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研究期限 |
经费(万元) |
1 |
河西绿洲天然胡杨林生长的水盐过程和衰退机制研究 |
刘普幸 |
2010-2012 |
26 |
2 |
水资源约束下的黑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研究 |
张勃 |
2010-2012 |
26 |
3 |
中国潜在草原格局演替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GIS模拟 |
赵军 |
2010-2012 |
22 |
4 |
西北干旱区污泥堆肥过程中的蚯蚓和微(型)生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
张松林 |
2011-2013 |
29 |
5 |
青藏高原北缘苦海(豆错)粘土矿物和孢粉反映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
孙庆峰 |
2011-2013 |
27 |
6 |
基于地区间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社会水循环机理研究——以黑河流域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为例 |
马忠 |
2011-2013 |
26 |
7 |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资本与环境影响、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甘南、临夏、张掖为例 |
赵雪雁 |
2011-2013 |
26 |
8 |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腹地测度及其空间演变研究 |
潘竟虎 |
2011-2013 |
24 |
9 |
天山东部地区水循环过程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研究 |
张明军 |
2012-2015 |
58 |
10 |
黄河玛曲高原古沙丘形成演化及其活化过程研究 |
胡梦珺 |
2012-2015 |
58 |
11 |
典型区域交通代谢和路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博弈格局研究 |
巨天珍 |
2012-2015 |
53 |
12 |
跨寒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健康评价 |
石惠春 |
2012-2015 |
52 |
13 |
祁连山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研究 |
贾文雄 |
2012-2015 |
51 |
14 |
二萜化合物作用于癌基因相关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电子转移研究 |
周喜斌 |
2012-2015 |
50 |
15 |
西北内陆中心城市居住空间演变与分异研究——以兰州为例 |
张志斌 |
2012-2015 |
48 |
16 |
典型冰碛湖水量平衡过程研究 |
姚晓军 |
2013-2016 |
55 |
17 |
甘肃窑街侏罗纪真蕨植物化石微细构造 |
辛存林 |
2013-2016 |
53 |
18 |
基于灌区尺度的绿洲聚落空间格局及耦合关系——以张掖绿洲为例 |
王录仓 |
2013-2016 |
48 |
19 |
基于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 |
赵锐锋 |
2013-2016 |
48 |
20 |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水-土地利用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魏伟 |
2013-2016 |
48 |
21 |
基于3S的庆阳区域发展可持续性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
鹿晨昱 |
2013-2016 |
48 |
22 |
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种群空间拓展资源分配权衡研究 |
焦亮 |
2014-2017 |
52 |
23 |
亚高寒草甸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坡向梯度的响应 |
刘旻霞 |
2014-2017 |
48 |
24 |
中国城市群空间识别及其演化研究 |
潘竟虎 |
2014-2017 |
46 |
25 |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策略研究——以甘南高原为例 |
赵雪雁 |
2014-2017 |
46 |
26 |
祁连山区不同水体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相互关系及其水文过程研究 |
张明军 |
2015-2018 |
50 |
27 |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民勤绿洲植被优势种蒸腾耗水估算 |
张华 |
2015-2018 |
50 |
28 |
敦煌南湖湿地植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空间格局分异规律研究 |
张剑 |
2015-2018 |
50 |
29 |
高寒草地植物叶脉密度与叶大小空间格局及其权衡研究 |
赵成章 |
2015-2018 |
50 |
30 |
草地管理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人文和环境系统影响及其优化模式研究 |
曹建军 |
2015-2018 |
50 |
31 |
基于混合LCA模型的非农产品虚拟水量化研究——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 |
马忠 |
2015-2018 |
50 |
32 |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水文过程试验研究 |
孙美平 |
2016-2019 |
43 |
33 |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第四纪植物根管生物矿化与环境响应研究 |
孙庆峰 |
2016-2019 |
43 |
34 |
复杂地形区地表短波净辐射遥感估算研究 |
张彦丽 |
2016-2019 |
43 |
35 |
欠发达地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时空综合测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
鹿晨昱 |
2016-2019 |
43 |
36 |
黑河中游灌区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
张勃 |
2016-2019 |
41 |
37 |
石羊河上游宁缠河小流域径流组分构成及汇流过程研究 |
朱国锋 |
2017-2020 |
38 |
38 |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研究 |
赵军 |
2017-2020 |
38 |
39 |
近40年来疏勒河中下游农业水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研究 |
马利邦 |
2017-2020 |
38 |
40 |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研究: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为例 |
赵雪雁 |
2017-2020 |
38 |
41 |
中国多维贫困的空间识别及空间分异机制研究 |
潘竟虎 |
2017-2020 |
38 |
42 |
基于景观格局的绿洲型城镇空间演变的生态风险效应研究 |
张学斌 |
2017-2020 |
35 |
43 |
降水变化条件下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稳定的微生物调控机制 |
张丽华 |
2018-2021 |
40 |
44 |
石羊河上游水文过程对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
周俊菊 |
2018-2021 |
40 |
45 |
半干旱污灌区温室种植方式对蔬菜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
曹春 |
2018-2021 |
38 |
46 |
河西走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人为影响定量研究 |
李传华 |
2018-2021 |
38 |
47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南坡-北坡梯度上植物群落构建机理研究 |
刘旻霞 |
2018-2021 |
36 |
48 |
基于机载测冰雷达的青海湖湖冰厚度监测及模拟研究 |
姚晓军 |
2019-2022 |
41 |
49 |
黄土丘陵区“人口-土地-生态”要素的城乡流动机制及其调控策略研究:以兰州都市圈为例 |
刘春芳 |
2019-2022 |
40 |
50 |
腾格里沙漠南缘优势针叶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稳定性评估 |
焦亮 |
2019-2022 |
40 |
51 |
生态安全格局背景下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魏伟 |
2019-2022 |
40 |
52 |
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闾青土湖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 |
朱国锋 |
2019-2022 |
40 |
53 |
内陆盐沼湿地主要植物根系构型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 |
赵成章 |
2019-2022 |
39 |
54 |
中国西部典型城市群多重城市网络时空结构演化及生长机制研究 |
杨亮洁 |
2020-2023 |
39 |
55 |
“梯度-行为-差异”视角下乡村聚落转型与重构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区天水市为例 |
马利邦 |
2020-2023 |
39 |
56 |
西北内陆新区演化与中心城市空间重构的互动机理和发展模式研究——以兰州为例 |
张志斌 |
2020-2023 |
39 |
57 |
兰西城市群影子教育的多尺度空间分异机制研究 |
雒占福 |
2021-2024 |
35 |
58 |
基于多尺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演化机理及优化调控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
鹿晨昱 |
2021-2024 |
35 |
59 |
水分梯度下干旱区湿地植物群落叶片养分重吸收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
张剑 |
2021-2024 |
35 |
60 |
我国夏季风西北边缘区降水和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记录的季风进退过程信号 |
陈粉丽 |
2022-2025 |
36 |
61 |
高亚洲西部云-辐射-降水过程对冰川异常的影响 |
孙美平 |
2022-2025 |
36 |
62 |
政策驱动下的黄河上游甘青段生态用地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 |
童华丽 |
2022-2025 |
35 |
63 |
气候相对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西北干旱区为例 |
李传华 |
2022-2025 |
35 |
64 |
石羊河下游水生态服务流与植被土壤响应过程GIS模拟 |
赵军 |
2022-2025 |
35 |
65 |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阿牙克库木湖水面蒸发研究 |
王圣杰 |
2023-2026 |
33 |
66 |
重点治理工程对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 |
魏伟 |
2023-2026 | 33 |
67 |
光学与微波遥感联合提取高寒山区河冰范围研究 |
李浩杰 |
2023-2026 | 33 |
68 |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全要素碳排放评估与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 |
白静 |
2023-2026 | 33 |
69 | 大哈尔腾河出山径流对苏干湖湿地水分补给的影响研究 | 周俊菊 | 2024-2027 | 32 |
70 | 内陆盐沼湿地植物离子吸收运输分配对碳密度的影响 | 赵成章 | 2024-2027 | 32 |
71 | 温升1.5℃和2℃情景下三江源地区冰川功能与服务价值研究 | 孙美平 | 2024-2027 | 32 |
72 | 中国西部城市网络韧性、机制及优化:多层网络耦合视角 | 杨亮洁 | 2024-2027 | 32 |
73 | 基于灾害链的明清以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疫灾形成机理及应对模式研究 | 赵海莉 | 2024-2027 | 32 |
74 | 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识别及生态补偿测度研究 | 潘竟虎 | 2024-2027 | 32 |
75 | 青藏高原东缘土壤碳、氮矿化对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 | 曹建军 | 2024-2027 | 32 |
76 | 高寒山区积雪表面太阳短波辐射遥感估算研究 | 张彦丽 | 2024-2027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