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州千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保持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12月22日,在黔东南州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陆军通报显示,黔东南州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黔东南州围绕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内容进行精准治理,大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盯紧抓牢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创新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看牢守好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水环境质量保持前列。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杨通桥说。

图/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提供
据了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部署,黔东南州在发布的《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护绿、扩绿、倡绿”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中提出了“启动里禾水库、嘎醉河水库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具体任务。为此,制定《里禾水库、嘎醉河水库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方案(试点)》,充分调动受益区和保护区县(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协同联动保障饮水安全。

黄平县新州镇响水洞溪水风光 龙金星摄
生态补偿区域范围是雷山县、凯里市之间实施里禾水库、嘎醉河水库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鉴于嘎醉河水库当前尚未蓄水供水,待划定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后,再纳入生态补偿考核。并根据断面设置技术规范、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站条件等,分别在里禾水库的里禾河(乌肖河)、嘎醉河水库的懂公河位于雷山县与凯里市的行政交界处设置1个生态补偿考核断面。
生态补偿考核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共3项指标,达标限值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生态补偿断面水质实行自动监测,取月均值为生态补偿计算依据。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自动监测设备建成投运前,实行人工监测,每月监测2次。断面水质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月均值,优于Ⅱ类水质目标限值时,凯里市补偿雷山县;劣于Ⅲ类水质目标限值时,雷山县补偿凯里市;介于Ⅱ类-Ⅲ类水质目标限值时,互不补偿。断面补偿标准10万元/月。

图为镇远全景 骆绍勇/摄
“我们补偿资金由州生态环境局按月测算,县(市)级财政按年结算。州生态环境局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补偿资金核算结果向州财政局和两县(市)人民政府通报后,自行将补偿资金转入对方指定账户。补偿资金专项用于里禾水库、嘎醉河水库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环保设施运维、环境保洁、生态保护等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支出,不得挪作他用。”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杨通桥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华 蒋鸿琪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钱仕豪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