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一、“十三五”规划指出“污泥处理是国内环保治理的三个主攻方向之一”
2015年“十三五”规划出台,指出大气、污水、污泥的治理是今后国内环保处理的三个主攻方向。“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污泥处理处置目标、任务与布局,建立完善了污泥稳定化与无害化的相关标准,并阐明了要加强监管与激励机制,全面地为我国未来五年的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做出了重要布局。
二、“水十条”要求“2020年前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2015年4月,由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也明确要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要求“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这势必带来行业发展的新热潮,并促进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和焚烧处置的发展。
三、《“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明确了投资规模和治理目标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明确了投资规模和具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共投资约5644亿元,其中新增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投资294亿元,新增或改造污泥(按含水率80%的湿污泥计)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能力6.01万吨/日。其中,设市城市4.56万吨/日,县城0.92万吨/日,建制镇0.53万吨/日。
图表 :“十三五”时期全国新增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能力分布(万吨/日,%)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韦伯咨询整理
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75%;县城力争达到60%;重点镇提高5个百分点,初步实现建制镇污泥统筹集中处理处置的发展目标。
图表 :2020年底全国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目标(%)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韦伯咨询整理
此外, “十三五”期间各省都对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规模进行一定上调,各省合计污泥处理处置规模达到6.01万吨/日。具体来看,广东省新增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规模最大,“十三五”期间将新增5353吨/日,城、县、镇分别增加4220吨/日、242吨/日、691吨/日。
四、《水污染防治法》施行,政策已经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污泥处理受到高度重视。随着环保部将污泥妥善处理处置纳入污水总量减排考核,将促进综合建设投入低、运营效果稳定、资源利用高的技术发展,污泥处理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政策已经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转变,驱动了污泥处置的资源化与无害化进程。随着《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地方政府对提升和保证水环境质量的需求会愈加明确,一方面现有污水厂陆续开始升级改造,以适应更高标准的出水水质标准,另一方面水环境综合治理也会成为市场主流需求。
五、第一批污泥干化耦合发电试点项目启动
2018年3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生物质能、地热能供暖;推进城镇、农村林业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等城乡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随着相关政策的连续出台,固废产业特别是生物质耦合处理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2018年6月26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关于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18〕53号),《通知》要求,依托现役煤电高效发电系统和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构筑城乡生态环保平台,兜底消纳农林废弃残余物、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水体污泥等生物质资源,破解秸秆田间直焚、污泥垃圾围城等社会治理难题,促进电力行业特别是煤电的低碳清洁发展。在《通知》的“试点内容”部分支出要开展“燃煤耦合垃圾发电、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改项目”。主要内容是:
“重点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36个重点城市和垃圾、污泥产生量大,土地利用较困难或空问有限,以填埋处置为主的地区,优先选取热电联产煤电机组,布局燃煤耦合垃圾及污泥发电技改项目。制定运行灵活的耦合工艺方案,充分挖掘煤电机组烟气、蒸汽热力利用潜力,垃圾、污泥全程密闭、干化焚烧,干化产生的水蒸汽进行冷凝回收再利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全过程恶臭污染物外泄,恶臭污染物送入锅炉进行高温分解,尽可能减少对机组原有燃煤煤质和制粉系统的影响,降低对煤电机组运行安全、运行效率、负荷调节和经济性的影响。”
六、城镇湿污泥产生量超5000万吨,近十年复合增长超7%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2019年城镇湿污泥产生量接近5000万吨,为2010年的近2倍,2010-2019年10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3%。
图表:2010-2019年城镇污水产生量与湿污泥产生量(亿立方米,万吨)
资料来源:住建部、韦伯咨询整理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主要形成了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的四条主流技术路线:“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以及“深度脱水+应急填埋”,有效支撑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解决。当前,各种技术占污泥处理处置总规模的比例分别为:能源干化31%、机械脱水27%、厌氧消化20%、好氧发酵18%。
图表:各种技术占污泥处理处置总规模的比例
资料来源:韦伯咨询整理
七、油田污泥处理细分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油田环保市场尚在起步阶段, 暂未形成成熟的配套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加上历史原因,油田公司对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不够重视,相关标准滞后,导致大量存量污泥随意堆放填埋,对地下水及土壤造成严重危害。
“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作为危险废弃物的含油污泥存量大、技术壁垒高,在处置需求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油田环保市场成为一片蓝海。
2011年我国实施的《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规定,含油率5%以上的含油污泥不能直接焚烧,需要进行原油回收。2016年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08)纳入危险废物名单,严格监管油田石化等行业产生油泥处置。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油田环保条例或管理办法,并严格要求,不执行将被限制开采。目前国内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油田环保条例或管理办法,并严格要求,不执行将被限制开采。
目前国内油田环保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格局也未形成,相对于全球油田环保市场约40亿美元的规模,10%左右的年均增速,国内油田环保市场的开拓潜力巨大。
更多关于污泥处理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关注韦伯咨询公众号或公司官网,或者点击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2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研究报告请点击以下:
《2022年中国危废处置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VOCs治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垃圾分类及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