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近日,河南郑州、新乡等地遭遇极端暴雨侵袭,内涝非常严重。与此同时,网络上出现了对郑州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质疑,郑州在过去几年投入了534.8亿元资金建设海绵城市,但在超标准的自然灾害面前,不是海绵城市可以防御的。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关键词为“海绵城市”的现存企业3450家。其中广东共621家排名首位,河南共167家排第六位。十年来,2019年的海绵城市企业注册量最高,共682家,随后逐年减少,2021年上半年共注册154家,同比减少28%。
广东“海绵城市”相关企业数量最多,河南排第六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作为沿海省份,常年面对台风侵扰,在海绵城市建设是颇为上心,共计相关企业621家。江苏的海绵城市企业以508家排名第二位。河南共有167家相关企业,排名第六位。安徽、山东、陕西等省份相关企业数量较多。
从城市上来看,深圳共有425家相关企业,遥遥领先。西安、合肥、苏州和武汉分别有海绵城市企业195家、166家155家和101家,排名前五位。
“海绵城市”企业注册量先增后减,今年上半年同比减少28%
2011年以来的十年之间,海绵城市企业注册量呈先增后减趋势,2019年的注册量来到了十年之最,共计682家,同比增长21%。2020年共注册391家,大幅度减少。
2021年上半年共注册海绵城市企业154家,同比减少28%,整体仍然呈下降趋势,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注册海绵城市企业79家和75家。
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1000万-3000万元的海绵城市企业数量最多,占比高达28%。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元和500万-1000万元的分别占比22%和19%。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
《中国给水排水》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给水排水》)”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022-27835520),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给水排水》)”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022-27835520),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