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考证,挂靠一年躺赚10万”“免考办证,一次性让你终身增值”……随着人们对各种技能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机构利用人们求“证”若渴的心理,打出“考不过退费”及“考过包挂靠”等虚假广告,以证书作为谋财工具,诱导学员落入陷阱。10月17日,通州法院发布消息称,法院近期审结一起考证“包过包挂靠”的案件,判令被告某教育公司退还原告1.3万余元。
2023年3月,汪某与某教育公司工作人员认识后,被告知只要报名参加公司开设的健康管理师“VIP通过班”,即可保证汪某通过考试,获得健康管理师证书和营养师证书,获得证书后保证为汪某推荐挂证,每月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并承诺考不过退费。
随后汪某先后向该公司转账6080元(含100元考试报名费)。2023年5月22日汪某参加考试完毕,但证书迟迟未下来。2023年12月中旬,该教育公司表示,若汪某再交纳8000元报考心理咨询师考试,肯定能考过,汪某便又向该公司转账8000元。但截至起诉时,汪某一直未取得任何证书。汪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某教育公司返还培训费1408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汪某与某教育公司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属合法有效。该协议约定由某教育公司提供在线课程服务,若有科目未通过可申请办理不过退费服务,退费金额计算方式为“实际缴纳学费-实际缴纳学费的10%的服务费-书本资料费”。
汪某交纳了共计6080元(包含100元报名费)参加了相关健康管理师课程考试,某教育公司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但汪某并未取得证书。根据合同约定,某教育公司应当扣除10%服务费及书本资料费余款退还汪某,但对于书本资料费汪某表示不清楚其价值,某教育公司未到庭举证书本费用,法院酌情确定该部分金额为200元。鉴于汪某已经报名参加考试,报名费不予退还。经核算,某教育公司应当退还汪某5182元,其余部分不予支持。
在某教育公司的要求下,汪某再次支付8000元用于取得心理咨询证书,但该部分,汪某缴费后,某教育公司未提供任何服务。故对该部分费用,某教育公司应全额退还汪某,故对汪某要求某教育公司退还费用的主张,法院支持某教育公司退还汪某13182元,其余部分不予支持。最终,法院判决某教育公司退还汪某13182元。目前该案已生效。
法官表示,通过打着“包过包挂靠”的幌子吸引学员的教育培训机构往往缺乏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大多是夸大、虚假宣传,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承诺“篡改分数”“没有资格也能报考”,这种行为情形严重甚至涉及犯罪。一旦被机构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停业关闭,学员很难追回高额学费。此外,若相关证件的取得涉及造假,可能会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会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影响就业。
无论是“包过拿证”还是“代为挂靠”,学员在报名时往往会被要求向培训机构提供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学历证明、联系方式、银行账户、资格证书等个人资料,一旦出现个人信息被冒用的情况,将会给个人带来麻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安然
来源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162509084197398&wfr=spider&for=pc
来源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16250908419739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