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关于曝气头布置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
能耗:曝气系统通常是生物处理过程中能耗的主要来源。过密的曝气头布置可能会导致过度的空气供给,从而增加能耗。因此,在确定曝气头布置密度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能耗效率。
-
投资成本:曝气头的数量和类型会影响系统的投资成本。更密集的布置可能需要更多的曝气头和相关的管道、阀门等组件,从而增加成本。同时,也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更换等后续成本。
-
处理效率:曝气头的布置应确保足够的氧气供给以支持生物处理过程。然而,过密的布置可能导致局部区域氧气过剩而其他区域氧气不足,从而影响处理效率。因此,需要找到最佳的曝气头布置密度以确保均匀的氧气分布。
-
全寿命周期成本:除了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行能耗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等因素。在选择曝气头布置密度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具有较低的总成本。
为了实现能耗与投资之间的平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优化设计:通过模拟和实验确定最佳的曝气头布置密度。这可以基于处理水量、水质要求、生物处理工艺等因素进行。
-
选择合适的曝气头类型:不同类型的曝气头具有不同的氧气传递效率和能耗特性。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曝气头类型可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处理效率。
-
智能控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曝气系统的运行参数,如空气流量、压力等。这可以确保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能耗并提高处理效率。
总之,在曝气头布置过程中寻求能耗与投资之间的平衡是确保生物处理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采用智能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曝气头的能耗和运行成本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规格、运行时间以及电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下是一般性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一、能耗计算
-
确定曝气头的功率:首先,需要知道每个曝气头的额定功率,这通常可以在设备的技术规格书中找到。功率的单位一般为千瓦(kW)。
-
计算总功率:将单个曝气头的功率乘以曝气头的数量,得到曝气系统的总功率。
总功率(kW) = 单个曝气头功率(kW) × 曝气头数量
-
确定运行时间: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来确定曝气系统的运行时间。
-
计算总能耗:将总功率乘以运行时间,得到曝气系统的总能耗。由于能耗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所以需要将结果从千瓦转换为千瓦时(1 kW = 1 kWh/h)。
总能耗(kWh) = 总功率(kW) × 运行时间(h)
-
考虑其他因素: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电机的效率、曝气头的效率、管道和阀门的压降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实际的能耗。
二、运行成本计算
-
电费成本:根据总能耗和当地的电价来计算电费成本。
电费成本(元) = 总能耗(kWh) × 电价(元/kWh)
电价可能因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维护成本:包括曝气头的定期维护、更换和修理等费用。这些费用通常根据设备的寿命、使用情况和维护计划来估算。
-
其他成本:还可能包括人工费用、化学品费用、设备折旧等其他与曝气系统相关的成本。
三、注意事项
-
数据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使用的数据(如功率、电价、运行时间等)准确无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
综合考虑:在计算运行成本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电费成本。这样才能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成本估算。
-
优化措施:根据计算结果,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来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如调整曝气头的布置密度、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设备效率等。
WATER8848前言: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二批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4年5月7日至9日陆续进驻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七省(市),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又一重要行动的开始。目前,各督察组已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这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下沉工作阶段,各督察组深入基层、一线和现场,对各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细致督察。他们查实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了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例如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以及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情况。这些发现对于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更加严格、认真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各督察组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及时转办督办相关案件,加强抽查核实,开展实地回访,面对面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措施,督察组不仅推动了具体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有关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督察整改工作,积极推进边督边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通过提出明确要求、现场调研督办、召开专题会议推进等方式,确保督察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在督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整改不到位甚至污染反弹的问题得到查处,一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截至5月20日晚20:00,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12444件,受理有效举报10683件。经过梳理合并重复举报后,累计向被督察地方转办7562件。被督察地方已办结或阶段办结1522件,其中立案处罚244家,立案侦查13件,约谈党政领导干部96人,问责党政领导干部5人。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督察工作的力度和成效,也表明了中央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定决心和高度重视。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二批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4年5月7日至9日陆续进驻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七省(市),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截至目前,各督察组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
在下沉工作阶段,各督察组根据前一阶段督察掌握的情况和聚焦的问题线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督察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各督察组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目前已公开曝光7个典型案例。
各督察组统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转办督办,加强抽查核实,开展实地回访并面对面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督促被督察地方精准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以解决具体生态环境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以整改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关省(市)高度重视督察整改工作,积极推进边督边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通过提出明确要求、现场调研督办、召开专题会议推进等方式,大力推动督察整改工作。经过督察双方共同努力,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整改不到位甚至污染反弹的问题得到查处,一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截至5月20日晚20:00,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12444件,受理有效举报10683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被督察地方转办7562件;被督察地方已办结或阶段办结1522件,其中立案处罚244家;立案侦查13件;约谈党政领导干部96人,问责党政领导干部5人。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凸显。污泥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新《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和“水十条”等政策的推动,为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关注度和投入不断增加,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效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论坛将邀请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人员,共同探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应用和市场前景,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污泥处理处置企业,为论坛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条件。论坛的举办也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及周边地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上海荷瑞展览有限公司
三、会议时间与污泥产品展示地点
会议名称: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泥处理处置论坛(上海)
会议时间:2024年6月3日下午13:30-16:30
会议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 6.1号馆会议室B
污泥处置馆展示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6.1号馆(展示时间6月3-5日三天)
会议报到:2024年6月3日6.1号馆,展馆8号门门口(9点半-11点之前报到,提供餐券,礼品等)
展示范围:污泥处置技术及相关产品
会议规模:150-200人
四、展馆交通
自驾:自驾至涞港路111号,由展馆18号门驶入。在南广场停车后,直接由南广场扶梯至南登录厅进行登录。
出租车:推荐在涞港路111号下客,由展馆18号门步行进入南广场。直接由南广场扶梯至南登录厅进行登录。
地铁: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4、5、6号口出站,乘坐短驳电瓶车,至7、8号馆尾端。在馆间通道口进行登录。
详细内容可登陆官网:https://wastewater.watertechsh.cn/,或关注展会官方微信号:上海国际水展WATERTECH
五、南登录厅污泥会议室及污泥展示区进馆示意图
污泥会议室靠近6.1号馆8号门门口走到底(6.1号馆会议室B)
二维码扫码报名
六、会议议题
五、会议议题
主持人发言13:00-13:10 |
中国给水排水 |
|
王领全 副主编 |
报告题目一13:10-13:30 |
污泥厌氧消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污泥处理处置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报告人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国际水协会(IWA)Fellow 戴晓虎 |
报告题目二13:35-13:55 |
污泥焚烧建设运行实践与未来技术思考(水务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探讨) |
报告人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王丽花 副总经理 |
报告题目三14:00-14:20 |
污泥处理工艺实践与工程创新 |
报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胡维杰 三院总工 |
报告题目四14:25-14:45 |
热泵低温干化污泥处理工艺技术和产品介绍 |
报告人 |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黄志洋 总经理 |
报告题目五14:50-15:10 |
威立雅“GreenUp” 新战略计划与未来的可持续的市政污泥解决方案 |
报告人 |
威立雅水务技术 陈晓华 亚太区市政工程 设计总监/博士 |
报告题目六15:15-15:35 |
污泥处理处置路线选择及应用趋势分析(新) |
报告人 |
无锡买山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西安交大杨鸿辉教授 |
报告题目七15:40-16:00 |
污泥高效低成本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
报告人 |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黄瑾 副总工 |
报告题目八16:05-16:25 |
污泥资源化处置与长江沿线裸露矿山修复的生态统筹探索 |
报告人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滨 教授、博导 |
报告题目九16:30-16:50 |
城镇多源污泥泥质特性与处理处置实践 |
报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谭学军 博士,总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