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柳玲玲:加强枯水期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治理|两会话攻坚 |
发布日期:2024/3/7 9:58:09 |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通江湖泊,属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由西、南、东洞庭湖组成,素有“长江之肾”之称,在调节长江径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湖南省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将“一江一湖四水”水生态系统联治作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及全球气候异常,洞庭湖流域出现“汛期反枯”现象。因三峡汛后蓄水、长江干流冲刷水位下降、洞庭湖“四口”水系泥沙沉积淤塞等影响,洞庭湖面临枯水期水资源严重紧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柳玲玲重点关注枯水期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治理。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统筹推进项目实施。组建国家级专家团队,对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和江湖关系开展科考、调研、评估,编制全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枯水期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专项规划,将洞庭湖区域水资源配量工程纳入新一轮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同时坚持湘鄂联动、江湖两利、上下游共治、水陆协同,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此外,她建议优化配置合理调度,科学生态引水补水。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合理调度三峡水库水量,加大枯水期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疏浚“四口”口门和洪道,枯水期引江济湖,实现深挖储水和引水入湖并举;对现有生态控水闸进行改造,降低底板高程,在汨罗江、新墙河修坝蓄水,建设分片补水工程及使用补水泵船;开展内湖水系连通工程,构建“大水网”,变“死水”为“活水”。 她表示,要多措并举保水蓄水,全面修复湿地生态。加速推动新建城陵矶综合枢纽工程前期论证,力争纳入国家“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工程闸址可定于洞庭湖大桥下游约1.8公里处,包括溢流明渠、泄水闸、船闸鱼道等。 同时,科学论证审慎决策,保护江湖生态系统。针对湖北省谋划建设的荆汉运河项目,从国家层面组织发改、生态环境、资规、水利、交通、林业等相关部门和权威专家深入湘鄂赣三省进行调研,从政治、生态、社会效应以及水安全等角度,全方位评估论证荆汉运河工程对长江、洞庭湖造成的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影响。 来源:中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