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第16届年会9月25-28日要在广州举办,主办方确定的参观项目是天河区中支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是因为最近这个工程特别“火”,很多领导慕名而来……那么,这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工程到底有啥特色呢?这里稍微剧透一下,欢迎参加《中国给水排水》广州年会实地参观,眼见为实!
2018年8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接受委托,作为天河区深涌流域9条黑臭河涌(右支涌、左支涌、中支涌、宦溪涌、三丫涌、吉山涌、风水涌、大岭涌、石溪涌)综合整治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技术支撑单位,当时,9条河涌除吉山涌为轻度黑臭外,其余8条均为严重黑臭。
1
深涌流域整治顶层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成效
根据深涌流域的整体情况,通过详尽的现场调研以及与建设单位的充分沟通,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了如下总体技术方案。
考虑到工期紧张,全部工程完工需要时间,因此,又根据需要拟定了2018年底必须完成的项目清单,包括了治污工程必须完工的工程范围、优先实施的补水工程以及一体化处理设施工程等内容。最终于2018年底前实现了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的目标,9条黑臭河涌水质检测全部满足要求。
河道黑臭整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天河区领导的指示下,拟定以中支涌为试点,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在黑臭整治“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全方位改善河道沿线的生态生活环境。
2
中支涌整治存在问题与实施难点
以上为中支涌系统图。红色线范围为工程实施最为困难的暗涌段,若要实现综合整治的目标,揭盖复涌避不开少,也构成了项目实施的最大难点。
梳理需要实施的工作,截污挂管上岸,堤岸整治、河道绿化,均需要空间。传统的做法,沿河涌两岸控制6m蓝线范围,对沿线房屋实施征拆,粗步估算需要拆迁民房约4万m2,结合周边房价,安置费近12亿元。经济投入过大,且大规模征拆工期难保障,短期内也难以全面取得沿线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3
“微拆迁”综合整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为解决“空间”的难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此进行了内部专题研究,由设计大师牵头,组织市政,建筑,景观,结构等专业总工集中讨论,创新性拟定了“偷梁换柱”的实施理念,对河边建筑不搞大拆迁,采用移旧梁、种新柱,构造“岭南骑楼”的微拆迁综合整治方案”,实现了工程总投资仅6000万元,就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
3.1揭盖复涌,拆除一层商铺,“一楼一策”,构造“骑楼”
现状中支涌沿岸房屋一层多为商铺,商铺以上即为村居。将暗渠揭盖复涌后,商铺将无道路通行,无法营业。
因此,拟拆除沿涌约2~3m宽的商铺空间,利用该空间做通道,形成“骑楼”这一本地化商业通道。再通过滨水商业街的打造,虽然商铺业主损失了部分面积,但将大大改善经营环境,提升客流量,该方案在实际过程中获得了商铺业主的大力支持,也确保了拆迁方案的顺利推进。
难点:1)各住宅平面参差不齐,柱位不齐,因此简单打通涌边2m空间作为骑楼通道将处处受阻;2)部分建筑为混合结构,打掉承重墙作为通道,墙体承载力将不够;3)建筑结构图纸缺失,私人房屋质量难控;4)部分住宅楼梯间位置涉及通道范围;5)个别住宅柱子落在河涌范围内。
解决方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充分发挥建筑结构专业技术实力雄厚的优势,首先通过测绘将所有临涌楼栋的首层柱、楼梯及二层梁、外飘阳台等现场测绘出来,其次因地制宜拟定不同结构下的处理方案:1)框架结构经评估柱子承载力足够的,可以在墙上开洞;2)在2m通道范围内遇柱子时,保留柱子,稍微调整通道使柱子两边都可以通行;3)楼梯间挡住通道时,调整楼梯间,保证通行范围,实在不能改造的楼梯间,在楼梯口位置设置跨涌步行桥,通道向外拐弯与桥连通;4)个别部位室外通道增加加结构板;5)保证新加的荷载比拆除的荷载小,这样结构的基础、墙柱负荷减小,安全没有问题;6)当新加的荷载超过原荷载(比如新建小桥),或原结构削弱时(比如混合结构开洞),另加基础及钢(砼)柱、钢(砼)梁支承,保证原住宅及河堤结构负荷不会增加。
拟定设计图纸后,因项目复杂,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派遣驻场结构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人员通力合作,一楼一策现场指导施工操作,遇到复杂情况及时沟通,部分难点返院与总工团队研讨解决,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实施。
3.2利用上述通道空间,污水管上岸,河道清淤,堤岸重筑,实现“控污”、“河畅”、“堤固”
上述通道空间构建后,利用上述空间,便利实现了污水管上岸,同时便于后期管养。对河道内部实施清淤,使深涌三涌补水可以通达全河段,对中支涌上游山水通道(自宝山排洪渠)淤积渠道实施同步清淤,打通山水通道,实现两路补水。
3.3绿岸美景,文化治河,赋予河道新的生命力
河涌沿线通道空间打通后,为有效利用该空间。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基于市政、建筑、景观等领域的综合实力,拟定了基于本地乞巧文化,生态与文化价值并重的沿河景观重造方案。
1)河道西侧—“滨水骑楼商业街”
西侧利用现有建筑首层进行改造,将河涌西侧建筑首层空间通过租赁方式进行统一改造,平均设置2.0米宽滨水人行道,人行道以西保留商业,营造滨水骑楼商业街。骑楼空间内设置灯具、指示牌、座椅及栏杆等市政设施,提升滨水停留空间的品质。
2)河道东侧—水乡风貌驳岸与生态绿色驳岸
驳岸立面脏乱,整体进行驳岸立面整饰,提升滨水空间品质。驳岸整饰分为生态化绿色驳岸及水乡风貌驳岸两大类。生态化绿色驳岸将采用草坡缓坡入水的方式,增加滨水绿化,软化驳岸,增强城市海绵功能,提供绿色亲水空间。水乡风貌驳岸将利用现有驳岸基础,进行立面整饰,更换立面材料,增加驳岸垂直绿化,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提升河涌自净能力。设计传统风貌栏杆,融入乞巧文化元素,增强景观标识性。
4
中支涌河涌整治实施成效与经验总结
目前中支涌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实施,部分河段风貌改善已初见成效。下图为中支涌现状实景图。
总结经验:中支涌可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实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微拆迁河道综合整治方案”的成功应用。在广东地区特别是城建密集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该方案结合了商铺、政府等各方诉求,商铺以空间换品质,政府以诚意换支持。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充分发挥了综合院的优势,市政水专业总体把控,建筑结构专业“一楼一策”落实揭盖、拆迁技术方案,打通沿河空间,配套景观、装修设计的精雕细琢,赋予河道以生态与文化价值,最终实现了中支涌沿线的全方位品质提升。
编辑:衣春敏
微信制作:文凯
审核:李德强
完
日程 | 2019年水安全保障及水环境综合整治——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六届年会通知
2019年是我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其中水环境综合整治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受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继续推进水污染控制,保障饮用水安全,实施控源截污,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等依然是重中之重。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必须首先提高各类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大湾区的建设将始终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理念。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及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建设、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防洪(潮)排涝体系、河湖水系治理、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粤港澳产学研的深度合作等吸引国内外的资本和技术不断聚集到大湾区的水环境规划和建设中来。
为使业内及时了解大湾区的水环境规划及实施进展,加强国内不同地区的水处理技术交流,推广先进技术理念和成功案例经验,《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拟于2019年9月在广州召开第十六届年会,将围绕城市水环境整治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治理,从城镇供水安全保障、现代化水厂建设、污水厂提标改造及运维水平提升、市政污泥处理处置、河湖水系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展开技术研讨和交流,并组织参观典型工程项目。
1
会议时间
2019年9月25日—28日(25日全天报到,26日、27日全天技术交流,28日上午参观)
2
会议地点
广州市华泰宾馆(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23号)
3
会议组织形式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泵业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上海生态景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川清清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给水排水》杂志社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济南浦华会展有限公司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给水排水及生态环境分会
4
会议主题
城镇供水安全保障、现代化水厂建设、污水厂提标改造及运维水平提升、市政污泥处理处置、河湖水系治理、城市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及智慧水务。
-
10:07发送完毕311
-
昨天 10:38发送完毕1373
-
星期二 17:53发送完毕1701
-
星期一 12:07发送完毕2301
-
星期日 00:01发送完毕12455
-
星期六 09:52发送完毕2023
-
星期六 00:01发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