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水务一体化改造项目-智慧水务工程招标
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近日,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水务一体化改造项目智慧水务工程招标公告发布。本项目对察右前旗新区老旧管网及其配套工程进行改造,其中给水管网 16.70km,排水管网改造 0.85km,户表改造 2.8 万户,对团结路、木材线花村加压泵站进行改造,以及对供水生产基础底座进行建设,并引入智慧水务软件系统等,同时对分散经营资产进行整合,实现给排水管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总投资 39509 万元。
公告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辖区]察哈尔右翼前旗水务一体化改造项目--智慧水务工程招标公告
一、招标条件
察哈尔右翼前旗水务一体化改造项目--智慧水务工程已由前行审发〔2023〕304 号 文件批准建设。招标人察哈尔右翼前旗清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及银行贷款 ,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华睿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现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凡符合相应要求的企业均可参加投标。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名称:察哈尔右翼前旗水务一体化改造项目--智慧水务工程
2.2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对察右前旗新区老旧管网及其配套工程进行改造,其中给水管网 16.70km,排水管网改造 0.85km,户表改造 2.8 万户,对团结路、木材线花村加压泵站进行改造,以及对供水生产基础底座进行建设,并引入智慧水务软件系统等,同时对分散经营资产进行整合,实现给排水管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2.3建设地点:察右前旗境内
2.4标段划分:本项目不划分标段
2.5计划工期:241日历天,2024年12月02日--2025年07月31日(注:上述计划开、竣工时间和工期仅作为编制投标文件的统一标准,实际开竣工日期以实际签订合同为准。)
2.6计划投资:总投资 39509 万元。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投标人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3.2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或投标人和投标人的母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只能有一家参加同一项目标包的投标;
3.3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4投标人须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3.5投标人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cn)内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3.6投标人登录“信用中国”网站(.cn)内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名单;
3.7投标人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站”(http://wenshu.court.gov.cn/)查询投标人及法定代表人结果显示近三年无行贿犯罪记录;
3.8参加招投标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无重大违法记录书面声明;
注:本次招标实行资格后审,资格审查的具体要求见招标文件。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投标文件将按无效标处理。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4.1获取时间:2024年11月04日—2024年11月25日上午09:30(北京时间),逾期不予办理。
4.2获取网址:乌兰察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http://ggzyjy.nmg.gov.cn/msym/wlcbsggzyjyw/。
五、资格审查
5.1审查方式:资格后审,即在开标后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5.2审查时间: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进行审核。
5.3评标地点:乌兰察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楼评标室。
5.4审查资料:详见招标文件。
六、开标时间及开标地点
6.1开标时间:2024年11月25日上午9:30(北京时间)
6.2开标地点:乌兰察布市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大厅(http://1.24.238.225:9000/BidOpening)。
注:本项目采用乌兰察布市不见面开标大厅进行开标,投标人无需到达开标现场,开标当日在投标截止时间前登录乌兰察布市不见面开标大厅在线参加开标会议。登录时使用乌兰察布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 CA 锁。乌兰察布市不见面开标大厅:http://1.24.238.225:9000/BidOpening)
七、发布媒介
内蒙古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ggzyjy.nmg.gov.cn)、
乌兰察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http://ggzy.wulanchabu.gov.cn)。
八、联系方式
招 标 人:察哈尔右翼前旗清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地 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博诚创业园 4 号楼
联 系 人:金晓敏
电 话:18504847005
招标代理:华睿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赛汉安置小区商业配套 A 区
联 系 人:高福全
电 话:13948846222
附1: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大会/园区污水提标及资源化利用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主办、协办、报告等)
报告题目:工业废水并入城镇污水管网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报告人:全国政协常委,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碧 教授
报告题目:地下管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报告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复明 教授
报告题目:加快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报告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巡视员、总工程师 冯远 教授级高工
附:2: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征稿启事暨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核心品牌生态圈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主办、协办、报告等)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 上海水业嘉年华
尊敬的行业同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拟举办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诚邀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推动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主办机构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业环保网
协办机构:
中国膜工业协会
指导单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新风与净水分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舒适家居分会
鸣谢机构: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净水产业分会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
火箭军工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参与活动 您将收获:
♢ 直击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彰显产品实力和服务能力
♢ 权威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 分享全球成功案例和经验
♢ 促进行业人脉的扩大交流
♢ 聚焦高增长的热点市场
♢ 发掘潜在的业务合作伙伴
♢ 精准预判行业发展趋势
♢ 构建良好的政企合作关系
♢ 让企业品牌形象植入人心
♢ 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突破
三、部分探讨议题:
♢ 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及典型案例;
♢ 智慧水务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水务行业标准、规范、政策解读;
♢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与优化;
♢ 城市水系统设备更新;
♢ 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现代化水厂建设;
♢ 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艺技术与工程实践;
♢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及工程实践;
♢ “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行维护技术与实践;
♢ 管网诊断、修复与智慧化运维平台建设;
♢ 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洪管理与韧性城市;
♢ 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关键要素及实践
♢ 未来绿色低碳城镇水务发展对策与技术进展
♢ 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及典型案例
♢ 面向"双碳"目标的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策略
♢ 新污染物及行业特征污染物去除工艺
♢ 高盐高浓废水资源化实现降碳减排
♢ 商用净水器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
♢ 家用净水器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趋势走向
♢ 如何通过品控、研发和营销层面促进净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拟邀嘉宾:
夏光 国家生态环境部 副司长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戴晓虎 同济大学 教授
许国仁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李成江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顾问总工程师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 院士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中国工程院 院士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中国工程院 院士
吴明红 中国工程院 院士
徐扬 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复明 中国工程院 院士
胡洪营 清华大学 教授
郑兴灿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
柏国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局长
徐祖信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王凯军 清华大学 教授
高翔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白雪涛 中国疾病中心博导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原副所长 医学博士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立安院士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金刚石纳米薄膜芯片系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电子材料(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FET、光伏电池、传感器等);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纳米组装、纳米掩膜光刻、表面纳米修饰和钝化等)。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和几项军工尖端科技项目。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陈飞勇院士长期从事水源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在中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开发项目5项;负责设计施工的广佛新世界海绵社区规划设计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誉为“生态之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优秀项目奖7次、优秀技术人员奖1次,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奖1次,2022年度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最近几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对珠江流域枯季径流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流域数字化平台上构建枯水径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对城市暴雨内涝形成机理以及预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系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主持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城市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城市和农田现场观测实验,对城市非点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报告题目:改性酒糟生物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 Cr(VI)研究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含盐废水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能源环境保护》、《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0项,主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 “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获201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五、合作媒体及参与品牌
六、赞助方案
七、展位图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八、观众及其他企业参与形式
嘉年华参与门票(可关注以下小程序注册):
预登记听众:免费
非预登记听众:500元/人
供应商:500元/人
赞助商:免费/限5人
商务交流晚宴:
预登记听众:500元/人
非预登记听众:2500元/人
供应商:2500元/人
展台赞助商:500元/限5人
其他赞助:免费/限2人,500元/限3人
午餐:
自助:108/人天
商务套餐:58/人天
酒店住宿:
高级房:718元/间夜
豪华房:628元/间夜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孙磊 13702113519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上海水业嘉年华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745105304@qq.com ; cnwater@vip.163.com
注:各代表需开具哪种类型发票就填写哪种,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需四项信息填写完整。
附1: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大会/园区污水提标及资源化利用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附:2: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征稿启事暨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核心品牌生态圈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ZHENGXing-can,HEQiang,CHENYi,et al.Technic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Urban River and Lake Waters[J].China Water & Wastewater,2022,38(10):1-9.
城市河湖水体综合整治与品质提升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 Title:
- Technic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Urban River and Lake Waters
- Keywords:
- urban rivers and lakes;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ical system; human habitation environment
摘要:- 城市河湖水体水质的下降、水体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缺失,对城市水体生态功能和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全面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实现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合于我国城市河湖水体综合整治和功能品质提升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迫在眉睫。随着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经过一系列城市河湖水体监测、评估、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总结凝练出“城市水体监测评估—污染负荷控制—水体水质提升—生态功能恢复”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河湖水环境监测评价、水污染控制、水环境整治、水生态恢复的技术问题。在天津、重庆、安徽等重点流域、区域的示范应用验证了水专项技术成果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促进了城市河湖水体整治技术的发展与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城市水环境工程相关科研、设计、建设、运维和监管人员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技术方案和工程经验。
Abstract:- The decline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lack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urban rivers and lakes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urban water bod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new era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 beautiful China, it is urgent to build a systematic solu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n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 of urban rivers and lakes in China. A serie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 of urban river and lake water body including monitoring,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he whole technical chain of “urban water bod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pollution load control -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 ecological function restoration” has been summarized. It has effectively solved the 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and water ecology restoration in urban rivers and lakes in China. The demonst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key watershed areas such as Tianjin, Chongqing and Anhui have verified the systemic and practical advantages from the outcomes of the water special projects. These outcomes promote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large-scale application in urban river and lake water. The tech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vided technical solutions and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o researchers, designers, constructors, operators, and supervisors who work for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projects in China.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