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环卫等环保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的“国补”,可能要来了!
三天前,东江环保发布《关于应收账款回款的公告》。
公告显示,下属全资子公司厦门绿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拨付的2024年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金额为1.12亿元。
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这可不就是年初发布的“两新”政策里,部署的四大行动之一“回收循环利用”么!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简称“两新”政策),重点部署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当时《环保水圈》也对该文件进行了梳理和解读,更是有不少环保公司的老板留言发声:道理我都懂,关键是钱在哪里?
显然,现在“钱的问题”国家已经开始提上日程,但同时也对申领的环保企业拟“设门槛”。
以回收循环利用为例。12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申报企业标准和条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应当满足4项条件,即合法合规、无违法违信记录、按要求上传数据信息满足监管条件、满足规范拆解数量要求。
要知道,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可是对固废回收利用业务作出了重点部署。关于这点,中国资环集团的成立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另外,《环保水圈》获悉,2024年中央财政已经安排75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继续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
从以往的“基金补贴”到如今的“专项资金”,不管说是国补还是国奖,都表示国家对回收循环利用业务的持续加码和资金支持。
“两新”政策的另外三个行动分别是,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标准提升。
消费品以旧换新,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前不久沸沸扬扬的家电、家装、家居“千亿国补”,可能不少环保人也成为了其中的受益者。
而实施设备更新,应该就是一众环保企业更关心的方面。
毕竟在7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中,就明确了资金渠道,3000亿元资金分为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两部分,其中设备更新方面安排近1500亿元。
多方文件表示,这笔钱将专项用于支持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等多个领域的设备更新。
具体来说,环境基础设施包括住宅电梯更新和加装,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环卫和建筑施工设备更新,建筑节能改造、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
其中污水处理和环卫,可以说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环保领域内容了。
来源:《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
坏消息是,污水处理和环卫领域的“国补”,目前还没消息下来。
好消息是,工业、交通运输、农业机械等领域的老旧设备更新补贴行动已经开始。例如,车龄8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平均每辆车补贴6万元;报废并更新购置采棉机,单台最高报废补贴额由3万元提高到6万元......
我们不妨来猜猜,这是不是意味着,污水处理和环卫领域的“国补”,可能也不远了。
要知道,上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横跨2007—2013年。再看看到现在为止,这一轮行动的实施时间也不过才一年不到。
小编认为,大家还是可以再耐心等待一阵子。当然,前方有任何最新消息,《环保水圈》也将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有的环保企业要问了:那么在环保设备更新改造领域的“国补潮”到来前,还有没有其他国家专项资金路径呢?
肯定是有的。例如,
◎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文件通知,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更新行动,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
其中就涉及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工作。据悉,最高补助高达12亿!
◎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最新《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其中,对污水处理、泥污处理设施建设、污水管网新建及改造工程、废弃污水处理设备拆解利用项目、废弃污水处理膜组件拆解利用项目等方面给予补贴支持。
补贴比例:污水等污染治理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的40%-70%控制;污水设备、膜组件拆解利用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的15%控制。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个亿。
另外,像化工行业等外部领域的更新改造行动,也暗藏不少环保商机。