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有机垃圾干湿协同厌氧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王艳明 五院总工程师







上海市政总院熊建英:全面解析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新技术
在2018(第六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五设计院副总工熊建英女士从上海老港固废基地概况、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处理厂概况、老港四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设计方案、老港四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运行情况和渗滤液处理新技术及应用展望五个方面对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做出了分享。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五设计院副总工 熊建英
以下为熊建英现场发言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本次分享的内容是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报告分五个方面:
第一、上海老港固废基地概况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位于上海浦东,距中心城区约70公里。它承担了上海7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任务。老港基地东面靠海,北面、南面以及西侧分别留有1km宽度的建设控制区,整个老港规划面积29.5平方米,建设实施区15.3平方公里,控制区14.2平方公里。本次演讲主要分享的是老港固废基地里面跟渗滤液处理有关的项目,目前基地中在运行的垃圾处置设施规模达到12900吨/天,其中填埋是9900吨/天,焚烧为3000吨/天。在建垃圾处置设施规模为11000吨/天,其中填埋为5000吨/天,焚烧为6000吨/天。

老港填埋场一期、二期,三期已经封场了,四期填埋场正在运行中,预计在2025年达使用上限。综合填埋场以及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位于整个基地的东南角,综合填埋场库容预计使用到2020年。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规模为3000吨/天,正在运行中,二期规模为6000吨/天,正在扩建当中。综合填埋场二期项目建设也已经启动。在整个基地的中心靠北部的位置,在建一个1000吨/天规模的湿垃圾处理项目。
第二、老港固废基地渗滤液处理厂概况
老港固废基地中已建有五个渗滤液处理厂:老港一二三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规模为500吨/天,服务对象为一二三期封场渗滤液;老港四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规模为3200 m3/天,服务对象为填埋场四期渗滤液;老港渗滤液处理厂(综合填埋场一期配套渗滤液工程),服务于综合填埋场一期的渗滤液以及焚烧厂的渗滤液,规模也是3200 m3/天。三座渗滤液处理厂已建成,并在稳定运行中。基地中第四座渗滤液处理厂为老港综合填埋场二期配套渗滤液工程,服务对象是综合填埋场二期的渗滤液以及老港湿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规模是1600 m3/天。第五座渗滤液处理厂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处理基地库存渗滤液,规模为1500 m3/天。
老港基地里面已建成在运行的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规模是8400 m3/天,还有1600 m3/天规模在建。老港基地的渗滤液处理规模在全国堪称最大。

老港基地中的渗滤液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填埋场的渗滤液,还有一种是新鲜渗滤液。填埋场的渗滤液的典型的特征是C/N比值失调,COD和总氮的比值在1.2到2.3之间,相对于生物处理法所需要的碳氮比值在6到8的范围,差距相当大。综合填埋场二期以及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为新鲜渗滤液,碳氮比值比较好。
目前运行的四座渗滤液处理厂出水水质均执行GB16889-2008中的表2标准。
第三、老港四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设计方案
老港四期填埋场于2003年投运,分为4个建设阶段,总占地面积约82.4hm2。目前一、二、三阶段的库区基本已填满,四阶段正在填埋作业。四期渗滤液处理站一期处理设施于2006年6月投入运行,设计规模1500 m3/天,采用UASB+SBR工艺,即渗滤液处理最传统工艺。运行过程中,处理厂进行了多次技改,SBR池的处理能力提升到1800 m3/天,每座SBR池的处理能力由原设计的500 m3/天提升到600 m3/天,同时将一期UASB厌氧反应器改成两级生物反应池,另外增设了超滤膜组,形成MBR工艺,规模达到500 m3/天。经过多次内部改造后,老港四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总的处理规模达到3200 m3/天。
2. 纳滤及纳滤浓缩液减量技术,能耗低、清液回收率高。

3. 余热利用技术。

4. 架空管廊技术。

5. 分隔墙预制拼装技术。

新技术应用展望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汽提脱氨技术,汽提脱氨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和餐厨污泥厌氧发酵沼液处理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提高老龄渗滤液的C/N比,为后续生物脱氮处理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减少生物脱氮的外加碳源量,节约运行成本,并实现氮的资源化利用。
二是纳滤及纳滤浓缩液减量化技术,该技术与汽提脱氨工艺结合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原标题:上海市政总院熊建英:全面解析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