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大会”
1.垃圾分类对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影响分析…………………………………………………………(1)
丁西明,康建邨,闵海华,高波,孙月驰,汤萌萌,刘荣飞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磁性TiO2/GO复合催化剂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研究………………………………………………(1)
蒋宝军, 孙一文, 王新培, 张小雨
(吉林建筑大学 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2)
齐利格娃1,2,李伟1,高金华3,任征然1,王佳伟1
(1.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北京市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北京北排科技有限公司;
3.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利用底泥改良控制悬浮物释放的水体抑浑研究及应用……………………………………………(2)
翟伟奇1,王敏吉2,莫银锦2,黄鸥3,柏春荫4
(1.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西分院;
3.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4.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4)
5.深圳茅洲河流域底泥污染调查与治理实践……………………………………………………………(3)
包晗1,2,唐颖栋1,张依章3,4,邱辉1,楼少华1
(1.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
6.箱涵清淤及泥处理利用典型实例研究……………………………………………………………………(3)
侯豪1,2, 朱伟2,3, 陈益人4, 许小格3, 程林3, 李云全3, 吴思麟1,2
(1.河海大学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3.河海大学 环境学院;
4.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7.深圳市污泥深度脱水应急工程的设计与运行…………………………………………………………(4)
颜莹莹,孟春霖,臧星华,万修志,李雪怡,马嘉蔚
(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
8.南方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发酵制取碳源及投加策略………………………………………………(4)
罗锋1,2, 彭进湖2, 张忠祥2, 邱林清2, 彭敬衡2, 梁伟广2
(1.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9.建筑排水横管中固体污物及其输送性能研究进展…………………………………………………(5)
刘壮壮, 许萍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0.钢铁冷轧线含铬废水处理及同步资源化利用………………………………………………………(5)
张一博,李孟,杜宁,李嘉炜,张倩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11.城市排水管道沉积物与污水间物质转移转化研究进展 …………………………………………(6)
王健,刘国华,齐鲁,邵宇婷,王悦,何元浦,王洪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
12.潍坊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无害化处置工程设计…………………………………………………(6)
王涛1,2,3,寇于亮2
(1.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2.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机械工业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13.污泥焚烧工程调试经验对设计优化的启示……………………………………………………………(7)
生骏,张帅领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14.厨余垃圾生物水解过程中氯化物的迁移转化………………………………………………………(7)
刘继伟1,江燕航2,艾克来木·艾合买提1,邓乔蔓2,
雷鸣2,方冰2,陈锡鹏2,杨国栋2,蒋建国1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深圳市宝安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15.高通量测序研究清水池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8)
袁雅姝1,杨佳蓉1,张黎1,张立成1,张丽伟1,王东2,王薇3
(1.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2.海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3.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16.中高温过渡区餐厨垃圾厌氧工程案例分析 …………………………………………………………(8)
李月中1,谭婧2,宫亚斌2,寿亦丰2
(1.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17.生物燃料副产物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研究……………………………………………………(9)
彭志英1,李冰冰1,2,王燕1,3,单威1,
郑凯凯1,3,高志扬4,唐晓博4,李激1,5,6,7
(1.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无锡普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无锡市高新水务有限公司;
5.江苏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6.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7.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
18.CaO2联合H2O2原位修复污染底泥现场试验研究…………………………………………………(9)
王锋1,董文艺1,2,蔡倩3,王宏杰1,2,赵玥1,黄杰1
(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19.绍兴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提标技术路线……………………………………(10)
李树苑,刘海燕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生物法+膜法工艺处理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11)
李长海1, 张雅潇2, 普建国1, 谭祥帅1, 李昭1,
张瑞祥1, 牛利涛1, 郭云飞1, 张丛林1
(1.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Fenton+BAF工艺用于生活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改造…………………………………………(11)
党康飞,张佳欢,代鑫,王洪磊,徐晓静,韩璐,周永刚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22.老港垃圾渗滤液应急项目污泥深度脱水工程实例………………………………………………(12)
王声东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23.不同纳滤膜对垃圾渗滤液结垢离子去除效果分析………………………………………………(12)
赵永志,高严,何文丽,尹云军,田丽森,王彦芳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能源环境事业部)
24.餐厨垃圾废水预处理发酵回收溶解性碳源的研究………………………………………………(13)
柯水洲1,莫祺扬1,马晶伟1,赖涵2,刘颖2
(1.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中南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25.餐厨垃圾好氧发酵处置生产线技术创新探索………………………………………………………(13)
闫广播,孙红波,李连盟,魏青亮,柴云振,毕学文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6.消除污泥中病原体种属难闻异味金属离子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解决方案………………(14)
陈继光
(福建源固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7.序批式运行Anammox颗粒污泥的有机碳源胁迫效应…………………………………………(15)
靳翱玮1, 廖方新1, 孙远博1, 贺程璐1, 姜滢1, 郭萌蕾1, 陈重军1,2,3
(1.苏州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江苏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3.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垃圾分类对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影响分析
丁西明,康建邨,闵海华,高波,孙月驰,汤萌萌,刘荣飞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
摘 要: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分类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随着垃圾分类的积极推进,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将会减少,填埋场渗滤液C/N比失调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并且促使现有渗滤液处理工艺优化调整。垃圾分类会促使渗滤液处理领域排放标准发生变化,使其更加符合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并带动预脱氨、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新的处理工艺在渗滤液处理领域广泛应用。从渗滤液产量、水质、处理工艺、排放标准、浓缩液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垃圾分类对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影响,以期为渗滤液处理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18期,页码:42-46.
磁性TiO2/GO复合催化剂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研究
蒋宝军,孙一文,王新培,张小雨
(吉林建筑大学 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制备了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TiO2/GO)和磁性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磁性TiO2/GO)两种复合催化剂,并用其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复合催化剂中TiO2与GO的质量比、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SEM、XRD、VSM、FTIR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TiO2/GO复合催化剂表面粗糙、纯度高、磁回收性能良好。当TiO2与GO的质量比为5∶1、催化剂投加质量与垃圾渗滤液COD的质量比为0.8、反应时间为3 h时,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5.35%,此时垃圾渗滤液出水COD为1 774 mg/L,可生化性(BOD5/COD)由0.20提高至0.45。
关键词:磁性; 二氧化钛; 氧化石墨烯; 垃圾渗滤液; 催化氧化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3期,页码:99-104.
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齐利格娃1,2,李伟1,高金华3,任征然1,王佳伟1
(1.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北京市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24;2.北京北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24;3.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77)
摘 要:相对于传统厌氧消化,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具有反应器容积小、有效容积沼气产率高、建设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从技术优势、控制参数、消化性能、存在问题和优化方式等方面,对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系统进行了综述。通过调控优化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过程控制参数,采用多种预处理技术耦合+厌氧消化/混合基质共消化等工艺形式,可以有效解决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搅拌困难,传质、传热效果差,中间产物积累抑制等问题,并提高其厌氧消化性能。实践表明,高含固厌氧消化是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18期,页码:14-19.
利用底泥改良控制悬浮物释放的水体抑浑研究及应用
翟伟奇1,王敏吉2,莫银锦2,黄鸥3,柏春荫4
(1.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西分院,广西南宁530002;3.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4.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4)
摘 要:针对因底泥不稳定极易造成水体浑浊的问题,基于对蚯蚓土的形成机理研究,提出采用仿生手段来实现底泥稳定的思路。采用以多糖高分子为主的团粒结构改良剂,实现对底泥的团粒结构改良,分析了团粒结构的包裹和固化机理。实验室的团粒造粒抑浑试验验证了仿生改良手段抑浑的有效性,中试形成了工程尺度下的底泥团粒改良工艺以及相关工程参数。工程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团粒结构改良的包裹和固化机理在稳定底泥方面的有效作用,实现了预期的工程效果。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0期,页码:121-125.
深圳茅洲河流域底泥污染调查与治理实践
包晗1,2,唐颖栋1,张依章3,4,邱辉1,楼少华1
(1.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58;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1;4.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天津300450)
摘 要:茅洲河流域受长期污(废)水排放、垃圾倾倒和泥沙迁移运动的影响,河道淤积严重,底泥污染问题突出。通过对流域底泥污染的全面调查分析,系统评估茅洲河底泥的污染程度,利用特征污染物的“源-汇”实验吸附解吸特征,计算了茅洲河各区的疏挖量,并评估了清淤对河道防洪和堤岸结构的影响。采用绞吸式挖泥船为主、小型清淤设备为辅的清淤方案,以及泥砂分离+固液分离+板框压滤脱水工艺,对产出物按分级标准进行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流域治理; 河道清淤; 底泥处置; 特征污染物; 资源化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2期,页码:99-103.
箱涵清淤及泥处理利用典型实例研究
侯豪1,2,朱伟2,3,陈益人4,许小格3,程林3,李云全3,吴思麟1,2
(1.河海大学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3.河海大学 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4.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雨水箱涵作为城市排水管网的干管,由于长期运行,其内部出现了严重淤积,堵塞管网。如何对箱涵进行清淤、清淤后的泥如何处理和利用是许多城市目前正面临的难题。以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管网及渠道清淤混错接改造工程为典型案例,研究泥处理过程中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泥饼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基于对泥性质的分析,梳理了该典型工程在清淤及泥处理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人工清淤危险低效;工艺适合大方量快速施工工况,存在泥处理过程效率低、沉淀池浓缩效果差、板框机未能充分发挥效力问题;未进行施工尾水的处理,泥饼Zn含量超标,属于污染土,外包处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城市管网清淤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能够为箱涵清淤工程提供指导及借鉴。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1期,页码:108-113.
深圳市污泥深度脱水应急工程的设计与运行
颜莹莹,孟春霖,臧星华,万修志,李雪怡,马嘉蔚
(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摘 要:由于本地污泥处置能力不足,目前深圳市仍有约60%的污泥外运处置,运输距离远,处置价格高。2019年初,深圳福永水质净化厂将离心脱水后含水率80%的污泥运送至183 km外的华润电力海丰电厂进行掺烧,总成本约62 352 元/d。2019年5月起,该厂污泥深度脱水应急工程开始实施,采用能与现状离心脱水系统相衔接的深度脱水带式机,通过药剂调理和机械压榨,将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60%,污泥外运量从120 t/d降至68.3 t/d,减量效果显著。在污泥减量的同时,污泥的处理处置总成本也降至44 315 元/d,经济效益明显。此外,深度脱水后的污泥从团状塑态变为片状半固态,有利于进行长距离运输和电厂协同处置,污泥热值从-0.96 MJ/kg升至0.69 MJ/kg。该污泥深度脱水应急工程已稳定运行一年多,其设计和运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度脱水带式机;污泥减量;应急工程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4期,页码: 120-124.
南方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发酵制取碳源及投加策略
罗锋1,2,彭进湖2,张忠祥2,邱林清2,彭敬衡2,梁伟广2
(1.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为应对污水厂出水总氮标准日益提升的要求,提高生化池的反硝化能力,减少对外加碳源的依赖,考察了利用南方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制取碳源的效能、影响因素和回用投加比例,分析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制取碳源的可行性、污泥减量效果和经济效益。当控制初始MLSS约为15 000 mg/L时,厌氧发酵的ORP基本在-400 mV左右,有利于碳源的制取;可采用按比例更换新污泥的方式进行厌氧发酵,换泥比例为每天50%左右,折合SRT约为48 h;以2.5%厌氧发酵污泥结合75 mg/L复合碳源投加到缺氧系统中,可增强脱氮能力,且发酵污泥的总氮、总磷和重金属离子基本不会对生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以折合SRT计算,厌氧发酵的污泥削减率约为7%;以10×104 m3/d的污水处理厂为例,采用厌氧发酵技术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约410.6 万元。
关键词: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碳源; 生物脱氮; 污泥减量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3期,页码:1-6.
建筑排水横管中固体污物及其输送性能研究进展
刘壮壮,许萍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044)
摘 要:针对目前大规模使用节水器具后,因冲水量减少而有可能造成建筑排水横管内出现固体污物沉积和堵塞问题,在阐明排水管道内固体污物的成分和形状特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卫生器具类型、冲水量、管材粗糙度、坡度、管径和弯头等因素对固体污物输送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污物的形状、尺寸和密度是影响其输送距离的重要因素;坐便器排水的峰值流量越大,推动固体污物的输送距离越长;弯头曲率半径越长,在水流转弯时的能量损失越小,固体输送距离越长;在坐便器小水量排水情况下,可对横管的坡度和管径等设计参数进行优化,适当增加横管坡度或减小管径,从而增加横管内固体污物的输送速度和输送距离。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2期,页码:14-20.
钢铁冷轧线含铬废水处理及同步资源化利用
张一博,李孟,杜宁,李嘉炜,张倩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针对某钢铁厂冷轧机组排放的含铬废水中Cr(Ⅵ)浓度达标但总铬不能稳定达标、铬泥作为危废出厂等问题,采用纤维吸附技术从源头对Cr(Ⅵ)进行回收,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并通过基于离子交换技术的转化系统实现Cr(Ⅵ)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试验确定吸附系统的最优吸附周期与转化系统的最适pH值。系统优化后,出水Cr(Ⅵ)及总铬浓度分别保持在0.048、0.1 mg/L以下,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与原工艺相比,无需再外加药剂调节pH值,极大地节省了处理成本;铬泥产量减少90%以上;产生的重铬酸液可实现资源化利用,据统计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达520.6 万元/a。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2期,页码:110-115.
城市排水管道沉积物与污水间物质转移转化研究进展
王健,刘国华,齐鲁,邵宇婷,王悦,何元浦,王洪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摘 要:城市排水管网是收集、输送污水的重要环节。由于水力条件以及降雨冲刷的影响,排水管道底部极易沉积沉积物,而污水以及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赋存有大量微生物,致使管道污水以及沉积物中存在各种复杂的物理、生化等反应,易引发沉积物与污水之间的物质转移转化。沉积物和污水之间主要存在污染物物理沉积、生物转化吸附和生物转化释放三种物质交换途径,由此会造成管道淤积堵塞、有毒有害气体释放、管道腐蚀以及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等危害。首先综述了城市排水管网中沉积物的产生规律及构成特征,而后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物与污水之间的物质转化规律、影响因素和机制,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对我国排水管道中沉积物和污水之间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期望。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4期,页码:34-44.
潍坊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无害化处置工程设计
王涛1,2,3,寇于亮2
(1.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44;2.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4;3.机械工业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摘 要:潍坊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是一个突破传统、定制化设计的污泥堆肥项目,600 t/d处理能力分为两个处理系列:系列1为400 t/d(含水率80%)进入板框压滤脱水,出泥含水率≤60%,之后进入好氧发酵工艺;系列2为200 t/d(含水率80%)直接进入好氧发酵工艺。介绍了工艺流程、工艺设计(物料衡算、单体工艺参数、主要设备等)。项目特点:采用定制化设计;深度机械脱水与堆肥系统相结合;完善的资源化加工系统与畅通的资源化处置出路。运行效果:系列1运行成本可控性较好,升温慢,产物满足土壤改良要求;系列2运行成本可控性稍差,升温腐熟快,产物满足有机肥原料要求。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4期,页码:65-68.
污泥焚烧工程调试经验对设计优化的启示
生骏,张帅领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 要:以上海市石洞口污泥处理二期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工程调试经验,探讨污泥焚烧工程的设计优化措施。为应对入炉污泥热值及含水率波动,稳定焚烧炉运行工况,可调整半干污泥及脱水污泥的入炉量配比,并在炉前污泥接收设施中增加均质功能。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运行的灵活度和稳定性,降低生产线逻辑控制难度,可在干化和焚烧环节之间设置集中的半干污泥储存设施。污泥输送系统应尽可能简化输送环节,输送设备的能力余量不宜过大,且需考虑炉前干湿泥返混后污泥性状改变的工况。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4期,页码:113-118.
厨余垃圾生物水解过程中氯化物的迁移转化
刘继伟1,江燕航2,艾克来木·艾合买提1,邓乔蔓2,雷鸣2,方冰2,陈锡鹏2,杨国栋2,蒋建国1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2.深圳市宝安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广东深圳518101)
摘 要:针对厨余垃圾机械生物水解产生的沼渣和沼液的再生利用问题,研究了氯化钠对厨余垃圾机械生物水解过程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溶解性COD(SCOD)和氨氮的影响,分析了沼液和沼渣中氯离子的变化及迁移转化特性,考察了水淋洗对沼渣中氯离子含量以及营养元素钾和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厨余垃圾机械生物水解过程中,氯化钠的存在降低了VFAs、SCOD和氨氮的产生量,三者浓度分别可降低2.56 mg/L、22.62 g/L、137.50 mg/L,主要原因是氯化钠抑制了微生物对厨余垃圾的分解;随着生物水解时间的增加,氯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最后达到平衡;水淋洗沼渣过程中,沼渣中的氯离子浓度逐渐降低,能够达到市场上有机肥所含氯离子浓度的要求;水淋洗对沼渣中磷和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厨余垃圾; 机械生物水解; 氯化钠; 迁移转化; 沼渣; 沼液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3期,页码:52-56.
高通量测序研究清水池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袁雅姝1,杨佳蓉1,张黎1,张立成1,张丽伟1,王东2,王薇3
(1.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2.海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辽宁海城114200;3.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68)
摘 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北方某水厂清水池底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基于门、属水平剖析细菌、古细菌、真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同时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对用户水质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清水池底泥共检测到30门、55纲、79目、152科、410属细菌,9门18属古细菌,以及4门16属真菌;清水池底泥中的微生物菌群丰度较高,均属于水体和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微量可能致病的菌属存在,供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可能是消毒不完全以及管道存在腐蚀等所致。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消毒剂投量、保证管网中的消毒剂余量,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和水质检测。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1期,页码:94-99.
中高温过渡区餐厨垃圾厌氧工程案例分析
李月中1,谭婧2,宫亚斌2,寿亦丰2
(1.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125;2.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0)
摘 要:厌氧发酵是餐厨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温度是影响厌氧发酵的重要参数。西安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的厌氧工段采用优化发酵条件,着重介绍了中温和高温过渡区发酵温度为43~45 ℃时的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技术,并对项目稳定运行期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采用中温和高温过渡区厌氧发酵技术,有机负荷率高,垃圾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达到1 170 m3/tVS,全混发酵CSTR发酵装置容积产气率达3.0 m3/(m3·d) 以上,取得了良好运行效果。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0期,页码:106-111.
生物燃料副产物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研究
彭志英1,李冰冰1,2,王燕1,3,单威1,郑凯凯1,3,
高志扬4,唐晓博4,李激1,5,6,7
(1.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3.无锡普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28;4.无锡市高新水务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28;5.江苏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苏州215009;6.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7.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为给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提供新的碳源选择和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工业乙酸钠为对照,研究了以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BBP)为碳源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BBP反应器运行19 d后,出水TN、TP浓度与乙酸钠反应器的接近。BBP反应器对TN的去除率可达61.7%,TP去除率约为80%,出水COD维持在50 mg/L以下,出水水质可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BBP中不易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的有机物占比达42%,乙酸钠中为15%。以BPP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后,其反硝化潜力从0升至10.63 mgNO3--N/(gVSS·h),脱氮能力提高,与乙酸钠初期反硝化潜力11.09 mgNO3--N/(gVSS·h)相近。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19期,页码:7-13.
CaO2联合H2O2原位修复污染底泥现场
试验研究
王锋1,董文艺1,2,蔡倩3,王宏杰1,2,赵玥1,黄杰1
(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55;2.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3.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 要:在深圳市某污染河道进行现场试验,采用CaO2联合H2O2原位化学方法修复污染底泥,考察了该方法对底泥理化性质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aO2联合H2O2原位修复河道污染底泥效果显著,底泥颜色迅速由黑色转为土黄色,氧化还原电位从-160 mV提高至90 mV左右;底泥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去除率可达99%以上,总有机碳去除率可达24.2%左右;同时1 kg干泥中的总氮含量下降约400 mg,总磷含量无明显变化。经济性分析表明,采用CaO2联合H2O2原位修复河道污染底泥成本约为33.4 元/m2,比底泥疏浚方法更加经济。
关键词:污染底泥; CaO2联合H2O2; 原位修复; 经济性分析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19期,页码:67-71.
绍兴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提标技术路线
李树苑,刘海燕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摘 要: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绍兴市工业废水必须在企业内处理到COD≤200 mg/L方可排入污水处理厂,为此大量分散企业要将污水COD从500 mg/L提标至200 mg/L,在投资、土地、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困难,因此,提出将工业废水由分散预处理改为利用现状污水处理设施集中预处理的方式,并实现全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类收集与分别处理。为实现该目标,提出了绍兴市污水输送系统改造规划,并确定了工业废水集中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该技术路线既合理利用了现状处理设施,又达到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目的,节约了工程建设投资,也提高了运行稳定性、降低了分散监管的难度,对相似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 分类收集; 分质处理; 分散企业; 工业废水集中预处理; 技术路线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18期,页码:56-62.
生物法+膜法工艺处理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
李长海1,张雅潇2,普建国1,谭祥帅1,李昭1,张瑞祥1,牛利涛1,郭云飞1,张丛林1
(1.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2.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采用生物法+膜法工艺(预处理/UASB/MBR/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规模为36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能力强。采用生物法(UASB/MBR)能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COD、BOD5、NH3-N、TN及SS,采用膜法(NF/RO)对水中的有机物及盐分进行深度处理,能保证出水达标回用。当进水COD、BOD5、氨氮、TN、SS分别为63 700、29 300、1 930、2 450、9 000 mg/L时,出水指标分别为46.0、7.0、0.7、13、0 mg/L,完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该系统运行成本为34.41元/m3。
关键词:垃圾焚烧电厂; 渗滤液; UASB; MBR; 纳滤; 反渗透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2期,页码:104-109.
Fenton+BAF工艺用于生活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改造
党康飞,张佳欢,代鑫,王洪磊,徐晓静,韩璐,周永刚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6)
摘 要:“生化+膜处理”工艺是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能够稳定降解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但存在着膜的使用寿命短、产生的浓缩液较难处理等问题。某老龄化垃圾填埋场现状采用 “纳滤+反渗透”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出水COD为124 mg/L,未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限值,为此设计采用“高级氧化(Fenton)+曝气生物滤池(BAF)”深度处理工艺,与现状深度处理工艺相比,反应迅速,不产生浓缩液,无二次污染,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限值。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4期,页码:78-81.
老港垃圾渗滤液应急项目污泥深度脱水工程实例
王声东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232)
摘 要:垃圾渗滤液处理多采用膜工艺,采用膜法处理渗滤液,且将剩余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是渗滤液处理的难点之一。老港应急渗滤液处理工程通过生产性的实证,试验了多种药剂工况,得出了板框压滤结合有机混凝剂的方法,可实现剩余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其中采用聚胺法运行费用最低,约为600~750元/t绝干泥。该方法解决了膜法处理渗滤液将剩余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的难题,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膜技术; 应急处理; 深度脱水; 板框压滤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4期,页码:107-112.
不同纳滤膜对垃圾渗滤液结垢离子去除效果分析
赵永志,高严,何文丽,尹云军,田丽森,王彦芳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能源环境事业部,北京100038)
摘 要:为明确不同纳滤膜对垃圾渗滤液结垢离子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实际运行系统中不同时期垃圾填埋场(A和B)渗滤液纳滤膜元件进水结垢离子的浓度特征,并探讨了DK和TFC两种纳滤膜元件对结垢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填埋场渗滤液纳滤膜元件进水中Ca2+、Mg2+、SO2-4、胶状SiO2和可溶性SiO2含量均较高,是纳滤膜处理段的主要结垢组分。填埋场B相对新鲜的垃圾渗滤液比老龄渗滤液(填埋场A)中含有较多的Mg2+、Ca2+及可溶性SiO2。DK膜对Mg2+、Ca2+、SO2-4、总溶解性固体物质(TDS)等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为TFC膜的3.2、2.3、1.3和1.8倍。此外,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推荐酸碱清洗法清洗纳滤膜元件。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23期,页码:57-60.
餐厨垃圾废水预处理发酵回收溶解性碳源的研究
柯水洲1,莫祺扬1,马晶伟1,赖涵2,刘颖2
(1.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2.中南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5)
摘 要:针对餐厨垃圾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分别采用烷基糖苷(APG)与游离型亚硝酸(FNA)对含有较高浓度乳酸的餐厨垃圾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产酸发酵回收碳源,考察了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与乳酸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APG最佳投加量为0.10 g/gTS,可使溶解性COD(SCOD)浓度提高38%;FNA的最佳投加量为1.66 mg/L,可使SCOD浓度提高26%。APG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提高发酵液的SCOD浓度和产乙酸、丙酸菌活性,而FNA在提高发酵液SCOD浓度的同时还促进了乳酸积累。预处理可使溶解性碳源的反硝化潜能和速率均有所提升,而FNA预处理还可以减少发酵液作为外加碳源时的亚硝酸盐积累。
关键词:餐厨垃圾废水; 挥发性脂肪酸; 乳酸; 厌氧酸化; 溶解性碳源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17期,页码:1-8.
餐厨垃圾好氧发酵处置生产线技术创新探索
闫广播,孙红波,李连盟,魏青亮,柴云振,毕学文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好氧堆肥是实现有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稳定化、减量化及土地利用的重要方法。通过高温好氧堆肥可将餐厨垃圾、果蔬垃圾转化为稳定的腐殖土,作为肥料、土壤改良材料进行土地利用,不仅可以利用土壤的自净能力对堆肥产物进一步无害化处理,而且发酵后物料中的有效成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回收利用有机质,促进植物生长,是一种较好的土壤改良剂。餐厨垃圾好氧发酵处置生产线的主体设备是一个密封发酵的设备,可实现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的高温好氧堆肥,物料升温速度快,可实现连续的进料、出料、出料的稳定化和腐熟度指标均达标。
关键词: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堆肥;餐厨垃圾好氧发酵处置设备;
消除污泥中病原体种属难闻异味金属离子
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解决方案
陈继光
(福建源固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剩余污泥中的病原体种属,难闻异味,金属离子、放射性等物质及杂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经科学处置后,剩余污泥(改性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素及改良活性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只要合理使用,不仅对改良土壤和生物肥料的功效卓越;由于改性污泥通过厌氧硝化处理后,增强络合物质的密度、重度、粘性、活性与韧性等指数,若与城市或农村内(因地制宜)建筑垃圾、各种淤泥、各种矿渣、各种废渣、各种糞便、各种可燃工业边角料、各种竹木叶草秸秆生物质废渣,通过合成技术处理工艺,提高合成产品的质量,可生产:沼气发电、化工原料、农用产品、优质肥料、生物质颗粒燃料、路基材料、河堤材料、复垦材料、建筑材料、加工各类构件,降低综合利用生产成本,对建筑材料、路基材料等抗压强度逐年递增,产品符合国家或行业要求均值,满足市场需要,实现适应人类气候目标,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加速回收废弃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与能量转化,绿色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发展、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形成生态规模效应,达到零排放目标。其方案特点是: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省,工艺先进,较低能耗,运行成本低,环境无污染。
关键词:消除剩余污泥中病原体种属,难闻异味,金属离子;回收危废弃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解决方案。
序批式运行Anammox颗粒污泥的有机碳源胁迫效应
靳翱玮1,廖方新1,孙远博1,贺程璐1,
姜滢1,郭萌蕾1,陈重军1,2,3
(1.苏州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江苏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9;3.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高浓度COD条件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碳、氮的去除规律,并探究了颗粒污泥物理性状的变化。 研究发现,序批式运行可以降低有机碳源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胁迫效应,在进水NH4+-N和NO2--N平均浓度分别为126.0 mg/L和173.2 mg/L的条件下,COD<900 mg/L时对系统脱氮除碳具有促进作用,而COD>900 mg/L时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在COD为600 mg/L时,NH4+-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和87.7%,脱氮除碳效率最高。 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从红色向黑褐色转变,粒径在1.2~2.0 mm的颗粒污泥逐渐占据主导,在COD为900 mg/L时占比达到70.0%,而后开始解体,颗粒污泥在COD为600 mg/L时沉降速度最佳,达到17.0 m/h。
关键词:有机碳源; 厌氧氨氧化; 颗粒污泥; 脱氮除碳; 胁迫效应
本文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第3期,页码:14-20.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
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核心品牌生态圈
(请提前报名回执,限1500人;本次会议仅限提前回执报名单位代表参会;参会代表可获得2022年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证明)
时间:2022年11月7日—10日,11月7日报到,11月8日—9日会场报告,11月10日参观
会议地点: 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
会议主办协办技术报告咨询:王领全 13752275003 (微信同号)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协和炉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锐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沃太克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可迪尔环境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江苏大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铭创新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天通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创新华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艾尔旺新能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内国际水行业协会(学会)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亚洲环保》 媒体平台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业网(www.water8848.com )
支持单位:
《给水排水》杂志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市万可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斯道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宁津县金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百奥兰(浙江)水务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爱姆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大贝莱特压滤机有限公司
苏州美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鼎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富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雅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双佳泵业有限公司
水艺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清源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共赢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保产业室
全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工作组
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维尔利集团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
水发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荷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固废研究中心、南阳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等。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支持媒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环保在线、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http://www.cnww1985.com)、中国水网、慧聪水工业网、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必高环保人才网、亚洲环保杂志 、水处理技术杂志等.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酝酿多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颁布。该计划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预计到2021年中国水处理投资规模可超2万亿元。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号),提出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全民共享绿色、生态、安全的城镇水生态环境。随着水行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也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87.2万公里,同比增长8.7%;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1亿立方米/日,同比增长7.8%。2021年,污水处理率97.89%,比上年增加0.36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68.6%,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
全国目前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6000多万吨(不含工业污泥4000多万吨)。到2025年,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达到1.6亿吨(包括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与之对应的是,污泥处理市场将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500多亿元的规模。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7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住建部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督促落实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合理选择工艺,加快设施建设。各级排水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污泥处理处置单位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对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对非法污泥堆放点要一律予以取缔,不满足防护要求的污泥临时堆放点要限期完成达标改造;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转移、倾倒、处置污泥的,要严格依法处罚。要打通污泥无害化产物的出路,“以资源化带动产业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对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前景与发展趋势,切实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要求,避免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威立雅水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等单位决定举办“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届时将邀请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到会作主题报告,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准实施、成熟工艺及设备运行经验、污泥处置政策等问题进行解答和研讨交流,同时为相关单位搭建推介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参会并作学术交流。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于2010年(第一届,秦皇岛)、2011年(第二届,青岛)、2012年(第三届,大连)、2013年(第四届,上海)、2014年(第五届,长沙)、2015年(第六届,宜兴)、2016年(第七届,天津)、2017年(第八届,北京)、2018年(第九届,保定)、2019年(第十届,上海)、2020年(第十一届,西安)、2021年(第十二届,上海)分别在秦皇岛、青岛、大连、上海、长沙、宜兴、天津、北京、保定、上海、西安、上海 举办了第一至十二届污泥处理处置高级研讨会,此次是第十三届,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它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会议。
一、大会运作原则和目标
本届大会按照专业化、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邀请污泥处理处置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二、大会形式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60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为辅助的形式。
三、大会征稿主题(论文已截稿)
1、各地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概况及规划(工程信息和工程实例介绍);2、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标准解读及政策探讨;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设计经验;4、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工艺选择;5、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管理经验探讨;6、污泥生物堆肥与土地利用技术及工程实例;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技术研究与应用;8、流化床污泥焚烧炉技术及应用;9、热电厂、水泥厂等工业领域掺烧城市污泥的应用实例;10、污泥厌氧发酵/工业化生物制气技术与装备;11、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12、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与装备;13、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设计经验,调试、运行管理经验等;14、高效污泥脱水技术与装备;15、污泥输送技术与设备;16、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调研报告和市场分析;17、自来水厂污泥的处理及处置;18、工业污泥处理及处置/工业园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村镇污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19、国家“十三五”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及投资热点;20、污泥干馏,污泥碳化,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
21、黑臭水体及坑塘污水污泥治理和工程案例。
22、污泥处理处置升级改造技术及工程案例。
23、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污泥处理处置等。24、中国污水污泥综合治理投资运营管理公司(机构), 设计院(公司), 总承包公司,工艺技术专业公司,装备、材料、药剂供应商等单位名录汇编。25、青年创新技术成果、专利 、解决方案等展示交流对接(利用 会议论文集 、网站 、微信平台 、会议现场展板等 )。
26、无废城市环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标准、技术及案例
27、其他相关主题(如固废资源化、除臭、渗滤液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等)。
28、本届大会着力邀请行业内顶尖企业、上市公司、国际知名企业、领先民族品牌参展,集中展示世界领军污水处理、泵管阀、智慧水务、海绵城市技术与设备 、给排水管网、 膜分离技术设备、污泥处理新技术等水环境治理领域的优秀企业、前沿技术与优质解决方案;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给水排水水环境污泥处理处置核心品牌生态圈。
优秀案例评选: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固废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优秀特色案例征集及评选(可发优秀标杆案例证书)。参选资料报送至:
题 目:新理念 新格局 (报告题目待定)
报告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原巡视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理事长 张悦 先生 (张悦先生曾任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城市建设司巡视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城市供水、节水、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工作。)
报告题目: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选择及工程案例(2022)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李成江 顾问总工
报告题目:污泥热解安全资源化关键技术装备与工程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期报告(2022)
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许国仁 教授
许国仁 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专家。国际水协(IWA)Fellow,国际水协(IWA)“污泥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主持污泥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国家“863”重点项目等多项。 获国际水协(IWA)“全球创新荣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励。
工业污泥大会会场报告题目:中国工业污泥绿色低碳处理与未来发展方向(2022)
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许国仁 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组分分离的污泥提质减量及资源化的技术研究
报告人:汪诚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污水污泥焚烧处理关键技术及建设标准(2022)
报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胡维杰 三院总工
报告题目:制革废水污泥与废料混合焚烧工艺设计难点研究与思考
报告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戴明华 水一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
报告的题目: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 中国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必由之路—以废治废 节能减排 协同低碳
报告人:浙江大学 翁焕新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剩余活性污泥最大消化潜力分析与高效消化工艺开发
报告人:汪善全,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卤代POPs生物降解及污泥厌氧消化研究与技术开发。其中,所获得的多氯联苯(PCBs)脱氯菌株及其功能基因信息是该研究领域近30年来的重大突破(PNAS, Wang et al., 2014; PNAS, Bedard, 2014)。先后获得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支持。
报告题目:“污泥王”深度脱水,将减量化进行到底!
报告人:天津锐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甘泉 董事长
报告题目:德国城市地下管线污泥处置技术和经验
报告人:上海沃太克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陈仁辉 技术总监
报告题目:污泥有机无机分离及精准资源化利用技术
报告人: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王学科 总经理
报告题目:污水厂污泥深度减量干化工艺介绍-无人干化车间
报告人: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毅 芬尼科技 总经理
报告题目:圆盘式污泥干化成套技术介绍及工程应用
报告人:天通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黄佳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市政污泥制备高性能蓄水陶土的创新科技与方法
报告人:武汉铭创新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蹇守卫 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污泥热解碳化成套技术分享及应用前景探讨(2022)
报告人: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景元琢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2022版
报告人: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牛明军 总经理
题目1(污泥方向):污泥处理处置的国际经验——40 CFR part 503与ISO 19698解读与启示
内容简介:40 CFR part 503:STANDARDS FOR THE USE OR DISPOSAL OF SEWAGE SLUDGE(污水污泥利用和处置标准)是近三十年来美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法律基石,ISO 19698:2020:Sludge recovery,recycling,treatment and disposal — Beneficial use of biosolids — Land application(污泥回收、再利用、处理和处置 生物固体资源化利用 土地利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的首部污泥专业领域国际标准,上述两个标准是当今世界污泥领域公认的技术准则。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发展到今天,“新技术”仍显现层出不穷的态势,技术路线日益纷繁复杂,法规政策标准愈加千头万绪,而行业发展方向却好似“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参考、借鉴一下污泥处理处置的国际经验,看看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能否带来新的启示。
题目2(固废资源化方向):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路线选择与SACT系统
内容简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后,要求原有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必须做出优化调整。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指南角度,肥料化土地利用处置模式是未来的优先选项;现有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共有四条技术路线,涉及预处理技术、厌氧消化、生物转化处理、好氧堆肥,分析了其主要分类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结合SACT系统技术特点,介绍了其在厨余垃圾处理领域应用前景。
个人简介:王涛,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机械工业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保与绿色制造技术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全国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4)委员,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7)委员,机械工业环保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7)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厂泥-水-气协同治理创新实践
报告人: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卢宇飞 博士
报告题目1:基于“碳中和”理念的有机固废超高温好氧发酵与资源化
报告题目2:基于“碳中和”理念的市政污泥超高温好氧发酵与资源化
报告人:东北大学 过程装备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朱彤 教授/博导,所长
报告题目:连续式水热碳化深度脱水工艺工厂化应用
报告人:杭州协和炉窑工程有限公司 陆建忠 总工程师
题目:“双碳”目标下安德里茨集筛选、浓缩、脱水、干燥和焚烧于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拟定)
报告人: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徐学群 分离技术部门全国销售总监-整机、副总经理
题目:低碳零排的一站式全过程污泥解决方案 (2022)
报告人:宋玉 ——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上海污泥处理与资源化高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污泥低碳与资源化高新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报告题目:高压带式TJSD连续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创新工艺及应用(2022)
报告人:魏宏斌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题 目:污水厂污泥深度减量干化工艺介绍-无人干化车间(2022)
报告人: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毅 芬尼科技 总经理
题目:稳定且低运营成本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2022)
报告人:石文政 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报告题目:污泥低碳深度脱水及资源化处置应用实践
报告人:山东创新华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徐汝锋 总经理
报告题目:卧式薄层污泥干化工艺在市政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实例分析(2022)
报告人: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朱明行 总经理助理
报告题目:污泥减量工艺包(叠螺+密相带式深度脱水机)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报告人 :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周顺龙 技术总监
题目:超低温微风污泥干化技术应用(低温热泵干燥技术短板及创新,解决粉尘、恶臭和腐蚀等问题)
报告人:可迪尔环境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游瑞成 污泥事业部名誉董事长
题目:SFD系列高压带式深度脱水技术在有机固废减量中的应用(2022)
报告人: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潘涛 销售总监
报告题目:低能耗污泥脱水干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2022)
报告人: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肖波 技术中心
题目:城市污泥与工业固废共处置低碳焚烧技术-桐乡1300吨案倒介绍
报告人 :李天增 张鸿涛 王凯军 清控环境(北京)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的典型污泥脱水
报告人:重庆大学 郑怀礼 二级教授
郑怀礼,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是国内外10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包括SCI期刊),常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要从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已主持主研了国家级、部(省)级课题50多项,另先后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获2016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2017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3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2014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另获其它省部级政府科技奖7项(包括一等奖)。已培养毕业全日制学历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进入《SCI》400多篇,绝大多数论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获授权国家专利30多项。参加起草并获批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8项。另主持完成重庆市地方行业标准一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参编出版书籍4部。
报告题目:多场耦合市政污泥高干脱水机理及低温干化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饶宾期 教授/所长
报告题目:源来有泥 泥水共治(2022)
报告人: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何光亚 污泥污水事业部技术总监兼研发中心副总监
报告题目:全球领先的安德里茨大规模污泥干化技术
报告人: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徐学群 分离技术部门全国销售总监-整机、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基于热水解技术的污泥消化改造低碳工程实践
报告人: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 邓茜 高级工艺经理
题目:《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解读
报告人:戴晓虎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专家、污染控制主题专家组组长、住建部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主题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水专项滇池流域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污泥,污泥,何去何从?
报告人:北京建筑大学 郝晓地 教授(郝晓地,山西柳林人,教授,从事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数学模拟技术、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现为国际水协期刊《WaterResearch》区域主编(Editor))
报告题目:污泥干化焚烧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
报告人: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陈奕峰 浙江省固废装备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的全生命在后期评价研究进展与应用
报告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员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张伟军
报告题目:热泵低温干化污泥处理工艺技术和产品介绍
报告人: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黄志洋 总经理
报告题目:加拿大/美国污水厂低碳运行工程实践-初沉污泥水解酸化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青岛沐邦汇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永秋博士 ,加拿大注册工程师,STANTEC 公司高级技术合伙人
报告题目:超低能耗高效安全污泥湿式氧化处理工艺及应用
报告人:孟继安 博士,清华大学/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报告题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城镇再生水厂污泥处理处置运行实践
报告人:马富亮,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北京排水集团污泥处置分公司市场部部长助理
报告题目:污泥干化焚烧工艺设计要点探讨
报告人: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李彪 五院固废市场经理/设计经理,高工
报告题目:“双碳”目标下市政污泥磷资源回收技术遴选与工艺优化(2022) 报告人:杨长明,同济大学环境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污泥微塑料的水热解聚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2022)
报告人: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李小伟 博士,副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题目:威立雅在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的探索与实践(2022)
报告人: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王维燕 商务经理
报告题目:生物基炭材料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气的研究(2022)
报告人: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刘和 教授/博导 刘和: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爱尔兰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水协中国厌氧消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微生物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低温蒸发技术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2022)
报告人: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谭吉祥 集团市场经理
报告题目:恩萨污泥处置与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人: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张请 市场总监
报告题目:带式污泥干化与污泥焚烧系统的优化组合
报告人: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陆建国 总经理
报告题目:水厂污泥在土木与环境工程中的再利用研究 Advancing Waterworks Sludge Reuse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报告人:赵亚乾,西安理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
赵亚乾,爱尔兰籍华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水协会(IWA)会士,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甘肃省“飞天学者”讲座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全职特聘教授。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博士,英国女王大学博士后。国际水协人工湿地专家委员会执委、中国区协调人,Waste and Biomass Valorization等9个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2004-2018任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任教师,博士生导师,水环境实验室主任(2007-2018),科研系主任(2011-2014)。2019年全职回国加盟西安理工大学同时兼任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河流生态恢复、污水脱氮除磷、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各类英文论文435篇,指导博士后4名,毕业博士生15人。2022年被research.com网站评为爱尔兰顶尖科学家(top scientists)。2021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10万顶尖科学家(排名第4.9万左右)。2021年获爱尔兰中国环境、资源和能源协会(ICAERE)三叶草环境奖(Shamrock Environmental Award)。2017年3月13日CCTV4“华人世界”栏目报导了赵亚乾教授及其团队的人工湿地研发工作。2013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友谊奖”。
报告题目:饮用水厂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报告人: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宏远 教授
报告题目:我国重点流域典型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调研与分析
报告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谭学军 总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报告题目:尿液+竹炭,拯救世界--源分离厕所与减污降碳
报告人:深圳市绿水青山环境有限公司 陈向阳 经理
题目:双碳背景下上海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思考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王丽花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市政污泥提取蛋白肥工艺优化与应用
报告人:傅金祥,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导国家注册给水排水设备工程师
沈阳建筑大学辽河院 院长,沈阳建筑大学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
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住建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最高检察院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国家住建部水务咨询专家,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杰出人才。
社会兼职:中国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中国水工业分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中国环境学会理事,东北给水排水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给水排水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土木建筑、市政、环境、水利工程咨询专家。
题 目:新理念 新格局 (报告题目待定)
报告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原巡视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理事长 张悦 先生 (张悦先生曾任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城市建设司巡视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城市供水、节水、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工作。)
报告题目:包头市城市餐厨垃圾及污泥协同处置项目工程设计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院 杨睿 高工
报告题目:适用于生化污泥深度脱水的有机脱水剂——飞孚洛(Feyfloc)产品与应用
报告人: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闫武军 应用技术总监
报告题目:长江经济带典型中小城市多源污泥特性研究
报告人:方宁,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长江经济带典型中小城市多源污泥特性研究
报告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维奇 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城市污泥分级分质资源化利用及产能
报告人: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爱娟 教授
报告题目:超净排放的污泥焚烧解决方案
报告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报告题目:华中特大城市大型通沟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建设案例
报告人:万睿,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二设计院总工助理,给排水高工,注册环保工程师,武汉市水体淤泥处置工程(一期)设计项目负责人
报告题目:城市污泥好氧发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报告人: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陈俊 博士、教授级高工
报告题目:基于金属离子调控的剩余污泥产酸发酵强化技术
报告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庞鹤亮 副教授
报告题目:碳中和背景下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宋世琨 ,刘波
刘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二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报告题目:市政污泥及餐厨厨余协同厌氧消化处理案例分享
报告人:河南艾尔旺新能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杜玮 副总工
报告题目:水厂和污水厂污泥联合处理机制和发展
报告人: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李军 教授/博导
报告题目: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整治中“泥”治理的策略、实践和启示
报告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唐颖栋 茅洲河水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一级项目经理、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市政污泥热解炭化技术及工程应用
报告人:吴云生 北控水务集团 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副总工程师兼任污泥产品总监
工业污泥报告题目:污泥衍生碳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特性研究
报告人:胡艳军 浙江工业大学 教授
固废大会题 目: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全流程除臭技术应用案例
报告人:北京建筑大学 刘建伟 教授
题目:生物(活性)焦吸附再生装置及装配式污水厂(改良多级AO-NMBR)设计介绍
报告人: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菲 技术部经理
技术报告不断完善中……
2021年污泥大会会场报告日程
附件: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
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二届)日程
会场报告日程:(4月12日和13日早上7:40至晚上22:00会场报告交流,会场: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富悦厅1、2 )
(播放PPT的屏幕比例为 16:9的宽屏 )
4月12日上午
7:40—8:00
与会代表进入会场:交流对接,共创,共生,共赢
8:00—8:20
领导致辞
8:20—12:00
(主持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
8:20—8:45 (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新理念 新格局(一): 让生命再放光彩 ——活性污泥新百年展望
报告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原巡视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理事长 张悦 教授 (张悦先生曾任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城市建设司巡视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城市供水、节水、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工作。)
8:45—9:1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思考
报告人:戴晓虎 教授/博导、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专家、污染控制主题专家组组长、住建部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主题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水专项滇池流域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9:10—9:3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卧式薄层污泥干化工艺在市政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实例分析(2021)
报告人: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朱明行 总经理助理
9:30—9:5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下的泥、水、气协同治理实践(2021)
报告人: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卢宇飞 博士 总裁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
9:50—10:15(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中国干化-焚烧技术市场分析与案例研究
报告人: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王凯军 教授/博导
10:15—10:3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高压带式TJSD连续污泥深度脱水设备及其与低温干化、好氧堆肥的联用工艺
报告人:魏宏斌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10:35—10:5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智能、高效带式干化机装备介绍(2021)
报告人: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毅 芬尼污泥干化事业部总经理
10:55—11:1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走低碳发展之路,推动污泥减量阶段的节能降耗
报告人: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刘道广 副总裁兼技术中心总监
11:15—11:3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景津智慧型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在污泥行业中的应用(2021)
报告人: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庞少庭 副总经理
11:35—12:0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路线与发展方向(2021)
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许国仁 教授
许国仁 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专家。国际水协(IWA)Fellow,国际水协(IWA)“污泥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主持污泥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国家“863”重点项目等多项。 获国际水协(IWA)“全球创新荣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励。
12:00—13:25
午餐(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自助餐)
4月12日下午(会场: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富悦厅1、2 )
13:25—19:00 (主持人: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金河 副总经理 )
13:25—13:55(2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探讨及工程案例分享(2021)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李成江 顾问总工
13:55—14:1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威立雅先进的市政污泥处理技术及案例介绍(2021)
报告人: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王维燕 污泥市场拓展经理
内容主要介绍工艺,包括:焚烧、厌氧消化(+沼气脱硫,待定)、两相消化(处理生物质)、湿式氧化。
14:15—14:3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脉冲除尘在污泥干化设备中应用(2021)
报告人: 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蓝日远 销售总监
14:35—14:5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纯有机深度脱水技术助力市政污泥资源化2021
报告人: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闫武军 应用技术部高级经理
14:55—15:1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低温干化在污泥集中处置的应用及低温蒸发技术未来的发展(2021)
报告人: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谭吉祥 市场总监
15:15—15:3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首都700吨/日市政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建设及运营分享 (2021)
报告人: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陈奕峰 浙江省固废装备研究院院长
15:35—15:5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污泥无害化处置技术及案例分享(2021)
报告人: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何光亚 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15:55—16:1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稳定且低运营成本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报告人:石文政 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16:15—16:3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高效污泥低温干化技术(2021)
报告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陈卫东 污泥产品技术总监
16:35—16:5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高可靠性污泥处置装备技术介绍及案例分享(2021)
报告人: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张请 市场总监
16:55—17:1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高效节能污泥干化减量解决方案(2021)
报告人:广东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邢卫东 销售总监
17:15—17:4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论污泥单独焚烧———我国污水厂污泥处理必选方案之一
报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胡维杰 三院总工
17:40—18:0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城镇污水厂污泥干化焚烧及资源化利用案例分享(2021)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王丽花 总工程师
18:05—18:3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深度脱水+焚烧发电”4000吨/天一体化污泥处置技术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方卫国, 1991年8月进入萧山自来水公司工作,先后在萧山自来水公司任二水厂副厂长、公司总师办主任兼调度室主任、总工程师等职务。2007年萧山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公司合并成立水务集团成立后,任杭州萧山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杭州萧山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总工程师等职务。
本报告结合具体应用实例,对于区域性的大规模的污泥集中处置采用的“深度脱水+焚烧发电”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项目的特点、运行效果及经验总结。
18:30—19:00
抽奖奖品【华为笔记本电脑等】由《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9:00—20:00 晚餐( 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自助餐)
4月12日 晚上20:00—22:00 (专家论坛 会场: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富悦厅1、2 )
(主持人: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联合国环境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李风亭 教授 副院长)
20:00—20:25(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高温好氧消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2021)
报告人:朱南文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25—20:5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处理污泥的研究与应用
报告人:东北大学 过程装备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朱彤 教授/博导,所长
20:50—21:15 (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高干脱水技术及微观机理研究
报告人: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饶宾期 教授/所长
21:15—21:40 (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新政策形势下的污泥脱水综合分析(2021)
报告人: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联合国环境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李风亭 教授 副院长
21:40—22:00
抽奖(奖品【华为荣耀MagicBook 14英寸笔记本电脑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4月13日上午 (报告会场: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富悦厅1、2 )
(主持人:王涛 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机械工业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与绿色制造技术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7:50—8:2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协同处理的最新技术——以废治废、节能减排、低碳治霾(2021)
报告人: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翁焕新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8:20—8:4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废气恶臭治理行业技术探讨(2021)
报告人: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部主任 曹飞飞 博士
8:40—9:0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城市污泥好氧发酵工艺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2021)
报告人: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陈俊 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9:00—9:2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水处理厂尾水难降解COD去除技术及瑞典分析仪表介绍报告人: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谢小东 技术经理
9:20—9:4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因地制宜的污泥焚烧解决方案
报告人: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程忠红 技术推广经理
9:40—10:0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 新型污泥处理装备的研发与制造
报告人: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周顺龙 技术总监
10:00—10:2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多段回转发酵舱式污泥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及案例分享(2021)
报告人: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张凯 副总经理
10:20—10:4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再谈污泥造粒干化~17年见闻~40年基础(2021)
报告人:靖江市鑫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张元才 总经理
10:40—11:0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应用(2021)
报告人:天津裕川天津市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崔静 总经理/博士
11:00—11:2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和废渣系列深度脱水减量技术
报告人: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潘涛 销售总监
11:20—11:4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深度脱水不再那么复杂——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工程应用(2021)
报告人: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牛明军 总经理
11:40—12:05(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题目:大道至简——装配式膜覆盖堆肥技术(PMCT)(2021)
报告人:王涛 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机械工业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与绿色制造技术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7)委员,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分技术委员会(CMIF/TC7/SC2)委员,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处理设备分技术委员会(CMIF/TC7/SC4)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摘要:介绍了了装配式膜覆盖堆肥技术(PMCT)原理、系统组成、特殊的建造与市场推广模式。作为一种具有中国原创特征的新型堆肥技术,PMCT表现出超强的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与多场景适应能力。
12:00—13:25 午餐 (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自助餐)
4月13日下午 (报告会场: 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富悦厅1、2 )
(主持人: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季民 教授)
13:25—13:55(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焚烧灰分耦合海水淡化卤水资源化研究(2021)
报告人:北京建筑大学 郝晓地 教授(郝晓地,男,山西柳林人,教授,从事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数学模拟技术、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现为国际水协期刊《WaterResearch》区域主编(Editor))
13:55—14:1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城市污泥干化碳化成套技术及案例分享(2021)
报告人: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景元琢 副总经理
14:15—14:3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直接干化焚烧技术应用实践
报告人:上海环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赵维纳 总经理
14:35—14:55(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全热源带式干化机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应用(2021)
报告人: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陆建国 总经理
14:55—15:2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碳中和背景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能量循环和能量回收
报告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戴明华 水一院副总工程师
15:20—15:4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离心脱水干化一体技术的应用及案例分享
报告人: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曲世强 副总经理
15:40—16:0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污泥深度脱水预调理耦合资源化技术体系构建(2021)
报告人: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杨鹏 技术部部长
16:00—16:2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在碳中和的视角下谈谈污泥与污水处理的结合
报告人: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 安平林 技术总监/博士
16:20—16:40(15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人:北京梅凯尼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王志立 执行董事、总经理
16:40—17:05(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化及循环流化床焚烧一体化技术
报告人:别如山 哈尔滨华崴重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17:05—17:3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城市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消减技术研究与实践(2021)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郑国砥 副研究员/硕导
17:30—17:55(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 目:城市生活污泥生物处理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闫志英 研究员摘要:介绍目前污泥处理处置国家相关文件政策、以及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城市生活污泥生物处理的技术模式,重点介绍污泥好氧堆肥处理和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技术现状,并结合几个典型案例介绍当前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的工程化现状
17:55—18:20(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济南市城市生活污水厂污泥处置路线探讨
报告人: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焦文海 院长
18:20—19:00
抽奖(奖品【华为 笔记本电脑等】由《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9:00—20:00 晚餐( 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自助餐)
4月13日 晚上20:00—22:00 专家论坛(报告会场: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富悦厅1、2 )
(主持人: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长明 教授 )
20:00—20:25 (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城市污泥液态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技术
报告人: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刘和 教授/博导
刘和: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国际水协中国厌氧消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微生物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环境专业主任委员。
20:25—20:50 (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酸碱预处理-厌氧消化(APAD)工艺技术开发及其微生物组学研究
报告人: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汪善全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50—21:15(20分钟报告+5分钟问答)
题目:污泥预处理过程中微塑料的老化行为及风险研究
报告人: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李小伟 博士,副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21:15—21:40
题目:污泥生物质炭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城市棕地土壤的潜力及问题探讨(2021)
报告人:杨长明,同济大学环境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21:40—22:00
抽奖(奖品【华为 笔记本电脑等】由《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2021年4月14日(会议最后一天) 早7:30从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出发,计划参观 上海市污泥处理处置典型工程【1、上海泰和污水厂项目(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中耀环保-金山枫亭水质净化有限公司 “高压带式TJSD连续污泥深度脱水+低温干化”联用工艺 污泥深度脱水处理项目】。参观结束后返回上海市富悦大酒店 ,中午用餐后结束。
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 13752275003(主办、协办、报告等)
金晟 会计 18622273726 (发票,预订房间,赞助单位)
孙磊 13702113519(展示、论文集广告)
于菁琳(会计)138 2116 5596
刘贵春(PPT) 137 5214 4199
任莹莹15122360102 (论文投稿)
文凯(发资料等)138 2135 7475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3752275003
E-mail:745105304@qq.com ; cnwater@vip.163.com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四、企业赞助方案(不讲价)
1、联合主办单位(赞助费20万元)
2、协办单位 (赞助费6万元)
3、大会上发言(报告15分钟+5分钟问答)/ 文章发表2-3篇/2个代表,发资料,现场易拉宝1,论文集前彩插广告1P等共计3万元。
4、会场外集中展示区展示桌(3万元每个,含2人参会费)。
5、其他赞助方式(如礼品、晚宴、抽奖奖品等),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6、会议论文集广告:前彩色插页:8000元/页。
7、政府部门、水务集团、设计院(集团)本单位团体 30人以上的,前30人按照2000元每人,超过30人的会议代表超过部分免费(同一单位,只收前30人会议费),但须提前回执到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审核通过。
有意协办或在会上进行交流、宣传的水务、工程公司、设备厂家等可与编辑部联系(022-27835639,13752275003 王领全)。
五、住宿及交通
会场酒店:
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豪华双床房、豪华大床房均为 RMB 410元/天
(双人入住含双早,单人入住含单早)
本次会议注意事项
本次会议所有参会代表须实名参会,进入酒店需测量体温,并现场出示身份证及健康码,所有参会代表须全程佩戴口罩,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码红码及黄码的人员不允许参会,行程码城市带星号的代表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本次会议须所有代表须提前回执、预订房间并付款。入住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的代表均须提前预定并预付首晚房费。各参会企业和代表须提前联系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号)办理会议及预定房间手续。
酒店房间紧张,请将预定住房费用汇款至:
金晟 6217 9002 0000 4602 885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
汇款时请注明入住参会代表姓名及单位名称。
交通:高铁: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东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距离杭州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40分钟。
2、飞机: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萧山机场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
六、参会
会务费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3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不含住宿费);2022年10月20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900元/人;2022年10月20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现场不能刷卡交会议费。 注:需要现场或者提前领到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提前将会务费汇款到杂志社。会议费现场只能收现金,不能刷卡。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 |
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会计,发票和预订房等)18622273726
于菁琳(会计)138 2116 5596
孙磊 (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
刘贵春(PPT) 137 5214 4199
任莹莹(投稿等)151 2236 0102
文凯(发资料等)138 2135 7475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 745105304@qq.com ; cnwater@vip.163.com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三届) 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745105304@qq.com ; cnwater@vip.163.com
单位 |
|
邮 编 |
|
|||||||
地址 |
|
|||||||||
姓名 |
性别 |
部门 |
职务 |
电话 |
手机 |
E-mail |
是否 住宿 |
房间类型和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汇款 方式 |
可提前汇会务费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
|||||||||
发票 信息 |
请逐项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普票和专票都须填好四项内容) 1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2 增值税专用发票: 发票抬头 ;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营业执照地址和电话 |
|||||||||
注:各代表需开具哪种类型发票就填写哪种,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需四项信息填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