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山地立体海绵城市 七成降雨将就地消纳利用
新华社重庆3月28日电(记者 陶冶)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局获悉,《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近日经重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规划提出重庆将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
规划认为,重庆主城区具有山水生态空间足、雨急坡陡径流快、土薄高湿持水难的海绵城市自然特征,应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优先、趋利避害、经济合理、统筹协调、流域管理、长效保障”的原则,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实现“水体不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目标。
规划提出,重庆将利用径流通道串联山系、水系、绿系,形成重庆特有的海绵城市空间格局,并将主城区划分为海绵涵养区、海绵缓冲区、海绵提升区和海绵修复区四个海绵功能区,分别提出管控指引。
规划还提出,将通过净化优先保安全、高蓄坡滞低缓排、渗透回用促循环、山水林田城相映、立体海绵惠渝州五个规划策略构建立体海绵系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结合次级河流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建成区改造、新区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划定海绵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
据了解,重庆市还同步制定了《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通过规划导则确立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建设标准,指标分解的方法和参数,制定了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和常用低影响设施设计要点,与专项规划共同规范和指导主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海南省与中国建研院将开展示范工程合作
12月14日上午,省住建厅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达成“2+1+N”战略合作共识,双方共同在我省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方面开展示范工程合作。
协议签署后,中国建研院将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海南分院为实体,围绕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化、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方面展开合作,通过2个中心、1个平台、N个示范的“2+1+N”,共同打造中国建研院在中国南部地区的综合性基地,共同促进海南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李东序、副省长王路出席签约仪式。(记者 孙慧 通讯员 成和军 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