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信鸿
近日,多位群众向潮新闻记者报料称,广州有公司宣称可“包过班”办理落户,自己花费数万元,却迟迟无法拿到落户资格,说好的退款承诺也不予履行。
据介绍,该公司为广州德诚人事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德诚公司”)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德诚公司交了钱、有同样遭遇的不下几百人,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涉及金额上百万。潮新闻记者尝试拨打公司负责人的电话,但始终无法接通。
人力资源公司是如何开展落户业务,整个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德诚公司是否涉及诈骗?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您有线索,欢迎和我们联系。微信:baoliaoweixin 邮箱:2703653830@qq.com)

德诚公司宣传免考入户。受访者供图
社保“挂靠代缴”
宣称交钱即可入户
刘琪(化名)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因年龄及学历问题,一直未能落户。由于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从2023年开始了解入户政策。当年3月,她在某平台看到德诚公司入户广告,于是留下了电话,第二天就有德诚公司指导老师与其联系。
刘琪说,指导老师在详细了解其情况后,推荐她走所谓的专业技术资格证入户,即通过考取农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社保符合要求就可以入户。
“怎么考?应该很难吧!”刘琪提出顾虑。“这个不需要考试,您只需要配合我们走个形式,再把社保调整到外地公司,并且购买6个月。当拿到准入资格后,买回任意一家广州公司社保即可入户广州。”在指导老师话术攻势下,刘琪最终交费30000元,与德诚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
目前,珠三角几个城市的落户方式有3种,分别是政策性入户、引进人才入户和积分制入户。职称入户、技能入户均属于引进人才入户的方式之一,需要考取相应的证书。
2023年9月,刘琪已购买了6个月社保,当她询问办理入户进展时,指导老师以“等待公司结果”推脱。次月,指导老师告知刘琪评审未通过,未能拿到准入广州资格,无法办理落户。
刘琪介绍,自己与缴纳社保的单位并没有劳动关系,也不认识。“德诚公司要我们在一份空白的劳动合同、离职申请书签字,其他不需要管。”
张先生的情况也和刘琪类似。2023年初,他为了孩子上学想办理职称入户,在德诚公司东莞分公司报了名,交了25800元的费用。“指导老师说可以帮助我通过考取证书加缴纳社保的方式入户东莞,且无需进行任何学习,交钱就可以入户。”
张先生介绍,自己与德诚公司东莞分公司签订的服务协议在2024年9月就到期,但至今仍没有帮助其办理入户。张先生现在回想,觉得对方正是抓住了自己着急办户口的心态。
连日来,记者以消费者的名义与德诚公司销售人员进行联系,当记者询问其能够提供什么服务类型时,得到了“坐等户口”“全包完都有”的回复。

记者与德诚公司销售人员聊天截图。
涉及金额就超过百万
公司被纳入被执行人
事实上,像刘琪和张先生情况类似的人还有很多。近一星期,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有不少人向潮新闻记者反映,他们皆与德诚公司签订入户服务协议,但合同到期时都未能办理入户成功。目前,仅记者加入的其中一个维权群,涉及金额就超过百万。

被骗联名举报名单。受访者供图
公开资料显示,德诚公司成立于2013年,提供入户、学历提升、课程培训等服务,注册地在广州市番禺区,在深圳、东莞、佛山设有分公司,法人为张启龙。爱企查显示,九月以来,该公司已有多个立案信息,并被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记者拨打张启龙电话,但都无法接通,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司位于番禺的注册地只有几个售后人员。
潮新闻记者从学员与德诚公司签订服务协议的第五条看到,若学员全程配合参与德诚公司报名的考试,且符合全部培训要求,学员仍未获得入户工种对应书,学员可提出终止服务,则德诚公司退还学员已支付的全部费用。
但截至记者发稿,多位合同期满、未落户的的学员仍未拿到退还费用。目前,与学员们进行联系的是德诚公司客服人员,而他们回答都是“不予退费”“分期付款”。对于学员们提出的全额退费要求,客服人员均不作回复。
来自广州的刘女士表示,所谓的分期付款只不过是个幌子,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2024年9月份,德诚公司就跟我说分期付款,每月按时支付。可到现在,我一分钱都没有收到。”刘女士说。
社保挂靠涉嫌违法
警惕财利两空陷阱
10月12日,几位受骗学员前往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登记报案,希望调查德诚公司是否涉嫌诈骗。侦查大队表示,已与公司负责人进行联系,将着手该事件调查,如调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将对该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受骗学员到番禺区教育局了解情况。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广东杰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杰律师表示,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应该为其缴纳社保,但在社保挂靠的情况下,挂靠人与挂靠公司并没有建立真实的劳动关系,这种行为实质是骗取参保资格,涉嫌违法。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解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另外,机构宣传入户包过,还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以此误导消费者的相关规定。违反以上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监督检查部门予以罚款乃至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同时,机构若以作弊方式取得证书,相关行为人涉嫌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的考试作弊罪、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等刑事犯罪。最高可能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消费者签订合同支付培训费用的,还涉嫌触犯合同诈骗罪等。
唐杰律师提醒,由于挂靠人与社保挂靠单位是虚构劳动关系,无法享受相关待遇,如果“挂靠”单位卷款跑路,更是财利两空。
有业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高级职称的考试毕竟为国家级考试,事实上每年的通过率并不高,培训机构所称的“高通过率”并不现实,建议市民保持警惕,走正规渠道,以免上当受骗。
截至发稿,潮新闻记者仍未能与徳诚公司取得联系。潮新闻记者将持续关注事件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15265264174208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