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院士的风采时代的缩影 《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一书中倾力污水还清的彭永臻院士,就有这样的眼光和毅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31  来源:院士的风采时代的缩影 《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一书  浏览次数:145
核心提示:院士的风采时代的缩影 《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一书中倾力污水还清的彭永臻院士,就有这样的眼光和毅力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满足国家需求,往往需要有预测国家未来发展需求的长远眼光,还需要十年如一日的持久毅力。《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一书中倾力污水还清的彭永臻院士,就有这样的眼光和毅力。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还不发达,人们肚子里的“油水”还不够,没多少人关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当时,刚留日归来的彭永臻,凭借着对专业发展的判断和对社会进步的预期,坚信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未来必定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科技工作者必须把国家需求放在第一位,解决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只有科研不断创新,国家才能发展。”彭永臻院士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永远是国家的需求。就这样,几十年来,彭永臻在污水脱氮除磷上,把一条“冷板凳”“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院士的风采时代的缩影
 
 


 

□陈有勇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广大院士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不仅站在科研成就的高峰,还站在科学精神的高峰。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光明日报》通过梳理之前建立的知识分子数据库发现,在全国现有的1700多位两院院士中,有一批院士与共和国同龄,于是,组建专题项目组,抽调报社精兵强将,对姜德生、彭永臻、邱冠周、祝世宁、刘云圻、苏义脑、李玉良这7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院士进行深度采访,形成了《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这本书。这些与共和国同龄的院士们,有着很深的共和国情结。他们的人生际遇,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的奋斗历程,折射出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与共和国一路走来的同龄院士,心怀祖国,不负时代,是他们让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从很多领域的跟跑阶段,发展到并跑阶段,甚至在个别领域进入领跑阶段。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两院院士在各个科研领域取得的突破。

《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开篇就讲到了不懈追“光”者姜德生院士的故事。姜德生所在的武汉理工光科有限公司在研发光栅上遇到困难,光栅波长信号解调的核心器件掌握在外国手里。当时,这个核心器件大约2万美元一个,“只有小拇指头这个大的东西,比黄金都贵”。经过三年技术攻关,姜德生用自主知识产权做出了同类产品,而且技术工艺更简单、更先进,价格还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自力更生、自我创新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种社会需求巨大,有很多大型建筑、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需求,社会需求、国家需求,是院士们不懈探索、永攀高峰的动力;成果满足了国家需求,也成就了一个个熠熠生辉的院士。

满足国家需求,往往需要有预测国家未来发展需求的长远眼光,还需要十年如一日的持久毅力。《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一书中倾力污水还清的彭永臻院士,就有这样的眼光和毅力。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还不发达,人们肚子里的“油水”还不够,没多少人关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当时,刚留日归来的彭永臻,凭借着对专业发展的判断和对社会进步的预期,坚信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未来必定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科技工作者必须把国家需求放在第一位,解决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只有科研不断创新,国家才能发展。”彭永臻院士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永远是国家的需求。就这样,几十年来,彭永臻在污水脱氮除磷上,把一条“冷板凳”“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70多年来,共和国发展经历了苦难辉煌,这些院士亦在风风雨雨中成长起来,真正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助力国家富强的同时,成就了科研上的辉煌。

《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

吴娜等著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奖金全部捐出!彭永臻院士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奖!

 
    近日,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彭永臻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这也是北工大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共同捐资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三个奖项,每年评奖一次,由提名推荐、资格认定、专业评审组初评、评选委员会终评,最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获奖人选。每年获奖总人数不超过70人。

     彭永臻院士长期从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等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为解决该领域技术瓶颈和工程难题作出重要贡献。以唯一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其中IF>9.0的JCR一区论文280余篇,目前正列入ESI高被引论文14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83项,已转化10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与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

     近年来,彭永臻院士领衔的北工大污水脱氮除磷研究方向位于国际热点方向第一位和国际领先水平。2009年至今,以彭永臻院士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该领域的发表论文数与引用量,国内外排名第一。以新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为目标,彭永臻院士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主流城市污水部分厌氧氨氧化”思想与新技术,并在国内外率先实现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发表了该研究方向的前10篇SCI一区论文。据科睿唯安与中科院联合发布的《2020研究前沿》显示,“厌氧氨氧化技术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为环境领域唯一重点热点前沿,其核心论文产出国家与机构排名中,中国位列第一,北京工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并列全球第一。

     为继续支持所热爱的人才培养事业,彭永臻院士已将本次获得的个人奖金20万元港币,全部捐给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和奖励学校环境保护领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不忘初心,至臻至善

从教四十余年

始终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

把祖国的需要作为研究与攻关方向

他是教书育人的实践者

也是科学研究的探索者

祝贺彭永臻院士!

致敬彭永臻院士!

素材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环境与生命学部

排版:杨帆

编辑:吕洋、宋霖涛、钱昱聪

审核:刘幸菡、张超

彭永臻院士:不能让“起步晚”成为借口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彭永臻都不属于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年少时在山里伐木头,24岁才走入大学校园;大学毕业后留校当教师,自觉底子比别人差,“拼命”读研深造;终于考上博士,留学日本,而彼时中国落后,他饱受冷眼,只有说起成功爆炸的氢弹、原子弹,才能赢得片刻尊重。

 

 

但“起跑晚”,并没影响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相反更催他奋进,盼自己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

 

 

彭永臻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他曾在一篇自述中说:“我们这一代人,上山下乡、披荆斩棘,一路与共和国同向而行。眼见着祖国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我内心的自豪和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理解了路途坎坷,才能理解这位党龄49年的老党员的自豪和激动。

 

 

“早晨三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三顿饭”,彭永臻的知青生活这样度过,只有晚上能看一小会儿书,“但看不了多少”。知识的匮乏更激发了他的渴望,1973年一进入大学校园,他便如饥似渴地学习,即便大学毕业后已被批准留校任教,他仍未放松,考取了研究生,几乎每天都和学生一起用功到“后半夜”。

 

 

更加开阔的眼界,不仅使他意识到个人在国家社会中的责任,也让他深刻理解,世界前进之快与中国落后面貌之间的强烈反差,他说:“当时就觉得,没有科技发展,中国是绝对发展不起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彭永臻和一批留学生踏上前往日本的求学之路。当地的繁华使他们大为震撼,落后的中国不被尊重让他们心里憋着一口气,二者交织在一起,激发了每一名海外学子的理想,大家都夜以继日地刻苦拼搏,希望早日报效祖国。

 

 

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个中秋节之夜,“独处异乡,备感凄凉,但想起自己的责任,又觉得充盈着力量。”彭永臻说。

 

 

这种力量,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彭永臻,“让我须臾不敢懈怠”。也因此,多年以来,他几乎没有真正的假期,除了出差,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去实验室或办公室。

 

 

近些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没能在校学习、科研和参加实践,但彭永臻一直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时间整理资料和撰写论文,并多次与他们讨论,科研工作始终没有停滞。这几年,学生发表了数十篇优秀论文。

 

 

当然,发论文不是最终目的,彭永臻希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他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污水生物处理及其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污水脱氮除磷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主攻城市污水处理,他所做的研究成果“大都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直至应用”。

 

 

滇池、太湖、渤海都存在氮、磷过度造成的水体富氧化问题,许多地方的缓流水体都是如此。因此,彭永臻认为,要坚持“科研工作必须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第一位”。而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污水脱氮除磷一度是一个不被看好的方向,大家认为这个领域“比较传统”“不容易发论文”。有的企业曾想用高额经费让他改换方向,甚至有学生也因难发论文而动摇了决心,但他笃定地认为,“污水脱氮除磷再过50年还有新需求”。

 

 

时间证明他的专业判断是正确的。科睿唯安与中科院联合发布的《2020研究前沿》显示,“厌氧氨氧化技术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为环境领域唯一重点热点前沿,其核心论文产出国家与机构排名中,中国位列第一,北京工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并列全球第一。

 

 

近些年,彭永臻带领团队协助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率先突破厌氧氨氧化菌工业化、规模化应用的难题,并建立了我国第一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厌氧氨氧化工程建设。同时,彭永臻带领团队首次在世界上提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相关研究成果。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彭永臻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科技发展同频共振,不仅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程,更亲身参与了污水处理领域中国从零起步逐渐发展起来的过程。

 

 

面对求学起步晚,科研起步晚,彭永臻既下苦功夫,又创巧功夫,不敢懈怠,从不放弃。

 

 

支撑他一路走来的想法其实很朴素——“科技竞争,时不我待。不能让‘起步晚’成为借口和理由,我们必须从自身的体制、管理和落实中寻找差距和不足。无论何时起步,都要跑出属于自己的成绩,给祖国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如今,彭永臻踏入了人生的第七十三个年头,他想把更多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获得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之后,近日,他把全部奖金20万元港币捐给了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和奖励该校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他说:“我希望我们的科研团队,能围绕国家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通讯员 张宇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网】



彭永臻院士:“污水變清流”背后的魔術師

 來源:科技日報
 
 



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彭永臻來說,1973年是個很重要的年份。這一年他上了大學,並且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堅定信念跟黨走的同時,彭永臻也邁入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最終成為污水處理領域的頂尖專家。

農場裡走出來的大學生

1968—1973年,彭永臻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53團的一名知青。每年夏天,他在工地上建造房屋,待到冬天,他就去森林中參加採伐。出生在1949年的彭永臻身強力壯、踏實肯干,靠一季度412立方米的突出伐木業績獲得了兵團三等功。在艱辛勞作的同時,彭永臻也沒有放下學習。他回憶說,做知青那些年他幾乎每天都是看著書入睡的。彭永臻的努力在1973年得到了回報。當年4月,他堅定地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很快就得以順利入黨。

“那個年代還沒有‘杰青’‘優青’這些學術稱號,對於我們青年來說,入黨就是最大的肯定、最高的榮譽。”彭永臻回憶說。在申請入黨幾個月后,彭永臻又得到了寶貴的大學入學機會。由於時代原因,當時高等教育辦學、招生都不穩定,渴望學習的彭永臻十分珍視這次機會。在53團組織的文化考試當中,彭永臻得到了3門學科全甲、排名並列第一的好成績,得以作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今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在那個教育機會非常稀缺的時代,院校、專業的選擇空間都很小。“假如給我一個讀中專的學習機會,我也會很珍惜。因為我對學習、進步、創造價值的渴望是無限的。”彭永臻說。

雖然“選擇有限”,但是彭永臻還是在求學過程中一步步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彭永臻在大學裡的專業是給水排水工程,這個從生產建設兵團(現農場)基建工地中走出來的知青從此就和“水”較上了勁。1984年,作為新中國第一屆獲得碩士學位的年輕學者,彭永臻到日本留學了兩年。看到日本當時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彭永臻既感到震撼,也有了干勁。他決心在污水處理領域繼續深耕,讓中國的技術造福於中國的環境。

讓中國污水處理技術領先世界

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歷程當中,中國的污水處理技術幾乎從零起步,逐步發展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彭永臻及其團隊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在一些方向上已經做到了行業領先。例如我們做的污水脫氮除磷,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主流城市污水部分厭氧氨氧化’思想與新技術,並在國內外率先實現短程反硝化耦合厭氧氨氧化,發表了該研究方向的前10篇SCI一區論文。”彭永臻說。

科睿唯安與中科院聯合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顯示,“厭氧氨氧化技術及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為環境領域唯一重點熱點前沿,在其核心論文產出國家與機構排名中,中國位列第一,北京工業大學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並列全球第一。

談起科研背后的“訣竅”,彭永臻表示,研究團隊在全國范圍內擁有9個中型試驗基地,每個試驗基地每天至少處理超過50噸的實際污水。受各種條件限制,許多研究者在試驗當中大都使用人工配制的污水樣本。相比人工配水,彭永臻團隊試驗中處理的實際污水更有利於研發同應用結合。敢於面對成分復雜多變、數量龐大的實際污水,正是彭永臻團隊取得領先成果的重要原因。“直面困難、直面現實、直面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是科研工作成功的關鍵所在。”彭永臻總結說。

青山不老垂范后生

2022年,與新中國同齡的彭永臻迎來了自己的73歲生日,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人才培養上。至今,彭永臻已培養工學博士98人,其中2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4人獲提名獎。2018年以來,彭永臻培養的2名博士生獲得了德國洪堡獎學金,4名學生獲得了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對於我們這個學科、我國污水處理技術的長久發展來說,下一代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這是我目前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彭永臻說。

彭永臻獲得了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他把全部獎金20萬港幣捐獻給了北京工業大學教育基金會,用於資助和獎勵該校環境保護領域的創新型人才。2021年7月,彭永臻出席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作為一名科研生涯與黨齡同歲的老黨員、科技工作者,彭永臻感慨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最觸動我的一句話。我們污水處理事業的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要為祖國的碧水藍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實習記者 孫明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污水处理厂过度提标造成巨大浪费!

 

2019年1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在第十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污水处理厂过度提标造成巨大浪费。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最严的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化学需氧量(COD)为50mg/L,总氮为15mg/L,总磷为0.5mg/L。一级A排放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水标准则为:化学需氧量(COD)为30mg/L,总氮为1.5mg/L,总磷为0.3mg/L。地表水四类标准的要求远高于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目前很多城市提出污水处理厂要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我到了好多地区好多城市,看了以后真心疼。”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在11月26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认为中央必须要采取措施。这么下去的话,会给我们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在同一个月内,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在2019年11月12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召开的首届河长制暨治水高峰论坛上提出忠告。

任南琪说,在治水实践过程中,河长们面对现实存在的黑臭水体,往往在“灰色系统”——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技术上下功夫多,而对“绿色系统”——湿地等自然净化能力重视不够。他透露,有的省通过制定法规要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提升为Ⅳ类,这样的标准就意味着很高的建设、运行费用。

有一个城市要提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招标报价高达1.8亿元,而事实上如果采用“绿色系统”加“灰色系统”的处理方式只要3000万元就足够了。

任南琪说,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过高、过度治理污水,对于能源、资源、财力等消耗很大,甚至还可能造成大气污染。

任南琪说,作为治河的统筹决策者,一些河长往往重在选择“单元最佳”,而实际上“单元最佳”不等于“系统最佳”。在考虑黑臭水体治理对策时,只考虑污水处理厂的作用而忽视自然净化能力的做法,会造成重大浪费。

院士反对盲目提标不是孤例!

2019年3月2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专家评估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院士从专业角度就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作了发言。

彭永臻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过程中,污水处理的各类排放标准和规范是执法的重要尺度和依据。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污水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盲目提出城镇污水处理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和III类水质的过高要求,应该及时遏制这种趋势。其实,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等,III类水主要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源等,它们都不是污水的排放标准。前几年,某些一线城市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急于求成,盲目提出城镇污水处理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V类、甚至III类标准。就我国有机物总耗氧量综合评价指标的CODCr而言,一级A排放标准限值为50mg/L,而IV类和III类水质要求CODCr限值分别为30mg/L 和20mg/L,达到如此高的排放标准将造成处理成本提高5倍以上。更重要的是,为此去除的这些少量难降解有机物大都是木质素、纤维素等无毒害作用,也不增加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的有机物。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基本不含有毒的有机污染物,没有必要达到如此严格的标准,如前所述,有些地区甚至不必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实,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根本未将CODCr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排放指标,只有BOD的排放标准。而地表IV类和III类水质关于氮、磷的要求更是高不可攀。其实,北京和上海目前没有一座污水厂能达到上述标准,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近年来,在专家的建议和呼吁下,一些一线城市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很多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反而盲目跟进。因此,我们应该强烈呼吁:尽快遏制这种盲目提出过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相互攀比的趋势。

“标准应因地制宜”彭永臻院士在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座谈会发言

3月2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专家评估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会议,听取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项目进展情况介绍和专家意见建议并讲话。26日,CCTV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安排,今年年初,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研究工作,首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引入第三方评估。座谈会上,北工大彭永臻院士从专业角度就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作了发言。

 

彭永臻院士发言(前排左一)

彭永臻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过程中,污水处理的各类排放标准和规范是执法的重要尺度和依据。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污水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

“标准”是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在各行业的国际标准中,欧美国家始终占垄断地位,据统计,其主导制定的标准占93%,其他国家仅为7%,而我国又仅占这其中很少的份额,可见在国际标准方面还较落后。有言道“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但它也是与时俱进的。因此,我国首先应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标准,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并在今后国际标准制定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步提高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一、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过于“整齐划一”,应因地制宜规划与修订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各地区的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污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都不相同,以污水脱氮除磷为例,南北地区城市污水总氮浓度差别很大,以“整齐划一”的要求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存在较大问题。而在其他国家,主要根据不同水环境容量和处理规模,每个城市、甚至每座污水处理厂都有不同的排放标准。

2、对于湖泊、海湾等脆弱水体,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氮、磷等排放的地方标准

污水中的氮和磷又称为营养物,其主要危害是导致湖泊、海湾等缓流水体,藻类异常繁殖的富营养化。因此,排入这类水体的污水处理厂应该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例如,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临界条件仅为总氮(TN)>0.2mg/L,总磷(TP)>0.02mg/L,而目前我国一级A排放标准规定TN不超过15mg/L,TP不超过0.5mg/L,这都是上述临界值的几十倍。可见,即使都达到一级A的标准排放,仍会对这类水体造成严重危害,难以遏制富营养化的漫延。因此,对于这类脆弱水体,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

3、针对无富营养化之虞的水体应当制定适当宽松的氮、磷排放标准

对于不会发生富营养化的大江、大河和海洋,氮、磷的排入并不会对水体造成危害。例如,我国东北的内陆水体,发源于嫩江,汇入松花江,再汇入中俄界河的黑龙江,再通过俄罗斯境内(的鄂霍次克海),最终进入没有海湾的公海,不会发生富营养化。而且东北地区气温低,生物脱氮除磷非常困难。因此,对于无富营养化之虞的广大地区,适当放宽氮、磷排放限值,不仅不会危害水环境,而且能够大大节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国外针对类似地区甚至不限定氮、磷的排放, 例如,澳大利亚悉尼的三大污水处理厂,仅经过初级处理后直接排海。)

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盲目提出城镇污水处理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和III类水质的过高要求,应该及时遏制这种趋势

其实,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等,III类水主要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源等,它们都不是污水的排放标准。前几年,某些一线城市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急于求成,盲目提出城镇污水处理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V类、甚至III类标准。就我国有机物总耗氧量综合评价指标的CODCr而言,一级A排放标准限值为50mg/L,而IV类和III类水质要求CODCr限值分别为30mg/L 和20mg/L,达到如此高的排放标准将造成处理成本提高5倍以上。更重要的是,为此去除的这些少量难降解有机物大都是木质素、纤维素等无毒害作用,也不增加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的有机物。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基本不含有毒的有机污染物,没有必要达到如此严格的标准,如前所述,有些地区甚至不必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实,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根本未将CODCr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排放指标,只有BOD的排放标准。

而地表IV类和III类水质关于氮、磷的要求更是高不可攀。其实,北京和上海目前没有一座污水厂能达到上述标准,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近年来,在专家的建议和呼吁下,一些一线城市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很多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反而盲目跟进。因此,我们应该强烈呼吁:尽快遏制这种盲目提出过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相互攀比的趋势。

目前,某些工业废水处理过于严格的CODCr排放标准,也存在很多问题,今后更需要论证和完善。

如果说,在国际上,“得标准者得天下”, “失标准者将丢天下”;那么,在国内就有“错标准将乱天下”之嫌。因此,今后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污水排放标准的评估、论证和不断修改完善,为《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提供更加精准的尺度和可靠的依据,从根本上控制水环境的污染。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

钱易、彭永臻、任南琪、曲久辉等多位院士学者在人大涉水问题发言汇总!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专家评估座谈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

围绕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完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保障饮用水安全等方面,来自中国工程院和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认真梳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治理水污染、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

 

01

如何完善水环境标准

健全标准体系,让水污染防治相关标准更科学

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地方可根据经济和技术条件,制定重要江河、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但在具体实施中,大部分地方并未因地制宜制定流域性水环境质量标准。专家学者认为,制定水环境标准是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24个水质目标,按照各水质目标的浓度将地表水分成了六类:Ⅰ、Ⅱ、Ⅲ、Ⅳ、Ⅴ、劣Ⅴ类,这是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和进行水污染防治的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标准中包括24个水质目标,但常用的指标却很少;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毒性,但标准中却没有这些指标。她建议在执法检查时应关注水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造成的影响,并通过修改水环境标准,有效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危害。

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过程中,污水处理的各类排放标准和规范是执法的重要尺度和依据。然而,现实中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过于“整齐划一”,中国工程院彭永臻院士认为不够科学,“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各地区的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污水的水质、水量都不相同,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存在较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李晓红认为,我国自然条件和污染效应区域差异显著,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全国统一的指标及其限值,可能导致“过保护”和“欠保护”问题,各地应因地制宜加强区域性、流域性、差异性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近年来,在专家的建议和呼吁下,一些一线城市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很多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反而盲目跟进。彭永臻呼吁,各地区应根据受纳水体类型和水环境的敏感程度先进行系统和科学评估,之后再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污水排放标准。

02

如何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通过管网升级改造,让“海绵城市”发挥功效

黑臭水体“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污染防治法从法律层面落实了地方政府治理黑臭水体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曾指导多个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对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检查和调研,他得出结论: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厂”(污水处理厂)—“网”(污水管网)—“河”(城市水体)治理体系不完善,一些地区出现相互脱节,特别是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低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污水管网不健全,部分老旧城区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突出;管网不配套,干管健全,支管缺位,导致污水难以收集;管网破损严重,污水渗漏,河水、地下水渗入管网;污水管与雨水管混错接严重,大量污水在降雨时未经处理沿雨水口排入水体;雨污不分流,造成污水随雨水直接排放。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彻底消除黑臭水体的根本保障。”任南琪认为,在城市建设中,由于缺乏系统性,导致海绵体吸水、保水、净水、调水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同时由于地面硬化程度较高,不透水面积较大,导致初期雨水大量直排河道,将大量污染物带入水中,严重污染水体。他建议,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整体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生态环境改善等问题。

钱易分析了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工业生产过程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源头。”据介绍,在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历史上,曾经采用“关、停、并、转”来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效果有限,且与发展经济和人民生活存在矛盾。她说,推行清洁生产,在污染的源头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才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途径。建议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执行和检查过程中,把清洁生产的推行和源头减少污染排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03

如何让人们喝上放心水

对饮用水安全进行“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监管

饮用水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水污染防治法加强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在多个方面对饮用水安全有明确规定。

作为专业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晓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安全的饮用水水源,是安全饮用水的最基础条件。水污染防治法新增了对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进行调查评估的要求。以往的做法多是出了饮用水安全问题后,再对水源进行调查与整改。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则要求主动、提前、全面开展调查评估。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调查评估有几个问题要注意:解决对违法建设和违法排放的执法难问题;落实对饮用水水源强化管理后提出的一些新要求,例如,区域规划的调整、水源保护区内新确定为污染源的迁出等;与应对水源突发污染相结合,调查确定上游水源突发污染的风险污染物清单,预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形成与完善水源保护的长效监管机制和多部门协同机制。

对饮用水安全进行全过程监管,这是政府与供水企业的职责。如何进行监管?张晓健建议,首先是加速推进供水水质信息公开。尽管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但目前各地供水的水质信息公开办法各不相同,在水质的项目、频次和详细程度上有较大差异。为落实水污染防治法水质信息公开的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应制定水质信息公开的实施细则。

尽管水污染防治法对加油站、矿山开采区及工业聚集区等都提出了明确的防渗要求,但在具体实操层面上缺乏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芳华建议,地下水污染防控应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以风险防控为主,坚持防治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对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当前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水污染防治法只能解决饮用水源“守底线”问题,《城市供水条例》(1994)已完全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应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饮用水安全法,强调饮用水供给的公用事业属性,规范供水市场行为;统筹协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关指标和要求;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供水企业的运行职责,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供水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供水安全的执法监督,加强履职问责和绩效考评。

来源:人民日报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改单)近日公开征求意见。针对此次修改工作背景、基本思路、技术要点等问题,清华大学教授、该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专家组长王凯军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修改GB 18918-2002?

答:自2002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发布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废水的总量和占比不断上升,该标准对科学、依法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

过去20年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种类增多,处理效果也越来越稳定可靠,但是各种新老工艺基本上都是以生物处理为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没变,现行GB 18918-2002基本符合当前的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总体技术经济水平。但是,GB 18918-2002规定所有水污染物均应“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已经成为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的突出问题,急需修改完善。

首先,该规定制约精准管控。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排放波动规律不同,有的污水处理厂间歇式排放。例如,采用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可能连续2小时以上不排放水污染物,将这些时段计入日均值显然是不合适的。再如,如果某些时段排放浓度过高,即使其日均值不超标,也很可能造成较重的环境污染,构成较大风险。

其次,该规定未体现环境科研新成果。过去20年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相应的技术规范也日益完善,尤其是2019年发布实施的《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全面规定了污水监测新要求。例如,对于色度、pH、粪大肠菌群数等项目,新方法要求一次采样、尽快测定,现行技术、设备也足以支撑这些新要求,因此,HJ 91.1明确规定这类污染物项目不能取混合样,国内外一系列相关法规标准也作了类似规定。GB 18918-2002规定监测这类项目要取混合样、执行日均值,现在看来与更科学的监测方法已经不一致了。

再次,该规定不利于依法监管实际排放情况。执法人员监测日均值,需要在较长时间里多次取样。一旦执法人员到场开展监测,排污单位可以采取治污设施“开机欢迎、关机欢送”和调整设备工况、改变投料方式等办法,临时制造“达标排放”。此时,监测日均值失去了反映排放浓度合理波动的意义,成为依法治污的薄弱环节。

因此,现行GB 18918-2002关于所有水污染物要取混合样、测日均值的规定,在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亟待修改完善。本次修改聚焦这个突出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标准可能还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内容,待全面修订时一并解决。

问:如何解决这个突出问题?

答:进水流量波动、特定污染物的进水负荷变化、化学试剂投加、流量混合等因素均有可能引起污水处理系统的波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污染物浓度存在客观波动规律,有合理波动范围。

修改GB 18918-2002,就要全面、客观反映这个波动规律,找出这个合理波动范围。编制组研究提出了一次监测最大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划出了合理波动范围的上限水平。这种方法是有国际经验可以参考的,如日本的国家统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规定污染物最大允许浓度限值,其中对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悬浮物和氮、磷同时规定了日均浓度限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悬浮物的最大允许浓度限值是日均浓度限值的1.33倍,氮、磷的最大允许浓度限值是日均浓度限值的2倍。

这次编制组提出一次监测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参考了国外经验,但其主要技术依据是国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平台数据。编制组统计分析了2020年全年上传该平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测算了上亿条数据。这些数据是实际排放监测数据,是目前最可靠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波动规律测算依据,是编制这个标准修改单的最底层技术工作的基础。

问:修改后的标准将既有日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也有一次监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每次监测都要同时执行吗?

答:测什么、怎么测,首先要看监测目标。开展环保竣工验收监测,或者企业自行监测,全面掌握排放情况、分析排放规律,两种排放浓度应该都测。如果排污单位安装了符合国家规定的自动监测设备,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取日均排放浓度数据和每一次监测的排放浓度数据。如果没有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手工监测,其监测频次应符合相应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和自行监测指南要求。

执法监测是执法检查工作的一部分,要符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原则。一次监测更符合检查对象随机的要求,因此是开展执法监测的重要方式。执法监测中同样可以开展日均排放浓度监测。如果一次监测发现毒性较强或者较持久的污染物浓度偏高,如重金属浓度偏高,应及时通过增加监测频次、溯源调查等方式,评估其环境风险,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其中,连续取样以监测日均排放浓度,就是评估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

问:此次修改标准,预期成本效益如何?

答:修改单在现行标准规定的日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基础上,通过测算实际排放波动规律,增加了一次监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正常运行、日均值达标的情况下,一次监测排放浓度应当而且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在日均排放浓度达标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实际的日均排放浓度小于现行标准限值,工艺比较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更低。对于企业个体来说,其排放波动的上限,通常是在修改单提出的全行业合理波动范围之内。少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在部分时段的波动稍大一些,可以注意保持或加强进水管控与均质调节,优化运行管理,通过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即可符合修改单规定。因此,对于正常运行、稳定达到现行标准要求的企业来说,预期此次修改标准不会新增成本。

修改单设置一次监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细化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提升了排放标准技术内容的精准性、科学性。按照修改后的标准,管控要求更加精细,有利于促进排污单位加强自身排放监测和波动规律研究,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提升环境绩效。同时,修改单有利于堵住人为制造日均值“达标”的漏洞,提升监督执法效能,有力督促排污单位如实监测、报告实际排污情况。因此,预期此次修改有助于提升监管部门和监管对象双方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不改变技术工艺、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

制度建设方面的预期效益也值得关注。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要求,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既要研究收严排放限值、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向技术改造投资要环境效益,也要研究在行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核心技术比较稳定时,通过细化管控要求提升管控效果,向精细管理要环境效益。此次修改GB 18918-2002就是在细化管控要求方面开展的重要探索,对排放标准体系建设有重要引领作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修改单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转发可赠送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五届)中国污水大会直播视频回放观看码+大会论文集+中国给水排水杂志。请联系:中国给水排水  金晟 186 2227 3726中国给水排水 ,孙磊 137 0211 3519)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工业污泥处理处置,固废资源化,渗滤液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污水提标、污水资源化、排水管网、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河湖治理、雨水洪水治理等,技术报告正在征集完善中,咨询:王领全 13752275003(微信号);本次会议采用现场报告+参观形式,参会代表还可获得2022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证明。所有受邀演讲嘉宾均可获得加盖主办单位公章的论坛演讲荣誉证书。】

最新整理!全国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企业名录(88家,2022年1月30日) 截止2022年1月30日,全国共有88家综甲设计院

水环境生态圈

最新整理!全国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企业名录(88家,2022年1月30日) 截止2022年1月30日,全国共有88家综甲设计院。北京最多,其次是湖北,再次是上海

1月29日,住建部官网发布《关于核准2022年度第一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的公告》,其中,附件2“核准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名单”中显示,3企业申报的“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已被核准,分别是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为机械工业部第三设计研究院,1964年成立于天津,1965年内迁至重庆, 2013年更名为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有科技型工程公司,隶属于中央大型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聚焦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包、设备成套、工程运维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在工业、建筑、市政、交通、环保、能源、物流、医疗、教育等行业取得丰硕成果。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1994年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2001年10月正式转型为国有企业,2010年4月改制为全民营股份制企业,2017年8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整体上市并首次公开发行A股,是西南地区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勘察设计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公路行业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业务;具备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公路行业路线总体、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检测等多领域多项关键技术。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湖北工程有限公司所属的大型电力工程咨询公司。具备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环评、安评、水土保持、总承包等多个甲级资质,是中国首批取得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及光伏电站专项资质的企业。作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设计板块的一部分,湖北院向具有优质服务能力的工程咨询公司方向稳步迈进。湖北院专注于电力建设的发展,通过不断提升设计产品及服务质量,向国内外客户提供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业务范围涵盖电网、配网、新能源、发电、基础设施、水环境等多元领域。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改单)近日公开征求意见。针对此次修改工作背景、基本思路、技术要点等问题,清华大学教授、该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专家组长王凯军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修改GB 18918-2002?

答:自2002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发布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废水的总量和占比不断上升,该标准对科学、依法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

过去20年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种类增多,处理效果也越来越稳定可靠,但是各种新老工艺基本上都是以生物处理为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没变,现行GB 18918-2002基本符合当前的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总体技术经济水平。但是,GB 18918-2002规定所有水污染物均应“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已经成为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的突出问题,急需修改完善。

首先,该规定制约精准管控。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排放波动规律不同,有的污水处理厂间歇式排放。例如,采用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可能连续2小时以上不排放水污染物,将这些时段计入日均值显然是不合适的。再如,如果某些时段排放浓度过高,即使其日均值不超标,也很可能造成较重的环境污染,构成较大风险。

其次,该规定未体现环境科研新成果。过去20年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相应的技术规范也日益完善,尤其是2019年发布实施的《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全面规定了污水监测新要求。例如,对于色度、pH、粪大肠菌群数等项目,新方法要求一次采样、尽快测定,现行技术、设备也足以支撑这些新要求,因此,HJ 91.1明确规定这类污染物项目不能取混合样,国内外一系列相关法规标准也作了类似规定。GB 18918-2002规定监测这类项目要取混合样、执行日均值,现在看来与更科学的监测方法已经不一致了。

再次,该规定不利于依法监管实际排放情况。执法人员监测日均值,需要在较长时间里多次取样。一旦执法人员到场开展监测,排污单位可以采取治污设施“开机欢迎、关机欢送”和调整设备工况、改变投料方式等办法,临时制造“达标排放”。此时,监测日均值失去了反映排放浓度合理波动的意义,成为依法治污的薄弱环节。

因此,现行GB 18918-2002关于所有水污染物要取混合样、测日均值的规定,在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亟待修改完善。本次修改聚焦这个突出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标准可能还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内容,待全面修订时一并解决。

问:如何解决这个突出问题?

答:进水流量波动、特定污染物的进水负荷变化、化学试剂投加、流量混合等因素均有可能引起污水处理系统的波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污染物浓度存在客观波动规律,有合理波动范围。

修改GB 18918-2002,就要全面、客观反映这个波动规律,找出这个合理波动范围。编制组研究提出了一次监测最大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划出了合理波动范围的上限水平。这种方法是有国际经验可以参考的,如日本的国家统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规定污染物最大允许浓度限值,其中对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悬浮物和氮、磷同时规定了日均浓度限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悬浮物的最大允许浓度限值是日均浓度限值的1.33倍,氮、磷的最大允许浓度限值是日均浓度限值的2倍。

这次编制组提出一次监测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参考了国外经验,但其主要技术依据是国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平台数据。编制组统计分析了2020年全年上传该平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测算了上亿条数据。这些数据是实际排放监测数据,是目前最可靠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波动规律测算依据,是编制这个标准修改单的最底层技术工作的基础。

问:修改后的标准将既有日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也有一次监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每次监测都要同时执行吗?

答:测什么、怎么测,首先要看监测目标。开展环保竣工验收监测,或者企业自行监测,全面掌握排放情况、分析排放规律,两种排放浓度应该都测。如果排污单位安装了符合国家规定的自动监测设备,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取日均排放浓度数据和每一次监测的排放浓度数据。如果没有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手工监测,其监测频次应符合相应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和自行监测指南要求。

执法监测是执法检查工作的一部分,要符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原则。一次监测更符合检查对象随机的要求,因此是开展执法监测的重要方式。执法监测中同样可以开展日均排放浓度监测。如果一次监测发现毒性较强或者较持久的污染物浓度偏高,如重金属浓度偏高,应及时通过增加监测频次、溯源调查等方式,评估其环境风险,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其中,连续取样以监测日均排放浓度,就是评估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

问:此次修改标准,预期成本效益如何?

答:修改单在现行标准规定的日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基础上,通过测算实际排放波动规律,增加了一次监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正常运行、日均值达标的情况下,一次监测排放浓度应当而且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在日均排放浓度达标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实际的日均排放浓度小于现行标准限值,工艺比较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更低。对于企业个体来说,其排放波动的上限,通常是在修改单提出的全行业合理波动范围之内。少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在部分时段的波动稍大一些,可以注意保持或加强进水管控与均质调节,优化运行管理,通过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即可符合修改单规定。因此,对于正常运行、稳定达到现行标准要求的企业来说,预期此次修改标准不会新增成本。

修改单设置一次监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细化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提升了排放标准技术内容的精准性、科学性。按照修改后的标准,管控要求更加精细,有利于促进排污单位加强自身排放监测和波动规律研究,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提升环境绩效。同时,修改单有利于堵住人为制造日均值“达标”的漏洞,提升监督执法效能,有力督促排污单位如实监测、报告实际排污情况。因此,预期此次修改有助于提升监管部门和监管对象双方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不改变技术工艺、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

制度建设方面的预期效益也值得关注。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要求,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既要研究收严排放限值、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向技术改造投资要环境效益,也要研究在行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核心技术比较稳定时,通过细化管控要求提升管控效果,向精细管理要环境效益。此次修改GB 18918-2002就是在细化管控要求方面开展的重要探索,对排放标准体系建设有重要引领作用。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聚力水务科技创新、中德研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Max Dohman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4日(周日)15:00 2024-04-14 15:00:00 开始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 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低碳运营实践与探索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0日(周三)14:00—16:00 2024-04-10 14:00:00 开始
世界水日,与未来新水务在深圳约一个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3月22日(周五)08:30—17:30 2024-03-22 08:3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直播时间:2024年3月14日(周四)14:00 2024-03-14 14:00:00 开始    题目:占地受限情况下的污水厂水质提升解决方案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高级
华北设计院: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巩固提升要点分析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周一)9:30 2024-03-04 09:30:00 开始 2月23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9:00—17:00 2024-02-23 09:00:00 开始
2月22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9:00—18:00 2024-02-22 09:00:00 开始 2月21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9:00—18:00 2024-02-21 09:00:00 开始
大湾区青年设计师论坛直播预告(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论坛)  “醒年盹、学好习、开新篇”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山东日照:“乡村之肾”监管装上“智慧芯”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农村办负责人时培石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被称为“乡村之肾”,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国际大咖/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基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净化之路 直播时间: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19:00 2024-01-30 19:00:00 开始 马洪涛院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的一些思考 直播时间:2024年1月25日 10:00 2024-01-25 10:00:00 开始
2024年水务春晚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8日(周四)18:00—22:00 2024-01-18 18:00:00 开始 《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新型排水基础设施》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15:00 2024-01-11 15:00:00 开始--刘树模,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WPE网络报告:作者-审稿-编辑视野下的高水平论文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19:00 2024-01-10 19:00:00 开始 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继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科技期刊
直播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7日 09:30—11:00 2023-12-27 12:00:00 开始 【直播】【第五届水利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王浩院士:从流域视角看城市洪涝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3)|水回用安全保障的高效监测技术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16日(周六)08:30—18:00 2023-12-16 08:30:00 开始
第二届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水环境专题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9日(周六)16:00—24:00 2023-12-09 16:00:00 开始 JWPE网络报告:综述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19:00 2023-11-30 19: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强志民研究员:紫外线水消毒技术 再生水 水域生态学高端论坛(2023)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9日(周三) 09:00—17:40 2023-11-29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水务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5日(周六) 13:30 2023-11-25 13:3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2023年11月14日9:00线上举行直播/JWPE网络报告: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应对新的影响并识别重要的毒性因素 直播主题:“对症下药”解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人:陈智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日(周四)14:00—16:00 2023-11-02 14:00:00 开始
10月29日·上海|市政环境治理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院士 :长江水环境治理关键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00—22:00 2023-10-26 20:00:00 开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学术论文写作之我见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19日(周四)19:00 2023-10-19 19:00:00 开始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0日13:30-17:30 2023-10-20 13:30:00 开始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2) 直播时间:10月1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10-14 10:00:00 开始 直播题目:苏伊士污泥焚烧及零碳足迹概念污泥厂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内容包括: 1.	SUEZ污泥业务产品介绍 2.	全球不同焚烧项目介绍 3.	上海浦东污泥焚烧项目及运营情况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四届中国污泥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上海浦东新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6日 16:00  王晓昌  爱思唯尔期刊《水工艺工程杂志》(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共同主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4年 海绵城市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结合项目案例,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探讨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路径,提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报告题目:《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主讲人简介:  简德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 第一轮通知 | 国际水协第18届可持续污泥技术与管理会议 主办单位:国际水协,中国科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等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1) 直播时间: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广东汇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术总监  天津万 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cnww1985):自然—社会水循环与水安全学术研讨会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的机理新认知及应用 直播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开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黄河”之山西省再生水产业化发展专题讲座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开始
珊氮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推介会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1日(周五) 欧仁环境颠覆性技术:污水厂扩容“加速跑”(原有设施不动,污水处理规模扩容1倍!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IV类标准!),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诚征全国各地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需求方(水务集团、BOT公司、设
直播预告|JWPE网络报告:自然系统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与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题目: 高排放标准下污水中难降解COD的去除技术     报告人: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程忠红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中国给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刘锐平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反硝化脱氮过程强化原理与应用 会议时间: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务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实践分享 直播时间: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对话嘉宾:窦秋萍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持人:李德桥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题目:污泥处理处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讲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总工 教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27日14:00-16:00;复杂原水水质下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陈智,苏伊士亚洲,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业的给水及污水处理,对苏伊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模拟仿真的污水处理厂数字化与智慧化:现状与未来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2022城镇溢流污染控制高峰论坛|聚焦雨季溢流污染控制的技术应用与推广 中国给水排水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 领军人才:广州大学学术讲座|低碳水质净化技术及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8日 9:30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5日 20:00—22:00
德国专场直播主题: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 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德国专场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下午 15:00—17:00(北京时间) 2022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德沼气合作论坛的主论坛将于12月15日下午2点召开
技术交流 | 德国污水处理厂 计算系列规程使用介绍 城建水业 WaterInsight首期丨王志伟教授:膜法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0日 10:00—11:00
处理工艺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8:30—12:15 建设管理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7日 14:00—17:15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20:00—22:00 Training Course for Advanc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
12月3日|2022IWA中国漏损控制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3日(周六)9:00—17:00 2022-12-03 09: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八期)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日 20:00—22:00 2022-12-01 20: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输配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4:00—17:05 2022-11-30 14: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七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5日 20:00—22:00 2022-11-25 20:00:00 开始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4日 13:30—17:30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 李玉友,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导,注册工程师】颗粒污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从UASB到新型高效脱氮和磷回收
中国建科成立70周年|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3:30—18:25   2022-11-22 13:3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六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20:00—22:00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五期) 中国给水排水 奋进七十载 起航新征程|中国市政华北院第十届科技工作会议暨庆祝建院七十周年大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8日 9:30   2022-11-18 09:00:00 开始
樊明远:中国城市水业的效率和服务要做一个规范     樊明远 世界银行高级工程师 黄绵松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海绵城市系统化运维的挑战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6日 18:30  黄绵松  北京
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云端活动周寻水路  污水回用专场      转发直播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直播抽奖 100份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首届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即将开幕,同步举行的节水时光云端活动周”也将于2022年11月15日10:00-12:00 、14:30-17:00,在云端与水务行业的专家朋友见面!    在这即将到来激动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四期) 中国给水排水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日 16:00—18:00 2022-11-03 16: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会议预告 |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国合环境
精彩预告 | 黄河中上游水环境国际论坛·颗粒污泥水处理创新与应用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全球环境科学高峰论坛系列讲座( BEST):电活性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能提升、生物修复、金属腐蚀以及新型电子设备    报告人: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Derek Lovley教授
彭永臻院士直播预告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与发展/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直播预告 | 8月21日 中外雨水管理经验和挑战研讨会 中国给水排水    留德华人资源与环境学会  潘伯寿博士,于199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德国GKW工程设计及咨询公司,贝
清水绕村庄,农家换新颜 山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8月9日上午,山东省在日照市召开2022年全省东部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推进会,参会代表现场观摩学习了岚山区、高新区等 【水大会直播二位码】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管网、水环境综合治理/再生水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会目次及报告日程
威立雅应对碳中和愿景的思路 原创 Veolia 威立雅水务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八届年会暨水安全保障及水环境综合整治高峰论坛日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