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SCI论文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国内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都引入该指标作为科研评价标准。随着SCI论文数量的迅速增加,现在正在由只重数量向更重质量转变。与此同时,国内同行要想全面及时地了解这些英文文献成果,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想法,通过我们的公众号来定期发布这些最新的、有代表性的SCI论文的中文摘要,让国内同行更容易获得这些重要的技术信息,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欢迎国内各重要研究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来分享你们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如果读者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可以留言与论文作者取得进一步联系。
一、江南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室简介
成立时间:2012年
主要研究方向:
污水处理工艺及技术
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工业废气净化技术
团队人员组成:1名教授(李激)、2名副教授(王硕、吕金泽)、1名助教(王燕)、18名研究生。




团队取得的成果:
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5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4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江苏省科研项目6项
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其中两篇影响因子9以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论文41篇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项
申请国际发明专利3项
主编教材1部,出版专著2部
获华夏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二、2017年发表的代表性SCI论文
1.Li J, Luo G, He L, et al. Analytical approaches for determining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water bodies: A review.[J]. Critical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2).(影响因子:4.000)
中文题目: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评述
摘要: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析参数。COD反映了水体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然而,COD检测的标准方法存在有耗时较长、氧化效率不高、氯离子干扰和二次污染等问题。近二十年来,COD检测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包括修正的标准方法(如微波辅助消解方法)和新技术或方法(如基于高级氧化过程的光、电化学氧化方法),这些检测技术耗时较短、环境友好,并且检测结果更加可靠。本文对文献中主要的COD检测技术或方法的一些特性(如检测范围、可靠性和稳定性等)进行总结,并评述其优缺点。
2.Wang S, Yang Y K, Chen X G, Li J*. Effects of bamboo powder and rice husk powder conditioners on sludge dewatering and filtrate quality[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7.(影响因子:2.962)
中文题目:竹粉和稻壳粉对污泥脱水性能及脱水滤液水质的影响
摘要:污泥焚烧处置的困难在于降低含水率和提高泥饼热值。无机调理剂石灰会显著降低污泥有机物含量并使脱水滤液污染物浓度提高,增加其环境危害。因此,本研究采用农业废弃物竹粉和稻壳粉有机骨架构建体替代石灰,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FeCl3为协同化学药剂调理污泥。结果表明,竹粉和稻壳粉主要发挥骨架构建体作用,可以显著降低污泥的压缩系数,分别从原污泥1.14降低到0.92和0.86,同时提高泥饼热值。此外,竹粉和稻壳粉可以降低脱水滤液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CPAM和FeCl3协同竹粉和稻壳粉调理污泥后可进一步降低其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比阻(SRF)和含水率。因此,竹粉和稻壳粉调理剂替代石灰有助于污泥焚烧处置及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
3.Wang S, Shi W, Tang T, Li J*. Function of quorum sensing and cell signal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J].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2017, 16(1):1-13. (影响因子:4.400)
中文题目:群感效应和信号分子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处理效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污水处理工艺。本文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以及此过程中微生物群感效应和信号分子的重要功能作用。群感效应可以加速胞外聚合物的形成,增加微生物间的吸附性能。信号分子可以促进EPS的分泌并影响生物膜的形成,以c-di-GMP为代表的第二信使会在环境因子的诱导作用下促进细菌粘附,加快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程。Ca2+的添加会促进细菌生长和c-di-GMP分泌,而Mn2+的添加则会降低c-di-GMP含量并导致AGS分解。研究群感效应和信号分子,将为AGS的形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对未来的应用也具有现实意义。
4.J. Lyu, Junxian Gao, Min Zha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homojunction-adsorption layer on anatase TiO2 to improve photocatalytic mineralization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 (2017) 664-670.(影响因子:9.446)
中文题目:在锐钛矿TiO2上建立同质结 - 吸附层以改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光催化矿化效果
摘要:光催化剂的光学活性和吸附新能是决定其降解VOCs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锐钛型二氧化钛生长微孔二氧化钛,显著增加了材料对低浓度VOCs的吸附能力,同时发现微孔二氧化钛的无定形结构与锐钛晶体结构可以在界面形成同质结,显著促进了载流子分离,进而提升了VOCs的矿化效率。该方法具有普适性,为开发低浓度VOCs废气治理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5.J. Lyu, Junxian Gao, Min Zhang, et al. Optimization of defect distribution in photodegradation of air pollutants via SiO2-shell-enhanced fluorine modification[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5 (2017) 631-636. (影响因子:9.446)
中文题目:SiO2强化F负载及优化TiO2体相-表面缺陷分布的方法
摘要:本文提出了SiO2强化F负载及优化TiO2体相-表面缺陷分布的方法,在减少体相缺陷的同时增加表面缺陷,并且在阻止F离子进入TiO2体相的同时显著增加表面F负载量。表面光电压及甲苯降解实验结果证明TiO2缺陷分布的优化显著提升了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表面负载F具有强催化作用,而体相F会引入缺陷从而成为载流子复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