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水务院成立十周年 │ 踔厉奋发新时代 同心奋进新征程
开栏的话——中国建设报 2022年12月第8282期.
□ 中规院水务院院长 龚道孝
2012年8月,按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关于“加快专业院发展,增强综合专业优势”的总体部署,在原有相关机构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成立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以下简称“水务院”)。十年来,水务院初心不变,紧密围绕部中心工作,在中规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技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局面。
十年来,勠力同心担使命,智库成果丰硕。水务院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贡献专业智慧。全力配合多个部委开展了雄安新区水系统构建研究和系列专项、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列规划和研究、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系列研究、南水北调系列重大课题研究等,从规划、咨询到课题研究,研判趋势、建言献策,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北川、玉树、芦山地震救援、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任务中,奔赴一线、勇于担当,急难险重时刻总有水务院人的身影。
十年来,继往开来勇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水务院将科研创新能力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十一五”以来,水务院承担了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00余项,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4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取得软件著作权40余项,多次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已直接转化为行业技术与管理文件,为持续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水务院获得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联合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十年来,踔厉奋发启新程,扎根深耕地方。水务院落实国家要求,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将求索的足迹镌刻在祖国的大地上。技术服务类型涵盖专项规划、技术咨询等,遍布全国31个省份、200多个城市,扎根在30余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将政策解读和科技创新转化为服务地方的持续实力,致力于打造专业领域高水平“中规作品”。
十年来,海纳百川搭平台,服务行业进步。水务院坚持专业引领,兼收并蓄,服务行业。依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节约用水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供排水监测网,针对国家战略和行业热点,通过举办年会、培训、科普及展览等丰富活动,凝聚行业英才,搭建交流平台,共促行业发展。承担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为供水应急救援能力的可持续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年来,凝心聚力闯难关,共建中规家园。人才是水务院最大的财富,水务院通过地方实践、挂职锻炼、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行业领军专业技术人才。水务院是一个团结、有战斗力、温暖的集体,党建引领下的十年十城、UP青年及女性职工系列活动关注每一位水务院人,充分发挥青年主力军、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光荣退休仪式薪火相传,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每个艰难时刻都有水务院人的守望相助,每个收获时刻都有水务院人的分享和祝福。
水润万物,行稳致远。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务院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中心任务,在中规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作风新作为,持续做好服务国家、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工作,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资讯】“中规院水务院建院十周年专刊”发布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 ,作者中国给水排水
中规院水务院建院十周年专刊
在中规院水务院成立十周年之际,中规院水务院联合《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推出中规院水务院建院十周年专刊,已于2022年6月正式出版。专刊精选21篇学术论文,展示了中规院水务院在供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综合治理、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等领域的业务积累与实践思考。
期刊目录
论文简介
供水安全与保障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系统化方案编制方法
魏锦程,李琳
漏损治理是一项包含制度体系和工程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编制系统化实施方案对于解决漏损控制机制不健全、底数不清、工程措施碎片化等问题至关重要。方案的编制首先要摸清漏损底数,通过水平衡分析准确查找问题根源,并制定系统科学的治理工程体系,开展工程实施适宜性评价,明确实施路径;其次,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外部技术力量的多方合力破解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并建立政府和企业实施保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南水北调受水城市用水变化趋势分析
李化雨,蒋艳灵
基于2006年—2020年的城市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与均衡度、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南水北调受水区范围内30座城市的用水变化趋势,以实现水资源均衡配置,指导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实施。研究认为:15年间,受水城市的生产运营用水占比呈下降趋势,生活用水占比呈上升趋势,生活用水中,公共服务用水占比稳定在 16%~18%,居民家庭用水占比从 31% 增至40%;受水城市用水均衡度呈先上升后回落态势,均衡度峰值出现年份较全国更晚;受水城市以较少的水量增长支撑了较多的人口增长,人均综合用水量逐年降低,且各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差异逐步缩小,节水水平良好;生活节水潜力较工业节水稍弱,但人均公共服务用水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关性增强。
三亚市基于韧性理念的旅游城市供水策略研究
杨芳,蒋艳灵,田 川,安玉敏,王真臻
供水系统是城市的核心,在全球极端气候频发的大背景下,供水系统的脆弱性凸显。对于旅游城市而言,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涌入对供水系统的冲击巨大,供水系统供需平衡矛盾突出。以三亚市为例,在充分分析城市供水特征的同时,引入流动当量人口概念,准确评价供水系统实际服务人口、旅游人口的现状生活用水水平,并提出针对实际服务人口、旅游高峰人口的韧性供水策略。在实际服务人口韧性供水方面,以实际服务人口为基数,通过构建多水源供水系统,提高供水水源系统的适应能力、恢复能力;通过增强供水设施能力,推进水厂互连互通,提高供水系统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弹性应对用水需求。在旅游高峰人口韧性供水方面,通过适当扩大供水设施规模、预留供水设施用地、实施分质供水、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提高供水系统的恢复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缓解旅游高峰人口对供水系统的冲击。
LLE/GC-MS/MS法同时检测饮用水中4种塑化剂
郭风巧,桂萍,邬晶晶,魏锦程,徐至澄,李萌萌
漏损治理是一项包含制度体系和工程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编制系统化实施方案对于解决漏损控制机制不健全、底数不清、工程措施碎片化等问题至关重要。方案的编制首先要摸清漏损底数,通过水平衡分析准确查找问题根源,并制定系统科学的治理工程体系,开展工程实施适宜性评价,明确实施路径;其次,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外部技术力量的多方合力破解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并建立政府和企业实施保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固相萃取-UPLC-MS/MS法测定水中17种
全氟化合物
邬晶晶, 桂萍,郭风巧
基于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水样经 WAX 固相萃取柱富集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采用 CortecsC18 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含 2 mmol/L 乙酸铵的水和甲醇/乙腈(80∶20),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扫描。通过管材及捕集柱优化,在采样、样品前处理、检测等全过程消除了背景干扰。17种全氟化合物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定量限范围为 0.083~1.56 ng/L。加标 4 种不同浓度时,生活饮用水(出厂水、管网水)的加标回收率为65.0%~117.8%,相对标准偏差为 0.13%~17.93%;水源水的加标回收率为 67.0%~117.8%,相对标准偏差为0.60%~18.71%。与国标中规定的11种全氟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提高了检测效率,可实现饮用水中17种痕量全氟化合物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高效准确检测。
水环境综合治理
我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黄悦, 刘广奇,陶相婉,余 忻,姚 越
我国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但发展模式粗放、设施总量不足、短板突出等现象普遍存在,各区域设施建设水平还存在显著差异。将统计分析和案例调研相结合,分析了建制镇污水设施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建制镇污水处理存在无序建设、粗放管理、低效运行等问题,究其原因是顶层设计不足、技术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建设和运维投入不够等。应加强规划指引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建设和管理的系统化水平,拓展资金来源和创新运维模式,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向统筹规划、精细管理、优化运行转变。
全域理念下的宿迁市中心西南片区水环境治理
孙广东,田 川,王以超,周 川, 陈登祥,孙 跃,付晓旭,赵伟业
为提高宿迁市中心西南片区水环境质量,在已有黑臭水体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转变被动治水思维,对西南片区流域水环境开展系统化治理。在“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清流”的“五全理念”指引下,以问题、目标双导向,对片区河道污染负荷量及纳污能力进行测算,制定水质达标策略;通过河道生态需水量供需平衡调度研究,布局活水循环方案。从河道水系和排水管网等两大系统着手,积极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宿迁实践。
营口市城市排水系统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
安玉敏,林明利,杨晓龙,姜立晖,马铭,李化雨,马晛,张松涛
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营口市排水系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识别城市排水系统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管理碎片化、排水许可落实难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营口市城市排水系统精细化管理对策,以期为东北老工业城市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排水系统精细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常州滨江区域城镇径流污染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唐磊,刘彦鹏,王宝明,周飞祥,王巍巍
德胜河是常州市重要的应急饮用水水源,应急取水口附近存在城镇集中建设用地,降雨期间污染物随城镇径流进入德胜河,对城市应急供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2018年和2019年对德胜河及其周边城镇径流进行了多个位置和多个降雨场次的水质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德胜河周边城镇径流污染状况及城镇径流对德胜河水质影响的特征和规律。德胜河全年水质总体良好,但是在汛期和降雨期间水质波动明显,部分污染物浓度上升的频次和幅度较大,Cr、Pb、Mn、Fe等重金属指标出现超标情况;由于城镇区域人口密度和车流量大,存在较多工业、仓储物流和码头用地等原因,德胜河周边城镇径流中COD、总氮、总磷、Zn、Cr、Pb、Mn、Fe等污染较严重;城镇径流对德胜河城镇段COD、SS、浊度、总磷、Zn、Pb、Mn、Fe、As、苯等污染物浓度的上升贡献较大或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当降雨量很大时城镇径流污染的影响会被河道激增的水量所稀释并迅速流向下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海绵城市的城镇径流污染控制及应急水源运行管理优化建议。
福鼎市污水系统问题识别及提质增效策略
胡小凤,袁 芳,石鹏远,刘 曦, 赵政阳
针对近些年污水处理厂进厂水量不稳定和进水BOD5浓度偏低等实际问题,福鼎市结合排水管网勘察与检测工作,追根溯源,对污水系统进行问题诊断,分析了城市污水系统运行效能下的原因,制定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一厂一策”方案,合理选择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指导地方推进污水提质增效工作,促进排水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宿迁市西南片区阳台洗衣废水处理模式研究
田川, 刘江,陈诗扬,李悦,孙广东,吴爽
洗衣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前期设计和后期管理等问题,存在大量阳台洗衣废水进入河道的情况,可能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中均涉及大量阳台洗衣废水处理改造内容,但其处理模式的选取均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梳理凝练了西方国家阳台洗衣废水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处理回用模式,以及国内雨污分流、末端截流、回收利用三种模式,分析了相关的利弊和使用条件。同时,以宿迁中心城市西南片区为例,评估了大规模雨污分流改造可能对污水处理厂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三种切实可行的处理模式,尤其是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同步解决内涝及水环境问题,对类似城市洗衣废水的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喀斯特地区(贵州六盘水市)黑臭水体治理策略
凌云飞,雷木穗子,周飞祥,李昂臻
针对喀斯特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下管网系统导致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厂前溢流、水体水质变差等问题,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通过管网诊断摸清底数,发现主要问题成因,采取引清入河、清污分流、管网修复等针对性措施,经过两年的系统治理,显著提高了污水厂进水浓度,缓解了厂前溢流问题,可为喀斯特地区其他城市的水体治理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提供借鉴。
高密度城中村的黑臭水体控源截污策略
余忻,王棋,龚道孝,钟艳,黄漠,蒋峪玮,黄 悦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技术思路大力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城中村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受用地条件、建设时序、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高密度城中村普遍具有排水基础设施不完善、水体岸线土地空间受限、区域城市管理力度薄弱等特点,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岸边埋管方式,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当条件受限时,应因地制宜选择其他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桂林市对城中村的灵剑溪、清风沟开展控源截污时,针对不同河段灵活采用了埋管、沿河架管、临时挂管、化粪桶定时抽吸转运等污水收集模式,有效削减了入河污染负荷,可为在高密度城中村开展水体控源截污提供处理模式和技术选择参考。
海绵城市
基于政策与技术视角的城市水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周广宇, 龚道孝,莫罹,林明利
2000年至今,城市涉水设施经历了从保障基本供应到提升服务品质,从分行业、分专业独立建设到多领域、多系统协同发展的过程,城市治水的系统观逐步建立,最终形成城市水系统理念,已经深刻融入到各地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简要回顾了城市水系统的理论形成与规划实践过程,并基于政策与技术角度,对城市水系统内各相关领域的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包括更高品质的城市供水服务、更低碳的污水处理设施、更自然的内涝防治方式、更加统筹的区域防洪体系、更精准的城市节水策略、更完善的再生水输配系统以及更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利用,可为我国城市水系统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健康水循环视角下海绵城市因地制宜
建设的思考
李婧,龚道孝,莫罹,马晓虹
202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建办城〔2022〕17号),明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应聚焦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因雨水导致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理念,而理念落地的关键是透视城水关系,并因地制宜地重塑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从系统性、外部性和时空特性三个维度,透视十大城水关系不善导致的雨水问题,并结合典型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对海绵城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建设策略与路径进行再思考。
既有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案例中若干关键
问题探讨
周飞祥, 徐秋阳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既有市政道路如何进行海绵化改造是业内面临的难点之一。从市政道路海绵改造中面临的技术措施选择、海绵设施景观效果保障、雨水溢流口布设等问题出发,结合鹤壁市淇滨大道海绵城市改造案例,阐述了不同类型市政道路的雨水控制系统构建策略、海绵设施景观统筹与细节设计要求、雨水溢流口设计要求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设计详图,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排水防涝
城市低影响开发与水系联调系统治涝研究及
应用
刘广奇,孔彦鸿,周广宇,杨胜梅,桂发二
内涝频发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典型的“城市病”,城市内涝需要从源头、管渠到河湖水系进行系统化治理。基于模型量化分析,提出低影响开发和闸门、泵站等对城市内涝的控制措施及其优化方法,通过内涝面积、积水深度、积水时间、溢流量等参数,评价不同组合措施下的内涝程度,并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的真实降雨情景,评价低影响开发与水系联调不同方案下的治涝效果。
排水管网排查诊断实践与思考:以北方某
缺水城市为例
姚 越, 顾思文, 沈 旭, 周长青, 孙增峰
针对北方某缺水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污水溢流、雨天污水厂进水浓度波动等现状,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河水入渗、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市政雨污混错接等问题。结合水质水量监测与现场调查等手段、兼顾旱天和雨天开展分析,以水质水量的异常变化为主要依据,从下游到上游追溯、从干管到支管排查,对问题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城区六大污水系统中,污水系统Ⅰ、Ⅳ主要受河水入渗问题影响,污水系统Ⅱ、Ⅲ受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市政雨污混错接等问题影响,污水系统Ⅴ和Ⅵ受重点排水户出水水质异常、市政雨污混错接影响,具体问题点位已明确。排查诊断结果可为后续管网改造修复提供依据,促进排水系统提质增效。
东南沿海丘陵型县城排水防涝系统规划策略
案例研究
杨映雪,胡小凤,袁芳
针对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近年来遭遇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识别出三方面九大类原因,进而提出了“上截、中蓄、下排”的系统应对措施及规划方案,包括流域洪涝统筹应尽量避免山洪侵入城区,加强内河、管渠和外河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方面的衔接;新建区域应加强建设管控,以排水为导向,进行竖向设计和组织;结合竖向控制布局,对可作为排涝通道的现状水系予以保留,并结合低洼地区建设“干湿皆宜”的调蓄空间;结合受纳水体的位置,合理划设非主干道路作为超标径流行泄通道;重点区域排涝应通过“一点(片)一策”结合雨水管渠改造提出建设方案,以期为东南沿海丘陵型县城构建韧性排水防涝体系提供参考。
陕西省省级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编制的
探索与思考
李昂臻,沈旭,王勇,顾思文,李梦阳,赵梦阳,王棋,潘兆辉,韩项
从系统协调、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对陕西省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编制进行探讨。从流域区域和城市层级两个方面精准识别内涝治理问题,分析认为陕西省城市建成区现存314个易涝积水点的主要原因为管道建设标准低、上下游管段缺乏有效衔接和设施管理不到位。结合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建设条件,从区域流域层面、城市层面、设施提升改造层面提出内涝治理措施,并建立多层级实施保障体系,发挥省级方案“对上、对中、对下”的作用,为指导各城市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推进陕西省内涝治理工作落地见效、国家了解掌握陕西省内涝治理工作进度和计划夯实工作基础。
提升防涝韧性的城市调蓄空间量化方法研究
陈诗扬, 程小文
通过“蓄排并举”提升城市防涝韧性是应对日益凸显的城镇内涝风险的重要手段。如何量化城市调蓄空间需求是落实蓄排平衡策略的首要问题。将三个国外城市规划中调蓄空间总量的计算方法与国内相关标准导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这些方法在我国内涝防治韧性规划中的适用性。对比发现荷兰UWBM-SDF方法符合我国内涝防治标准中保证特定重现期下不发生内涝事件的要求,适合估算城市防涝韧性建设的长期总体调蓄目标。介绍了UWBM-SDF蓄排平衡曲线法在国内规划实践应用中的两个案例,提出了适合国内防涝韧性需求的城市调蓄空间量化方法的研究方向。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12期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c3MjYwMQ==&mid=2650714279&idx=2&sn=3257e9096aeefec37fbcc8f467179092&chksm=bedefcf189a975e72fbd2871b5531335af77141453b831ed4f8bd6d54eecbf4997768ee35214&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