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启动策略及其微生物特性 杨 瑞丽 1,2, 王 晓君 1, 吴 俊斌 1, 郭 焱 1,2, 张 召基 1 , 陈 少华 1,*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7  浏览次数:110
核心提示: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启动策略及其微生物特性 杨 瑞丽 1,2, 王 晓君 1, 吴 俊斌 1, 郭 焱 1,2, 张 召基 1 , 陈 少华 1,*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2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环境工程学报, 12(12): 3341-3350

DOI 10.12030/j.cjee.201804096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杨瑞丽,王晓君,吴俊斌,等. 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启动策略及其微生物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2018,12(12):3341-3350. 
YANG Ruili, WANG Xiaojun, WU Junbin, et al. Rapid start-up strategy and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of anammox process[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8,12(12):3341-3350.
 
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启动策略及其微生物特性
杨 瑞丽 1,2, 王 晓君 1, 吴 俊斌 1, 郭 焱 1,2, 张 召基 1 , 陈 少华 1,*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2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第一作者:杨瑞丽(198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技术。E-mail:rlyang@iue.ac.cn
*
通信作者,E-mail:shchen@iue.ac.cn
收稿日期: 2018-04-13; 录用日期: 2018-10-08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J05115);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青年前沿项目(IUEMS201404)

摘  要  

为探讨种泥投加及氮负荷提升方式对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anammox)工艺启动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采取先普通活性污泥驯化后再接种anammox种泥的方式启动anammox工艺。结果表明在活性迟滞阶段投加anammox菌种可以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的方式增加氮负荷并可以避免直接提高进水氮浓度导致的基质毒性抑制,有利于达到更高的总氮去除负荷。稳定运行时反应器的氮去除负荷达0.51 kg·(m3·d)−1,anammox菌基因丰度为4.92×109 copies·g−1 (以VSS计),占细菌总数的2.70%。启动阶段,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检测到浮霉菌门中4个anammox菌属,以Candidatus JetteniaCandidatus Kuenenia为主要anammox菌属。在接种污泥处于活性迟滞阶段时,结合提高进水氮浓度、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和投加anammox菌种的方式可以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
Rapid start-up strategy and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of anammox process
YANG Ruili 1,2, WANG Xiaojun 1, WU Junbin 1, GUO Yan 1,2, ZHANG Zhaoji 1 , CHEN Shaohua 1,*
1.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Pollutant Conversion,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men 361021,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第一作者:杨瑞丽(198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技术。E-mail:rlyang@iue.ac.cn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shchen@iue.ac.cn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ed sludge inoculation and increase mode for the influent nitrogen load on the microbial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in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anammox) reactor during a start-up period, the anammox process was initiated by inoculating acclimated activated sludge with anammox seed sludge.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ng anammox strain at a lag stage was beneficial to the rapid start-up of pilot-scale reactor. An improved nitrogen removal rate (NRR) was achieved through shortening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as well as increasing the influent nitrogen load, which w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avoid the inhibition of matrix toxicity caused by increasing the influent TN concentration. In the steady running phase, the NRR of 0.51 kg·(m3·d)−1 was realized, and the gene abundance of anammox bacteria reached 4.92×109 copies·g−1(calculated by VSS), accounting for 2.70% of the total bacteria. In the start-up phase,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he reactor gradually decreased, four anammox bacteria genus belonging to Planctomycet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dominant genus of functional bacteria were Candidatus Jettenia and Candidatus Kuenenia. The anammox process was successfully start-up with short term by inoculating anammox seed sludge, raising influent nitrogen and shorting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at the lag stage of inoculation sludge.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anammox)工艺因脱氮效率高、污泥产量低、无需外加碳源等优势倍受欢迎,已被用于污泥消化液、味精废水、造酒废水和制药废水等的处理应用中[1-4]。但anammox菌具有生长速率慢、倍增时间长、环境敏感度高等缺陷,是anammox工艺实际应用的重要瓶颈之一[5-6]。为了探讨anammox工艺快速启动的方法,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如考察反应器类型[7-8]、填料类型[9]、接种污泥源[10-12]及操作参数[13]等的影响。其中,污泥源研究多是基于接种污泥中直接投加anammox种泥的启动方式。唐崇俭等[10]通过接种硝化反硝化污泥、短程硝化污泥、厌氧絮体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并投加2%的anammox种泥,于255 d时,成功启动了中试(2.5 m3)anammox反应器。WANG等[11]接种实验室低温保藏的anammox污泥,历时160 d,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YE等[12]接种混合好氧、厌氧及同步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污泥,于140 d时,氮去除负荷(nitrogen removal rate, NRR)达0.44 kg·(m3·d)−1。尽管将anammox污泥跟其他污泥混合后同时投加,增加了种泥中anammox菌的起始丰度,但随着菌体自溶阶段的运行,活性污泥解体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有机物而抑制anammox菌生长[2,12,14]。此时若首先投加普通活性污泥,待启动过程的停滞阶段再投加anammox种泥,可以有效避免有机物对其生长的抑制,且大大减弱了其他细菌跟anammox菌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对anammox菌都有毒害作用,如果单纯通过提高进水NH4+-N和NO2-N浓度来增加进水氮负荷(nitrogen loading rate, NLR),则可能导致基质毒性抑制[2,15],而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则可避免,且该方式少有研究。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同时获取上百万条DNA,并将其准确归类,是鉴定微生物的有效手段[16]。对anammox反应器进行功能菌定量分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以从功能菌群丰度和群落结构2个方面研究反应器启动过程微生物群落演化,为判断反应器成功启动与否提供直接依据[16-17],并为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探索采取先普通活性污泥驯化后再接种anammox种泥的方式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并采用先逐步提高进水总氮(total nitrogen, TN)浓度后缩短HRT的方法提高进水NLR。同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分析了启动过程中污泥微生物群落变化,为深入认识anammox工艺的启动进程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装置

实验采用升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实验装置示意图及反应器照片见图1。反应器有效容积100 L,顶部加盖,由螺钉和胶条密封,并预留有排气孔。距底部2 cm和顶部10 cm处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中部和底部设有污泥采样口。反应器内部装填鲍尔环填料。内设回流装置,强化反应器内溶液混合,预防进水端反应物浓度过高,也起到防止进水口堵塞的作用。反应器进水pH经0.1 mol·L−1盐酸调节至7.2左右,外部包裹电加热带以保证内部恒温(35±2) °C,避光运行,维持anammox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及反应器照片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and pictures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1.2 实验条件和运行策略

实验用水为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具体组成见表1。其中,进水NH4+-N和NO2-N浓度均为30~500 mg·L−1,NO3-N浓度维持在100 mg·L−1以内。另外,微量元素配方为ZnSO4·7H2O 0.43 g·L−1、CoCl2·6H2O 0.24 g·L−1、MnCl2·4H2O 0.99 g·L−1、CuSO4·5H2O 0.25 g·L−1、NaMoO4·2H2O 0.043 g·L−1、NiCl2·6H2O 0.20 g·L−1、KH2PO4 20 g·L−1、H3BO3 0.014 g·L−1,并加入EDTA 20 g·L−1以促进微量元素的溶解。采集进出水水样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分别采用纳氏试剂法、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NH4+-N、NO2-N和NO3-N [18]。pH采用便携式pH计(FG2-FK, METTLER TOLEDO, USA)测定;污泥样品MLSS、MLVSS均按标准方法[19]测定。
表1 模拟废水成分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ynthetic wastewater
anammox工艺启动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Ⅰ菌体自溶、Ⅱ活性迟滞、Ⅲ活性提高和Ⅳ活性稳定阶段[7,20]。本研究采用2阶段接种方式启动anammox反应器。首先接种80 L取自厦门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使反应器中ρ(SS)=47.05 g·L−1ρ(VSS)=13.19 g·L−1。等到污泥处于anammox活性迟滞阶段时(第60 天),投加已培养10个月具有anammox活性的种泥(泥色微红,ρ(SS)=26.69 g·L−1ρ(VSS)=13.52 g·L−1),接种量为20 L。通过逐步提高进水TN浓度(41~116 d)和缩短HRT(117~172 d)来提高反应器NLR,具体运行参数见表2
表2 反应器各阶段运行参数
Table 2 Reactor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each phase

1.3 实验装置DNA提取、实时定量PCR分析与多样性测定

1.3.1 DNA提取

分别在工艺启动0、59、76、83、94、104、116、126、138、156和172 d时,采集污泥混合液。经30 min静沉后,称取500 mg污泥样品,使用FastDNA™ SPIN Kit for Soil(LLC, MP Biomedicals, USA)提取试剂盒,按其操作步骤提取污泥样品中总DNA。D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Nanodrop(ND1000, Gene Company Limited, China)检测其纯度和浓度后进行实时定量PCR实验,并从中选取0、59、104和172 d的DNA样品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

1.3.2 实时定量PCR分析

实时定量PCR是一种可以准确定量功能基因拷贝数,进而计算功能菌丰度的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Roche LightCycler® 480 Ⅱ(Roche Diagnostics Ltd., Rotkreuz, Swltzerland)实时荧光定量系统进行丰度分析,采用20 μL反应体系,具体配置为:SYBR Green Ⅰ Master(LightCycler® 480, mannheim, Germany)10 μL;前后引物各0.8 μL;质粒或DNA样品1 μL;去离子水 7.4 μL。其中,全细菌定量引物为通用引物341F:534R[21],而anammox菌采用特异性引物Amx808F(5'-ARC YGT AAA CGA TGG GCA CTA A-3')和Amx1040R (5'-CAG CCA TGC AAC ACC TGT RAT A-3')[21-22]。实时定量PCR运行程序为3步法:95 °C预变性5 min,35个循环(95 °C变性30 s,45 °C退火30 s,72 °C延伸30 s),72 °C终延伸10 min,最后进行溶解曲线分析,并计算anammox菌的绝对丰度及其在总细菌中的占比。

1.3.3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取样品16S rRNA基因中的V4~V5区,选用引物515F (5′-GTG CCA GCM GCC GCG G-3′)和907R (5′-CCG TCA ATT CMT TTR AGT TT-3′)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质控,并均一化后,进行Miseq文库构建,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源数据经质控处理后,筛选高质量数据用MOTHUR软件程序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过程脱氮性能变化

图2为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各氮物质浓度变化。反应器运行初期1~40 d为阶段Ⅰ,出水NH4+-N和NO2-N浓度均高于进水,为微生物的自溶解体阶段[5,20]。该阶段出水NO2-N浓度逐渐下降,可能是反应器中共存有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和反硝化菌(denitrification bacteria, DNB),其中AOB利用进水中微量的溶解氧将NO2-N转化为NO3-N,DNB则将NO3-N和NO2-N还原为N2,使NO2-N浓度下降[5,23]。CHAMCHOI等[7] 、GUO等[24]和BI等[25]研究表明,工艺启动初期,反应器内部微生物出现菌体细胞自溶,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和NH4+-N,同时有机氮被分解,为异养微生物提供碳源,使出水NH4+-N和NO2-N浓度高于进水,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反应器运行41~59 d为阶段Ⅱ,此时出水NH4+-N和NO2-N同步去除,表明anammox菌已显示出一定活性[5,20,26]。ΔNO2-N/ΔNH4+-N值平均为1.14,略低于STROUS等[27]报道的值,且出水NO3-N浓度低于进水,说明反应器内仍有一部分DNB利用残留有机质做电子供体还原NO3-N为N2[28]
图2 中试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中进出水氮浓度变化
Fig. 2 Nitrogen variation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during start-up of anammox process in a pilot-scale reactor
 
反应器运行第60 天,再接种20 L富含anammox菌的种泥,然后以提高进水氮浓度和缩短HRT的方式提高反应器NLR,此阶段为阶段Ⅲ。结合试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中进出水氮浓度变化(图2)和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中脱氮效率、NLR、NRR及ΔNO2-N/ΔNH4+-N比值的变化(图3)可知,接种anammox种泥起到了稳定反应器脱氮性能的作用,尽管在接种anammox种泥的同时,提高了进水TN浓度,也可使反应器于10 d内TN去除率从64.70%提升至84.77%,促进了反应器的快速启动[29]。这是因为经过阶段Ⅰ和Ⅱ的培养后,反应器内可降解的有机碳源大幅降低,与anammox菌竞争的异养微生物显著减少,此时添加有anammox活性的种泥可使反应器内anammox菌丰度迅速增加,利于anammox活性的快速提升[30]。唐崇俭等[10]和WANG等[11]指出anammox种泥的添加是anammox工艺脱氮性能增强的关键。
图3 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中脱氮效率、NLR、NRR及ΔNO2-N/ΔNH4+-N比值变化
Fig. 3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anammox reactor, including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NLR, NRR and Δnitrite/Δammonium
 
当进水TN浓度≤700 mg·L−1(60~104 d)时,虽然进水TN浓度持续增加,但反应器出水氮浓度并无明显变化,反应器NRR达0.16 kg·(m3·d)−1。当进水TN浓度达1 000 mg·L−1(105~116 d)时,TN去除率于12 d内由87.51%下降至66.89%,NRR较105 d时下降了24.16%。第116天,出水NH4+-N和NO2-N浓度分别为104 d时的4.26和26.67倍,这可能是因为过高的NO2-N浓度抑制了anammox菌的活性。曹雁等[17]也发现,当进水NH4+-N和NO2-N浓度分别达到330 mg·L−1和430 mg·L−1时,反应器出水水质突然恶化。研究表明,NO2-N对anammox菌的影响高于NH4+-N [31],NH4+-N浓度低于1 000 mg·L−1时不会抑制anammox菌活性,而NO2-N高于280 mg·L−1时便会产生抑制[32],DAPENA-MORA等[33]也表明350 mg·L−1的NO2-N会抑制anammox菌50%的活性。为确保反应器快速恢复并稳定运行,在反应器运行117~126 d期间,将进水TN浓度降至700 mg·L−1,同时HRT由原来的4 d缩短为3.5 d,NLR也相应地由0.25 kg·(m3·d)−1降至0.19 kg·(m3·d)−1。由于进水基质浓度降低对anammox菌的抑制作用解除,反应器anammox活性快速恢复,10 d内NH4+-N、NO2-N和TN去除率分别由67.27%、73.55%和66.89%快速升至92.41%、89.47%和72.05%。反应器运行127~172 d,HRT由3.5 d缩短至2 d,进而缩短至1 d,每次缩短HRT,反应器出水水质都有一个恶化进而恢复的过程,表明功能菌群逐步适应着生长环境的变化[34]。第172天,NH4+-N、NO2-N和TN去除率及NRR分别达60.82%、65.16%、57.70%和0.38 kg·(m3·d)−1。与提高氮浓度对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相比,缩短HRT对提高反应器脱氮性能作用更大。研究表明,缩短HRT一方面会加速混合反应基质,另一方面会加大系统水流剪切力,这有利于anammox反应器的运行[35-36]
阶段Ⅳ(173~189 d)为anammox反应器的活性稳定阶段,最终NH4+-N、NO2-N和T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6.50%、76.45%和70.04%左右,NRR达0.51 kg·(m3·d)−1。汪瑶琪等[34]在小试19.6 L的反应器中,将好氧污泥和anammox种泥以2:1的体积比混合启动anammox工艺,耗时157 d,使NRR达0.44 kg·(m3·d)−1,本研究结果较其略有优势。JIN等[26]提出以NRR 达0.5 kg·(m3·d)−1为anammox反应器成功启动的标准,表明中试anammox工艺已成功启动。在反应器稳定运行时,ΔNO2-N:ΔNO3-N:ΔNH4+-N平均为1.16:0.06:1,低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化学计量式,说明仍有一定的DNB共存[26]

2.2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anammox菌丰度变化

2.2.1 污泥颜色变化

图4可知,初始接种时反应器内污泥颜色为墨黑色。经59 d厌氧驯化后,初显anammox活性的污泥颜色转为深灰色。随着anammox活性提高污泥颜色逐步变红,最终呈红棕色。MOLINUEVO等[37]研究发现,anammox菌因内部含有大量血红素C而呈现红色,在本研究中,泥色逐渐变红,进一步表明中试anammox工艺已成功启动。
图4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污泥颜色变化
Fig. 4 Variation of sludge color during anammox process start-up phase
 

2.2.2 anammox菌丰度变化

图5可知,随着anammox反应器运行时间延长,anammox菌基因丰度逐渐增加,最终丰度达4.92×109 copies·g−1 (以VSS计)。CHEN等[29]分别将反硝化和anammox种泥以3:1的体积比混合启动anammox工艺,成功启动时anammox菌基因丰度为4.13×109 copies·g−1。YIN等[9]采用添加氧化石墨烯的方式,促进anammox工艺的启动,启动成功时anammox菌基因丰度为1.84×109 copies·g−1。本研究结果高于二者成功启动时的anammox菌基因丰度。16S rRNA基因丰度无显著性变化,始终维持在(2.03±2)×1011 copies·g−1,anammox菌占16S rRNA的百分比由起初的0.01%渐增至2.70%。反应器运行1~59 d,anammox菌基因丰度由接种时的7.31×107 copies·g−1增至5.62×108 copies·g−1,增加了7.7倍。同时,16S rRNA基因丰度由5.20×1011copies·g−1下降至1.09×1011 copies·g−1,表明anammox菌开始逐步成为主要菌群之一[16]。经过60~172 d的活性提高,anammox菌占16S rRNA的百分比由之前的0.51%增加至2.70%。CHEN等[29]接种常规反硝化污泥启动anammox反应器,最终anammox菌占16S rRNA的百分比为3%左右。HU等[38]以接种水稻土启动SBR型anammox反应器,18个月后,anammox菌占16S rRNA的百分比约为5.3%。对比文献研究结果,从anammox菌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两方面均表明anammox反应器已成功启动,且用时较HU等[38]缩短了6个月。
图5 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中anammox菌基因丰度变化
Fig. 5 Changes in gene abundance of anammox bacteria during start-up of anammox process
 

2.3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中菌群多样性的变化

2.3.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中Alpha多样性分析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Alpha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中高通量测序的4个样品覆盖率指数均高于0.99,表明检测结果基本涵盖所有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34]表3中观察物种、Chao1和ACE指数表示样品中物种数量的多少,值越大,物种越丰富;Shannon、Simpson和PD whole tree指数表示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复杂度,其值越高,复杂度越高[39-40]。随反应器NLR的提高,6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表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反应器内微生物丰富度及复杂度降低。
表3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Alpha多样性指数变化
Table 3 Alpha diversity analysis during start-up of anammox process in a pilot-scale reactor

2.3.2 门水平物种丰度分析

图6可知,反应器运行期间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群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Parcubacteria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无论是在废水处理、厌氧消化还是土壤中,变形菌门均为最常见的贯穿始终的优势菌群[38,41-42],其丰度可在10.3%~55.5%间波动,为主要的脱氮功能菌群之一。本研究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随反应器NLR的提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反应器运行0~104 d,由驯化初期的48.87%逐渐下降至22.92%,后于172 d时回升至41.02%,与CONNAN等[43]在anammox驯化过程中报道的变形菌门的变化趋势相同。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装甲菌门是常见的可与anammox菌共存的菌群[44],同Parcubacteria门一起,其相对丰度均随驯化而先降低后上升,变化范围分别为15.48%~23.97%、1.80%~7.56%、1.47%~6.65%和0.26%~4.46%。CAO 等[16]对启动成功的anammox-UASB反应器内的污泥样品进行了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酸杆菌门、装甲菌门、绿菌门和浮霉菌门为主要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占据比值分别为27.07%~32.24%和25.77%~29.14%,并指出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与污泥颗粒的形成相关。CONNAN等[43]研究报道,anammox反应器内微生物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硬壁菌门、绿弯菌门、绿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变形菌门丰度高达55.9%,绿弯菌门和绿菌门是anammox反应器内常见菌门。
浮霉菌门为主要的自养脱氮功能菌群,现在已知的具有厌氧氨氧化功能的微生物均属于浮霉菌门[45]。其变化趋势与变形菌门相反,随反应器NLR的提升,浮霉菌门相对丰度由0 d时的1.34%逐渐升高至172 d的3.64%,表明anammox菌得到了一定的富集。绿菌门相对丰度的变化趋势与浮霉菌门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与CAO 等[16]和CONNAN等[43]的结果相近,表明anammox颗粒污泥的形成可能受益于绿弯菌门、拟杆菌门、装甲菌门、绿菌门和Parcubacteria门丰度的增加。
图6 中试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中主要菌群变化(门水平)
Fig. 6 Variation of main microbial flora at a phylum level during start-up of anammox process in a pilot-scale reactor
 

2.3.3 浮霉菌门中属水平物种丰度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anammox反应器启动中内部anammox菌的变化,选取浮霉菌门进行属水平的物种丰度分析。浮霉菌门主要有I-8、Candidatus JetteniaCandidatus Kuenenia、SM1A02和Planctomyces等。在已知的具有厌氧氨氧化能力的6个属[45]中,本中试反应器检测到4个,分别是Candidatus JetteniaCandidatus Kuenenia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Anammoximicrobium
表4可知,中试anammox反应器内Candidatus JetteniaCandidatus Kuenenia为anammox的主要菌属。同时,两者也是污水处理厂和大规模anammox反应器中常见的2个属[46] 。之后随反应器内NLR逐渐增大,Candidatus JetteniaBrocadia属丰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反应器运行59~104 d,分别由13.50%和1.50%逐渐增至39.51%和1.72%,后于172 d时降至5.26%和0.20%。而Candidatus Kuenenia属丰度随NLR增大而逐渐增加,第172天时Kuenenia属丰度为第59 天时丰度的3.33倍,而Candidatus Anammoximicrobium属丰度随NLR增大而逐渐降低,第172 天时已检测不到,可能是因为Candidatus Kuenenia的生长速率、亚硝酸盐亲和力及对水质变化的抵抗力比其他anammox菌属强[47-48]。运行期间,anammox菌占总细菌的百分比逐渐增加,最高可达1.65%(Jettenia+Kuenenia+Brocadia+Anammoximicrobium)。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172 d时,anammox反应器中anammox菌的相对丰度为2.7%,与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接近,进一步印证了anammox工艺已快速启动。
表4 浮霉菌门中部分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
Table 4 Changes in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me genus of planctomycetes

3 结论

1)在接种污泥处于anammox活性迟滞阶段时,投加富含anammox菌的种泥可以快速启动anammox反应器,且在anammox活性提高阶段,通过缩短HRT能够避免直接提高进水TN浓度带来的基质毒性抑制,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反应器氮去除负荷,启动成功后,anammox反应器最终NRR达0.51 kg·(m3·d)−1
2)在启动过程中,接种污泥颜色由墨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anammox菌丰度随NLR的增加逐渐上升,最终基因丰度达4.92×109copies·g−1 (以VSS计),占总细菌的2.70%。
3)在工艺启动阶段,anammox反应器内微生物复杂度逐渐降低,于浮霉菌门中检测到4个anammox菌属:Candidatus JetteniaCandidatus Kuenenia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Anammoximicrobium属,占测序总数的1.65%,Candidatus JetteniaCandidatus Kuenenia是反应器中主要的anammox菌属。

参考文献

  1. WR V D S, ABMA W R, BLOMMERS D, et al. Startup of reactors for anoxic ammonium oxidation: experiences from the first full-scale anammox reactor in Rotterdam[J]. Water Research,2007,41(18):4149-4163. [CrossRef]
  2. TANG C, PING Z, YI Y U, et al.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a full-scale SHARON reactor[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8,28(11):2228-2235.
  3. DENG L W, ZHENG P, CHEN Z A.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post-treatment of swine wastewater using IC-SBR process with bypass of raw wastewater[J]. Process Biochemistry,2006,41(4):965-969. [CrossRef]
  4. TANG C J, ZHENG P, CHEN T T, et al. Enhanced nitrogen removal from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using SBA-ANAMMOX process[J]. Water Research,2011,45(1):201-210. [CrossRef]
  5. LU Y F, MA L J, MA L, et al. Improvement of start-up and nitrogen removal of the anammox process in reactors inocul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using biofilm carrier materials[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2017,39(1):59-67. [CrossRef]
  6. IBRAHIM M, YUSOF N, MOHD Z M Y, et al. Enrichment of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bacteria for short start-up of the anammox process: A review[J]. Desalination & Water Treatment,2016,57(30):13958-13978. [CrossRef]
  7. CHAMCHOI N, NITISORAVUT S. Anammox enrichment from different conventional sludges[J]. Chemosphere,2007,66(11):2225-2232. [CrossRef]
  8. TAO Y, GAO D W, FU Y, et al. Impact of reactor configuration on anammox process start-up: MBR versus SBR[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2,104(1):73-80. [CrossRef]
  9. YIN X, QIAO S, ZHOU J, et al. Fast start-up of the anammox process with addition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283:160-166. [CrossRef]
  10. 唐崇俭, 郑平, 陈建伟,等. 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与调控[J]. 生物工程学报,2009,25(3):406-412.
  11. WANG G, XU X, ZHOU L, et al. A pilot-scale study on the start-up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process for anaerobic sludge digester liquor treatmen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7,241:181-189. [CrossRef]
  12. YE L, LI D, ZHANG J, et al. Fast start-up of anammox process with mixed activated sludge and settling option[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2017,19:1-8. [CrossRef]
  13. WANG T, ZHANG H, YANG F, et al. Start-up and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anammox process in a fixed bed reactor (FBR) filled with novel non-woven ring carriers[J]. Chemosphere, 2013,91(5):669-675. [CrossRef]
  14. WETT B. Solved upscaling problems for implementing deammonification of rejection water[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6,53(12):121-128. [CrossRef]
  15. WANG Y, MA X, ZHOU S, et al. Expression of the nirShzsA, and hdh genes in response to nitrite shock and recovery in 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50(13):6940-6947. [CrossRef]
  16. CAO S, DU R, LI B, et al. High-throughput profiling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an ANAMMOX-UASB reactor treating high-strength wastewater[J].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16,100(14):6457-6467. [CrossRef]
  17. 曹雁, 王桐屿, 秦玉洁,等.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及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 环境科学,2017,38(4):1544-1550. [CrossRef]
  18. HENDRICKX T L, KAMPMAN C, ZEEMAN G, et al. High specific activity for anammox bacteria enrich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at 10°C[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63:214-221. [CrossRef]
  1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11-213.
  20. TANG C J, ZHENG P, CHAI L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nammox start-up in UASB reactors seeded with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13,82(8):141-148. [CrossRef]
  21. HOU L, ZHENG Y, LIU M, et al.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bacterial diversity, abundance, and activity in marsh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2014,118(3):1237-1246. [CrossRef]
  22. LI M, HONG Y, KLOTZ M G, et al. A comparison of primer sets for detecting 16S rRNA and hydrazine oxidoreductase genes of 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 in marine sediments[J].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10,86(2):781-790. [CrossRef]
  23. BAGCHI S, BISWAS R, ROYCHOUDHURY K, et al. Stable partial nitrification in an up-flow fixed-bed bioreactor under an oxygen-limiting environment[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9,26(8):1309-1318. [CrossRef]
  24. GUO J, WANG S, LIAN J, et al. Rapid start-up of the anammox process: Effects of five different sludg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the activity of anammox bacteria[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6,220:641-646. [CrossRef]
  25. BI Z, QIAO S, ZHOU J, et al. Fast start-up of anammox process with appropriate ferrous iron concentrat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70(5):506-512. [CrossRef]
  26. JIN R C, ZHENG P, HU A H,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wo anammox reactors: SBR and UBF[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8,138(1):224-230. [CrossRef]
  27. STROUS M, HEIJNEN J J, KUENEN J G, et al. Th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study of slowly growing 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microorganisms[J].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1998,50(5):589-596. [CrossRef]
  28. WANG S, GUO J, LIAN J, et al. Rapid start-up of the anammox process by denitrifying granular sludge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anammox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115:101-107. [CrossRef]
  29. CHEN H, HU H Y, CHEN Q Q, et al. Successful start-up of the anammox process: Influence of the seeding strategy on performance and granule properti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6,211:594-602. [CrossRef]
  30. 陈光辉, 李军, 邓海亮,等. 包埋菌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其动力学性能[J]. 化工学报,2015,66(4):1459-1466. [CrossRef]
  31. PUYOL D, CARVAJALARROYO J M, SIERRAALVAREZ R, et al. Nitrite (not free nitrous acid) is the main inhibitor of the anammox process at common pH conditions.[J]. Biotechnology Letters,2014,36(3):547-551.
  32. ISAKA K, SUMINO T, TSUNEDA S. High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t moderately low temperature utilizing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reactions[J]. Journal of Bioscience & Bioengineering,2007,103(5):486-490. [CrossRef]
  33. DAPENA-MORA A, CAMPOS I F L. Evaluation of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effects on anammox process by batch tests based on the nitrogen gas production[J]. Enzyme & Microbial Technology,2007,40(4):859-865. [CrossRef]
  34. 汪瑶琪,张敏,姜滢,等.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J]. 环境科学,2017,38(12):5184-5191.
  35. 孙佳晶. 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及乙酸影响研究[D]. 辽宁:大连海洋大学, 2014.
  36. 秦永丽, 蒋永荣, 刘成良,等. Anammox启动过程中脱氮性能及污泥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2):122-127.
  37. MOLINUEVO B, GARCIA M, KARAKASHEV D, et al. Anammox for ammonia removal from pig manure effluents: effect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n process performanc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7):2171-2175. [CrossRef]
  38. HU M, WANG X, WEN X, et a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s revealed by 454-pyrosequencing analysi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2,117(10):72-79. [CrossRef]
  39. SCHLOSS P D, GEVERS D, WESTCOTT S L.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artifacts on 16S rRNA-based studies[J]. Plos One,2011,6(12):e27310. [CrossRef]
  40. WANG Y, BU C N, KANG Q, et al. Autoclaved sludge as the ideal seed to culture anammox bacteria: Reactor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7,244:391-399. [CrossRef]
  41. RIVIÉRE D, DESVIGNES V, PELLETIER E, et al.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a core of microorganisms involved in anaerobic digestion of sludge[J]. ISME Journal,2009,3(6):700-714. [CrossRef]
  42. FIERER N, BRADFORD M A, JACKSON R B. Toward an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oil bacteria[J]. Ecology,2007,88(6):1354-1364. [CrossRef]
  43. CONNAN R, DABERT P, KHALIL H, et al. Batch enrichment of anammox bacteria and study of the underlying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297:217-228. [CrossRef]
  44. KINDAICHI T, YURI S, OZAKI N, et al. Ecophysiological role and function of uncultured Chloroflexi in an anammox reactor[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2,66(12):2556-2561. [CrossRef]
  45. ALI M, OKABE S. Anammox-based technologies for nitrogen removal: Advances in process start-up and remaining issues[J]. Chemosphere,2015,141:144-153. [CrossRef]
  46. KUENEN J G. Anammox bacteria: from discovery to application[J].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08,6(4):320-326. [CrossRef]
  47. WR V D S, MICLEA A I, VAN DONGEN U G, et al.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A novel tool to grow anammox bacteria as free cells[J]. Biotechnology & Bioengineering,2008,101(2):286-294. [CrossRef]
  48. ISAKA K, SUWA Y, KIMURA Y, et al.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irreversibly inhibited by methanol[J].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08,81(2):379-385. [CrossRef]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直播时间:2024年3月14日(周四)14:00 2024-03-14 14:00:00 开始    题目:占地受限情况下的污水厂水质提升解决方案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高级 华北设计院: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巩固提升要点分析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周一)9:30 2024-03-04 09:30:00 开始
2月23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9:00—17:00 2024-02-23 09:00:00 开始 2月22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9:00—18:00 2024-02-22 09:00:00 开始
2月21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9:00—18:00 2024-02-21 09:00:00 开始 大湾区青年设计师论坛直播预告(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论坛)  “醒年盹、学好习、开新篇”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山东日照:“乡村之肾”监管装上“智慧芯”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农村办负责人时培石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被称为“乡村之肾”,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国际大咖/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基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净化之路 直播时间: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19:00 2024-01-30 19:00:00 开始
马洪涛院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的一些思考 直播时间:2024年1月25日 10:00 2024-01-25 10:00:00 开始 2024年水务春晚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8日(周四)18:00—22:00 2024-01-18 18:00:00 开始
《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新型排水基础设施》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15:00 2024-01-11 15:00:00 开始--刘树模,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WPE网络报告:作者-审稿-编辑视野下的高水平论文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19:00 2024-01-10 19:00:00 开始
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继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科技期刊 直播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7日 09:30—11:00 2023-12-27 12:00:00 开始
【直播】【第五届水利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王浩院士:从流域视角看城市洪涝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3)|水回用安全保障的高效监测技术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16日(周六)08:30—18:00 2023-12-16 08:30:00 开始 第二届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水环境专题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9日(周六)16:00—24:00 2023-12-09 16:00:00 开始
JWPE网络报告:综述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19:00 2023-11-30 19: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强志民研究员:紫外线水消毒技术 再生水
水域生态学高端论坛(2023)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9日(周三) 09:00—17:40 2023-11-29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水务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5日(周六) 13:30 2023-11-25 13:3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2023年11月14日9:00线上举行直播/JWPE网络报告: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应对新的影响并识别重要的毒性因素
直播主题:“对症下药”解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人:陈智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日(周四)14:00—16:00 2023-11-02 14:00:00 开始 10月29日·上海|市政环境治理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院士 :长江水环境治理关键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00—22:00 2023-10-26 20:00:00 开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学术论文写作之我见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19日(周四)19:00 2023-10-19 19:00:00 开始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0日13:30-17:30 2023-10-20 13:30:00 开始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2) 直播时间:10月1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10-14 10:00:00 开始
直播题目:苏伊士污泥焚烧及零碳足迹概念污泥厂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内容包括: 1.	SUEZ污泥业务产品介绍 2.	全球不同焚烧项目介绍 3.	上海浦东污泥焚烧项目及运营情况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四届中国污泥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上海浦东新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6日 16:00  王晓昌  爱思唯尔期刊《水工艺工程杂志》(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共同主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4年
海绵城市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结合项目案例,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探讨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路径,提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报告题目:《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主讲人简介:  简德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
第一轮通知 | 国际水协第18届可持续污泥技术与管理会议 主办单位:国际水协,中国科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等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1) 直播时间: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广东汇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术总监  天津万
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cnww1985):自然—社会水循环与水安全学术研讨会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的机理新认知及应用 直播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开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黄河”之山西省再生水产业化发展专题讲座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开始 珊氮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推介会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1日(周五)
欧仁环境颠覆性技术:污水厂扩容“加速跑”(原有设施不动,污水处理规模扩容1倍!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IV类标准!),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诚征全国各地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需求方(水务集团、BOT公司、设 直播预告|JWPE网络报告:自然系统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与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题目: 高排放标准下污水中难降解COD的去除技术     报告人: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程忠红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中国给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刘锐平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反硝化脱氮过程强化原理与应用 会议时间: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务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实践分享 直播时间: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对话嘉宾:窦秋萍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持人:李德桥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题目:污泥处理处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讲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总工 教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27日14:00-16:00;复杂原水水质下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陈智,苏伊士亚洲,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业的给水及污水处理,对苏伊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模拟仿真的污水处理厂数字化与智慧化:现状与未来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2022城镇溢流污染控制高峰论坛|聚焦雨季溢流污染控制的技术应用与推广 中国给水排水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 领军人才:广州大学学术讲座|低碳水质净化技术及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8日 9:30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5日 20:00—22:00 德国专场直播主题: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 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德国专场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下午 15:00—17:00(北京时间)
2022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德沼气合作论坛的主论坛将于12月15日下午2点召开 技术交流 | 德国污水处理厂 计算系列规程使用介绍 城建水业
WaterInsight首期丨王志伟教授:膜法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0日 10:00—11:00 处理工艺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8:30—12:15
建设管理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7日 14:00—17:15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20:00—22:00
Training Course for Advanc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 12月3日|2022IWA中国漏损控制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3日(周六)9:00—17:00 2022-12-03 09: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八期)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日 20:00—22:00 2022-12-01 20: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输配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4:00—17:05 2022-11-30 14: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七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5日 20:00—22:00 2022-11-25 20:00:00 开始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4日 13:30—17:30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 李玉友,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导,注册工程师】颗粒污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从UASB到新型高效脱氮和磷回收 中国建科成立70周年|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3:30—18:25   2022-11-22 13:3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六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20:00—22:00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五期) 中国给水排水
奋进七十载 起航新征程|中国市政华北院第十届科技工作会议暨庆祝建院七十周年大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8日 9:30   2022-11-18 09:00:00 开始 樊明远:中国城市水业的效率和服务要做一个规范     樊明远 世界银行高级工程师
黄绵松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海绵城市系统化运维的挑战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6日 18:30  黄绵松  北京 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云端活动周寻水路  污水回用专场      转发直播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直播抽奖 100份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首届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即将开幕,同步举行的节水时光云端活动周”也将于2022年11月15日10:00-12:00 、14:30-17:00,在云端与水务行业的专家朋友见面!    在这即将到来激动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四期) 中国给水排水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日 16:00—18:00 2022-11-03 16: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会议预告 |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国合环境 精彩预告 | 黄河中上游水环境国际论坛·颗粒污泥水处理创新与应用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全球环境科学高峰论坛系列讲座( BEST):电活性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能提升、生物修复、金属腐蚀以及新型电子设备    报告人: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Derek Lovley教授 彭永臻院士直播预告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与发展/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直播预告 | 8月21日 中外雨水管理经验和挑战研讨会 中国给水排水    留德华人资源与环境学会  潘伯寿博士,于199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德国GKW工程设计及咨询公司,贝 清水绕村庄,农家换新颜 山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8月9日上午,山东省在日照市召开2022年全省东部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推进会,参会代表现场观摩学习了岚山区、高新区等
【水大会直播二位码】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管网、水环境综合治理/再生水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会目次及报告日程 威立雅应对碳中和愿景的思路 原创 Veolia 威立雅水务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八届年会暨水安全保障及水环境综合整治高峰论坛日程 污水千人大会参观典型项目:长春英俊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技术介绍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预告 | 排水系统数字孪生的核心:借助排水模型开启全面诊断模式   窦秋萍  Vivian Dou   华霖富中国区总经理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六届)邀请函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