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07月19日 来源: 镇江日报
|
|
![]() |
|
![]() |
|
由镇江市住建局给排水管理处建设的国家试点项目——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6月底试运行。据了解,镇江市100户餐饮企业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已签订统一收运协议,还有500多家正在洽谈之中。餐厨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将从源头上斩断“地沟油”和“泔水猪”的生产链条,进一步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思维 巧解难题 生活污泥和餐厨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如何解决?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市给排水管理处并没有照搬现成经验,而是创新思维,采取了将生活污泥与餐厨废弃物协同处理的方案。正是方案的前瞻性,2014年,镇江市正式入选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并已获得国家发改委1680万元和省太湖治理专项资金17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两者协同,通过互补中和可以解决处理难题。”市水业公司总经理陈恒宝解释说,“传统的生活污泥处理办法是烧掉,但燃烧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餐厨废弃物,有机质高,但盐分也高,会抑制厌氧消化反应;而生活污泥却是盐分低,有机质含量低,只有36%-38%,两者中任何一个单独厌氧消化,系统无法自我平衡,但两者混合后,有机质和盐分会中和,达到厌氧消化的需求,处理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变废为宝 走向市场 日前,记者来到了京口污水处理厂,四个绿色的高约7层楼的厌氧密封罐已经安置完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对其中的厌氧菌进行驯化。” 生活污泥和餐厨废弃物协同处理,就是通过餐厨收集预处理车在现场将餐厨废弃物制成浆液,然后进入厌氧罐。同时将生活污泥经过高温热水解后,再进入厌氧罐。两者合并后,通过厌氧反应,25天后,最终可以将餐厨废弃物和生活污泥变成沼气、沼液和沼渣。 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260吨的日处理能力,其中包括120吨的生活污泥,120吨的餐厨废弃物和20吨的废弃食用油脂。而生活污泥主要来自于京口、征润洲和丹徒3个污水处理厂。260吨餐厨废弃物和生活污泥,经过系统处理之后,可以产生8吨毛油、41吨沼渣、220吨沼液、3200立方米的天然气。 据了解,毛油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沼气提纯后,除了满足系统自用外,还有相当部分将进入城市天然气管网;沼液可以作为部分苗木的肥料,沼渣通过太阳能干化后,可以用作园林绿化基质或用作土壤改良。目前,市水业总公司正在筹划,利用沼渣培育绿化苗木,并对沼渣进行有机肥的深度开发,从而为沼渣寻找市场出路。 收运体系 呼吁共建 项目建设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虽然已有部分单位签订统一收运协议,但原料能否“吃饱”却是项目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与项目建设同步启动的是,餐厨废弃物处理的前期宣传。自去年10月起,市住建局会同市城管局先后多次对市区2000多家餐饮企业和企事业单位的食堂进行了入户宣传。在前期宣传和收运协议签订过程中,作为餐厨废弃物处置的监管部门——市城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不过从反馈情来看,对于协同处理几乎所有单位都表示支持,但到了真正签订合同时却并不“爽快”。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非法的收运体系往往能给这些单位带来一部分利益,一家大中型饭店,一年可从中获利10万元左右。而一旦进入正规收运体系,意味着这一利益的失去。 “正规途径处置餐厨废弃物,能够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和努力。”业内人士说,“所以,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支持,收紧制度,规范去处。同时也希望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和企业能够主动提供餐厨垃圾。”(司马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