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即中特估,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逐渐上升,成为与数字经济并列的市场两大关注焦点。
今天我们来探讨中字头中的四大代表性公司,看看哪家公司的成长性最为突出。

文章将通过分析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和最新的财务报告数据,综合评估各公司的成长潜力。
中工国际主要从事国外工程总承包业务。
优势:公司的控股股东国机集团是中央直接控制的国有核心企业,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500强及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亮点:公司在医疗建筑、索道、固废起重领域拥有行业领先地位,品牌影响力显著;在高端装备研发制造方面具备优势,是索道缆车、智能医药仓储和环保起重行业的“单项冠军”。

中国中铁,主要从事基础建设、勘察设计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及零部件生产和房地产开发。
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铁路、公路、市政公用和建筑工程等多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亮点: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公司的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居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能建,主要业务包括勘测设计和咨询、工程建设、工业制造及投资运营。
优势:作为国家建筑队伍的一员,公司在区域一体化能源规划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和政府影响力,能够获取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最新信息和项目开发的先机,建立了广泛的市场开发网络。
亮点:公司在新能源电力接入和消纳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能力,其“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铁建,主营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与咨询、物流贸易、工业制造及房地产开发。
优势:公司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高速公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其地下水下工程建设、磁悬浮工程建设和四电系统集成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亮点:中国铁建致力于科技自主创新,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被评为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接下来,通过分析公司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中的关键经营成长性数据,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公司的成长情况。
(注:中工国际目前仅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其余公司均使用年报数据)
首先,我们来看看公司的营收增长速度,
营收的增长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因为利润的提升必须建立在收入的增长之上。

过去五年间,
营收增速第一的是中国中铁,五年平均增长率达10.79%。
其次是中国铁建,五年平均增长率为10.02%。
第三名是中国能建,五年平均增长率为9.64%。
最后是中工国际,五年平均营收增长率为-5.77%。
在过去五年中,只有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每年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
中工国际因其规模相对较小,在过去三年的疫情影响下受到的打击也最为严重,营收显著下滑。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逐步好转,中工国际有望实现业绩反弹。
紧接着,我们将分析公司的毛利增长情况,
毛利是指公司从营业收入中扣除生产经营成本后的利润。
如果营收增速反映了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那么毛利的增长则是评价公司利润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过去五年间,
毛利增长最快的是中国中铁,五年毛利增长达82%。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铁建,毛利增长70%。
第三名是中国能建,毛利增长56%。
最后是中工国际,其毛利在五年内下降了61%。
在这五年中,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国能建的毛利均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唯独中工国际的毛利因为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不利因素显著下降。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毛利率,
毛利率,即毛利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一家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其毛利率通常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目前为止,
毛利率最高的是中国能建,达到12.42%,
其次是中国铁建,毛利率为10.09%,
第三是中国中铁,毛利率为9.81%,
最后是中工国际,毛利率为4.36%。
综合分析,
中国中铁在过去五年中展现出了最高的营收和毛利增速,与其他两家相比,具有最强的成长性。
中国铁建的成长性相对平衡,无论是营收增长、毛利增长还是毛利率,均位列第二。
中国能建虽然毛利率最高,但其毛利增长速度相对较低。
中工国际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成长性最弱,但也因其规模较小,一旦经营环境改善,其业绩弹性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