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均工资公布!环境类收入倒数,增速垫底!/设计骨干力量年薪百万不是梦!
25日全天和26日上午:上海市政院每两个培训内容题目半天,占前一天半;侯院士 26日下午半天;李成江 总工 27日全天。
2021年平均工资公布!环境类收入倒数,增速垫底!
来源:国家统计局 ;北极星环保网
5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2021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以及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收入倒数,增速“稳居”倒数第一。
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06837元
2012-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年平均工资和增速均最高,年平均工资为124019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202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年平均工资为85533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2020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年平均工资为94964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2020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年平均工资为83575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2020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最高和最低地区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8,比上年扩大0.03。
表1 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区域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
|||
区 域 |
2021年 |
2020年 |
增长速度 |
合 计 |
106837 |
97379 |
9.7 |
东部地区 |
124019 |
112372 |
10.4 |
中部地区 |
85533 |
78193 |
9.4 |
西部地区 |
94964 |
88000 |
7.9 |
东北地区 |
83575 |
77631 |
7.7 |
表2 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
|||
行 业 |
2021年 |
2020年 |
增长速度 |
合 计 |
106837 |
97379 |
9.7 |
农、林、牧、渔业 |
53819 |
48540 |
10.9 |
采矿业 |
108467 |
96674 |
12.2 |
制造业 |
92459 |
82783 |
11.7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25332 |
116728 |
7.4 |
建筑业 |
75762 |
69986 |
8.3 |
批发和零售业 |
107735 |
96521 |
11.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9851 |
100642 |
9.2 |
住宿和餐饮业 |
53631 |
48833 |
9.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01506 |
177544 |
13.5 |
金融业 |
150843 |
133390 |
13.1 |
房地产业 |
91143 |
83807 |
8.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02537 |
92924 |
10.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51776 |
139851 |
8.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5802 |
63914 |
3.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65193 |
60722 |
7.4 |
教育 |
111392 |
106474 |
4.6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26828 |
115449 |
9.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7329 |
112081 |
4.7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11361 |
104487 |
6.6 |
2021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2884元
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比上年增加5157元,名义增长8.9%,增速比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7.8%。
2012-2021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分区域看,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69706元、54278元、52698元和4810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7.5%、7.9%和9.5%。
表1 2021年城镇私营单位分区域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
|||
区 域 |
2021年 |
2020年 |
增长速度 |
合 计 |
62884 |
57727 |
8.9 |
东部地区 |
69706 |
63601 |
9.6 |
中部地区 |
52698 |
48861 |
7.9 |
西部地区 |
54278 |
50510 |
7.5 |
东北地区 |
48106 |
43928 |
9.5 |
表2 2021年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
|||
行 业 |
2021年 |
2020年 |
增长速度 |
合 计 |
62884 |
57727 |
8.9 |
农、林、牧、渔业 |
41442 |
38956 |
6.4 |
采矿业 |
62665 |
54563 |
14.8 |
制造业 |
63946 |
57910 |
10.4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9271 |
54268 |
9.2 |
建筑业 |
60430 |
57309 |
5.4 |
批发和零售业 |
58071 |
53018 |
9.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2411 |
57313 |
8.9 |
住宿和餐饮业 |
46817 |
42258 |
10.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14618 |
101281 |
13.2 |
金融业 |
95416 |
82930 |
15.1 |
房地产业 |
58288 |
55759 |
4.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4490 |
58155 |
10.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7708 |
72233 |
7.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3366 |
43287 |
0.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7193 |
44536 |
6.0 |
教育 |
52579 |
48443 |
8.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67750 |
60689 |
11.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56171 |
51300 |
9.5 |
表1 2021年分区域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
||||||
区 域 |
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 |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
专业技术 |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
合 计 |
88115 |
180630 |
125035 |
82512 |
68022 |
68506 |
东部地区 |
97801 |
210100 |
143786 |
93353 |
74762 |
71576 |
中部地区 |
70012 |
127581 |
89112 |
63509 |
54365 |
61288 |
西部地区 |
78597 |
149570 |
104000 |
69907 |
59980 |
67801 |
东北地区 |
76705 |
146457 |
90495 |
73038 |
64539 |
65934 |
表2 2021年分行业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
||||||
行 业 |
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 |
中层及以上管理 人员 |
专业技术 |
办事人员和有关 人员 |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人员 |
生产制造及有关 人员 |
合 计 |
88115 |
180630 |
125035 |
82512 |
68022 |
68506 |
采矿业 |
102259 |
198534 |
129137 |
106756 |
64734 |
92323 |
制造业 |
82667 |
167097 |
117611 |
85614 |
83429 |
68024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28047 |
219948 |
147260 |
99057 |
105149 |
115134 |
建筑业 |
68577 |
123273 |
82424 |
58191 |
55998 |
61333 |
批发和零售业 |
92838 |
181026 |
114545 |
83590 |
67535 |
6239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4241 |
199151 |
149998 |
89867 |
96276 |
87293 |
住宿和餐饮业 |
51677 |
100892 |
60933 |
50293 |
44431 |
4346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97353 |
386705 |
225938 |
136772 |
128032 |
90433 |
房地产业 |
86144 |
185815 |
110070 |
78237 |
54458 |
5746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8383 |
271194 |
139804 |
86235 |
60161 |
6567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52191 |
290673 |
154179 |
103840 |
96390 |
8552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2337 |
158804 |
105982 |
67192 |
36625 |
5434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54900 |
117895 |
79026 |
68360 |
44916 |
54496 |
教育 |
102281 |
185672 |
106035 |
92436 |
83121 |
6240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97636 |
172559 |
98874 |
73566 |
62034 |
7291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8985 |
215792 |
173311 |
96562 |
62636 |
58130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水安全保障工程专项第1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专项前2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共524.75亿元已下达
来源 : 水投策论 水投策论
2021年底,国家发改委会同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水利领域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两个水利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和水安全保障工程,可参考:
水投策论综合有关省份公开发布的信息和财政信息,今年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专项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专项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安全保障工程专项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下达,合计额度近525亿元。
其中:
-
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专项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约290亿元,今年3月份就已下达,获得支持的主要是重大水利工程。(可参考:2022年第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较去年大幅提前)
-
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专项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约71亿元,获得支持的主要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4月份已下达。
-
水安全保障工程专项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约163亿元,获得支持的主要是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中型水库等。今年4月底下达。
诸多重大重点项目,加上其他水利工程,年内水利投资要完成8000亿元。但是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毕竟有限,完成大规模投资任务还需深化投融资改革,水投策论对此持续关注,也欢迎各界与我们建立联系。
滨海新区: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中国水务水环境影响力品牌企业60强2022
水环境生态圈 2022-05-23 09:38 发表于天津
以下文章来源于water8848 ,作者室外排水标准培训
25日全天和26日上午:上海市政院每两个培训内容题目半天,占前一天半;侯院士 26日下午半天;李成江 总工 27日全天。
滨海新区: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来源 :滨海发布
从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未来,我市将发挥海水淡化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瞄准世界海水淡化产业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装备制造,构建全产业链条,建设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加快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使海水淡化水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应急战略水源,创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资料图:滨海新区
打造技术创新高地
在科技创新方面,《规划》提出,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1~2项海水淡化“卡脖子”技术,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核心材料装备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显著提升,在能耗物耗、系统集成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实现国际领跑,建成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支持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大型海水淡化试验场打捆申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打造大国重器,搭建国家级海水淡化研发—制造—应用平台。
构建全产业链条
在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形成关键材料设备生产、装备集成制造、工程设计建设、浓海水综合利用等高质量产业体系。培育海水淡化自主技术和装备制造知名品牌,形成1~2家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和工程总包龙头企业,建成全国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成具备反渗透膜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内反渗透膜企业落户天津,扶持和培育国产反渗透膜产业发展壮大,在滨海新区建成北方地区海水淡化膜制造基地。培育本地企业与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滨海新区在海水淡化装备设计、工程设计、项目咨询等方面的传统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水淡化设计咨询龙头企业。
拓展应用场景
在应用场景方面,《规划》提出,大力推动海水淡化战略性工程实施,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以工业点对点直供为主,持续扩大工业用量,拓展海水淡化在工业、生活、应急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海水淡化规模达到55万吨/日,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海水淡化实际产能利用率超过60%。海水淡化水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并形成适用于天津地区的浓海水处置模式。
建设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万吨示范)项目一期15万吨/日工程,开展淡化水规模化工业应用。配套建设海水淡化输水管网及基础设施,为渤化“两化”搬迁改造项目、中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华电热电联产项目等提供海水淡化水,逐步实现南港工业区内工业用水由海水淡化水提供保障。在保税区临港区域建设大型海水淡化试验场,配套建设供水管线,重点保障渤化永利工业用水,积极推进周边工业用水企业使用海水淡化水。推动北疆电厂、大港新泉等已建海水淡化工程以现有点对点工业供水为基础,积极拓展周边工业新用户。增加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产品水对市政供水管网的供应量,合理分配各种原水比例,推动北疆电厂海水淡化水成为杨家泊区域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在产业布局方面,《规划》根据天津市各区域特点提出,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其中,在滨海新区北部,建设“淡化海水+循环经济”示范区;在滨海新区中部,建设科技创新装备产业集聚示范区;在滨海新区南部,建设规模化工业应用示范区;在天津市其他区域,建设“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保障区,最终创建成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完善的发展环境是促进我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优化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规划》在强化海水淡化水统筹配置、制定海水淡化支持政策、完善海水淡化投资体系和合作模式、探索开展浓海水排放与监测试点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举措。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中国水务水环境影响力品牌企业60强2022
原创 室外排水标准培训 water8848
25日全天和26日上午:上海市政院每两个培训内容题目半天,占前一天半;侯院士 26日下午半天;李成江 总工 27日全天。
1、 长江环保集团
长江环保集团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长江大保护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诞生,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核心实体公司,于2018年12月13日在湖北武汉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0亿元。
长江环保集团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负责与生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相关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等,依法经营相应的国有资产;业务范围涵盖原水、节水、给排水业务,城镇污水综合治理、污泥处置、排污口整治、再生水利用,管网工程、设备设施安装维护,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危废处理、船舶污染物处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目前,公司主要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参与长江大保护,通过PPP、资本+等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运营,并协助地方政府编制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合作区域已从最初4个试点城市向长江沿线11省市迅速铺开。
目前,长江环保集团总部设在湖北省武汉市,总部设有12个职能部门,设投资中心、技术中心、运营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等4个直属机构,在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上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长三角等7个区域公司。
长江环保集团是一个使命特殊、任务艰巨、全新创建的企业,以实现“长江水质根本好转”为最终工作目标,以长江沿江十一个省(市)为对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北控水务集团
北控水务集团是北控集团旗下专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旗舰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红筹股,股票代码:HK00371)。北控水务集产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技术服务与资本运作为一体,水处理规模位居国内行业前列。
作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红筹股,股票代码:HK00371)北控水务已入选香港恒生中资指数成份股、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指数等多只重要国际成分股。
3、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创环保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国有控股环保旗舰企业,于2000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作为最早从事环保投资的上市公司,首创环保集团率先践行国内水务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环保事业发展,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
经过20余年发展,公司业务从城镇水务、固废处理,延伸至水环境综合治理、资源能源管理,布局全国,拓展海外。
截至2020年末,首创环保集团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超百个城市拥有项目,水处理能力达到3047万吨/日,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382 万吨,服务总人口超过6000万。公司总资产达到1006亿元,位居主板上市环保公司首位。
4、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首都公共服务类骨干企业,北京中心城区排水和再生水设施特 许经营企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在四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北排聚焦主业、聚焦核心技 术、聚焦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大力推进北排产业发展, 竭诚为广大城乡和客户提供水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菜单式服务,努力打造让客户满意、 让政府放心的精品工程。
5、上海城投水务集团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是专业从事城市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上海城投集团。集团旗下共有8家核心企业,员工总数近9000人。目前,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是全国单体城市综合水处理能力最大的企业之一。在城投集团的领导下,经过近年来的业务整合及转型发展,城投水务集团已转型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水务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主体和城市安全运营主体。城投水务集团主要负责本市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的原水供应,自来水制水、输配和销售服务,雨水防汛和干线输送,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以及供排水投资、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环境研发等。
6、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06月08日,注册地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45号,法人代表为刘玉军。经营范围包括污水与自来水以及其他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设计、管理、经营、技术咨询、配套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管理、施工和经营管理;天津市中环线东南半环城市道路特许经营、技术咨询及配套服务;环保科技及环保产品设备的开发经营;自有房屋出租等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4家公司,具有3处分支机构。
成立时间:
◆ 2001年1月渤海化工完成重组后更名为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2008年8月更名为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迈入集团化发展新阶段
集团业务范围:
◆污水处理业务
◆再生水业务
◆供水业务
◆新能源供冷供热业务
◆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
◆危废处理业务
◆污泥处理业务
注册资本:14.27亿元人民币
截至2018年底总资产:156.87 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66.15 亿元人民币
股票代码:上海(A股)600874 香港(H股)01065
股权结构:
◆天津城投集团间接持有本公司50.14%股份,为本公司实际控制人;
◆其他A股股东占比26.04%,H股股东占比23.82%。
7、水发集团
水发集团前身是山东省水利厅下属平台公司,2009年由省政府批准组建,2017年划归省国资委统一监管,是山东省属一级国有独资企业,总部位于济南。集团拥有资产总额1600亿元、员工3万人,2020年营业收入452亿元。集团发展聚焦“生态、环保、民生”领域,业务涵盖水利开发、现代农业、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四大板块,发展形成水务、农业、环保三大省级平台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旗下拥有水发燃气(股票代码603318)、水发兴业能源(股票代码HK00750)、兴业新材料(股票代码HK08073)3家主板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全国和“一带一路”部分国家。
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上善若水、发展惠民”的理念,始终遵循“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宗旨,始终坚持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战略之中,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拥有重要影响力带动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位列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434位、山东企业100强第43位、全国水利企业100强首位。国内信用评级双AAA,国际信用评级baa1。集团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社会责任企业”“中国乡村振兴责任企业”等称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钦先后荣获“山东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山东省改革尖兵”“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山东社会责任企业家”等称号,两次被山东省委记一等功。
集团致力打造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着力建设赋能型发展平台和融合型生态体系,坚持聚焦主业发展、聚焦首位度提升、聚焦引领作用发挥,努力构建一批实力强大的产业集团,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细分产业单项冠军,培育一批前景广阔的创新型企业。目前,集团四大业务板块综合实力均位居省内第一、国内前列,19个细分产业位居国内前十,其中13个国内前三、6个单项冠军。建设黄水东调等重大水利工程200多项,拥有水库设计库容31亿方,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方。组建了山东省农业规划设计院、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高层次服务机构,建设了庆云水发航天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农业园区,在国内流转土地超过800万亩。投资建设全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危废处置、汽车拆解和废钢铁加工配送项目,牵头成立山东省废钢铁协会并建立“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拥有各类清洁能源项目200多个,清洁能源装机规模800万千瓦。
集团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举措。目前拥有73家高新技术企业、28个省级研发平台、5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专家工作站,组建了山东环保产业研究院、山东农业产业研究院、山东智慧水利研究院等高层次新型研发机构,研发费用、专利数量持续大幅增长。创造性提出首位度引领、星团化管理等一系列新战略、新思想,在国有资本运营机制、混改企业公司治理、大型集团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山东省委改革办以《从水发巨变看山东国企改革》、人民网以《新国企看山东!解码国企改革的“水发样本”》为题介绍集团改革经验,著名国企专家李锦评价“水发集团是国企改革的样本”。
未来,水发集团将始终贯彻“永葆创业激情、永做特色发展、永存危机意识、永远革故鼎新”的水发精神和“社会认可、政府满意、行业尊重、员工自豪”水发愿景,继续围绕“生态、环保、民生”发展主题,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步伐,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8、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水务集团)是深圳市国资委、通用首创投资有限公司和法国威立雅水务共同持股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经营供排水业务、水务投资业务、水务产业链业务、污泥及废水处理业务和河流生态修复业务。
截至2019年底,深圳水务集团总资产257.60亿元,净资产109.36亿元,员工11224人,下辖水厂88座、水质净化厂41座,供水能力980.4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97.04万吨/日,承担着深圳市99.86%的供水业务和50.29%的污水处理业务,在全国7省22个县市拥有39个环境水务项目,为超3000万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供排水服务。
深圳水务集团作为中国水协科技委主任单位,已建成建设部安全饮用水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创新基地、国内首个污泥处理与处置重点实验室等10个科研平台,拥有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水污染治理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拥有各类专利成果121项,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35项。
深圳水务集团凭借长期精益求精的质量实践,获颁“2016年度深圳市市长质量奖(大奖)”,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17年全国质量标杆”,2018年助力盐田区率先建成全国首个自来水直饮示范区,累计创建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919个,惠及市民268万人。
深圳水务集团积极为改善城市水环境贡献专业力量,承担深圳河水环境治理重任,创建“厂网河”一体化全要素管理模式,实现全流域污水输送、处理设施高效联动,确保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自2018年11月以来,深圳河水质已达到V类水标准,为198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
9、中国水环境集团
中国水环境集团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专业的水环境科技平台,也是中信产业基金投资的领先企业。历时近十年研究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已服务于全国21省份;该系统技术获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委认可,是国家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八项技术之一。
集团牵头编制国内首部下沉厂双标准:《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和《城镇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技术规程》已分别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正式实施;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水专项课题“地下污水厂建设模式创新与生态综合体示范”,拥有国际领先的研发平台“中德水环境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和国内一流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绿色低碳水环境研究中心”。2020年,集团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0、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光大水務」)是以水環境綜合治理業務為主業的環保集團,為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公司(股份代號:U9E.SG及1857.HK),直接控股股東為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57.HK)。
光大水務目前已實現原水保護、供水、市政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中水回用、流域治理及污泥處理處置等全業務範圍覆蓋,精專於項目投資、規劃設計、科技研發、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業務領域,形成水務行業全產業鏈佈局。業務分佈於中國華東、華中、華南、華北、東北及西北地區,涵蓋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山東、陝西、河南、湖北、廣西、遼寧、內蒙古共計12個省市自治區,海外業務佈局毛里求斯。於2021年12月31日,公司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的水處理項目設計規模逾700萬立方米/日。
在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的帶領下,光大水務將緊抓行業機遇,全力以赴,致力成為中國水務行業的翹楚。
11、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16日成立,注册资本37.95亿元,主要负责统筹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排水、滨水土地及其附属水利设施等涉水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营运,连续八年荣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荣膺广东省企业500强,是广州市最具影响力、最具软实力的总部企业之一。
集团旗下拥有包括广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广州市自来水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在内的9家子公司,在职员工超1万名。
历经13年,广州水投集团已发展成为集水务产业的策划、研发、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供排水综合产能规模1083.63万吨/日,占全市供排水总产能近70%份额。其中下辖14座自来水厂,服务面积139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226万,管网总长8443公里,综合供水能力552.6万立方米/日,建成广州首个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智慧水厂;下辖25座净水厂,服务面积186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395万,排水管网总长15494公里,综合污水处理能力531.03万吨/日。
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保持AAA优良水平,综合运用发行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项目贷款等多方式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超595亿元,圆满完成亚运治水、生态水城及全面剿灭黑臭水体等重大融资任务,为广州供排水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设计、施工业务实力突出,在水环境治理及城市排水内涝防治工程、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及城市快速路、综合交通枢纽、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等规划设计和研究方面形成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承建了西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厂、9座地埋式生态净水厂等大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及新型生态基础设施,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国市政金杯等奖项;其中8座地埋式净水厂是采用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奋战15个月的安全极限工期优质完成,刷新了同类项目建设的“广州速度”。
着力拓展资产经营业务,依托集团在治水、水厂技术升级改造等过程中形成和沉淀的物业、土地资产,以及珠实集团在房地产开发、工程服务、物业管理等全产业链专业优势,发展自有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增强企业自主平衡发展实力。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十城水务单位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区域水务产业创新要素聚集,提升湾区水务环保行业的品牌地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贡献更大力量。
12、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水集团)是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中心城区供水、污水处理的建设、运营、管理及阳逻经济开发区、蔡甸城关及周边区域供水管理。业务涵盖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过江隧道及水务环保等板块。
武水集团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历史居全国第六;1953年1月,武汉市自来水公司成立;2002年10月,市自来水公司与市排水公司等组建成立市水务集团,实现供排水一体化发展,隶属于市城投集团公司。企业注册资本12.7亿元,员工超过5000人。
武水集团目前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4个控股子公司。5个全资子公司是:负责中心城区供水业务的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青山区供水业务的武汉长江现代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水表业务的武汉汉水计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武汉三镇实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蔡甸城关及周边区域供水业务的蔡甸自来水有限公司。4个控股子公司是: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控股,证券代码:600168,武汉城建系统唯一上市公司)、负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业务的武汉长江供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阳逻经济开发区供水业务的武汉市新洲区阳逻供水实业有限公司、负责红安地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红安既济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3、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和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于2010年联合重组成立的中央企业。
中国节能作为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自成立之初,即把“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成立至今,为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节能已拥有下属企业700余家,上市公司7家,业务分布在国内各省市及境外约11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3+3+1”的产业格局(专注节能与清洁供能、生态环保、生命健康三大主业,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新材料、绿色工程服务三大业务,铸强战略支持能力),是我国节能环保领域规模大、专业全、业务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的旗舰企业。
近年来,中国节能构建起了包括规划咨询、研发设计、投资开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服务等在内的节能环保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业务基本覆盖了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细分市场,具备为一个区域、流域的绿色发展提供节能环保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节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5月,中国节能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企业。
展望未来,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将不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初心,牢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使命,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健康产业集团,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14、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简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是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投资融资、规划设计、施工承包、装备制造、管理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服务、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的工程建设投资发展商。中国电建位居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107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9位;中国电建在2021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1位(连续两年居于榜首)、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第5位,两项排名在电力行业领域均位列全球第一。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生态环境治理的平台公司。公司组建于2015年12月29日,前身为“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7月26日更为现名),总部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公司组建以来,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建重要子企业,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环保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80亿元,累计中标金额达2270亿元,营业收入达740亿元。
公司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环保工程专业承包3项一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具备水利水电、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工程技术经济等5个专业工程咨询资格;《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证书》(二级),《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能力评价证书》(废水甲级、固废甲级、污染修复甲级);获得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证书(施工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AAA资信等级证书、企业AAA资信等级证书、AAA信用等级证书,广东省环保产业AAA级信用企业资信证书、2020年度广东省市政行业AAAAA信用企业,连续四年获得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7-2020年度),广东省水利行业2019年度“优秀企业”。
公司坚持“扎根深圳、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营销方针,在国内设立七大区域总部,设立分子(参股)公司35家,经营区域覆盖京津冀、雄安新区、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在海外收购了德国卡尔博气体净化技术有限公司,业务涉及美国、德国、瑞典、芬兰、印度等国家。
公司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理理念,建立了“六大技术系统”“四大技术指南”,累计获授权专利207项;公司发布企业标准31项,广东省地方标准1项,深圳市地方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2项;拥有两个研发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一个水环境治理专业刊物,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受邀成为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主要参编单位,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南粤河更美”行动计划的技术支撑单位,《深圳市防洪防潮规划(2014-2020年)中期评估》等4项市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实施单位,水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2家国家试点联盟之一)发起单位。
公司秉承“责任、创新、诚信、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治理环境、修复生态、造福于民,正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长沙、南昌、鹰潭、合肥、成都、重庆、西安、雄安新区及河南兰考等地承担一大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其中,组织实施的深莞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为国内首个超100亿元的大型水环境治理项目,现已初步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治理目标,从一条只能掩鼻匆匆过的“黑臭河”,逐步回归为可以河边休闲健身走的“景观河”。在项目实践中,公司充分发挥平台公司的引领作用,带一个专业的综甲设计院为龙头,集十几个成员施工企业为骨干,汇数十个地方企业为合作伙伴,形成大兵团作战的城市水环境治理EPC工程模式。几年来,公司闻鸡起舞、砥砺前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党委政府、业主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托中国电建资源优势和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以“建设一流的质量效益型生态环境集团”为愿景,坚持“业务运营”“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强总部、精专业、细项目”,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5、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集团)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为推动我市水务事业发展,着力打造的城市水务统一运营平台和责任主体。主要由原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相关的引滦入津、南水北调原水管理单位整合而成,2016年1月12日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人民币80亿元。
“十四五”期间,集团积极打造天津城市水务统一运营平台和责任主体,致力于成为国内先进的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坚持聚焦“供水为主,环保、工程为辅”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实施国企改革、管理提升、资本运作、智慧水务、科技创新、党的建设“六大工程”,逐步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水务产业链的“一二六一”战略,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的供水保障。
原水输配业务为运营我市引滦入津和南水北调原水工程,2020年全年累计完成调水18.4亿m3,原水输水保障率100%。城市供水业务涵盖全市12个行政区域,供水管网长度1.54万km,供水面积3581km2,覆盖人口1019万人,2020年自来水产水总量6.97亿m3,水质、水压合格率满足或优于国家标准。
水务集团所属工程建设板块相关单位依托资质、业绩等优势,重点开展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相关业务。
水务集团以华博水务为载体,着力提升竞争能力,进一步通过市场化模式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拓展污水、再生水及相关的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水务集团积极构建原水管网一张网运营、各类原水统购统销、自来水城乡一体、淡化海水和再生水有效利用、重点项目专业化管理和公益性水务工程项目投融资保障有力的水务发展格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供水保障。
16、威立雅水务
在全球,威立雅帮助众多城市和企业管理、优化及充分利用资源。威立雅提供与水务、能源及材料相关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推动向循环经济的转变。
威立雅拥有员工169,000名。公司致力于公共和私营部门客户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在追求发展过程中也同时保护环境。
为此,公司设计并实施专业解决方案来提供、保护和补充资源,同时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效应方面提高效率。此倡议是威立雅正在贯彻的‘资源再生’计划的组成部分。
17、苏伊士
苏伊士在水务和固废领域拥有长达160年的经验,业务遍布五大洲,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智慧和可持续的资源管理。苏伊士在五大洲为市政和工商客户,以及消费者提供应对当前环境难题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智慧和可持续的资源管理。集团的业务涵盖整个价值链,以保护环境的基本要素:水、土壤和空气。
18、粤海水务
粤海水务是集原水供应、自来水经营和污水处理等多种水业务于一体的大型水资源综合运营服务商,隶属于省属国企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粤海水务提供水务投资、设计、咨询、工程施工、设备集成和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涵盖原水、自来水、污水、中水和污泥处理等领域。秉持“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核心理念,粤海水务将水务事业视为关乎民生安危、社会稳定的政治使命。正因如此,粤海水务践行社会责任,以政府放心、市民满意、员工受益构筑多方共赢的基石,赢得了内地与香港多地政府和居民的信赖。
粤海水务拥有内资平台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平台粤海水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城市供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目前,粤海水务已投资运营水务项目70多个,服务香港、广东、广西、江苏、海南等地逾6600万人口,水处理规模超过3100万吨/日,国内排名第二。
19、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于2003年11月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金23.3334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在全国14个省市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1家,参股子公司1家,日处理规模约1500万吨/日,公司资产规模近140亿元人民币。
中环水务,水务产业系统服务提供商,即工程解决方案、设备制造集成、运营管理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商,立足于环保、水务领域进行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服务、技术开发及咨询。公司自成立以来,连续十八年被评为“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自2009年起,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水利部“水务旗舰企业”称号;2010年,荣获国际知名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 颁发的“2010卓越增长奖”,并荣获“世界低碳环境中国推动力100强企业”等称号,2015年,公司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公益节”所颁发的“最佳责任品牌奖”。
20、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2014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388),2020年12月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公司长期致力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服务区域遍及国内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已建立和拥有完备的产业链优势,为客户提供环保领域的项目投资、科技研发、设计建造、设备制造与集成及项目运营服务。近年来,公司着力布局水环境综合治理、市政污水、村镇水环境综合整治及工业水系统综合服务。公司将秉承“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为人类创造清洁美丽、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
21、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碧水源由归国学者创办于2001年,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坚持以自主研发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以及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净资产逾230亿元。2020年,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碧水源,共同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碧水源以创新为灵魂,矢志成为中国环保行业的思想者,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与机制创新为三大引擎,已发展为世界一流的膜技术企业之一,中国环保行业、水务行业标杆企业,创业板上市公司龙头股之一,中关村自主创新知名品牌。
碧水源是一家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已发展为全球一流的膜设备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公司在北京怀柔建有膜研发、制造基地,核心技术包括微滤膜(MF)、超滤膜(U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DF)和反渗透膜(RO),以及高性能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MBR)、双膜新水源工艺(MBR-DF)、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等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年生产能力为微滤膜和超滤膜1800万㎡、纳滤膜和反渗透膜1200万㎡,及100万台以上的净水设备。目前已形成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民用净水、湿地保护与重建、海绵城市建设、河流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市政景观建设、城市光环境建设、固废危废处理、环境监测、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等全业务链。
截至目前,碧水源参与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首都水系、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滇池流域、洱海流域、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地等多个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治理,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个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厂、多个国家湿地公园,占中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每天处理总规模超过2000万吨,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过70亿吨,碧水源ICWT广受青睐,已承建上万座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近年来,亦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发力布局国际市场。
自上市以来,碧水源受到资本市场持续青睐,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亦是北京市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的发起人和创立者。
碧水源每年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10%投入技术研发,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并于2009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碧水源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课题,公司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美国工程院士David Waite教授工作站、李锁定创新工作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并先后与清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境外首个火炬创新园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火炬创新园,并牵头组建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处理膜材料及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放眼未来,碧水源将秉承“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的企业宗旨,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完善产业链,为治理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企业的巨大创新力量。
22、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市属重点企业。定位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者,城市水务和生态环境产业资本运营的领头羊,新时代城乡水务、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集团总资产规模600亿元,2020年营业收入114.56亿元,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152家,员工9800人,主体信用等级AAA。拥有重庆水务(601158.SH)、三峰环境(601827.SH)两家上市公司,重庆水务专注于城市供排水运营、污泥处置和设施建设;三峰环境是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领先者;德润环境是市场化投资并购平台;创绿环保是专业化危废处置企业;重庆碧水源公司专业从事污水建设管理。拥有在运供排水厂169座、日产能960万吨,在运垃圾焚烧发电厂49座、日处理能力5.42万吨,危废处置场2座、年处理能力6.4万吨。集团以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服务保障为己任,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辐射海外,奋力打造国内外一流环境产业综合运营商。
23、云南水务
云南水务是中国领先的城镇环境综合服务商之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立足云南的同时,业务逐步扩展至山东、浙江、新疆、广东等全国26个省份、直辖市,并已辐射到“一带一路”上的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地区,建立了北方大区、华东大区、华南大区、西南大区、中南大区、东南亚北区、东南亚南区七个大区域管理中心。 2015年5月27日,云南水务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股份代号:06839.HK。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472.53亿元,员工为7007人。云南水务拥有水务项目225个,处理规模合计643万吨/日;拥有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23个,处理规模达到405万吨/年;另外有BT项目11个,EPC项目13个。在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的“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中排名第13名。 云南水务将利用自身优势,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契机,秉承敬畏心、感恩心、自信心的企业文化,保持谨慎、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打造“物联+互联的数字化智慧环保企业,致力成为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走向南亚及东南亚,拥有核心技术及强大投融资能力,具备核心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的城镇环境综合服务商。
24、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90年发展历史,专业从事水务投资、建设、运营和资本运作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成立迄今,集团一直致力于推进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水环境的科学保护,在原水开发和利用、城市供排水一体化、污水污泥处置、环境提升养护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实现了供排水一体化和配供水一体化,构建起原水、供水、污水、建设开发、水环境、技术与服务的六大板块,主体信用“AAA”级。 现有制水厂19座,供水管网16289公里,日供水能力357万吨;污水处理厂10座,养护污水管网2442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198.9万吨,供排水业务主要在杭州市主城区、临安、富阳和建德,一体化改革完成后将覆盖全市域。 “十四五”期间,市水务集团将坚持以核心主业为基础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前延后拓形成的“3+3”大水务产业为主体,以科技和金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理念,聚焦“六大板块”,聚集产业资源,做强产业链,加快科技融合,加强产融互动,推动机制改革,力争通过五年的发展,着力提高水务集团作为杭州国企的民生贡献和发展担当,实现杭州市水务集团“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助力杭州奋力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
25、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江清泓向东流。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注册成立,是一家以水资源管理、自来水及工业用水生产供应和销售服务、污水处理及相关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主体,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咨询、服务与开发,给排水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再生水利用及相关水务与环境项目投资开发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注册资本48.27亿元。 目前集团拥有自来水厂5座,设计日制水能力200万立方米;工业水厂1座,设计日制水能力50万立方米;净化水厂5座,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95万立方米。 作为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集团秉承“为人民群众供好水、为人居环境净化水、为社会经济发展注活水”的价值理念,率先提出“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理念,开启水库水作为饮用水源、江河水作为工业水源的“双供水”时代,成为全国标杆;率先投用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超滤膜自来水厂,让甬城百姓喝上了更为优质的“超滤水”;率先推出“1000”优化供水营商环境新举措,实现企业用水报装“一日办结、零材料、零跑腿、零收费”,领跑全国各大城市;率先在省内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完成一户一表改造、实行阶梯水价,并推进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形成“宁波模式”,争当建设“重要窗口”水务模范生。 蠲浊流清美家园。集团建成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体系,实施净化水厂扩容提标改造,净化水质达到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奋力打造再生水利用全国标杆,实现“再生水管道+工业供水管道+城市河网”联网联供,擘画了一幅焕然一新的甬城水景图。打好排涝攻坚战,通过打造智慧排水中心、制定“一桥(路)一预案”、增加强排设备、提高排涝强度、采取候潮排水等措施,有力维护中心城区“六横六纵”主干道路畅通,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千载水文化,清泉惠民生。广大水务人将始终牢记国企姓党、民生至上,努力构建“生态引水、集约制水、分质供水、科学排水、文化兴水”的工作格局,让甬城居民享受到更温暖的水服务。
26、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21.2亿元,现有各级参控股子公司60多家,包括1家A股上市企业(福建省海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817),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集供水、排水、环保、温泉、综合服务五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商。上下游产业链齐全,市场拓展至省内外,辐射江西、广东、江苏、浙江等16个省、市、自治区。资产规模达290多亿元。供水、污水处理及原水规模达700多万吨/日,居福建省同行企业第一,全国综合排名14;历年主编、参编各类技术导则、标准36部,其中多项成为省级标准发布执行;拥有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软件著作权近100项。
未来,水务集团将按照“党建引领、内外融合、双轮驱动、打造标杆、做优拓展”的战略方针,重点围绕公司供水、排水、温泉、环保、综合服务五大核心业务板块,把握发展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城市品质提升等重大国家战略,开展城乡供排一体化、高品质用水建设等项目,以“创新、务实、担当、为民”的精神,致力于生态福建的绿水青山事业,打造“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企业增效、员工幸福”的智慧可信赖的水务系统服务集团。
27、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集团”)前身为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始建于1929年,是我市主城地区主营供排水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业务的企业集团,是由市国资委列名监管、独立运作的市属国企。集团注册资本34.71亿元,内设机关部室19个、下辖基层单位20家,旗下拥有全资、控股企业17家,在职员工约3600人,截至2020年末总资产约252.90亿元,企业规模和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水务集团秉承“真情服务、水润万家”的服务理念,将企业自身发展与城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步伐,一手抓城市自来水保供,大力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工程,确保全市水质更优、水压更稳,一手抓水环境治理,全力推进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严格确保达标排放,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目前,水务集团旗下拥有9座净水厂,日供水能力296.2万立方米,约占全市区级以上公共供水能力的三分之二,服务区域覆盖江南六区、高淳全域及浦口、江宁部分区域,供水用户约220万户,服务人口近700万人,服务面积约1868平方公里,主城区自来水深度处理率为100%;景观水供水能力31万立方米/日(供玄武湖、秦淮河内河循环使用);供水管网约8384公里,供水泵站20座,二次供水泵房区域性增压站1664座;拥有8座污水处理厂(其中城东一二期、城北、仙林厂已实施PPP运作),设计处理能力187万立方米/日,约占区级以上污水处理能力的三分之二,污水服务区域覆盖江南六区及浦口部分区域;负责管养的污水管道1700公里,污水泵站40座,引水泵站2座,雨水泵站9座,引水管道54公里。
30、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31、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34、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HHO)是由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联合战略投资者发起成立的国家级专业水务投资和运营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12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要从事原水开发和供应、区域间调水、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苦咸水淡化和固废处理等水务与环保行业投资运营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
公司以为社会提供清洁安全水源和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宗旨,将HHO打造成水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卓越品牌。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开拓水务市场,扩大资产规模,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贵州、湖南、内蒙、安徽、东北等地投资控股成立了20家水务公司,并控股参股多家上市公司。
公司总资产241亿元,日水处理能力约1000万吨,公司多次被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水利企业”,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和“中国水业知名水务企业”,HHO中国水务品牌已经在业内打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35、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37、厦门市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39、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40、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是在珠海市供水总公司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珠海水务事业历经三次重要跨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一座小水厂到珠澳供水一体化,从城区供水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单一供水企业发展到如今集供水、排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四大业务于一体的水务环境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企业。截至2018年底,珠海水控集团合并总资产达78亿元,净资产36亿元。
41、长春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水务集团组织结构集团下设四个子公司:长春市自来水公司,长春水务集团源水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水务集团城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二次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水务集团暨长春市自来水公司基本情况 组织机构情况,水务集团和自来水公司为同一组织机构 公司基本情况
设有十三个机关部室:(1)行政办公室;(2) 人力资源部;(3) 财务管理部;(4) 经营管理部;(5) 工程管理部;(6) 技术设备部(制水管理部);(7) 生产调度部(客服中心);(8)用户发展办公室;(9) 安全保卫部;(10)党委工作部;(11) 党政督查室(与提升办合署办公) (12) 纪检委(监察室);(13)工会。 设有八个直属机构:(1)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2)稽查大队;(3)中心化验室(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长春监测站);(4) 培训中心;(5)管网中心;(6)信息中心;(7)计量中心;(8)后勤服务中心。 七个分公司:第一净水厂、第二净水厂、第三净水厂、 第四净水厂,净水剂分公司,供水服务公司(按照行政区域下设8个供水服务分公司),新区供水分公司。 5家三产企业:长春市给水工程公司、长春市自来水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长春市自来水公司水表厂、长春市鸿源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长春市金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两个代管单位:长春市引松入长建设办公室、吉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制水情况。供水系统现有5座净水厂,正在建设第六净水厂,日供水能力为123万立方米,其中第一净水厂于2015年投产,日供水能力25万立方米;第二净水厂1982年投产,日供水能力26万立方米, 第三净水厂1996年投产,日供水能力18万立方米,第四净水厂1996年投产,日供水能力24万立方米,第五净水厂2012年投产,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2020年,最高日供水量115万立方米, 日均供水量98万立方米。 供水情况。供水面积约422平方公里,供水人口404万人,拥有长春市主城区100%的自来水供水市场,自来水用户212.7万户,居民用户188万户, 其中收费到户172万户。市政供水管网2474公里,二次供水管网3000余公里。
长春水务集团源水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
长春市二次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
长春水务集团城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
生产调度部(下设客服中心):负责市政供水管线维修工作;受理用户无水、漏水以及水质污染、用户对查表、 收费等问题的咨询和投诉;受理用户对水务集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作风等问题的投诉和对水务集团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对用水需求等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用户发展办:负责用户正式用水之前的基建临时用水、用户用水发展、城市供水设施配套收缴。 供水服务公司:下设八个供水服务分公司负责全市自来水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自来水用户的用水计量、 查表收费;计量水表的维护、检查和水表更换。 新区供水分公司:负责长春新区查表收费、用户发展等供水全面工作。 长春市二次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自管二次供水泵站的运行管理、支线供水管线维修工作;负责二次供水设施、查表收费到户的接收管理工作。 稽查大队:对城市管网自来水、二次加压水、一次水、源水、中水等各类用户的用水行为,实行用水稽查;负责打击窃水,维护城市供水秩序。
43、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公司将抓住南宁市加快建设“四个城市”的良好发展机遇,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大力发展供水及污水处理业务,继续推进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并通过“智慧水务”的信息化应用,不断提升公司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服务提档升级,努力使公司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水务投资运营商,为落实南宁市强首府战略贡献水务力量。
44、贵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46、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47、 西安水务集团
48、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50、 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23日成立,2017年4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3768.HK。依托香港国际资本市场平台,公司不断加强与股东单位战略协同,加速市场资源整合,提升投融资能力,发挥技术和运营管理优势,已发展成为云南省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行业龙头企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120.68亿元,净资产约44.36亿元,经营业绩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公司现有在职员工1400余人,设有16个部门,拥有34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子公司。市场范围已覆盖至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等国内区域及东南亚老挝地区;业务领域成功延伸至水务产业链上下游,并逐步向水资源保护、流域综合治理、固废处置等领域拓展,从寻求多元化投资机遇和优化投资结构中实现产业协同高效发展。
公司现运行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共71座,设计处理规模约252万立方米/日;其中,昆明市主城及环湖水质净化厂22座,设计处理规模203万立方米/日,平均出水水质大幅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综合能耗水平低于全国同类平均标准,承担了云南省和昆明市COD、氨氮污染物减排主要任务。
公司大力发展再生水业务,已建成供水网管320公里,有11座水厂生产再生水,日总产能23.3万立方米,使用范围从市政绿化、道路降尘、洗车、冲厕,以及公园、小区景观用水等方面,逐步发展到为城市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实现从单一再生水供应向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全过程服务供应商转化,在缓解城市干旱缺水、改善人居水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来水业务方面,公司坚持把保障供水安全、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工作重心,在湖南浏阳,云南曲靖、保山、双江等地已有8座自来水厂投入运营或在建,日供水能力为13.6万立方米。农村集镇污水处理业务方面,公司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和设施运行维护,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监测业务方面,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技术团队和云南省污水检测参数最齐全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已通过云南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获得CMA资质证书,污水检测实力居于省内领先水平。公司以污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强化生产、运输、处置全流程管理,推动污泥处理处置业务向科学规范、绿色安全、集约高效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污泥中的有机质资源及氮、磷、钾营养元素,产出的基质土产品已广泛用于花卉种植、园林绿化、苗木栽培及土壤修复。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水环保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拥有多项水处理资质和技术专利,技术创新能力和运营管理质量始终保持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凭借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生产运营水平,获得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和行业影响力,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云南省和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状、云南省政府质量奖,以及多个上市公司荣誉奖项,所属多座水质净化厂获评全国十佳达标单位、再生水利用先进单位和节能减排先进单位。臻于至善,源远流长。公司将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致力成为国际化经营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综合服务商,为环境保护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专业化服务。
51、 杭州萧山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杭州萧山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金11.62亿元,隶属于萧山区政府,是一家涉足供排水、环境环保、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国有企业,承担着杭州市萧山区、钱塘区(大江东区域)1400多平方公里的供排水业务,以及滨江区污水处理业务,为250多万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水务服务。
52、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惠州水务集团内设10个部门,所属二级企业8家,三级企业21家,员工300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业务涵盖原水、供水、排水、污水、污泥、固废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河涌整治与管养,水质检测,工程检测、设计与施工,河砂开采与销售、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截至2021年底,集团总资产166亿元,净资产53亿元,实现了连续多年盈利的高质量发展。下辖自来水厂21座,供水能力达190.07万m³/d;管养市政排水管线总长1273公里,泵站30座;所属污水处理厂5家(含代管的汝湖镇仍图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达24.2万m³/d;负责实施惠城中心区13条主要河涌整治和承接县区水环境治理业务。 “十四五”时期,惠州水务集团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惠州、面向粤港澳,以“1-2-2-3-3-5-5”战略为重要支撑,以“五年内实现总资产超600亿元,培育一家上市公司”为总体目标;打造“水务+环保”两条核心产业链;实现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培育投融资、技术整合、市场运作三种能力;通过改革调整期、专业蓄势期、整合扩张期三个时期;深入做好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的五篇“水文章”;做强做优做大水务、环保、基建、水务资源、服务咨询五个业务板块。坚持“抓改革、促转型、全布局、造链条”总体要求,践行六大经营理念,推动集团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企改革提速见实显效、管控机制逐步健全、社会责任有担当、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力争在2025年末,将集团打造成为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干部队伍优秀、规模实力雄厚、管理能力卓越、服务质量优异的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水务环境投资上市公司。
53、 龙江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江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目前拥有员工3000余人,注册资本4.2亿元,是集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专业化的水务环保运营企业,目前是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际控制人的中外合资、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也是上实集团在东北地区的水务环保业务的投资运营主体。2018年3月23日,以集团为主要成员单位的“上实环境”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00807.HK)。 2006年4月,集团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黑龙江省水务项目投资战略合作协议》,以此为契机,集团凭借资本+运营+技术+品牌优势,秉承服务社会、诚信担当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各地政府的信赖和支持下,集团在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黑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以BOT、TOT、委托运营等方式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城市供水、城镇污水、污泥处置和中水项目近100个,水处理规模近500万立方米/日,承担黑龙江省70%、哈尔滨市80%以上的污水减排指标;污泥处理处置规模超过1300吨/日,占黑龙江省城镇现有规模的80% 以上。近两年,集团立足龙江、开拓东北,在黑、吉、辽、蒙三省一区具备大量项目投资和品牌优势,每年都有多个项目新增落地,已经形成大东北区域水务环保的发展格局。 集团以水质为第一生命线,形成了独特的项目运营管理模式,并在业内率先推行互联网、物联网、云应用、大数据四位一体的数字运营管理模式,自主设计建设了大数据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通过生产调度系统、智能预警系统、智能报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切片式”供水管理系统等,实施人工智能管理,有效实现了生产控制精细化,工艺调度实时化,日常管理标准化,技术服务规范化,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管控水平,有力地保障了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集团运营的所有项目单位均顺利通过历次国家环保检查。 集团拥有环境工程和微生物领域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立了企业科技研发团队,坚持走“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相结合,专有技术与共享成果相结合”道路,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科研与技术项目的研发、孵化、产业化推广落地生根,特别是专注寒地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为集团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巩固了集团在东北地区水务环保领域的领军地位。 集团紧紧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将依托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香港上市为新的发展起点,在立足水务领域、深耕水务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向环保领域深度延伸的步伐,以安全、稳定、连续、高效的运营成果来回馈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55、南通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注册资本40000万元。公司专注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安装等领域。目前,公司拥有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扬州市上善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扬州市江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高邮湖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下属子公司。截止2016年12月30日,公司在职职工767人,总资产近34.43亿元。
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出的“深化企业改革、整合水务资源、积极筹备上市”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各项水务上市工作。其目标就是要通过对水务资产的整合,积极改制,加快走向市场;通过规范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地位;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水务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为现代化大扬州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
57、 威海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威海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10月成立,为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区、文登区供水工作;负责市区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向社会提供饮用水的深度开发和销售服务;向社会提供中水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负责城市供排水设施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参与本市及其它地域供排水资本的运作和经营;负责市区9条主要河道及6条支流的河床以内及水面、水下的管理。截至目前,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近90亿元,下设36个部室和分(子)公司,职工1700余人,拥有净水厂5座,日供水能力50万方,污水处理厂5座,日污水处理能力31万方,供排水管网6000 余公里。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省级文明企业、省级服务品牌、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省级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400余项荣誉称号。
58、鄂尔多斯市水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鄂尔多斯市水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市政府出资成立的市属国有独资企业,下辖水务、现代农牧业、生态环保三大业务板块17个分、子公司(其中:参股公司3家),职工总数691人(其中:参股企业117人)。截至2020年底,集团总资产规模达62.94亿元,净资产39.68亿元,营收2.58亿元,实现利润2425.81万元,上缴税费7277万元。
在水务领域上,投资建设了可为中心城区(东康阿)提供70%生活饮用水,年供水能力3600万m3的哈头才当至康巴什供水工程,并于2020年7月15日全面接手城市水务公司的生产运营管理,在康巴什率先实现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一体化调度、管理及运营;投资建设了基本覆盖达旗三垧梁、亿利PVC、杭锦旗独贵塔拉、鄂旗蒙西、鄂前旗上海庙、乌审旗图克等中西部主要工业园区,年供水能力2.5亿m3的4处工业引黄供水工程;投资建设了黄河南岸3处蓄滞洪区工程(昭君坟蓄滞洪区、蒲圪卜蓄滞洪区、杭锦淖蓄滞洪区)、康巴什乌兰木伦湖4号坝和乌兰木伦下下湖区景观工程等公益水利项目,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供水保障。
在农牧业领域上,主导合作建设了鄂尔多斯市万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作为鄂尔多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于2019年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并于2020年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生态领域上,2020年开工投资建设鄂尔多斯拦沙换水试点工程、我市沿黄旗区大型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及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水投力量。
59、肇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肇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肇水集团)是肇庆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市直国有企业。肇水集团主要经营自来水生产与销售、污水处理、电站电力开发和经营管理、供排水施工、水质检测等业务,控股肇庆市肇水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肇水发展)和肇庆市贺江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贺电公司),并拥有全资子公司肇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城发公司)。集团公司总资产75.95亿元,净资产31.59亿元;在职职工1591人。肇水发展是肇水集团与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
贺电公司由肇水集团控股(持股51%),注册资金40130万元,总资产13.1亿元,下辖江口电厂、白垢电厂、都平电厂、工程分公司、悦封苑招待所以及肇庆贺江投资有限公司、贵州肇联水电有限公司、广东肇能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湖南株洲泓泰水电实业有限公司。发电总装机14.3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
城发公司为肇水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资产28.02亿元。主要经营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和公用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旧城拆迁改造的投资、城市开发性项目的投资、物业管理等。
近年来,肇水集团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品牌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集团公司党委被评为“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肇庆市“西江党旗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肇庆市纳税大户”“肇庆市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等国家、省和市级荣誉。
60、泉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5日全天和26日上午:上海市政院每两个培训内容题目半天,占前一天半;侯院士 26日下午半天;李成江 总工 27日全天。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