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长的跨海通道,有了最新进展。
日前,《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规划提出,“夯实拓展哈大对外开放通道,预留渤海湾跨海通道大连端引线”。
此外,在今年1月获批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同样提到“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论证”。
目前虽然只进展到“预留”或“论证”阶段,但这条全国最长的跨海通道,因其巨大潜力,仍然引发不少关注。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被业界称为烟大海底隧道,两端分别连接山东烟台和辽宁大连,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这条海底隧道设计长度约12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发展潜力巨大
渤海湾沿岸是我国沿海重要经济中心之一。2023年,渤海湾两侧的山东和辽宁,GDP分别为9.2万亿元和3万亿元,总量在北方省份中居于第一梯队;而烟台和大连GDP分别为1.02万亿元和8752.9亿元。2023年,烟台首度跻身“万亿GDP”城市。
两地直线距离约100多公里,但由于没有大桥或隧道直通,陆路交通需要绕行1000多公里,目前来往两地的海上轮渡,需要7小时左右。
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启东看来,渤海海峡是我国南北陆路交通的天堑,阻断了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制约了东北、山东半岛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他说,“由于没有大桥或隧道直通,海峡阻隔,陆路交通需要绕行山海关、天津,需要多走1000多公里,驾车绕行需要十几个小时,而海上轮渡受天气影响大。陆路交通从东北到上海、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区域,要绕行天津、河北,通达时间要多出三四个小时,严重束缚了区域客流和物流的交流。海底隧道是未来山东和东北地区共同的重大机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条海底隧道一旦建成,对于山东、辽宁这两个半岛省份,意义巨大。
梁启东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会节约山东到辽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的运输成本,打通交通堵点,扩大物流,激发新的增长点,并对沿线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受历史上闯关东等因素影响,山东与东北地区历史渊源深厚,两个地区从经济联系、区位关系,再到情感纽带、文化渊源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
今年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长郑德雁就建议,以烟台、大连为桥头堡,打造“双城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支持烟台—大连共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并共同开展科技协作,推进海上大通道建设。在他看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经贸相通、人文相亲,以烟台、大连为桥头堡,打造“双城经济圈”,对于促进环渤海湾区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在梁启东看来,对于山东和辽宁来说,都需要跳出地域限制,克服“半岛意识”,打通直连跨海通道,打开面向东北亚的发展空间。山东和辽宁,位置相邻,发展互补性强,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中,两地加强全面合作,可以迎来更多机遇。
近年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相继被纳入了国务院发布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年~2020年)》以及山东省、辽宁省的“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等。在梁启东看来,应建议将此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加快论证和建设进程。
不过,由于投资巨大,目前也有声音从经济性考量,认为修建这一跨海通道还为时尚早。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曾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一文的序言中指出,“渤海湾的C形交通,只是几何意义上的,而不是真实的空间经济联系,目前渤海轮渡基本能够满足客运和货运需求”。

技术上可行吗?
关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论证,早就开始。
早在1992年,国家有关机构专门成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开启桥梁、隧道比较论证。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山东和辽宁有关部门,特别是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不懈研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主要观点比较集中,基本设想就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以海底隧道或桥隧结合的方式,建设直达的快捷通道,化天堑为通途。这样就形成了纵贯东北到东南沿海的东部交通大动脉,极大地改善了东部的交通和物流环境。”梁启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外,目前我国在修建海底隧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前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有三种工法,分别是钻爆法、盾构/TBM法和沉管法。”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部总工程师黄清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过国内多条海底隧道设计工作的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修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无论是沉管隧道还是盾构隧道,中国企业都取得了可靠的施工经验。在沉管隧道方面,通过港珠澳大桥等项目的实践,中国企业掌握了大型沉管预制、浮运、安装以及深水定位技术;自主研发的防水材料和防腐蚀措施也得到成功的应用。在盾构隧道方面,自主研发了超大直径盾构机,如“京滨同心号”,成功应用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隧道等项目的挑战。
但修建超长海底隧道,仍然有一些挑战。
“近期国内用钻爆法建成的海底隧道有三条。其一是厦门翔安隧道,隧道段长约6公里,其二是厦门第二西通道,即海沧隧道,长约6.3公里,其三是青岛胶州湾隧道,长约7.8公里;目前在建的青岛二隧道采用钻爆加盾构组合的工法,隧道长约16公里;沉管隧道目前最长的,是港珠澳隧道,长约7公里,同样使用沉管工法的深中通道隧道,长约6.85公里。”黄清飞说。
这意味着目前国内在建的和已经建成的海底隧道,最长的均在20公里以内,与设计长度约在125公里的烟大海底隧道,相距甚远。
黄修平说,超长海底隧道往往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高,需要对前期调研、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以及后期维护等全寿命周期进行统筹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对可能出现的技术、环境、经济等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和应对。此外,他补充说,“海底隧道需要穿越海底沟谷、风化深槽,特别是渤海通道刚好处于地震带上,存在活动断裂带。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给海底隧道设计与施工都带来巨大的挑战。”
目前,全球已建成最长的海底隧道是连接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海峡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由三条长51公里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公里,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公里。经过长期勘察和谈判,1986年英法两国签署了《坎特布利条约》,1987年正式破土动工,历时八年建成通车。英吉利海峡隧道大大方便了英法两国之间的交通联系,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达到了1800万人,货运达到了8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海底隧道是铁路隧道。此外,全长54公里,海底部分23公里的日本青函海底隧道,也是铁路隧道。
目前关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代表性的方案,同样是修建铁路隧道,即全线采用铁路隧道,由“双洞单线行车隧道+一条服务隧道”组成。
“如果未来论证烟大隧道可行的话,可能优先考虑铁路隧道方案。超长公路隧道目前有两大难题,第一是通风排烟问题,因为汽车有尾气,这么长隧道需要通风,要设立很多竖井,按照我国当下的规范,超过5公里,就需建一个通风井,而建一个通风井就需要在海里建一个人工岛,再把通风井从人工岛里边伸出来,用于废气与新鲜空气交换,建设成本和难度都较大;第二是消防逃生救援问题,汽车可能引发火灾,超长公路隧道人员逃生救援难度很大,安全风险非常高。”黄清飞说,“如果选择修建铁路隧道,可以类似采用英吉利海峡隧道方案,火车运输小汽车。”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传说中的烟大海底隧道,目前依旧没有太大进展
只是每年的两会期间,山东省和辽宁省的部分人大代表,总是会提出关于烟大海底隧道的提案
根据山东省公布的长远发展规划
将计划建一条联通山东烟台和辽宁大连的海底隧道。

烟大海底隧道即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
至于为何叫烟大隧道,把烟台放在前面
你自己好好琢磨一下就懂了,不叫烟大真的不行啊
2015年11月,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炉
工程方案采取全海底隧道方案。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
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届时从烟台到大连最多只需要40分钟。

事实上,烟台和大连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123公里。
123公里听着真不算距离很远,但如果想穿越两地之间浩瀚的渤海就不容易了
目前最佳的通行方式就是坐船,我本人曾在若干年前从烟台到大连坐过一次客轮
大概八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目的地,海上的风光还是很赏心悦目的
但如果你有急事的话,这八个小时就显得太漫长了
那么,在烟台大连之间建一条海底隧道,你开车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你会不会感觉很不错呢

如果你不愿意坐船的话,又不想坐飞机,能么你只能绕着渤海湾转一大圈了
这一圈可就是1500公里啊,来回路费油费估计也得至少三千多块钱啊
还有将近十五个小时的行程,这对开车自驾者也是一个从精神到财力的挑战
当然如果是自驾游爱好者,我就想这么玩一趟,那这条路线也是不错的选择
烟大海底隧道绝对是利国利民的超级工程,如果能够成功必定光耀千秋
首先,隧道穿越海峡,将中国最大的两个半岛,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紧密的直接联系起来
其产生的巨大的意义无需多言,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社会价值上都影响深远
隧道不仅仅是连接了烟台和大连,连接了山东和辽宁,
格局更大一点,它是把整个东北地区和广大的沿海东部地区连接在一起了

山东和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而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隧道的建成将为整个地区的经济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力
此外,海底隧道还能更直接的带动旅游的发展,让东北人更快捷的去南方各地
而其他地方人也同样更乐于来到大东北旅游观光,让旅游经济更加繁荣
最初的构想其实并不是海底隧道,而是想建一座跨海大桥
但长达百公里的大桥,未知的不利因素实在是太多,该设想最终被放弃
于是联通大连烟台的海底隧道的方案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认可

目前可以借鉴的就是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
这条隧道两头分别与法国高速铁路北线和1号高速铁路相接。
其由三条长50.5公里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公里,其中海底段部分37.9公里
1994年,这条海底隧道正式完工,
这个伟大工程把孤悬在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
从此天堑变通途,为人类交通史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目前英法海底隧道已经成功运行了四十年了,它给英国和整个欧洲大陆都带来了巨大正面的效益


有英法海底隧道这个成功的例子,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技术和经验
在我们基建狂魔的手里,肯定会把烟大海底隧道建的更好
但毕竟时代不同了,烟大隧道的第一大难题就无底洞般的巨额投入
预估项目总造价在2000亿元到2600亿元之间。具体数据还要看未来工程进展
追加资金几乎是可以预见到的,到时候可能五千亿都不够用
现在,我们没有技术问题。资金嘛,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要想要没什么做不到的
按照现在的条件,项目开工后10年内肯定能完工。
但计划什么时候能开始呢?

当然对这个旷世超级大工程质疑反对的声音也不小
最大的反对意见就是安全问题,海底隧道最怕什么
怕地震啊,一旦有大地震发生,海底隧道发生损坏漏水,那种景象想想都惊心
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曾于2014年8月22日就渤海跨海通道项目发布信息:
“郯庐地震带,北起黑龙江,南到长江,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延伸达2400多公里,是东北亚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
这就是在给计划中的烟大海底隧道提警告

而对于这一质疑,很多这方面的专家也对地震的事情给出了解释
其实大连和烟台的地震局早在多年前已经开始对渤海湾勘测地震数据、进行危险性分析等工作
研究成果表面,目前提出的烟大海底隧道方案所表现的抗震能力是最强的
地震问题是个问题,但不应该成为一个决定性否决问题
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克服这个难题的影响

的确,任何一个宏大的改造自然条件的项目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还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耗费数千亿的海底隧道造价太高,得不偿失
不如建环渤海湾的陆地高铁项目风险小、成本低,还能带动渤海湾沿线的众多城市的发展
这种想法也很有道理,也是充分考虑了各种不利因素
但也有专家反对这个意见,说环渤海陆地高铁线的造价也不会比海底隧道低多少

目前一公里高铁造价高达一亿,环渤海湾大连到烟台距离近两千公里
整体造价和海底隧道也差不多了
而且,高铁线并不让大连烟台的通行时间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而海底隧道就能做到
如此看,还是海底隧道的时效性更好
那么,这条颇具争议的海底隧道您是怎么看呢?
请在评论区里讨论一下




渤海湾是我国最大的内海,位于东北亚的中心,连接了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水域。渤海湾的最窄处是渤海海峡,宽约150公里,分隔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也隔开了烟台和大连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烟台和大连的直线距离是150公里,如果开车的话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但是沿着渤海湾进行绕行的话有1400多公里,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其实两地直接也可以直线通行,那就是通过轮渡,并且烟台和大连之间还有一条铁路就是烟大铁路,只不过这条铁路也是通过轮渡转运的方式。
通过轮渡的方式虽然可以达到直行的目的,但是由于轮渡一方面需要上下装卸特别浪费时间,而且遇到一些恶劣的天气跨海轮渡有可能会面临停航,所以也是十分不方便。
渤海湾的跨海大桥:不可能的任务
我国目前已经有五座建成通车的跨海大桥,分别是广东湛江的湛江湾跨海大桥,山东青岛的胶州湾跨海大桥,以及浙江的舟山跨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有最新建成通车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我们拥有这么多跨海大桥的建设经验,可不可以建设一个“渤海湾跨海大桥”呢?
这样就可以像港珠澳跨海大桥连接广东珠海,香港和澳门一样,连接大连和烟台,不仅能够降低交通运输的成本,还可以促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但是令我们遗憾的是国家暂时并没有建设“渤海湾跨海大桥”的计划。
为什么山东与辽宁之间不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方便两岸人员来往呢?
建设跨海大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和讨论的,最先需要论证的就是渤海湾是否适合修建跨海大桥。但论证的结果却是渤海并不适合修建跨海大桥,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渤海湾跨海大桥的修建很可能会处于地震带上,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弄清楚地震的具体原因和发生地震的时间,所以无法排除建设的过程中和建设完之后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在地震面前钢筋混凝土的桥墩也是可以被摧毁的,而且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发生在附近。

第二就是渤海湾属于温带季风季候,风高浪涌十分不利于施工,如果遭遇风雪天气就更难施工了,如果一年没有几天时间可以施工,这样一座跨海大桥要建到什么时候?
第三个原因就是渤海湾有众多重要的港口码头,大型货轮来往频繁,且不说建设是会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阻碍经济发展的,如果有货船不小心撞到桥墩,就会酿成重大的事故。
最后的原因就是基于经济因素和时间成本的考虑,我国现在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全长是55公里,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前后花了8年的时间。
要知道烟台到大连的直线距离有150公里,建设跨海大桥就是港珠澳跨海大桥的三倍,至少需要24年的时间。从花费上来看可能比港珠澳大桥的一千亿多三倍还不止,因为渤海湾的深度能达到85米,建设一个桥墩比建设一栋摩天大楼还费材料。
渤海湾无论是从地理优势还是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实力考虑,都是不太适合建设跨海大桥的,那么烟台和大连之间就永远不能实现直线通行吗?
渤海湾的跨海隧道:可行的方案
在渤海湾大桥的论证阶段,面对船舶的通行问题,有人提出过学习港珠澳跨海大桥,使用一段的海地隧道为船舶开辟出一条水上通道。
既然其他多项原因造成渤海湾不适合建设跨海大桥,那么可不可以全程都使用海地隧道呢?这样就可以不用建设大桥,也可以让烟台和大连之间直接通行。那么建设海地隧道可行吗?
我国虽然也有建设过多个海地隧道的经验,但是毕竟两地之间的距离过长,还有复杂的影响因素。但相比于建设跨海大桥,建设跨海隧道虽然也非常复杂,但相对来说还是有可行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