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今年是“两山”理论发表15周年,这15年来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各地都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和探索。最近我们刚刚完成了全国水利雨水资源的资产化和水权交易挂牌上市,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以后,目前有200多家媒体转发。
海绵城市产业联盟刘波秘书长发言
其实我们的交易量很小,就4000立方米的雨水资产。海绵城市的原理是通过雨洪调控,时空转换避免内涝减少雨水径流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很多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地下雨水蓄水模块,我们旁边的鸟巢下面是2000立方米的雨水蓄水模块,但建了之后,我们没有利用,现在成了黑臭水体。针对这种情况,长沙有500多处,我们想让水活起来,要利用,不利用的话,第二次降雨就没有调蓄空间,既使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形式,但内涝照样会发生,对河湖水系的污染还会发生。因此,通过长沙高新区有一尖山印象社区,200立方米的地下雨水模块,针对中雨以上的年降雨量,对应的可以收集到的雨水资源是4000-12000立方米,我们以最低保守的4000立方米概念进行循环利用。这部分雨水模块属于社区的资产。第三方公司工程的雨创环保公司以每立方米0.7元的价格收购,然后我们以3.85元的价格卖给园林绿化环卫公司用于绿化浇灌和街道的喷洒,这中间就完成了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将休眠的雨水资源变成了资产,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上市挂牌,完成了水权交易的第一单。为什么要到中国水权交易所上市?因为它给发像房产证一样的交易见证书。我们能不能通过水权交易见证书和金融部门合作,进行质押、融资,进行新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在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在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常德市举行了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研讨会,有八大银行驻常德的分支机构的支行行长负责人参加,我作为唯一金融部门以外的一位人士受到邀请。在这个会议上我们了解到,基层金融部门对绿色金融、绿色发展的技术性内容非常欠缺,不专业。真正需要绿色金融支持的很多项目无法得到金融的支持,所有金融部门给的授信额度非常高,几亿到几十亿。但是,政府债务的红线,国务院发文不允许在债务的基础上借新债、再发债,这么高的授信也浪费掉了。
中国的碳汇交易市场建立几年,水权交易所成立四年,北京的环境交易所也有几年,但是成交量少,交易不活跃,成品的品种单一,远远没有A股市场那么活跃。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够把这个新的金融交易工具激活,和A股市场紧密结合,设立水权概念、水期货概念,设立排污权的概念,把它激活。用大量自然资源的碳汇额度、排污权、水权做新的资产抵押、质押,形成真正绿色发展的大格局。
我们现在所有绿色发展的项目所需要获得的绿色金融当量是巨大的,应该说是上百万亿的规模,包括能够把产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的绿色发展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如果停留在土地财政和老的房地产思维的金融,在绿色金融时代肯定是落后的,我们需要创新。
这是我的一些思考。谢谢!
-
10:23已群发
-
昨天 10:21已群发
-
星期二 12:03已群发
-
星期一 08:34已群发
-
星期日 11:32已群发
-
星期六 11:21已群发
-
07月16日已群发
-
昨天 17:51已群发
-
星期一 12:03已群发
-
星期日 12:31已群发
-
星期六 19:33已群发
-
星期五 18:46已群发
-
星期四 17:41已群发
-
07月14日已群发
注:根据录音整理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给水排水》)”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022-27835520),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