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提前建成!
文章来源于: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2月4日报道:2020年6月28日,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在华东路以东、外高桥船厂西侧打下第一根桩,宣告正式开建,计划于2024年建成投运,将成为总处理规模位列亚洲第一、世界前五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经历了疫情、高温、台风等各种困难,最终竟然提前“交卷”,于2023年5月通过通水核验,提前完成工期。这庞大复杂的工程有什么成功“密码”?对以后的水务工程化建设有何启发?记者走进项目管理部寻找背后的答案。
技术创新
预制拼装工艺首次在水务领域大规模应用
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由上海城投水务集团负责建设,是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及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包括新建规模120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规模120吨干基/日的污泥处理中心以及总长约5公里的进出水总管等,总投资约100亿元。
厂内管线复杂、设备数量繁多,工期十分紧张。上海城投水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洪带领项目管理团队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加强协调,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水务工程化应用道路。
“在竹园四期工程中,我们应用了预制拼装工艺,这也是水务领域的首次大规模。”王洪介绍。虽然预制装配技术已广泛在建筑、公路隧桥等领域有所应用,但在水务板块中,由于技术积累较少,业内人士对装配式技术缺乏足够了解,同时又存在缺乏适合水务的装配化标准、缺乏相应的定额、构筑物模数控制较难等问题,因而目前主要大中型水处理构筑物仍很少采用预制拼装技术,技术研究十分缺乏。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王洪带领项目部团队与施工单位积极探索,以构件轻量化、节点形式简单化、施工便捷化为研究初衷,建立了整体预制结构拼装及 “预制双面叠合墙+预制倒T型叠合板”的SPDW新型预制装配式体系2种不同结构体系的水务预制拼装技术,创新性研发出新型大跨度、高高度、大重量预制构件吊装及相关UHPC行星搅拌等设备。同时,在新材料的应用上,竹园四期工程有效结合了预制构件及HDPE新型防腐材料,在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就做好了防腐步骤,减小了后期防腐作业的安全风险。
2022年1月,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项目1.3标、1.5标预制装配式结构全部完成,标志着预制拼装在水务工程领域首战告捷。此后,王洪团队又对不同预制拼装方案的优缺点、经济效益、时间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制定水务预制拼装体系技术标准、验收规范及操作手册,推动了大型污水处理设施预制拼装的发展,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绿色智慧化建造提供技术支撑。王洪认为,预制拼装工艺是大势所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施工效率和控制风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今后水务行业预制拼装技术工程应用积累经验。
在竹园四期工程中,项目部团队还应用了数字孪生、海绵城市等技术,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需求的同时,为实现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全面改善与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支撑。
团队协作
项目管理团队仅四人,优化资源配置高效施工
最高峰时期,竹园四期的工地上有近3000名工人挥汗如雨。而王洪所在的项目部团队却仅有四人,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上百个微信工作群,标段多、协调工作量大。王洪的秘诀是:“要站在整个项目的高度去协调,跟参建单位统一认识,让大家对这个工程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管理项目是一门艺术,要提前做好谋划,使现场忙而不乱,才能确保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协同推进。王洪说,“做项目经理要比施工单位更懂工艺,比运营单位更懂施工。”污水厂的建设不仅有土建施工,还有众多的设备安装工作。有一次,有大件设备需要水平运输进工地,王洪让土建单位启动塔吊帮忙运输。起初,土建单位很不理解,毕竟这并不是自己的分内事。王洪做通了土建单位的思想工作:“做大项目,必须有协作精神。单独一个标段做得快,没用。只有整个项目都做好了,荣誉才是大家的。”得到了土建单位的支持,设备很快运输到位。
竹园四期是于2022年12月21日正式进水调试的,王洪带领团队与污水公司提前协调,通过建运协同一体化,实现了建设运行无缝衔接,让运行早日介入,参与到工程调试工作中。调试期间,正处疫情爆发时期,项目部与污水公司提前做好人员备岗准备,加班加点调试,共同克服难题,顺利推动了项目的建管并举、建运协同,早日让工程发挥效益。
在人员管理力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项目管理团队秉承着“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作风,确保工程稳步推进。项目部的年轻同志李明杰,家住闵行,开车到工地上班单程60公里。为了减少奔波,他后来干脆在工地住了下来。以工地为家,这是建设者的常态。王洪以前参加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妻子也不理解为什么天天不着家。在妻子生日那天,王洪提出带她去自己建设的项目看看。妻子亲眼见到工地的忙碌和辛苦,从此再无怨言,全力支持王洪的工作。
“辛苦的不只是我们,所有参建单位都辛苦。但那是辛苦,不是累。因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王洪说。在培养人才时,王洪也反复强调,“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不能以甲方业主的命令口气对参建单位讲话,我们是平等的,是合同的甲方和乙方,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保质保量按时竣工。”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上海市实事立功竞赛先进个人、优秀建设者、优秀团队等,一项部也在王洪的带领下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目前,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还有少量专项验收及竣工验收工作正在同步开展,总体计划于2023年内完成剩余工作。整个竹园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规模将超越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达到340万立方米/日,约等于3.5个奥运“水立方”的总体积,服务约600万人口以及335平方公里面积。竹园片区污水处理能力将显著提升,并有效保障长江口近岸水环境质量、推动长江大保护。(来源:东方网)
上海排水之最丨上海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2024-05-28 19:45
上海排水历经百年,设施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解决了一批批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水安全与水环境问题。排水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是上海排水迈向新征程的关键支撑。
如今上海最大的排水管道有多粗?最大防汛抢险泵车的抽排能力达到了多少?“上海排水之最”系列将带领大家从历史看现在,从现在看未来,一起了解和感受排水设施的进步与变革。
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乃至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单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全貌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紧邻长江,收纳上海市闵行、徐汇、静安、黄浦、长宁、浦东新区及青浦地区的污水,白龙港厂服务面积95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900-950万人,污水处理量约占上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三分之一,为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是上海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承担者。
环境治理的“中坚力量”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97年,经过多次提标扩容工程,现状处理规模为280万立方米/日,工艺采用“预处理+aao+深度处理”方式,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个主要工艺段,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二沉池沉淀段
配套污泥处理规模为486吨干基/日,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干化焚烧,污泥经过重力浓缩、机械浓缩、厌氧消化、离心脱水等工艺处理后,最后通过干化焚烧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置,焚烧产生的灰渣经回收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污泥干化焚烧
配套臭气处理规模为558万立方米/时,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982-2016),对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加盖、密闭、收集,经生物、化学、物化等组合除臭工艺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除臭装置
目前,白龙港厂扩建三期工程和30万立方米的污水调蓄池工程正在建设中,建成后,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均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350万吨,污泥处理规模将达到598吨干基/日,将极大减少长江水环境污染,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绿色低碳的“孵化基地”
在国家“双碳”战略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积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以“美丽白龙港”为建设目标,实施绿色能源计划,积极推进污水厂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目前,白龙港厂光伏发电、沼气热电联产、水源热泵、再生水利用项目已陆续建成,制氢-储氢-热电联供等项目也在研发应用中,这些绿色能源项目的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厂内能源结构,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0余吨,有效推动污水厂低碳化建设。
光伏发电
沼气热电联产
水源热泵
再生水利用
污泥焚烧所产生的灰渣作为制砖原料或烧制成玻璃工艺品,已实现资源化利用。
污泥灰渣制砖
在生态化建设方面,白龙港厂绿化覆盖率达51.13%,厂内配套水系补偿、海绵湿地和生态花园等设施,为构建循环型生产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在推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道路上,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始终走在前列。
厂区生态园
如此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也走出了以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杨戌雷为代表的一批复合型一线水务工人,以他为首的杨戌雷“双带头”工作室始终探索在创新人才孵化、提升污水处理效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科技前沿,为国家污染物减排和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
杨戌雷工作室
杨戌雷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
环保理念的“宣传阵地”
为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科普教育功能,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标杆,持续为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声,提升污水厂社会感知度、市民认知度。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配备专业讲解团队3支,针对不同参观对象,“量身打造”不同参观路线和讲解内容,形成以展示中心、西北全地下污水处理区域、出水展示区、厌氧消化池、污泥二期参观连廊、杨戌雷工作室的参观路线,全厂合计开放面积50203平方米,年平均接待批次60余场,接待服务人数1300余人。
白龙港厂展示中心
出水展示区
接待社区居民、学校参观
与此同时,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每年结合“政府开放月”“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积极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污水处理知识科普、节水护水知识讲堂等活动,把环保理念传递到各行各业,不断凝聚全社会生态环保共识。
暑期夏令营
职工子女走进污水厂
匠心治水,守护一泓碧水清流。从1997年至今,白龙港厂全面实现了“水、泥、气、声”同步治理。二十余年来,它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壮大,这颗东海边的闪耀明珠,微缩着上海城市水环境的发展历史,也映射着一代代治水匠人前赴后继、治水惠民的初心。未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将在高质量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致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排水事务中心供稿
上观号作者:上海水务海洋
上海排水之最丨上海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上海排水历经百年,设施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解决了一批批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水安全与水环境问题。排水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是上海排水迈向新征程的关键支撑。
如今上海最大的排水管道有多粗?最大防汛抢险泵车的抽排能力达到了多少?“上海排水之最”系列将带领大家从历史看现在,从现在看未来,一起了解和感受排水设施的进步与变革。
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乃至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单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全貌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紧邻长江,收纳上海市闵行、徐汇、静安、黄浦、长宁、浦东新区及青浦地区的污水,白龙港厂服务面积95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900-950万人,污水处理量约占上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三分之一,为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是上海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承担者。
环境治理的“中坚力量”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97年,经过多次提标扩容工程,现状处理规模为280万立方米/日,工艺采用“预处理+aao+深度处理”方式,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个主要工艺段,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二沉池沉淀段
配套污泥处理规模为486吨干基/日,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干化焚烧,污泥经过重力浓缩、机械浓缩、厌氧消化、离心脱水等工艺处理后,最后通过干化焚烧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置,焚烧产生的灰渣经回收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污泥干化焚烧
配套臭气处理规模为558万立方米/时,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982-2016),对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加盖、密闭、收集,经生物、化学、物化等组合除臭工艺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除臭装置
目前,白龙港厂扩建三期工程和30万立方米的污水调蓄池工程正在建设中,建成后,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均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350万吨,污泥处理规模将达到598吨干基/日,将极大减少长江水环境污染,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绿色低碳的“孵化基地”
在国家“双碳”战略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积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以“美丽白龙港”为建设目标,实施绿色能源计划,积极推进污水厂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目前,白龙港厂光伏发电、沼气热电联产、水源热泵、再生水利用项目已陆续建成,制氢-储氢-热电联供等项目也在研发应用中,这些绿色能源项目的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厂内能源结构,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0余吨,有效推动污水厂低碳化建设。

光伏发电

沼气热电联产

水源热泵

再生水利用
污泥焚烧所产生的灰渣作为制砖原料或烧制成玻璃工艺品,已实现资源化利用。

污泥灰渣制砖
在生态化建设方面,白龙港厂绿化覆盖率达51.13%,厂内配套水系补偿、海绵湿地和生态花园等设施,为构建循环型生产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在推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道路上,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始终走在前列。


厂区生态园
如此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也走出了以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杨戌雷为代表的一批复合型一线水务工人,以他为首的杨戌雷“双带头”工作室始终探索在创新人才孵化、提升污水处理效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科技前沿,为国家污染物减排和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

杨戌雷工作室

杨戌雷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
环保理念的“宣传阵地”
为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科普教育功能,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标杆,持续为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声,提升污水厂社会感知度、市民认知度。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配备专业讲解团队3支,针对不同参观对象,“量身打造”不同参观路线和讲解内容,形成以展示中心、西北全地下污水处理区域、出水展示区、厌氧消化池、污泥二期参观连廊、杨戌雷工作室的参观路线,全厂合计开放面积50203平方米,年平均接待批次60余场,接待服务人数1300余人。

白龙港厂展示中心

出水展示区

接待社区居民、学校参观
与此同时,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每年结合“政府开放月”“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积极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污水处理知识科普、节水护水知识讲堂等活动,把环保理念传递到各行各业,不断凝聚全社会生态环保共识。

暑期夏令营

职工子女走进污水厂
匠心治水,守护一泓碧水清流。从1997年至今,白龙港厂全面实现了“水、泥、气、声”同步治理。二十余年来,它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壮大,这颗东海边的闪耀明珠,微缩着上海城市水环境的发展历史,也映射着一代代治水匠人前赴后继、治水惠民的初心。未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将在高质量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致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排水事务中心供稿
上观号作者:上海水务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