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国土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相爱相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生态是重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6  浏览次数:111
核心提示:国土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相爱相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生态是重点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国土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相爱相杀

国土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相爱相杀

来源 :东方园林

导读

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经济发展等原因,人类越来越多地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都与国土资源及生态保护有关。因此,处理好国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7年11月2日,国土资源部通报9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结果,主动作为,动真碰硬,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国土生态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以及国土生态保护的迫切需要。

1

资源形势严峻,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国土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1.4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的40%。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约为2亿亩,但真正可以开发为耕地的却只有1亿亩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国土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拥有水平

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人口压力加大等原因,我国国土生态的污染和破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这表现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耕地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严重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反过来,原始生态平衡被打破,也会影响土地的经济产出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荒漠化现象

耕地水土流失现象

面对日益严重的国土生态破坏问题,我们应改变以往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只顾片面发展经济的做法,严格执行国土资源保护制度,注重保护土地质量及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生态是重点

对于我国国土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国土资源不仅是生产生活之本,更是生态之本。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能源来源、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具有源头管控作用,只有从源头上管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才会更加顺利。

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已经成为国土资源部门保护国土资源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国土资源部先后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和工作:2015年3月提出开展生态国土建设研究;2015年度国土资源部设立“软科学项目”;2016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在国土资源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

以上这些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切实推进我国国土生态的修复和保护,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

我国的国土生态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措施和策略可以向国外学习和借鉴。比如,在城市规划方面,波特兰大都会区在美国最早利用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和郊区土地的分界线,控制城市的无限扩张。温哥华提出了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方向与要求……

美国波特兰市

3

建设生态国土,推行绿色发展

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能源来源、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对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间接保护环境,缓解人与自然紧张关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环境。

国土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非一定是相爱相杀,二者是可以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在国土资源开发中,应尊重自然规律,降低人类建设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不仅是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

切实推进国土生态保护,应“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明确开发强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落实规划和用途管制,城市中的自然山水要严格保护;农村建房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源中国水塔等自然保护区开展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必须认真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国土资源不仅是生产生活之本,更是生态之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源头管控作用。只有在源头上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才能平稳有序地推进和发展。也只有这样,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才能协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趋向高水平平衡

来源:人民政协报 

黑土地上什么最宝贵?当然是黑土。

如果黑土消失了呢?

……

这不是二人转的说口,而是东北振兴正在面临的拷问———如何实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平衡?

这道必答题,需要各方共同回答。

这一次,东北三省一区政协选择了交界带,这个最能发挥政协优势、也最需要引起关注的生态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

今年全国两会上,由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牵头,包括三省一区政协主席在内的133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交界带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的提案。

7月底,冒着酷暑,全国政协开展了《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交界带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区》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从地方政协联合推动,到引起全国政协重视,作为重点提案督办,东北地区生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注就是推动力。8月初,作为提案最初的发起方之一,吉林省政协对提案的后续推进工作再次密集展开。

■“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的新构想

“将大兴安岭南麓三省一区结合处作为国家经济生态区,纳入到国家大‘盘子’里。”《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交界带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的提案提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国家与地方共同努力,重点发展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特色品牌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以治沙、治碱为主的生态经济产业,以自然人文景观和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的全域旅游产业,以货运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增收致富,确保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提案的酝酿形成的过程,也是吉林省政协对大兴安岭南麓三省一区结合处情况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去年年初,吉林白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白齐兴(白城、齐齐哈尔、兴安盟)国家级生态经济跨省合作区的构想。4月,黄燕明到白城调研专题听取汇报。8月,黄燕明组织住吉黑蒙三省(区)全国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12月,黄燕明委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赵吉光率队到辽宁作了调研……随着调研深入,吉林省政协对东北西部地区的状况也有了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

■基于多重发展与平衡考量

“东北西部区域发展还很困难。”吉林省政协秘书长阿汝汗坦言,东北区域的西部区域的农牧资源比较好,是国家可靠的大粮仓,但缺乏农牧业绿色品牌、优质品牌、高端品牌,“清洁能源也非常富集,有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可以利用。但问题是,没有特高压线路,风力发完电之后输送不出去。”

不只是东北振兴的需求,生态安全也是必须要重头考量的因素,“这个区域是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平原黑土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过渡带,草原、湿地、平原、黑土地和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阿汝汗说,这个地方生态系统有多样性,又非常脆弱,如果不保护好,这种生态系统很容易改变。“例如,科尔沁沙漠保护不好,草原沙化、耕地沙化,那问题就严重了。”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该区域的经济生态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地处中蒙俄经济通道战略地位,可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从加快区域脱贫致富步伐需要看,该区域属于国家确定的连片扶贫重点区域,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以及内蒙古东部区也都是这四省(区)的贫困区;从维护民族团结和睦和边境稳定角度来看,这个区域内有蒙古族、满族等6个世居少数民族,共有463万少数民族人口,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历经近1年调研,今年3月,提案正式出炉,成为了2017年全国政协重点提案之一。

■提案推进有侧重步步坚实

4月26日,全国政协领导听取了四省(区)政协主要负责人汇报。汇报中,四省(区)政协负责人也从东北振兴、生态安全、脱贫攻坚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对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想法,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积极回应。

此后,如何深入论证这个生态经济区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其角色和定位,确定其特色和优势,更成为东北四省(区)推进建设的重要工作。

7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率领全国政协调研组走访了吉林延吉、长春、白城等多地,深入了解当地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听取了提案办理情况汇报。

“它涉及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涉及到产业布局、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发展定位等一些重要的问题。”调研组中的全国政协委员对提案落实也充满了信心,“通过我们努力,我相信东北四省(区)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区是有可能实现的。”

目前,负责办理提案的国家相关部委也已相继行动:国家发改委编制了东北三省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经济区发展规划,同时启动了东北地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修复治理可行性发展研究,同时研究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行政首长协商机制里研究生态经济区建设等。

国家林业局从利用好现有政策、全面保护天然林、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防沙治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

环保部决定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给予支持。

发改委:加快完善生态环保价格和收费机制

中新网11月15日电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今日表示,要加快完善生态环保价格和收费机制,灵活有效发挥价格杠杆的激励约束和利益调节作用,更好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利用经济手段调动市场主体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积极性,促进绿色发展。

资料图:10月15日,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的一群准空姐空少作为志愿者现身四川盐源泸沽湖景区,身体力行倡导生态环保。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国家发改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有记者问,近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意见,提出了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这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下一步会有什么重点工作?

孟玮介绍,发改委近日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未来三年的价格机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的安排,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价格改革的行动方案。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基本确立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体系。可以说,这是《意见》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

她指出,近年来,发改委在推进价格改革过程中也出台了不少的价格政策,在生产领域出台了差别化电价、水价制度;在居民生活领域出台了用电、用水、用气的阶梯价格制度,这些制度对于推动绿色发展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她强调,总体来看,这些政策的协同性还不够强,特别是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并没有在价格形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主动性也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这就要求加快完善生态环保价格和收费机制,灵活有效发挥价格杠杆的激励约束和利益调节作用,更好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利用经济手段调动市场主体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积极性,促进绿色发展。

她表示,在《意见》中已经明确了创新和完善生态环保的价格机制的有关任务要求,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严重过剩等行业的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二是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三是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再生水回收利用价格政策。四是健全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价格政策。

她进一步指出,下一步,发改委会按照《意见》的要求,逐步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价格政策措施,抓好价格改革落地实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价格政策体系。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