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宝库, 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三峡水利枢纽长久安稳运行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的保障。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调蓄水库, 其水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1, 2, 3, 4]。三峡水库蓄水后, 已对长江三峡段的水文情势产生了显著影响, 河流流速变缓, 滞留时间增长, 使河流输送氮、磷营养物质的功能受阻, 蓄水后库区水体中的TN、TP浓度偏高, 部分次级河流回水段水体已出现富营养化, 局部河段部分时间多次暴发水华[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随着三峡库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库区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区域内大量的农业面源以及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的存在, 造成三峡水库的氮、磷等污染物入库负荷快速增加,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 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将加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指出, 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经济和工业中心, 经济活动频繁, 制造业发达, 且三峡库区85.6%的面积位于重庆市内, 因此重庆市是对三峡水库水质影响最大的城市。重庆市有40多个工业园区, 较为典型的有长寿工业园区、涪陵工业园区和万州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大多坐落于三峡水库两岸, 排污口分布十分密集, 入江主要排污口有79个, 各企业自备排污口更多, 排放污水性质及排放特点也不尽相同。由于长江重庆段位于三峡库尾的回水影响区, 根据三峡水库调度方案, 10月以后蓄水, 直至翌年2— 3月, 一直维持在高水位状态运行, 此时水深增加, 流速变小, 水体的稀释扩散能力减弱, 不利于重庆各排污口的污水排放, 有可能造成入库河流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 对库区水质造成影响[15, 16]。
以重庆长寿工业园区、涪陵工业园区和万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 分析重点园区各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排污口、入库河流和毗邻长江干流中氮、磷浓度, 以及污水排放现状, 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区污水排放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奠定基础。
为了解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污水排放现状, 于2015年3月在重庆长寿工业园区、涪陵工业园区和万州工业园区各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排污口、入库河流以及毗邻长江干流共设置48个采样点, 对其水质进行分析。采样点分布如表1和图1所示。
![]() |
表1 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区采样点信息Table 1 Sampling site information of main industrial park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
现场采样时先放掉少量水样, 混匀, 取一部分水样立即装于聚乙烯瓶中, 4 ℃冷藏保存; 取一部分水样立即经0.45 μ m醋酸纤维滤膜过滤, 滤液装于聚乙烯瓶中, 加入2滴氯仿, 4 ℃冷藏保存; 另取250 mL水样立即经0.70 μ m玻璃纤维滤膜过滤, -20 ℃冷冻保存。
水样氮、磷营养盐的测定:取上述经0.45 μ m滤膜过滤的水样, 采用QUAATRO型营养盐自动分析仪(德国BRAN LUEBBE公司)测定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 包括N
2.1.1 氮浓度特征
毗邻长江干流各形态氮浓度及其占比如图2和图3所示。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 重点工业园区毗邻长江干流采样点中TN浓度为3.11~8.06 mg/L, 平均浓度为5.12 mg/L, 为GB 3838—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Ⅴ 类水质, 万州工业园区毗邻长江干流MY4采样点TN浓度最高, 为8.06 mg/L, 涪陵工业园区毗邻长江干流MY2采样点的浓度最低, 为3.11 mg/L。总体来看, 库区上游的MY1和MY4采样点TN浓度高于库区下游的采样点。
N
N
所有采样点中的N
DON的平均浓度为2.12 mg/L, 在MY1和MY3采样点的浓度较高, 分别为5.68和4.13 mg/L, 占TN浓度的78.43%和64.41%。DON主要来源于农业用水排放、细菌代谢产生的可溶性微生物产物、藻类的代谢产物以及土壤中存在的有机氮[17], 工业园区毗邻长江干流沿程可能接纳工农业和生活污水, 且因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率较低, 污水中的DON较难去除, 造成MY1和MY3采样点的DON浓度较高。
除MY1采样点未检出TPN外, 其余的采样点均有检出, 浓度为0.38~3.21 mg/L, 平均浓度为1.12 mg/L。河水的汇入引起长江干流水体底泥的再悬浮、沉积物中的氮的吸附/解析等, 以及河流沿岸土地受到雨水冲刷作用, 使大量的土壤颗粒物进入河段, 导致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增高[18]。
2.1.2 磷浓度特征
毗邻长江干流各形态磷浓度及其占比如图4和图5所示。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 重点工业园区毗邻长江干流采样点中, TP浓度为0.17~0.33 mg/L, 平均浓度为0.22 mg/L, 总体为Ⅳ 类水质。长寿工业园上游毗邻长江干流MY1采样点TP浓度最高, 为0.33 mg/L, 为Ⅴ 类水质, 该采样点可能受重庆市主城区污水排放影响较大, 导致TP浓度较高; MY2、MY3和MY6采样点TP浓度为Ⅳ 类水质; 其他采样点TP浓度均为Ⅲ 类水质。
各采样点P
2.2.1 氮浓度特征
主要入库河流各形态氮浓度及其占比如图6和图7所示。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 重点工业园区主要入库河流TN浓度为2.68~35.56 mg/L, 平均浓度为12.89 mg/L, 为劣Ⅴ 类水质。万州工业园区长生河上游的MT22、中游的MT23及五桥溪下游的MT18采样点T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 分别为35.56、31.84及30.25 mg/L, 长生河和五桥溪为万州工业园区的主要污水受纳河流, 污水的非法无序排放, 是导致河流附近采样点TN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而涪陵工业园区MT7~MT9采样点TN浓度最低。各园区入库河流的TN浓度表现为万州工业园区(19.48 mg/L)> 长寿工业园区(12.96 mg/L)> 涪陵工业园区(7.92 mg/L)。
采样点中各形态氮主要以DIN形式存在, 其平均占比为53.83%。其中, N
各采样点N
N
TPN浓度为0~33.48 mg/L, 平均浓度为4.51 mg/L, 占TN浓度的25.56%。34个采样点中有31个采样点检出TPN。最高点出现在万州工业园区的长生河上游MT22采样点; 万州工业园区的五桥溪的MT18及苎溪河的MT19采样点的TPN浓度也较高。
2.2.2 磷浓度特征
主要入库河流各形态磷浓度及其占比如图8和图9所示。
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 主要入库河流各采样点TP浓度为0.11~3.92 mg/L, 平均浓度为0.78 mg/L, 总体为劣Ⅴ 类水质, 其中, 超过Ⅴ 类水质标准限值(0.4 mg/L)的采样点有13个, 超标率为54.17%, 超过Ⅲ 类水质标准限值(0.2 mg/L)的采样点有19个, 超标率达79.17%。万州工业园区天子园区长生河的MT23采样点TP浓度最高, 为3.92 mg/L, 是Ⅴ 类水质标准限值的9.79倍。从区域分布来看, 各园区入库河流TP浓度表现为万州工业园区(1.07 mg/L)> 长寿工业园区(0.98 mg/L)> 涪陵工业园区(0.51 mg/L)。
各采样点P
2.3.1 氮浓度特征
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各形态氮浓度及其占比如图10和图11所示。
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 污水处理厂排水口TN平均浓度为13.91 mg/L, 达到GB 18918— 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各工业园区采样点TN浓度差别较大。由于接纳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涪陵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IW3采样点TN浓度高达20.44 mg/L, 未达到一级B标准; 涪陵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MW4采样点浓度次之, 为19.86 mg/L; 重庆市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MW2和长寿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MW3采样点TN浓度也较高, 分别为18.68和17.07 mg/L, 均未达到一级A标准; 万州工业园区的三阳化工厂污水处理厂IW5采样点TN浓度较低, 为4.43 mg/L。从区域分布来看, 各园区TN浓度表现为涪陵工业园区(15.59 mg/L)> 长寿工业园区(15.07 mg/L)> 重庆市主城区(14.92 mg/L)> 万州工业园区(10.21 mg/L)。从污染源类型来看, 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口(MW1~MW4)的TN浓度总体上大于工业污水处理厂(IW1~IW7)。
各污水处理厂排水口N
N
2.3.2 磷浓度特征
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各形态磷浓度及其占比如图12和图13所示。
从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 各污水处理厂排水口TP浓度为0.08~0.84 mg/L, 平均浓度为0.43 mg/L。与TN浓度表现相似, 较高点出现在涪陵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IW4和生活污水处理厂MW4采样点, 分别为0.84和0.78 mg/L; 重庆市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MW2和长寿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MW3采样点TP浓度稍低, 分别为0.75和0.71mg/L; 万州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IW5采样点TP浓度最低, 为0.08 mg/L。
各采样点的P
2.4.1 氮浓度特征
主要排污口各形态氮浓度及其占比如图14和图15所示。
从图14和图15可以看出, 主要排污口的TN浓度变化很大, 万州工业园区排污口的DW5和DW6采样点TN浓度分别高达60.22和52.67 mg/L, 而涪陵工业园区排污口的DW4采样点TN浓度仅为2.54 mg/L。排污口的位置、形状和排污负荷都会影响排污量, 因此造成各排污口污染差异较大。从研究区域来看, 各园区主要排污口TN浓度表现为万州工业园区(36.27 mg/L)> 涪陵工业园区(15.59 mg/L)。
主要排污口水体中的N
N
各采样点DON浓度为0~11.72 mg/L, 平均浓度为5.04 mg/L。除万州工业园区排污口的DW4采样点未检出外, 其余采样点均有检出, 万州工业园区排污口的DW5采样点浓度最高。
各采样点TPN浓度为0~24.23 mg/L, 平均浓度为8.36 mg/L。万州工业园区排污口的DW5和DW6采样点的浓度较高, 分别为24.23及22.67 mg/L; DW3采样点未检出; 其余采样点浓度均较低。
2.4.2 磷浓度特征
主要排污口各形态磷浓度及其占比如图16和图17所示。
从图16和图17可以看出, 各园区主要排污口水体中TP浓度变化与TN相似, 即DW5和DW6采样点TP浓度较高, 分别为13.12和7.41 mg/L; DW4采样点TP浓度最低, 为0.15 mg/L。从研究区域来看, 万州工业园区的TP浓度是涪陵工业园区的7.39倍。根据调研, 万州工业园区排污口附近的人造板制造厂及啤酒厂等生产废水的无序排放是造成TP浓度高的主要原因。
P
选取GB 3838— 2002中的评价指标N
![]() |
图18 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区各类型水体污染特征比较 注:水质标准为GB 3838—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Fig.18 Comparison of water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industrial park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
从图18可以看出, 毗邻长江干流水体N
主要入库河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及排污口的N
2015年, 重庆市的工业园区中以化工、电镀、医药等行业为主的老工业企业工艺水平低, 跑冒滴漏现象突出, 总体来说, 重庆市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废水排放不完全达标、处理工艺针对性较差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 无法完全处理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 各工业园区均存在或多或少的污水直排口, 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排入下游河道, 对三峡库区水质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应强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 并全面开展工业污染源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 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台账制度, 完善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按照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的要求, 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 适时向社会公开监测数据、排污状况。
(1)重点工业园区毗邻长江干流氮、磷污染严重, TN浓度均为GB 3838— 2002劣Ⅴ 类水质, TP浓度也为Ⅴ 类水质。重点工业园区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可能是造成重点工业园区毗邻长江干流氮、磷浓度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重点工业园区主要入库河流中的TN、TP浓度均为GB 3838— 2002劣Ⅴ 类水质, 特别是各园区的主要污水受纳河流中的氮、磷浓度非常高。污水的非法、无序排放, 是导致河流附近采样点氮、磷浓度偏高的潜在原因之一。
(3)重点工业园区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及排污口TN、TP污染非常严重, 是毗邻长江干流的1.93~59.59倍。
三峡水库的建成, 促使沿岸地区石油、化工、能源、城镇燃气以及交通等行业发展迅猛, 尤其是重庆成为西南经济发展中心, 沿江建设鱼嘴化工城, 长寿、涪陵以及万州等几大工业园区, 且工业园区未全面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许多中小型工业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还需要实施深度治理。建议根据不同的工业行业类型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特性, 设计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和防范措施, 同时通过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 建立适用于不同工业行业废水类型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 构建工业废水的分类处理制度,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减少入河污染负荷总量, 降低库区水环境风险。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