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8848前言: 青岛李沧区首个全地下净水厂的开建是一个积极的举措,它不仅提高了再生水的利用率,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全地下净水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达到更高的水质指标,满足回用要求,可以进一步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为工业、农业、园林等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缓解当地的水资源压力。
其次,全地下净水厂的建设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再生水的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和排放,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同时,地上建设的生态公园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场所,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全地下净水厂的建设还具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潜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处理设施建设,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再生水的利用也将为工业、农业等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专家也指出,全地下净水厂的建设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标准,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再生水处理和利用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再生水利用的认识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专家认为青岛李沧区首个全地下净水厂的开建是一个积极的举措,它有助于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促进相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原标题: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开工
在与李村河污水处理厂遥遥相望的李村河北岸,一座隐藏在地下的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建,未来地上将建设向市民开放的生态公园。28日上午,青岛水务集团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建设现场举行,同步开工的还有污泥干化焚烧处置工程(一期)项目。当日,在城市东部,崂山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和世园会再生水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施工,顺利通水运行。今年以来,青岛水务集团抢抓水务发展黄金期,积极谋划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水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沿着窄窄的李村河挡潮闸前行至李村河下游北岸,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施工现场,十几台挖掘机、运输车等机械设备整装待发。在开工仪式现场,市行政审批局有关人员向项目建设方颁发了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施工许可证,随着奠基仪式的结束,这一污水处理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青岛水务集团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浩介绍,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将与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共同承担李村河污水子系统内的污水处理工作,产生的再生水可以回补李村河及其支流,提升河流水生态。
据悉,该项目处理规模5万吨/日,建设占地面积约2.19公顷。与传统污水厂不同的是,这是李沧区首个全地下水质净化厂,地下空间利用深度可达18米,新建地下两层箱体,除必要附属设施外,所有生产设施均位于地下,地上部分建设立体化公园景观并面向社会开放。这一项目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0%。建成后,每年可减少胶州湾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5000余吨、氨氮1000余吨,将有效改善李村河水质,在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是污水厂,地上建公园,使得地上、地下及周边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达到最大化,青岛已有不少污水处理厂采取这一生态建设模式,如:张村河水质净化厂是青岛市区首座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地面建设花园式厂区;今年完工的即墨区北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也是即墨区首座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上空间打造成面向市民开放的生态公园;正在建设的麦岛污水处理厂品质提升工程,将地上部分设施移入地下,将建设一个半地下半地上的污水厂,打造功能复合的生态共享空间。
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等工程事关污水出水品质,对于高质量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意义重大,同时这些项目也是青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攻坚行动中的“重头戏”。当日,位于李村河上游的世园会再生水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实现完工通水,建设规模为6000立方米/日,出水执行地表水准IV类标准,可广泛用于生态补水、园林绿化等,有助于重构周边生态系统和李村河河道生态结构。
今年以来,青岛水务集团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工程,目前即墨区北部污水处理厂、即墨区西部污水处理厂、世园会再生水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等已经完成,麦岛污水处理厂、团岛污水处理厂下地改造项目,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等有序推进。根据计划,到2024年底,全市将完成1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任务,届时城区基本实现“污水进厂、清水入河”,将全面提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