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落实总书记要求,天津打响碧水保卫战,“一河一策”精准发力,加快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治污、生态修复、补水等多措并举,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因河而立、因海而兴,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主阵地,也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作为驻津央企,华北院科研人勇担重担,挺身而出。
为了守护一汪清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敬业、踏实、肯干、认真、严谨、求实、创新,对科研有执着的热爱和情怀。他们奋战在试验基地现场,整日与试验仪器和工业污水为伴,专注于工业带污水处理厂高标准排放技术,助力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他们就是中国市政华北院城市环境研究院水专项“工业带污水厂高标准排放”课题组。
城市环境研究院水专项“工业带污水厂高标准排放”课题组是承担“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工业带污水厂高标准超净排放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优秀集体,专注于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高标准排放主流厌氧氨氧化、多介质耦合深度除磷、难降解有机物高级氧化深度去除等关键技术及成套技术研究。
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一个高度发展的产业复合区,不同于中心城区的污水水质特点及水质问题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及稳定高标准排放的技术难度。2016年年底,课题组开始申报“工业带污水厂高标准超净排放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个课题。对于滨海新区这种工业密集产业复合区污水执行高排放标准,国内外尚没有工程实践,缺乏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的支撑,缺乏整体解决方案。面对挑战,课题组成员勇挑重担,直面痛点、难点,对滨海新区十几座典型污水处理厂跟踪调研,进行大量水质测试与分析。加班加点,通宵达旦,顺利完成课题申报、合同签订及大量前期调研等工作。工作强度大、人手不足、时间紧迫,但团队成员毫无怨言,通力协作,他们倾注全部的专注与热情,奉献于热爱的这份事业,为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7年4月课题组正式开始课题研究,边研究、调研,边筹建现场试验研究工作站。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和天津滨海新区北塘污水处理厂建立了2个现场试验基地和2个示范工程现场办公室。试验基地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课题组成员克服吃住及往返单位不方便等诸多困难,一心扑在课题研究上。
特别在2020年年初全国疫情紧张,大部分现场研究暂停的情况下,课题组成员并没有停止试验工作,克服疫情期间进驻现场的重重困难,以及不能用餐等不便,毅然坚守在北塘污水处理厂现场试验基地进行主流厌氧氨氧化中试研究工作。
2020年年底寒潮来袭,基地内温度与室外一样零下十几度,但为获取低温条件下的工艺技术效果并验证工艺技术的稳定性等,课题组成员坚守在试验基地。有时试验装置管道冻裂了,为保证抢修过程中运行正常,不影响数据获取,课题组会一直忙到深夜。
经过四年紧张、繁重的研究工作,课题获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20项,授权8项,发表1篇SCI及12篇学术期刊论文,研究成果多次经媒体、网络课、学术会议等转载报道,顺利通过京津冀板块标志性成果专家、天津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多次督查与检查,顺利按时按要求完成国家水办、京津冀板块、地方水办及项目牵头单位部署的工作任务及合同要求,目前顺利通过课题综合绩效评价。
水专项“工业带污水厂高标准排放”课题组为公司按时保质完成国家研究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课题相关技术成果在天津滨海新区城镇和产业复合区的北塘污水处理厂和综合型工业园区的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两个提标改造工程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并推广应用于天津滨海新区港东新城、营城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总规模超过34万吨/天,大幅削减入海河流污染物,为天津碧水保卫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星光不负赶路人,付出的时间和心血都将会在科研道路上默默回报。科研辛苦,也有乐趣,坚守初心,方得始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动图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给水排水》)”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022-27835520),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