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炼化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鲍永忠
要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守牢安全红线为关键点,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奋力争当炼化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布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当好标杆旗帜。云南石化公司作为集团公司新型炼化企业的代表,具有技术新、管理新、体制新、队伍新的鲜明特点,理应因“新”而进。公司以“四个着力”为关键点,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奋力争当炼化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擦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色。绿色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云南石化在绿色发展上取得良好成效,连续两年获评集团公司“绿色企业”,2023年荣获生态环境部“绿色发展先进水平”石油炼制企业第一名,两次摘得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云南石化将持续围绕“双碳三新”目标,用好传统和创新手段,推进实施提高电气化率、生物燃料应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绿色环保项目,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要深入推进ESG体系建设,细化完善提升目标,增强ESG绩效,赋能绿色低碳发展。要树牢“超标就是违法”意识,坚持抓源头、控中间、治末端,加强废剂、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强化VOCs系统施治,研究探索污水“近零”排放,推动能耗“五连降”,实现环保水平有新提升,守护好七彩云南的生态福祉。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源头和核心驱动力。云南石化坚持“四个面向”,紧紧把握原创性、颠覆性两个因子,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重点解决制约创新链条的基础炼油理论研究不强、前沿化工理论探索不深等断链问题,强化产学研合作,全面提高科委、科协、高技能人才协会、劳模工作站等组织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链水平全方位提升。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重质化原油加工、罐底油回炼等难题,加强原创性技术攻关,形成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深加工高端技术成果。要抓好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构建炼化领域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高质量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速工程和智能工厂示范工程,提升业务数字化覆盖率,加快建成“数智云南石化”。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组建专家工作室,拓展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竞赛项目参与广度和深度,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石油工匠、高技能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厚积人力资源保障。
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云南石化将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特征,把握国家所需、产业所趋、转型所急、公司所能,从长远和当前两个方面走好转型升级路径。看长远,围绕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瞄准世界一流炼化企业创建目标,秉持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路线,加快转型步伐。重点聚焦国内外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材料的增长需求,科学谋划减油增化项目,积极布局先进成熟的创新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产品巨人”,真正将技术优势转变成市场竞争力。看当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装置特点、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努力当好区域性“航煤供应链、沥青产业链、负极材料产业链、绿氢产业链、精品高端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持续提高国内市场能源保供能力和区域国际市场经营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
着力守牢安全红线,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安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保证。新质生产力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安全管理,相反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当前,安全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内外因素更加复杂。云南石化将以最强的责任心,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稳步推进平安企业建设,努力在最危险的行业做出最扎实的安全业绩。要深入抓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向基层一线末端深入发力,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场感和穿透力。要坚持“大平稳出大效益”理念,用好双重预防机制、第三方安全监督、安全大检查等多种手段,紧盯施工作业、承包商管理、罐区运行等重大风险点,坚决把“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重要要求落到实处,力争建成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为高负荷平稳运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 分享到:



- 来源: 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