、程序。技术指南第三章“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检测与评估”以查清排水管道、检查井缺陷(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和雨污混接问题为重点,在介绍管道及检查井缺陷检查、评估方法和等级确定原则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给出了地下水入渗量、雨污混接和污水外渗调查的方法。查清问题是制定和实施对策的基础及前提,两章内容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
    “改”就是对各类排水口采取堵、截和其他改造措施,堵住直排污水、截流混接水、防治河水倒灌。排水口治理是“控源截污”一系列措施中的重要环节,技术指南第二章“排水口调查与治理”针对各类排水口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排水口治理的对策,介绍了部分新技术。这些对策和技术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成效的。其中对于分流制雨污混接,推荐了末端截流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截流式分流制”是适合于我国分流制地区混接改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末端截流并不影响系统的分流改造,而是两者互为补充,体现了“大分流,小截流”的理念。
    “修”就是针对排水管道和检查井各类缺陷,有针对性地采取修理措施,特别是要封堵地下水渗入、污水外渗。因受管材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方法不恰当、严密性检查不到位、维护管理跟不上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排水管道质量状况用“不堪入目”和“惨不忍睹”来形容是不为过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或者道路塌陷实际上是对管道质量状况有效的间接反映。技术指南第四章“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非开挖修复技术,明确提出了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的治理目标。从我国一些城市的排水管道的检测报告分析看,我国导致地下水入渗和污水外渗的缺陷占总缺陷比例的60%以上,而德国仅为5%。虽然有些地区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入渗量占污水量与地下水入渗量之和的30%~40%,看似数值不高。其实是由于我国夜间污水量排放也是很高的,从而直接拉小了这一入渗量调查比值。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小于200 mg/L,就证明该地区地下水的入渗量占污水量的100%以上。德国和上海单位管道长度地下水入渗量分析更加显示了地下水入渗量的惊人,德国为13.48 m3/(km·d),上海为134 m3/(km·d),两者有十倍之差。技术指南在反复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经修复治理后,污水和合流污水管道的地下水入渗量占污水量与地下水入渗量之和小于20%,或者单位管道长度入渗量小于70 m3/(km·d)的治理要求是不为过的。
    “分”就是采取有效对策,治理雨污混接,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实现雨污分流。技术指南第四章“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给出了雨污混接治理的具体方法,或者说具体要求更为恰当。分流制排水系统中,雨水和污水管道互为混接虽然没有被称之为缺陷,但是混接却是排水系统的“毒瘤”,危害极大。排水口“常流水”和污水处理厂雨天超量只是混接问题的间接表现。雨污混接改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在混接点实施和采取具体分流的措施,才能够解决混接问题;只有严格排水系统管理,才能够避免混接的产生,“分流制是管出来的”道出了严格管理重要性。
    “蓄”就是在系统中设置针对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的截、贮等措施,减少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技术指南第五章“截污调蓄与就地处理”是对“控源截污”的补充,在排水系统适当部位设置截污调蓄池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初期雨水、混接污水和道路清扫、浇洒、餐饮、洗车等通过雨水口非直接接入的污水污染问题。技术指南将调蓄定义为“截污调蓄”,是为了不涉及内涝防治,便于措施的实施。
    “净”就是采取就地应急处理措施,为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排放水体前,再上一道锁。就地处理是针对有些地区截污干管不完善、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等提出的末端治理的临时性措施。技术术指南第五章“截污调蓄与就地处理”推荐了处理不同污染物的一些技术对策和适用条件。

    “管”就是强化对系统的维护管理措施,减少管道淤泥对水体的污染。很多地方水体“下雨就黑”与管道中淤泥在雨天冲入水体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这些淤泥污染物浓度极高。上海2008年平均每公里管道清淤量是30m3,一年要清出10多万m3的淤泥。经多年不懈的努力,目前单位管道长度清淤量下降到13m3充分证明强化管理的重要性。管道干净了,水体污染负担也就减轻了。技术指南第六章“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维护管理”以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清淤维护为重点,提出了排水管道及检查井的维护和质量考核的具体要求。
   “工欲解黑臭,必先治管道”点出了黒臭水体治理的前提和关键。“查、改、修、分、蓄、净、管”七项措施相辅相成,为黒臭水体整治关键和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体手段和方法。
     结合城市黒臭水体整治,对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一定会大幅度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功效。排水系统功能有效提升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志,本技术指南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来源:给水排水

 

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和工作要求,为指导各地准确把握当前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科学有效实施控源截污措施,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基础上,近期又组织编制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该技术指南发布的目的就是在技术层面深化和细化工作指南中的“控源截污”和“就地处理”两项重要任务;指导各地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抓住导致水体黒臭的关键点和核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有限目标。

水工业

    一、技术指南内容侧重点的确定

    自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以来,各地人民政府迅速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然而在当前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目标不合理、策略不清晰、措施不得当等问题。有些城市将主要资金都投入在水体本身上,甚至有些将调水冲污作为治理的主要对策;还有些城市将黑臭水体整治等同于流域的综合治理,提出了近期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些都不利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形象和深刻地道出了城市黒臭水体整治的核心和关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我国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存在三个十分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是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下的排水管道,由于各类结构性缺陷和排水口的不完善,导致大量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进入管道,加之河流等水体水从排水口倒灌进入管道,造成“清污不分”,清水“占了排水道”;二是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导致雨水管中有污水,污水管中有雨水,雨水、污水不能“各行其道”;三是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上的排水管道,污水外渗成为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因素之一。上述问题久而不治,就会以排水口“常流水”和水体发生黑臭来表现,也会以城市发生道路塌陷来“报复”。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消除导致水体黒臭的根源,所以技术指南将侧重点放在了排水口、管道和检查井的治理方面。要在强化排水管网建设的同时,更要强化对排水口、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各类问题的排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排水口进行治理,杜绝污水直排,治理水体水倒灌;对各类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进行修复和混接点改造,减少地下水等外来水进入排水系统,减少雨污混接。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体现“控源截污”的内涵,也才是完成其核心内容。

    二、技术指南基本原则的确定

    “控源为本,截污优先”;“科学诊断,重在修复”;“建管并重,强化维护”和“综合施治,协同推进”四条原则体现了控源截污工作的系统性,明确了以现有设施为重点的治理对象,提出了多措并举的技术路线,强调了设施维护和与“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协同推进的的重要性。

    截污是减少进入水体污染物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面对已有排水口的“常流水”,一堵了之是行不通的,特别雨水排水口、合流排水口堵不了,也不能够堵的。这就需要在调查和诊断,摸清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对排水口实施改造,解决污水直排和水体水倒灌问题的同时,修复导致地下水入渗、污水外渗的缺陷,解决混接问题,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常流水”。另外要让排水设施发挥好作用,一定要重视包括排水口在内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其一则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则能够有效控制排水管道中因清通不及时,淤积物在雨天冲入水体。借力发力,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排水管道进入综合管廊,从源头管控雨水径流,有效减少溢流污染,促使排水系统质量的提升,减少排水管道各类缺陷产生更是避免水体黒臭的系统对策。

    三、技术指南治理目标的确定

    技术指南以“控源截污”为水体黑臭整治的核心,提出了“消除旱天污水直排,削减雨天溢流”;“提升污水处理效益,减少污水外渗”和“降低系统运行水位,恢复截流倍数”三个治理目标。

    采取全面和系统的“控源截污”措施,不但能够消除旱天污水从排水口直排,减少排水口的雨天溢流,而且还会收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提升和减少污水外渗就是这些效果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居住小区污水CODCr(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超过300~400mg/L,但是众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Cr浓度却不足200mg/L,甚至不足100mg/L,最直接原因就是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雨水混接和水体水的倒灌。很多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以上,甚至超过百分之百,但是水体是黑的就足以说明,污水处理实际成效在百分之50%以下,甚至更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升上去,水体污染物才能够降下来”形象表达了污水处理功效提升对水体黒臭治理的重要意义。技术指南提出治理后,高地下水位地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Cr浓度不低于260mg/L并不是苛刻和严格的治理目标。

    四、技术指南技术路线的确定

    技术路线提出了四条路径:一是在查排水口旱天有无污水直排(包括雨水排水口有无污染水排放)的基础上,提出确定和强化各类排水口的治理、污水收集处理对策;二是在查排水口雨天有无溢流污染的基础上,制定管道及检查井缺陷(包括混接)的检查(调查)、调蓄和就地处理及设施维护的具体措施,治理排水口、控制合流溢流污染、防止倒灌;三是在查污水处理厂进水量的基础上,并结合地下水位情况和排水管道缺陷(包括混接)调查,解决污水外渗和地下水入渗、倒灌问题;四是在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的基础上,针对进水浓度异常偏低,采取措施解决排水口倒灌、管道及检查井的地下水入渗问题。

    五、技术指南具体措施的确定

    技术指南可以用:“一个核心,七大措施,多项目标”来概括。即以“控源截污”为核心,通过“查、改、修、分、蓄、净、管”等措施,解决“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的问题;实现“一箭多雕”。

    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排水口调查与治理,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检测与评估,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截污调蓄与就地处理,排水管道、检查井及排水口维护管理等章节,“查、改、修、分、蓄、净、管”七大措施分别体现在各个章节中。

    “查”就是查清排水口存在问题,查清管道存在的缺陷、地下水等外渗水、污水外渗与雨污混接等情况,为后续治理措施提供支撑。

    “改”就是对各类排水口采取堵、截和其它改造措施,堵住直排污水、截流混接水、防治河水倒灌。

    “修”就是针对排水管道和检查井各类缺陷,有针对性地采取修理措施,特别是要封堵地下水渗入、污水外渗。

    “分”就是采取有效对策,治理雨污混接,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实现雨污分流。技术指南第四章“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给出了雨污混接治理的具体方法,或者说具体要求更为恰当。

    “蓄”就是在系统中设置针对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的截、贮等措施,减少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净”就是采取就地应急处理措施,为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排放水体前,再上一道锁。

    “管”就是强化对系统的维护管理措施,减少管道淤泥对水体的污染。

    “工欲解黑臭,必先治管道”点出了黒臭水体治理的前提和关键。“查、改、修、分、蓄、净、管”七项措施相辅相成,为黒臭水体整治关键和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体手段和方法。

    结合城市黒臭水体整治,对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一定会大幅度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功效。排水系统功能有效提升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志,本技术指南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