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重庆引进非开挖修复技术治愈“地下生命线” “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复材料工程示范”项目 该工程的整段修复线路达150米,这在国内是没有过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30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重庆引进非开挖修复技术治愈“地下生命线” “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复材料工程示范”项目 该工程的整段修复线路达150米,这在国内是没有过的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重庆引进非开挖修复技术治愈“地下生命线”
2018年11月28日  
来源:中新网重庆   
 
 

图为重庆引进非开挖修复技术完成市政排水管渠管理维护工作。钟旖摄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28日电(记者钟旖)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功能整体正常运行的“地下生命线”。随着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城市地下管网的各种“病害”也越来越多。记者28日在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水体污染治理专项”子课题任务“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复材料工程示范”项目施工现场看到,重庆已通过引进“非开挖修复”技术,环保、高效地完成市政排水管渠管理维护工作。

  地下管道的常规修复手段是开挖修复。这种施工方式因开挖路面占道施工,对交通影响大,同时伴有扬尘和噪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在路面下管线多的城市核心区,开挖修复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求。非开挖修复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具有施工速度快、管材质量好、施工占地面积小等优势,近几年逐渐在国内得到业界认同。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嘉韵山水城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罕见施工难度的工程。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位置位于住宅小区内的断崖边,侧畔是嘉陵江,管道上是城市道路和小区建筑物,完全不具备开挖条件。施工人员介绍,该工程还有修复管径大、线路长的难点,“一般的管道修复是30米至50米为一个管段,该工程的整段修复线路达150米,这在国内是没有过的”。

  “在前期勘测时我们发现,在接近窨井口处,有段管线从1.2米变成了0.8米,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用公司专利技术‘短管置换法’,将管径变得统一。”项目施工方、重庆克那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长游介绍,嘉韵山水城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自2018年10月15日启动前期预处理工作,11月26日开始进场施工,至11月28日完成修复,整个工期45天左右。“传统的开挖修复技术若要完成150米管网改造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

  记者了解到,此次非开挖修复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CIPP原位固化法”中的热翻转法,即将涂有树脂的内衬软管装水,采用翻转方法将软管送入地下管道,经过加热,树脂硬化成型,在原有管道内形成一个内衬新管。据介绍,这种新型材料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在强度、拉伸度上符合国际国内标准,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特性。

  此外,由于非开挖施工具有少扬尘、噪音小、修复时间短等优势,目前重庆渝中、永川、开州、璧山等城市管理部门也正逐步推广使用该技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