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雁洲涌湿地公园,入眼处树木苍翠、芳草萋萋、鲜花盛开,河涌里涓涓细流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动。
“以前河涌里面很多淤泥,污水截流不彻底,河涌发黑发臭。”番禺区水务局局长张启泉拿起历史图片,向记者介绍说,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提出雁洲涌雨天污水溢流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随后,番禺区大力推进雁洲涌公共配套管网完善及改造,以绣花功夫开展坑头村、新桥村等8个村雨污分流工程。目前,雁洲涌沿线30个闸门、拍门合流溢流口已全部完成溯源改造,实现常态化“开闸”,雁洲涌流域雨污分流治理初见成效。

治理后的雁洲涌
打造村居雨污分流样板工程
雁洲涌位于番禺区中部,流经南村镇、大龙街及石碁镇,主河涌长约7.8公里,流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3万,用水量3.06万吨/天,污水量2.86万吨/天。
“雁洲涌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流域内村居生活污水。”张启泉告诉记者,由于流域内8条行政村村居的管网建设不完善,加上没有雨污分流,特别是下雨的时候,大量雨水进入了污水系统,污水系统超负荷运行从而溢流汇入雁洲涌,导致河涌黑臭。
坚持水环境源头治理,番禺区率先开展雁洲涌流域8条村居雨污分流改造,并积累总结出“坚持污涝、小微水体和合流渠箱三同治;由末端往源头推进管网建设;供排水同槽施工;垃圾收集站点微改造;在商铺和农贸市场增设污水集中排放池”等10条经验,倾力打造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并在全区后续村居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中推广实施。
在推进雨污分流工程中,对垃圾收集点进行改造是提升环境卫生水平、降低污染的重要举措。通过在垃圾收集点新建污水沟槽和洗手盆、抬高垃圾收集点地面、铺设防滑瓷砖等措施,将垃圾渗滤液和洗手盆的水接入污水沟槽,同时隔绝雨天雨水进入排水沟,达到雨污分流的目标。
高标准建设净水厂补齐治水短板
在番禺区大龙街新水坑村,中部净水厂二期工程(大龙)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6月28日,中部净水厂二期工程(大龙)已实现通水试运行,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收尾。项目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雁洲涌上游区域所在的前锋污水系统污水处理能力紧平衡的问题。
中部净水厂二期工程(大龙)的建设势在必行,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前锋污水处理系统超负荷运行、服务片区过大、转输效能低,以及雁洲涌雨天污水溢流等问题。
工程承建方广东合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辉介绍说,项目采用“低碳治污资源再生,叠式园林生态水厂”设计理念,地面为开放式的社区景观体育公园、规划道路以及厂区业务用房。项目建设集成污水处理厂、市政道路、体育公园、能源工厂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极限集约用地,用地指标仅0.23平方米每吨污水,比肩膜处理工艺。净水厂采用低碳工艺组合,节约能耗、药耗的同时,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较严值。
生态治理打造岸绿景美生态景观
在雁洲涌湿地公园,几个池塘微波荡漾,护坡上是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等水生植物,成群的鹭鸟或在水塘栖息,或在空中飞翔,呈现出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

治理后的雁洲涌
“原来这几个池塘是村民用来养鱼的。”番禺区水务局副局长欧阳锋告诉记者,养殖户用药超标或者使用厨余垃圾养殖,排放的鱼塘尾水超标,对雁洲涌水质造成一定影响。番禺区对雁洲涌中上游约300亩连片鱼塘进行改造,对养殖进行清理,在池塘中种植净水水生植物,边坡进行修复,让池塘恢复自然状态,实现池塘雨洪调蓄和环境改善功能。
“现在环境好多了,不仅是景观好看,而且风一吹满是植物清香,比在家里吹空调好太多了。”住在附近的街坊王阿姨笑着说,傍晚雁洲涌湿地公园人头涌动,十分热闹。
水环境的改善,带来的不仅仅是村民生活上的便利,经济上也跟着获益不少。附近村民介绍说,雁洲涌重回清澈,加上环境的美化,周边村居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出租屋的租金都涨了不少。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涉及雁洲涌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评估,评估报告指出雁洲涌流域完成了8条村的雨污分流改造和105个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常态化打开30个截污闸、拍门,改造工程成效显著。雁洲涌氨氮、COD指标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甚至Ⅲ类水标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