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河海大学王沛芳 王沛芳,女,汉族,1973年11月生,河北保定人,1994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学术带头人。任国际水协会(IWA)会员、IWA中国青年学会(YWP)副主席;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王沛芳同志政治觉悟强、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始终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注重理论学习,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自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认真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遵守工作纪律,有大局意识,对国家建设、学校发展和基础科学研究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做出了成绩,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王沛芳同志理论渊深,视野开阔,开拓创新。长期从事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围绕我国流域河湖水环境质量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的突出问题,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973、重大水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和面上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重要创新性科技成果。(1)探明流域水体和污染物产输及多介质转化全过程变化规律,特别是在不同水动力条件对河湖水生生物生长和受污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太湖、淮河、沂沭泗等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誉。尤其是,在探究太湖水污染严峻、蓝藻暴发频繁的机理时,她带领团队多次长时间到太湖流域现场考察。甚至在大风浪危险的时刻,还冒着危险及时采集大风浪作用下太湖底泥中污染物悬浮释放的样品。这非常珍贵的第一手材料,真实地说明了太湖这样的大型浅水湖泊在巨大风浪时底泥污染释放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为科学揭示太湖水体污染和制定治理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2)创建“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生态水利建设理论和模式,直接应用于56座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在做城市生态水利建设项目时,为获得详尽的基础资料,她和研究团队冒着夏季的烈日、冬季的寒风,一起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50多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足迹踏遍了研究范围内的每条河道、每个湖泊。她说:“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是做好每一项科学研究的根本。”这项成果的实施,实现了城市河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质改善、水景观美化与水生态修复的协调统一,解决了城市与城乡河湖水污染治理难的关键技术难题,受到了同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3)发明了多功能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系列技术,有效解决河流水陆生物连通、净污能力提高、生境条件改善等功能耦合的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13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和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6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 56篇、EI 55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行业标准1部。 王沛芳具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教风。严守学术规范,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和科学道德,刻苦钻研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10多年来,王沛芳同志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水处理工程(一)》、《环境概论(双语教学)》和《环境科学技术》等课程。王沛芳同志深谙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新颖精致的教学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受到同学和同行的尊敬。重视研究生培养,指导学生身体力行。为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配合课堂教学,她给学生介绍最新科研成果,鼓励学生提前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的部分工作。她帮助研究生精心选题,强调课题的学术前沿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应用,提倡详尽地收集资料,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确保准确立题。要求研究生实验中一丝不苟、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作为博士生导师,已协助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0余名、独立和协助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30余名,大学本科毕业生8届,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王沛芳不但敬业而且爱生,她曾半夜不顾妊娠反应强烈,从30公里外的家中赶到医院探视突发疾病的学生,也曾数年默默资助一位贫困生生活费。在她看来,毫无保留地指导学生的学业是她的责任;而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更好地成长、成才是她最大的幸福。 王沛芳同志团结合作、协同创新,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和社会责任感。作为环境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王沛芳同志带领学院青年教师勤奋努力、务实投入、开拓创新,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学术科研骨干团队并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工作、科研和教学工作等方面均名列前茅。她所率领的团队先后荣获了201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入选2013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学校“211工程”、优势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实体团队。她热心公益,关爱集体,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集体活动,团结同事,热心为群众做好事。勇担社会责任,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 王沛芳同志以共产党员特有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学科建设、学院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承载着人民教师的使命,无怨无悔;作为科技工作者,她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探究着科学真理的脚步,孜孜不倦地带领着学科研究团队的发展;作为共产党员,她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着党性觉悟的升华,实践着党的先进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